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06|回復: 0

[史學] 战国楚祭祷简“蒿之”、“百之”补议(1)

[複製鏈接]
裡人 發表於 2011-12-29 14: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中国礼仪网
一、“蒿之”  


    楚简中的“蒿之”也作“蒿祭之”主要出现于《包山楚简》[①]和《望山楚简》[②]中:
    赛祷东陵连嚣,冢豕,酒~,蒿之。(包210-211)
    举祷于殇东陵连嚣子发,肥冢,蒿祭之。(包225)
    举祷兄弟无后者p良、p 、县 公,各冢豕、酒~,蒿之。(包227)
    举祷东陵连嚣冢豕、酒~;蒿之。(包243)
    王之北子,各冢豕,酒~(食),蒿之。(望117)

  
    到目前为止,对于“蒿之”、“蒿祭之”的解释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包山楚简》整理者认为:


    “蒿,借作郊,郊祭。”[③]李零先生据李学勤先生《释郊》一文中的观点,[④]也认为《包山楚简》中的“蒿之”应读作“郊之”。[⑤]并指出此种用法的“蒿”也见于《望山楚简》,《荀子・礼论》等儒书“郊止乎天子”之说,未必可信。[⑥]


    (二)《望山楚简》整理者认为:


    《左传》僖公二六年“公使展禽犒师”,孔颖达疏:“犒者,以酒食饷馈军师之名也。服虔云‘以师枯稿,故馈之饮食’。”《公羊传》庄公四年《经》“王二月,夫人姜氏齐侯天祝丘”,何休注:“牛酒曰犒,加饭羹曰。”《淮南子・锫邸贰爸<秩讼腋摺…乃矫郑伯之命犒以十二牛”,高诱注:“酒肉曰享,牛羊曰犒。”疑古代以酒食馈鬼神亦可曰犒,简文“蒿”字当读为“犒”。[⑦]


    (三)吴郁芳先生认为:


    郊祭在古代是国之大典,而《包山楚简》中所有的祭祀都只是楚大夫昭佗的家祭记录,其赛祷、举祷时以“酒,蒿之”的对象也只是其死去的亲属,显然“蒿之”与“郊祭”两不相涉。拙见以为蒿即蒿草,其根曰“本”,古人用作香料。古时奠祭之酒醴必求芬芳,鬼神闻到了酒香也就欲享了“酒”。人们习用香草浸酒或滤酒,如《论衡・异虚篇》曰:“夫畅草可以炽酿,芳香畅达者,将祭灌畅降神。”楚人也习以香草炽酿,如楚地产的香茅就曾是用来缩酒的贡品。蒿草的根、叶都是泡酒的香料,如《荀子・大略》谓:“兰本、渐千蜜醴.……渐千香酒”《楚辞・大招》谓:“吴酸蒿蒌,不沾薄只。”本、蒿蒌应当就是蒿草的根、叶。据此可见,《包山楚简》中奠祭鬼神时的“酒,蒿之”,是指用蒿草泡酒使之芳香。[⑧]


    (四)李家浩先生认为:


    “蒿祭之”、“蒿之”与“馈祭之”、“馈之”处在同样语法位置,它们的意思应该相同或相近。而“馈祭之”、“馈之”,即向鬼神进食物的祭祀,所以李零把“蒿祭之”、“蒿之”读为“郊祭之”、“郊之”,无疑是错误的。而且,郊祭是祭天,在祭典里最为重要。从这一点来说,简文的“蒿祭之”、“蒿之”也不可能读为“郊祭之”、“郊之”。最后李先生认为包山简中的“蒿之”当同于望山简,亦当读为“犒”。[⑨]


    (五)刘信芳先生认为:


    整理小组注:“借作郊,郊祭。”似不可信。《礼记・祭仪》:“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骨肉烙谙乱跷野土,其气发扬于上为昭明,[蒿⑩耄此百物之精也,神之著也。”郑玄注:[谓香臭也,蒿谓气A出貌也。简文“蒿祭”仅用于“殇”及“无后者”(参简225、227),以气A也,使神有所凭依,此所谓“蒿祭”。[⑩]


    按:读如“郊”,释为“郊祭”已如吴郁芳先生和李家浩先生所驳,恐不足信。而简225“举祷于殇东陵连嚣子发,肥冢,蒿祭之。”祭品中未有“酒”,但同样也用了“蒿”,而且正如李家浩先生所说“蒿之”同“馈之”处于同样的语法位置上,其意思虽然不一定相同,但可能应同“馈之”一样,属于一种祭祀仪式。由此可见,吴郁芳先生认为“蒿之”即“蒿草泡酒使之芳香”的说法可能也不够准确。望山楚简整理者以及李家浩先生认为当读如“犒”,但文献中“犒”多用于军队,用于祭祀则相当罕见。刘信芳先生认为“蒿祭”中的“蒿”,其义当同于《礼记・祭仪》中的说的“[蒿”之“蒿”。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对于“[蒿⑩搿币痪洌我们同刘先生的理解可能有些不同。此句疏云:


    [蒿凄怆,此百物之精也者,[谓香臭也,言百物之气或香或臭。蒿谓A出貌,言此香臭A而上出,其气蒿然也,凄怆者谓此等之气,人闻之情有凄有怆,百物之精也者,人气扬于上为昭明,百物之精气为[蒿凄怆,人与百物共同,但情识为多,故特谓之神,此经论人,亦因人神言百物也。神之着也者,人气发扬于上为昭明,是人神之显著。


    《礼记・祭仪》这段文字只是解释何为“鬼神”,郑注“蒿谓气A出貌”中的“气”指的当是“骨肉烙谙乱跷野土,其气发扬于上为昭明”中的“气”,即“鬼气”。“蒿”是用来形容这种“气”的,而非“蒿”义为“气A”。而其中的“著”是“显著”的意思,也不能理解为“凭依”。所以刘先生用此来解释简文中的“蒿祭之”也是欠妥当的。所以对“蒿之”、“蒿祭之”的解释还得另作他途。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