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44|回覆: 0

[古代科技] 漢武帝的樓船(1)

[複製鏈接]
夏知 發表於 2010-10-22 13: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華網
20101022133749855.jpg

漢武帝(公元前140年―前87年在位)統治時,社會經濟發展,國勢強盛。為了統一沿海地區,發展近海與遠洋的交通、貿易,漢武帝竭力加強造船業,建立強大的水師,並七次巡海航行。

漢代的造船業已經非常發達。據古籍記載和對現代出土的漢代船模的研究,可知漢代已能根據不同的用途和需要造成各種類型的船,有客船、貨船、戰船等。客船中又有官船、民船;民船中又有舸、、艇、扁舟、輕舟、z舟、舫舟等。戰船有很多是從民用船隻發展而來的。戰船比民船的製造要求要高得多。戰船的結構、性能的要求都很高,首先要堅固,能防禦敵人的進攻,還要有攻擊性,要配備能進攻的武器,還要求速度,更要靈活,進退自如。所以戰船代表了當時的造船能力和技術水平。戰船也有很多種類,如戈船、橋船、鬥艦、艨艟[méngchōng蒙沖]、樓船等。
漢代我國造船技術已經成熟。最能說明漢代造船技術高超的是『樓船』。樓船是水軍的代稱,也是對戰船的通稱,如把水兵稱為樓船卒、樓船士,水軍將校稱為樓船將軍、樓船校尉等。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漢武帝下令在長安城西南挖建了方圓40里的昆明池,在池中建造樓船。船上能起高樓,所以叫樓船。這是漢代重要的戰船船型。樓船秦時已有,漢代時,其規模、形制均較秦時大得多,它的大量出現是漢代造船業高度發展的重要標誌。據【史記・平準書】記載:『是時,越欲與漢用船戰逐,乃大修昆明池,列觀環之,造樓船,高十餘丈,旗幟加其上,甚壯。』樓船體勢高大,上面有三個樓層,第一層叫『廬』,『像廬舍也』;第二層,即『其上重寶曰飛廬,在上,故曰飛也』;第三層,『又在上曰爵(雀)室,於中候望之如鳥雀之警示也』(劉熙【釋名】)。廬、飛廬、雀室,這三層每層都有防禦敵人弓箭矢石進攻的女牆,女牆上開有射擊的窗口,為了防禦敵人的刀槍火攻,有時船上還蒙上皮革等物。樓船上設備齊全,已使用縴繩、楫、櫓、帆等行駛工具。樓船的四周還插滿戰旗,威武雄壯。有時,昆明池中有近百艘高大的樓船。漢代,一次戰役就能出動樓船200O多艘,水軍20萬人。作戰時,艦隊配備有各種作戰船隻。位於最前列的戰船叫『先登』;還有狹而長的衝擊敵船的戰船『艨艟』;有又輕又快如奔馬的赤色快船叫『赤馬』;此外,有上下都用雙層板的叫『檻』,四面設板防禦矢石,其內如牢檻的重武裝船。還有主力戰艦露棧、冒突、戈船等等。樓船、戈船都是大戰船,都在500斛以上,船上還有小屋,叫『斥候』,以觀察敵人進退。300斛的叫『■』。200斛以下叫艇,其行徑梃,一人所行也。還有『■』與『■』(■)等都是航海大船。此外還有更大的船,如豫章大舡[xiāng鄉,又讀chuān船]上面起宮殿,可載萬人。『萬人』也許太誇張了。即使載『千人』,載重量也已達90―100噸了。

漢代造船的數量很多。當時所造的船是以長度『丈』來計算的,有些大商人一家就有船1000丈。

從考古發掘中也可證明漢代造船業的發達和造船技術的先進。1973―1974年間在湖北江陵鳳凰山上西漢墓中出土了木質船模,長71厘米,中部最寬處為10.5厘米,頭部較窄,尾部稍寬,底部平坦呈梭形,兩端呈流線型上翹。與船模同時出土的木簡中也有記載舟船的資料。

1951―1952年,在長沙發掘的西漢203號墓中發現一隻兩頭小、中間大,船形狹長的船模,有16支划槳,船模兩側邊沿及首尾甲板上都有規則的釘眼。說明這種船已採用當時世界上先進的釘接技術了。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