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05|回復: 0

[史學] 隋代大兴城 为长安城打下基础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0-11-29 09:0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西安晚报
汉长安城的破坏
汉长安城虽经汉代的精心经营,但随着东汉迁都洛阳,它的地位也就迅速衰落了。西汉灭亡后,王莽建立的新莽(公元9年~24年),东汉献帝和西晋愍帝分别于公元190~195年和公元313年~316年建都长安。但由于统治者为了争夺关中,兵戎相见,所以,长安城遭到了多次严重的破坏。公元316年,匈奴贵族刘曜率军攻占长安,俘晋愍帝,西晋灭亡。经过这次动乱,长安人口剩下不到100户;城里到处是颓垣断壁和蒿草。此后,在长安建都的虽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5个割据政权,但立国时间都较短(最长的也不过30余年),说不上有什么大的建树。
大兴城的营建
公元581年,北周权臣、外戚杨坚称帝,建立隋朝。起初,仍定都在汉长安城。但此时长安城风光不再――规模狭小、凋残败落,衙署与民居混杂,而且“水皆咸卤,不甚宜人”,加上渭水南侵。除此,还有更重要的两个原因:隋文帝是一个一心想统一全国的帝王,生活在残破不堪的汉代古城中,当然不能满足;另外,隋文帝是一个迷信风水而又猜忌多疑的人(这与他出生后到13岁一直都生活在寺院里有关)。西汉之后,在汉长安城相继建都的几个朝代均寿命短暂,在隋文帝看来,汉长安城是个不祥之地。而且,据说隋文帝夜梦洪水淹没都城。诸多原因促使隋文帝改建新都。
开皇二年(582年),隋文帝诏左仆射高馕总领事,太子左庶子宇文恺为副都监,于龙首原之南营建新都。由于杨坚在北周时被封为“大兴郡公”,所以新都命名为“大兴城”。又据《雍录》卷三记载,隋大兴殿(唐改称太极殿)所在地为大兴村,以此名城,并取永远兴隆昌盛之意。
大兴城的特点
隋大兴城是经过周密的调查勘测和精心设计后才动工修建的。主要设计师和建筑师是北周皇族宇文恺。杨坚在取得政权后,把北周皇族宇文氏几乎诛杀净尽,唯独赦免了这位具有非凡建筑才能的宇文恺。宇文恺担任的虽是营建新都的副监,但实际上一切规划、设计、建造都是由他负责的。宇文恺先到洛阳和东魏、高齐的邺都(今河南临漳西)去考察,吸取了洛阳城和邺都南城的优点,利用龙首原南麓六条冈阜的自然特点进行设计,这六条冈阜(六坡)东西横亘于现在的红庙坡到大雁塔之间。这里北临渭水,东濒骸㈠保西有沣水,南对终南山,地带开阔,水陆交通便利,风景秀丽宜人,确是建都的理想之地。宇文恺先修大兴宫(唐改称太极宫),隋炀帝大业九年(613年),又动用10多万人修筑了外郭城,新都大兴城才算竣工。
宇文恺设计、新建的大兴城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在六坡上面修建巍峨的宫殿和庙宇,极具雄伟气魄。其实,这样设计完全是为了掌握京城的制高点,不仅宫室、百官廨署占据高地,就连长安、万年这两个县治也不例外。这些耸立于高坡之上的建筑物,使长安城建设中的立体效果更为明显。坡与坡之间的低地,除安置居民区外,还利用凹陷地带开辟湖泊,使其成为名胜风景区。城东南的曲江池就是一例。经考古发掘,外郭城全是板筑夯土墙,东西长9721米,南北长8651.7米(均包括城墙厚度在内),周长36.7公里。总面积约84平方公里,约为今西安城的7.5倍。郭城东、西、南三面各开3座城门,每座城门又开3个门洞,唯南面正中的明德门最大,特开5个门洞。
二是城内做了分区设计,主要分为宫城、皇城和郭城三个部分。宇文恺首先把宫城(专供皇帝及皇族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放在北高地上,占据了京城中的有利地形,这是为最高统治阶层的安全着想;皇城又名子城,是封建政府机关所在地,紧附于宫城的南边;外郭城从东、西、南三面“拱卫”皇城与宫城,是一般居民和官僚的住宅区,也是大兴城的商业区。大兴城内有东、西两市,东曰“都会”,西曰“利人”,在皇城外东南和西南作对称分布。两市是城内手工业和商业的集中地,店铺林立,四方珍奇宝货荟萃其中。皇城、宫城与郭城隔离,是隋大兴城设计上的一大特点,也是封建统治者对百姓严加防范的表现。
三是全城街道整齐,分坊管理。城内南北11条大街,东西14条大街,形成网格布局,其间列置108坊(又称“里”),每坊都有专名。这些坊又以朱雀大街为界分为东西两半,分属大兴、长安两县。入夜,坊门关闭,十分严谨。此外,大兴城内还开凿了龙首、永安、清明三渠,把汉印楹印河水引进城内,解决宫苑及其他用水,并且萦回曲折,汇成多处池塘,成为风景区,更增添了大兴城秀丽的景色。
唐都长安的基础
隋大兴城是我国历史上一座气势雄伟,规模宏大,设计精巧,规划整齐,布局合理的大都市,是我国当时科学文化水平高度发展的标志之一,其在当时也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都市。大兴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教育事业兴盛,反映出了隋朝短暂的繁荣景象。
之后的唐朝相沿为都,改称“长安”, 隋大兴城成为唐代长安城的基础。(封五昌)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