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81|回復: 0

[史學] 林伯桐:“师友”论

[複製鏈接]
偷月 發表於 2007-1-26 15:4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中国国学网
士之所以成,师友之功居多。有师友者,中才可与为善;无师友者,虽有聪明,鲜不坐废。然则,舍为士者可无师友乎?曰:非也。师友之功,无人可缺,然非士则不知亲之。而取之人可为师者,必其使吾严惮者也,必能指吾所不及者也,故难近焉。友之善者,必其不可狎者也,必其相形而见绌者也,故未必乐就焉。然舍是二者,亦不足言师友矣。
今夫百工技艺,莫不知有师,习其术而已,得其术则求师之事毕矣。穷乡僻壤之人,莫不言友,相狎以为亲,相从以为悦,一有不合,则友可废矣。彼其于师友也,徒以为技艺之事,则于吾身无与也;徒以为言笑之娱,则尽人皆可也。故泛泛焉无所动于中,貌从则废师,燕僻则废友矣。
士之于师友不然,其敬之也不能自已也,其畏之也不敢有贰也。千世之上有心折者,唯恐获罪于其人也;万里之远不相闻者,不啻抠衣于其坐隅也。能生吾慕,一行可师也;能滋吾愧,一艺可友也。耳J焉,目染焉,非是则有所不安矣。
吾观世之愚夫愚妇,必有所甚慕者,曰吾安得一旦如其所为也;必有所甚悦者,曰吾独不得与其人朝夕相从也。然其所慕者,纵欲败度者耳;其所悦者,酒食游戏者耳。至庸也,至陋也,虽然,其用心则近于师友之意矣。父不能得之于子,兄不能得之于弟,家人、妇子不敢出一言,而其所慕者、所悦者,能潜移焉,能渐变焉,不相谋而与之化也。假令移而附于端U之人,施于正大之事,安知不日起有功乎?是以古之教余子,必以父师、少师主之。余子者,农民也。以士大夫主其教,何也?非是不足以观感兴起耳。周之设官,曰闾师,曰族师,百家之人必有师也。孟子言乡田之制,曰出入相友,陇亩之中必有友也。先王之教民,联师儒焉,联朋友焉,明示以亲慕愧厉之意多,不徒授业、讲习之谓也。且即以是论,亦安可缓?
执艺之精粗,必视其所习,师道重矣;作器之高下,必视其所居,友道重矣。故自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师友以成者,必归于士耳。《周官》曰:“师以贤得民,友以任得民。”得民者何?维持之,辅掖之,相与入于善而不敢失也。语有之:三岁学不如三岁择师。又曰:道苟在焉,蜇の偶。使父兄之教子弟之率皆能以是为先务焉,人才安有不成,风俗安有不厚者乎?
林伯桐:《供冀小言・师友》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