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84|回復: 0

[汉语教育] 辨析语病专题教案(1)

[複製鏈接]
真衣 發表於 2010-8-20 14:4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豆丁网
第一部分:牢记六种病句类型的特点
   一.语序不当
   方法1、记典型句子各一个,找出对应词性,逐一套用DD查中心词前多层修饰语的语序(中心词可以是全句的主谓宾,也可以是句中的某个带修饰语的名词或动词)语序不当主要有下列类型:
1、名词附加语的多项定语次序不当;
2、动词的附加语的多项状语次序不当;
3、虚词的位置安排得不恰当;特别是“把”字短语位置不当。
1. 多层定语的次序。(记句子DD谁的-多少-怎样的-属性)多项定语次序不当。
   多项定语的正确次序一般可按以下次序排列:
   a.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 b.指称或数量的短语; c.动词或动词短语 d.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
   e.名词或名词短语。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牢记类句:她是国家队的(a.表领属性的DD表“谁的”)一位(b表数量的DD表“多少”)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c动词性短语DD表“怎样的”)优秀的(d形容词性短语)篮球(e名词)女(f名词)教练。
   例句①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
   运用:句中宾语中心词“方法”的前面有一个长定语,“有效的”是一个形容词,相当于例句中的“优秀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是两个动词性短语,相当于例句中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对照例句,可见位置不对,应为“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有效的”方法。
   例句② 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运用:句中主语中心词“妇女、老人和孩子”的前面有两个修饰语,“许多”表数量,相当于例句中的“一位”,“附近”是地点,相当于例句中的“国家队的”,对照例句,可见这两者的位置应对调过来,成为“附近的许多妇女、老人和孩子”才通顺,从而判定原句语序不当。
   2. 多层状语的次序。(记句子DD何时-何地-何范围-何种情态,“怎样”--表对象“同谁”)。多项状语次序不当。复杂状语排列大致为:
a.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 b.表时间或处所的; c.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
d.表情态或程序的。另外,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
   牢记类句:许多老师昨天(何时)在休息室里(何地)都(范围)热情地(何种情态)同他(何对象,“谁”)交谈。
   例句① 留在幼儿园的孩子们,都一个一个甜蜜地睡在床上。
   运用:句中谓语中心词“睡”的前面有三个修饰语,“甜蜜地”表情态,相当于例句中的“热情地”,“都”表范围,应放在数量词“一个一个”的后面,从而判断出原句是病句。
   例句② 美国有十五个州禁止黑人在娱乐场所与白人享有平等的地位。
   运用:句中动词“享有”前有两个修饰语,“在娱乐场所”相当于例句中的“在休息室里”, “与白人”相当于例句中的“同他”,放在平等之前,比较可以发现,这两个修饰语的位置应对调过来,才符合次序,从而判定原句语序不当。
   方法2、一般来说,修饰语和虚词放在谁的前面就修饰谁。要查看修饰得是否合适。
   例句① 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工作,就可能会出问题。
   运用:原名想表达的意思是要“趁现在赶快检查工作”,“不”是虚词,现在放在“赶快“的前面,成了修饰“赶快检查一下工作”,而遗漏了“趁现在”的意思,所以语序不当。
   例句② 李老师呼哧呼哧累得直喘粗气。
   运用:句中“呼哧呼哧”是为了修饰“直喘粗气”的样子,而不是修饰“累得”,根据“修饰语放在谁的前面就修饰谁”的原则,应放在“直喘粗气”的前面。
   方法3、复句中关联词语序分两种情况,同一主语,主语在前,格式为:主语+前关联词+主语+后关联词。不同主语,关联词在前,格式为:关联词+主语①+关联词+主语
   例如:①你因为不努力学习,(你)所以成绩下降。(同一主语)
   ②因为你不好好学习,所以老师很为你的成绩担心。(不同主语)
   例句①  他如果再犯类似的错误,学校就有开除他的危险。
   运用:读句子,确定原句要表达的意思是DD他再犯错误,他将被开除。属于同一主语的情况,而原句后一句的关联词“就”的前面用的是“学校”,格式不对,应改为“他如果再犯类似的错误,就有被学校开除的危险”才通顺,从而判断出原句是病句。
   例句② 天气不管发生怎样的变化,但他还是坚持到体校去锻炼。
   运用:读句子,可以看出原句有两个需要陈述的主语,一是“天气”,一是“他”,应用第二种格式,而原句用的是第一种,故应把“他”放到“但”的前面,从而判断出原句是病句。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