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36|回復: 0

[史學] 战国楚祭祷简“蒿之”、“百之”补议(5)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休竹客 發表於 2011-12-29 15: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中国礼仪网
注释:

[①] 湖北省荆沙铁路考古队《包山楚简》,文物出版社1991年。
[②] 湖北省文物考研研究所、北京大学中文系《望山楚简》,中华书局1995年。
[③] 刘彬徽、彭浩、胡雅丽、刘祖信《包山二号楚墓简牍释文与考释》,见 湖北省荆沙铁路考古队《包山楚简》页55注409,文物出版社1991年。
[④] 李先生将殷墟卜辞中的“亳”字改释为“蒿”读作“郊”,并谓周原甲骨和德方鼎铭文中的“蒿”字也应作如是读。参见李学勤《释郊》,载《文史》第36辑,页7-10,中华书局1992年。
[⑤] 李零《包山楚简研究(占卜类)》,载《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1辑,中华书局1993年。又 李零《考古发现与神话传说》,载《学人》第五辑,页145注49,江苏文艺出版社1994年。
[⑥] 李零《秦汉礼仪中的宗教》,见《中国方术续考》页162,东方出版社2001年。
[⑦] 湖北省文物考研研究所、北京大学中文系《望山楚简》页105,补正五,中华书局1995年。
[⑧] 吴郁芳《包山楚简卜祷简牍释读》,载《考古与文物》1996年2期。
[⑨] 李家浩《包山祭祷简研究》,见《简帛研究二00一》页30-31,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⑩] 刘信芳《包山楚简解诂》页229,台湾艺文印书馆2003年。
[11] 参见 王丽心《漫话烧香》,载《寻根》2001年1期。
[12] 参见 焦智勤《卜辞燎祭的演变》,载《殷都学刊》2001年1期。
[13] 方国瑜《纳西象形文字谱》页230、349,[591]、[1266]号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
[14]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文系编《九店楚简》页50,中华书局2000年。
[15] 参见 李家浩《九店楚简“告武夷”研究》,见《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李家浩卷》页318,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16]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蔡葛陵楚墓》,大象出版社2003年。
[17] 杨华《新蔡简所见楚地祭祷礼仪二则》,见“简帛研究网”2004年8月1日首发,见:http://www.bamboosilk.org/admin3/list.asp?id=1242;又丁四新主编《楚地出土简帛文献思想研究(二)》,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
[18] 吴九龙《银雀山汉简释文》页65,文物出版社1985年。
[19] 高亨《古字通假会典》页921,齐鲁书社1985年。
[20] 清・于敏中等编撰《日下旧闻考・风俗》页2367、2374,北京古籍出版社1960年。  
[21] 参见 李莉《中国民俗中的松柏意象》,载《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2期。
[22] 参见 华锐、东智《祭祀神灵话桑烟》,载《中国西藏》(中文版),2001年5期。
[23] 罗宏《布依人与柏树》,载《森林与人类》1994年1期。
[24] 裘锡圭、李家浩《曾侯乙墓竹简释文与考释》,见 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墓》页530注279,文物出版社1989年。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