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31|回復: 0

[快乐汉语] 诚敬人生(图)

[複製鏈接]
家邻 發表於 2010-3-26 08: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天津日报
2010325112529523.jpg


    [春秋]胥臣:“敬,德之聚也。”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背景介绍】

    这句话源于历史上“臼季举冀缺”的著名故事。

    “臼季”是指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胥臣。他字“季子”,因为被封于一个叫“臼”的采邑,所以又被称为“臼季”。“冀缺”是指冀国的S缺,其父亲S芮因为结党作乱被晋文公诛杀。S缺被赶回到冀国种地。

    一次,胥臣外出时路过冀国,远远看见S缺正在田间除草。S缺的妻子来送饭,两人相敬如宾。于是胥臣就带着S缺一起回到晋国,并向晋文公推荐S缺:“敬,是道德的集中体现(敬,德之聚也)。有敬,必然有德行;有德行,才可以治理国家。请国君任用S缺!”

    晋文公说:“他的父亲是被我诛杀的罪人,我怎能任用他呢?”胥臣回答:“舜处死了有罪的鲧,却提拔了他的儿子禹,完成了治水大业。齐桓公不记前仇任用管仲,因而完成了霸业。《康诰》中说:‘父不慈祥,儿不诚敬,兄不友爱,弟不恭敬,各负其责,各不相干。’对于人才,您要取其长处。”

    于是,晋文公任命S缺为下军大夫。后来,S缺为晋国屡立战功,被升为中军大夫。晋文公赏赐胥臣彩帛三百匹,以奖励他的慧眼识英雄。

    【随感】

    俗话说:“诚于中而行于外。”

    内心的真诚表现在外面,自然就是恭敬与尊重,外在的礼仪也是对内心的一种训练和熏陶。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往往淡忘了礼仪的根本内涵――真诚,而失去了内涵的礼仪自然就会变成了虚伪的客套。


    作者:孔宏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