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48|回復: 0

[論史] 北宋、西夏关系史中的宦官群体浅析(1)

[複製鏈接]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09-10-10 15: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凤凰网
20091010152319686.jpg

在《宋史・宦者传》中,有传之北宋宦者共44人,①其中事关西夏者即有24人,活跃于军事、外交诸层面,几乎经历北宋与西夏关系史之所有重大事件。惜乎天水一朝之宦者,较于汉、唐、明三朝,学界论之者甚少;而治宋夏关系史之学者亦鲜有留意于此者。在宋夏关系史中,宦官群体究竟发挥了何种程度之作用,他们是否表现出了一定形式的群体特征呢?本文将做一初步之探讨,范围仅限于北宋一朝。
一、宦官参预了北宋、西夏关系史中多数重大事件
宋夏关系,乃是北宋一朝最重要的外交关系之一,尤其在澶渊之盟后,宋辽关系缓和,西夏不仅成为北宋最为实际的外患,亦逐渐成为北宋开拓进取的首要目标,宋夏关系,更见重要。而北宋之宦官,几乎参预了自北宋太平兴国七年,即耶元982年李继捧内附以后,宋夏关系中多数重大事件。
太平兴国七年,李氏叔侄不和,“绥州刺史、西京作坊使李克文,继捧之从父也,表言继捧不当承袭,请遣使与偕至夏州谕继捧入朝。辛丑,以克文权知夏州,作坊副使尹宪同知州事。”②
《西夏书事》卷三更明确记载:“克文表至,太宗遣中使持诏命克文权知夏州,以西京作坊使尹宪同知州事,召继捧来京。继捧有难色,克文与诏使并促之,不得已率家属入朝,见于崇德殿。”
宋太宗所遣中使姓名无考,但自此时起,宦官已参预宋夏关系则已无疑问。李继捧入朝后,李克文等亦携家属相继入朝。惟继棒族弟李继迁奔地斤泽,太平兴国七年十二月,继迁因“戎人拒命”,③率兵攻夏州,拉开了北宋与西夏长达144年的战争之序幕。而宦官亦频繁出现于历史记载当中,在宋夏关系中担任了更为重要的角色。
《西夏书事》卷三记载:
“太平兴国八年春三月,继迁入贡,内侍秦翰赍敕招之,不听。”
秦翰是宋太宗时有名的宦官,史载:李继迁之未宾也,翰因使常出入其帐中,无疑间,尝白太宗言:“臣一内官不足惜,愿手刺此贼,死无所恨。”太宗深嘉其忠。④
宦官不仅担任使节,更有领兵作战者。
九年,命(窦神宝)与尹宪屯夏州,时岌伽罗腻等十四族久叛,神宝率兵大破之,焚其庐帐,斩千余级,虏获甚众。⑤
自此之后,凡宋夏和战,处处皆可见宦官之身影。
端拱元年,宋廷以赵保忠(继捧)为定难军节度使讨李继迁,“同经略其事”者是内侍张继能。淳化二年,继捧叛,“命李继隆率师问罪,(秦)翰监护其军。次延州,翰虑保忠遁逸,即乘驿先往,矫诏安抚以缓其阴计。王师至,翰又讽保忠以地主之礼郊迎,因并驱而出,保忠遂就擒,以功加崇仪副使。”淳化五年,李继迁献马谢罪,则是因宦官张崇贵。李继迁复叛,至道二年,围攻灵州,守城之将有宦官窦神宝。同年,宋五路出兵攻继迁,宦官李神v率众至乌白池而还。至道三年继迁请和,宋使为宦者张崇贵。其后咸平四年,继迁陷清远军,围攻灵州。其时在庆州逗留不救者,亦有内侍张继能。
其后李继迁因伤身亡,子德明嗣位,宋夏关系缓和。但秦翰、张崇贵等宦官之角色反更见举足轻重,史称:“崇贵移书谕朝廷恩信,德明请俟释服禀命。诏书慰抚,以向敏中为缘边安抚使。自是边防事宜,经制小大,皆崇贵专主之。”
至宋天圣九年,德明死,元昊继位。宦官张惟吉“为赵元昊官告使,还,言元昊骄僭,势必叛,请预饬边备。”三川口之役,“刘平、石元孙被执,(卢)守勤抚膺涕泣不敢出”;而临阵脱逃,直接导致三川口之败的黄德和,亦是宦官。⑥其后宋廷深自反省,有以兵败归咎于宦官监军者,吕夷简用策迫宦官自请罢诸监军宦官,⑦于是内侍活动稍得抑制。此时西夏已成心腹大患,宋廷遣韩琦、范仲淹等名臣巡边,经略西事,似张崇贵一般“边防事宜皆专主之”的宦官终仁宗、英宗二朝,皆未再出现。⑧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