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66|回復: 0

[國學灌水] 谁是三国时毒品“五石散”的发明者?(2)

[複製鏈接]
对酒當歌 發表於 2011-10-18 09: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凤凰网
关于何晏的出生年份一直是个谜,史学界至今仍争论不休,但不管怎么争执,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何晏出生年份大致是公元189~195年之间,这中间相差仅仅六年。到公元220年(黄初元年)曹操去世为止,何晏的年龄至少已经二十有五,却并未有一官半职。
这其中,应该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宫廷斗争、争权夺势的惨烈,就连曹丕、曹植亲兄弟也上演了“煮豆燃豆萁”的残酷,更何况你何晏一个“假子”,怕是连爱他的曹操也顾不过来照顾他了;二是从儒家正统的角度来看,成年之后的何晏名声实在太烂,好色且不说,还常常做出一些离?叛道的事情来。
晏性自喜,动静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三国志?魏书?何晏传》注引《魏略》)
譬如说,他非常自恋,走起路来一步三摆顾影自怜,一副装腔作势的样子,说起话来也拿腔拿调,可以想象,这副跟芒果台某位明明是内地土生土长的,却操一口港台腔娘娘腔的那位“不男不女”的“中年小伙子”主持人一个款式的样,如何能拿得上以玩深沉为职业的官员的台盘呢?
到明帝曹钡闭后,也说何晏务虚浮华,对他大加抑制,仅仅给了一点只拿工资不管事的闲官做做。
直到公元240年(正始元年),曹芳继?,曹爽辅政的时候,何晏才在幼年的好友曹爽的提携下,堂堂正正做起朝官来。
从进入魏宫开始,将近五十年的时间里,寄人篱下,极度敏感和要强的何晏,为抵抗压抑,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这五十年归纳起来,他实际上只做了三件大事:一是泡妞,陶醉在女人的香唇与罗裳之间;二是清谈,读书写书、交友聊天,成了玄学开宗大师;三是发现了“五石散”的神奇妙用,并进行改进,继而免费做了“五石散”形象代言人,并将之在名士隐士士大夫中间推广开来。
虽然在个人命运和前途上曹操没有给予何晏什么,但却在另一面给了他补偿,将自?的掌上明珠金乡公主许配给了他。对于何晏来讲,以自己何进孙子、曹操养子的身份,女人他是不缺的,缺的只是更高的个人地位和更加闪亮的光环,金乡公主与他的婚姻,让他彻头彻尾从寄人篱下的“假子”变成了举国青年恭敬和眼红的驸马爷。
然而,对一个幼年寄人篱下时就说出“异族不相贯坐”与画地为“何氏之庐”的要强男人来说,即便是贵为千金公主的玉体的束缚力也远远不够,他需要的是男人的尊严和地位,而不仅仅是驸马的名头。他有的是文化和能力,却得不到曹操、曹丕的重用,这样的压抑白昼黑夜间在何晏的胸中灼烧。他无处疗伤,一?偶然的机会,他似乎找到了疗伤的最后方法。他自己也没想到的是,这种东西会害了那么多的人,一代一代的名士达人竞相效仿,直到唐朝才渐渐消弭。
面对何晏的折腾,最受不了的就是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他老婆金乡公主。忍无可忍的金乡公主只得回到母亲那里,对母亲诉苦说:“何晏简直太作怪了,而且越来越严重,这样下去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好!”母亲笑着对她说:“你不要嫉妒他嘛!”
药鬼和“伟哥型摇头丸”
上一章节所讲的害人的东西,是神医张仲景在东汉末年研制出来治疗伤寒的“五石散”。
“五石”乃石钟乳、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和赤石脂,“五石散”就是这五种矿石磨成粉末调制成的散剂。据笔者查到的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的《中国中药数据》表明,“五石”中有三种矿石的功效有着壮阳、温肺肾,主治阳痿等症的效果。
