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57|回復: 0

[汉语词典] 易误解词语辨析:“明日”黄花非“昨日”

[複製鏈接]
夏知 發表於 2007-7-6 16:0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书摘
在报刊、杂志和网络上,总会发现“昨日黄花”一词。比如:“同仁堂的百年盛誉会否成为昨日黄花?”又如:“美网球迷爱红颜昨日黄花遭冷落”。还有:“多彩台历走俏挂历已是昨日黄花”。不由得纳闷,明明是“明日黄花”,怎么变成了“昨日黄花”了?
所谓“明日黄花”,出自北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意思是说,重阳节过后,金黄的菊花便将枯谢凋败,到那时候也没有什么可以玩赏的了。除此之外,苏东坡在《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中又用了一次:“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同样一句话,苏大学士用了两次,可见他对这句话比较满意。后来,人们就把“明日黄花”比喻为过时的事物。宋代胡继宗《书言故事・花木类》就称:“过时之物,曰:明日黄花。”
那么,既然这句话很多人知道,为什么还会有人犯错呢?莫非仅仅是按照日常生活知识来判定,觉得“昨日”比“今日”更能表示“过时”的意思?我们不如再把问题的本质转回苏轼所作的诗词本身。从逻辑上讲,菊花今天开得很好,但是明天和后天会不会没有变化?花期再长,花儿终究是要凋败的;而过了今日才是明日,花当然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得不鲜艳了。如果是“昨日黄花”的话,那“昨日”花还没有开呢?何来今日凋谢?
其实,苏轼在诗词中反复用“明日黄花蝶也愁”,他的意思是:看到菊花那样,感觉自己就像那些菊花一样已经过时了,这实际上是表达了一种迟暮不遇的心态。了解了这点,也许就很容易记住“明日黄花”了。   
作者:郭灿金 张召鹏
摘自《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中国书籍出版社20071月版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