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13|回復: 0

[古代科技] 明清时期粮食新品种的引进和经济作物种植的扩大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1-3-2 08:5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历史千年
这一时期,从国外引进了玉蜀黍和番薯,从而对我国的粮食生产和农村经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玉蜀黍是这一时期传入中国的粮食品种。玉蜀黍原产地是美洲。十六世纪时玉蜀黍传入了中国。“御麦出于西番,旧名番麦,以其曾经进御,故曰御麦。杆叶类稷,花类稻穗,其苞如拳而长,其须如红绒,其粒如芡实,大而莹白,花开于顶,实结于节,真异谷也。”我国史书中最早记述玉蜀黍的,是明朝正德年间修撰的《颍州志》。根据各省地方志的记载,明代的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已经种植了玉蜀黍。入清以后,种植玉蜀黍的地区又扩大到今辽宁、山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等省。玉蜀黍有多种用途:籽粒可作食粮,也可作饲料,杆、叶可作饲料和燃料。由于玉蜀黍的引进,使得我国的许多旱地和山区获得了充分的使用,而其产量则远比麦类为高。
    比玉蜀黍的引进更为重要的粮食作物是番薯。番薯俗称地瓜、山芋。番薯的原产地也是美洲。西班牙人把它传入菲律宾,明万历年间从菲律宾引入我国。明清时候,番薯逐渐在我国福建、云南、广东、浙江、江苏、台湾、四川、广西、江西、河北、湖北、山东、河南、湖南、陕西、贵州、山西、安徽等省普遍种植。
    番薯和玉米的引进和广泛种植,使得许多无法种植稻麦的旱地和山地得到了利用,种植粮食的耕地面积有了扩大。而且这两种粮食作物的单产比稻麦高得多,从而增加了全国的粮食产量。玉米和番薯的广泛种植,使得山区居民可以克服粮食的困难,促进了农村副业的发展。
    在清代农业生产中有一项不可忽视的事实是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
    我们已知,棉花在西汉首先由中亚传入我国现今之新疆,南北朝时这一地区的棉纺织业已有一定规模。宋末元初,棉花种植迅速传向长江中下游和关陕渭水流域。明初,山东、河南、河北等地也开始种棉。及至清代,棉花的种植地区已遍及全国,其中江苏、浙江、河北、河南、湖北、山东等地,都因有大量棉花外输而成为著名的产棉区。甚至连农业发展较晚的奉天,也成了棉花的外输地区。河北保定一带种植棉花的田地约占耕地的十之二、三,而长江中下游的松江、太仓、通州一带则占十之七、八,种粮食的土地仅占十之二、三。上海附近种棉更多,据说遍地皆是。总之,在清代棉花已是十分重要的经济作物了。
    烟草的原产地是美洲,明中叶以后开始传入我国,明末清初种植和吸食才逐渐普遍。最早的种植地区是福建,清初植烟面积已占地十之六、七。入清以后,陕南汉中、城固,山东兖州,湖南衡阳等地都有大面积的种植。湖南的衡烟、陕西的蒲城烟、北京的油丝烟、山西的青烟、云南的兰花烟、甘肃酒泉的水烟 (又名西尖),均负盛名。种烟草获利很高,以致在四川郫县种烟多少几乎成了居民贫富的标志。乾隆时陆d著有《烟谱》,是我国关于烟草最早的专著。
    甘蔗的栽培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南北朝时用甘蔗制糖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明清时代,江南及四川、台湾等地的制糖业非常发达。由于蔗糖的市场广大,所以清时,广东、福建、台湾、浙江、江苏、江西、四川等地,种植都很普遍。台湾土地虽未尽辟,但却已蔗田万顷;广东有的地区,蔗田冈阜相连,茂盛有如芦苇。
    蚕桑业是我国古代农民家庭的传统副业,宋元以后,由于棉花种植的发展,有逐渐取代丝麻的趋势,但丝在经济作物中的地位仍未少衰。江南长江三角洲和岭南一带气候适于养蚕,蚕桑事业特别发达。明清时候,江、浙的苏、湖、嘉、杭和广东的广州附近,种桑养蚕已成为当地农民的重要生产活动。据说浙江湖州一带,蚕桑之利,厚于农田耕作,是人民生活和国家财赋的重要来源。嘉兴附近蚕桑也是农民经营的主要事业。
    经济作物种植的扩大,是封建社会末期明清时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但同时反过来又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活跃。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