一次偶然的机会,何晏发现了“五石散”能够达到“她好我也好”的妙用,此后又屡试不爽,于是一发不可收,一边服用,一边对“五石散”做一些改进,从而使这种散剂不仅能够实现“她好我也好”,而且还能实现“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有一种类似摇头丸的功用。服药后,人体忽而发冷忽而?热,肉体暂时陷入一种莫名的苦痛中,然而精神却可以进入一种恍惚忘我的境界。世俗的烦扰、内心的迷惘都可以被忘怀,剩下的是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在这样的时刻,什么都不放在眼里,什么都不配约束自己,只有自我意识的膨胀,任意所之。简而言之,这类似于醉酒,也许在生理上的反应和醉酒有所不同,但同样是精神恍惚的神奇效果。
在那个各种文化思潮大爆炸的时期,在嗜血成性的军阀横行年代,在那个名士达人只求愉悦一生的季节里,一旦遇上这种“摇头丸加伟哥”的神仙之药,人们岂有不热爱之理。加上当时科技的条件,开采“五石”的难?之大,“五石散”自然价格不菲,能吃上这样的东西似乎就成了身份的象征,再加上又有何晏这个“皮肤又白,个子又高,学习成绩又好,家庭出生又红”的高干子弟做形象代言人,达官贵人、名人隐士当然趋之若鹜了。一时间,高档夜场、高端会所、奢侈品商店等凡有钱人去的地方,通通以能否提供“五石散”为标准,就像时下的酒店不能提供“大龙虾燕鲍翅”不算高档一样。当然,假如名人士大夫一旦喜欢上了这东西,那就是真正流行的奢侈品了。
于是在何晏的带动下,王弼吃上了,夏侯玄吃上了,阮籍吃上了,嵇康吃上了,王戎吃了,皇甫谧吃了…?高贵门阀的家庭成员都吃上了。史料记载,说王戎有一次吃了药后去上朝,因为“药发”竟然摔进了茅坑,朝廷之上见他从茅坑里被拉上来的那副样子,全场笑翻。
这种药吃下去详情是什么样子,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中这样说:
先吃下去的时候,倒不怎样的,后来药的效验既显,名曰“散发”。倘若没有“散发”,就有弊而无利。因此吃了之后不能休息,非走路不可,因走路才能“散发”,所以走路名曰“行散”。比方我们看六朝人的诗,有云:“至城东行散”,就是此意。后来作诗的人不知其故,以为“行散”即步行?意,所以不服药也以“行散”二字入诗,这是很笑话的。
走了之后,全身发烧,发烧之后又发冷。普通发冷宜多穿衣,吃热的东西。但吃药后的发冷刚刚要相反:衣少,冷食,以冷水浇身。倘穿衣多而食热物,那就非死不可。因此五食散一名寒食散。只有一样不必冷吃的,就是酒。
吃了散之后,衣服要脱掉,用冷水浇身;吃冷东西;饮热酒。这样看起来,五石散吃的人多,穿厚衣的人就少;比方在广东提倡,一年以后,穿西装的人就没有了。因为皮肉发烧之故,不能穿窄衣。为预防皮肤被衣服擦伤,就非穿宽大的衣服不可。现在有许多人以为晋人痿没捍、宽衣,在当时是人们高逸的表现,其实不知他们是吃药的缘故。一班名人都吃药,穿的衣都宽大,于是不吃药的也跟着名人,把衣服宽大起来了!
还有,吃药之后,因皮肤易于磨破,穿鞋也不方便,故不穿鞋袜而穿屐。所以我们看晋人的画像和那时的文章,见他衣服宽大,不鞋而屐,以为他一定是很舒服,很飘逸的了,其实他心里都是很苦的。
更因皮肤易破,不能穿新的而宜于穿旧的,衣服便不能常洗。因不洗,便多虱。所以在文章上,虱子的地位很高,“扪虱而谈”,当时竟传为美事。
当时名医皇甫谧服用“五石散”后,感觉?腹燥热、烦闷咳逆,以至冬日亦想“裸袒食冰,昼夜不得寐,对食垂涕”,几欲操刀自刺。他还说:“许多人发散失误,死于非命。我的族弟,痛苦得舌头都陷入喉咙之中;东海人王良夫,痈深深陷入后背;陇西辛昌绪,脊肉完全溃烂;蜀郡的赵公烈,中表亲戚里有六人因此而死。这都是服用寒食散造成的,我虽然还活着,但也是苟延残喘,贻人笑柄。”
有人估算五石散流行的数百年里,毒死了近百万人,虽然数据没有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吃五石散吃出毛病的人实在是不少。这算是何晏给华夏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吧。
摘自《818疯狂魏晋的牛人》 作者:姚胜祥

        来源:凤凰网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