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71|回復: 0

[史學] 试析与狐兰支亡降旬奴事件有关的三枚汉简新探(2)

[複製鏈接]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10-12-8 14:2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学术研究
另有一简,可能与陈良、李崇两个历史人物有关:  
    必蒙天右,期珍灭良等为故,崇叩头死罪死罪,唯(敦127)此简亦出于第五号探方。简长23.7厘米,宽1厘米,形制完整。简文从顶端写起,不留天头地脚,字间距较为宽松,字体为隶草,与前引两简不同。  
    简文中“崇”,学界多认为就是王莽时期担任西域都护一职的李崇,似无疑问。“右”,原释作“有”,裘锡圭先生改释为“右”,通“佑”;“珍”,《尔雅・释话》:“珍,尽也”。“良”,原释作“臣”,裘先生改释为“良”,笔者十分赞同。案:此批西域史料中共出现“臣”字25个,其中字迹清晰可辨者14字,皆写作“臣"(9个)或“巨"(5个)。“臣”、“巨”二字右上部及中部为一“巨”字,中间以一竖贯通或半通,左下部分笔画为横折,为连笔;而本简所见“良”字右上部分作英文大写字母“形,连笔,左下半部分为横折,右下半部分为一长点,两笔,断开,与“臣”、“巨”二字的区别十分明显。裘先生怀疑简文中的“良”就是陈良。  
    陈良,王莽时期任戊己校尉史,后与终带等发动叛乱,杀死戊己校尉刁护,逃往匈奴。《西域传》对此有详细记载:  

    “建国二年……时戊己校尉刁护病,遣史陈良屯桓且谷备句奴寇。史终带取粮食,司马垂韩玄领诸壁,右曲候任尚领诸垒,相与谋曰:西域诸国颇背叛,句奴欲大侵,要死。可杀校尉,将人众降句奴。’即将数千骑至校尉府,胁诸亭令潘积薪,分告诸壁曰:‘句奴十万骑来入,吏士皆持兵,后者斩!得三四百人,去校尉府数里止,晨火燃。校尉开门击鼓收余士,良等随入,遂杀校尉刁护及子男四人、诸昆弟子男,独遗妇女小儿。止留戊己校尉城,遣人与句奴南将军相闻,南将军以三千骑迎良等。良等尽胁略戊己校尉吏士男女二千余人入句奴。单于以良、带为乌贪都尉。  
    那么,简文中的“良”是否真的就是戊己校尉史陈良呢?从行文口气来看似无太大问题。案:此简当为西域都护李崇上奏朝廷的文书之底稿或副本中的一枚零简,文中他用非常愤恨的口气祈求上天保佑,急切地想把“良”等人一网打尽,无不显示这些人是一个令他十分恼火,必欲先除之而后快的团伙。那么这个团伙除了陈良、终带、韩玄、任尚这些人之外,不会有别人。这伙人叛逃后,王莽政府一直在设法缉拿或消灭,现李崇专就“珍灭”陈良等人一事上奏朝廷,说明此时陈良等人尚未被王莽所烧杀。  
    陈良之死的时间,《匈奴传》、《王莽传》、皆作天凤元年(公元14年)。  
  《匈奴传》:  
  “天凤元年,……莽遣救、救弟骑都尉展德侯飒使甸奴,贺单于初立,踢黄金衣被增帛,给言侍子登在,因购求陈良、终带等。单于尽收四人及手杀刁护者芝音妻子以下二十七人,皆械槛车付使者,遣厨唯姑夕王富等四十人送救、飒。莽作焚如之刑,烧杀陈良等。  
    以《西域传》推之,则在始建国五年(公元13年):  
    “始建国二年,……后三岁,单于死,弟乌累单于咸立,复与莽和亲。莽遣使者多务金币赂单于,购求陈良、终带等,单于尽收四人及手杀刁护者芝音妻子以下二十七人,皆械槛车付使者。到长安,莽皆烧杀之。”  
    汉简不见戊己校尉以下西域官员有奏事之权,由此观之李崇至迟在公元14年就已经担任西域大都护一职了。《王莽传》载始建国五年(公元13年)西域都护但钦为焉奢所杀,二者在时间上正好衔接。可见新莽一朝的行政效率颇高,也说明新莽政权对西域地方十分重视。
    作者:李锋敏 孙占宇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