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87|回覆: 0

[漢語教育] 唐詩中的『龍城』與『盧龍』(1)

[複製連結]
濟世 發表於 2011-11-29 16: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國文學網
摘 要:王昌齡【出塞】詩中的『龍城』與南北朝詩人筆下的『龍城』和其他唐人詩中的『龍城』一樣,只是用典,借指邊關邊城,既非實指匈奴龍城,亦非實指前燕龍城,更不是盧龍之誤。『盧龍』一辭在唐詩中先是虛實並用,後來逐漸由今典演化爲故典,與『龍城』一樣是借指邊關邊城。    
  1  
  王昌齡【出塞二首】之一云:『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首千古傳頌的唐人絕唱,迄今有一個糾纏不清的問題,即『龍城』何所謂?  
  清人閻若璩【潛邱札記】謂:『王少伯【出塞】詩:「但使龍城飛將在」,遍閱【文苑英華】凡十數本並同。惟宋槧本【王荊公百家詩選】「龍」作「盧」。或者頗以爲疑,來質余。余曰:「盧」是也。李廣爲右北平太守,匈奴號曰「飛將軍」,避之不敢入塞。右北平,唐爲北平郡,又名平州,治盧龍縣。唐時有盧龍府、盧龍軍,杜氏【通典】:「盧龍塞在縣西北二百里。」其土色黑,山如龍形,故名。若「龍城」,見【漢書・匈奴傳】:「五月,大會龍城,祭其先、天地、鬼神。」崔浩曰:「西北胡皆事龍神,故曰大會處爲龍城。」所以,唐竇威【出塞】:「潛軍度馬邑,揚旆掩龍城。」楊炯【從軍行】:「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即王少伯又【從軍行】:「去爲龍城戰,正直胡兵襲。」則「龍城」明明屬匈奴中,豈得冠於「飛將」上哉?』[1]卷3自此說出,後人或是之,或非之,或另闢它說,或並列二說。  
  陳友琴【關於『龍城飛將』】一文[2]286,郁賢皓主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第3卷王昌齡【出塞】詩注[3]52,均以閻說爲是。沈祖【唐人七絕詩淺釋】[4]45、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編【唐詩選】[5]87則依據閻說而徑改『龍城』爲『盧城』。  
  認爲閻說似是而非者有金性堯【唐詩三百首新注】[6]367及李雲逸【王昌齡詩注】[7]130。  
  馬茂元【唐詩選】[8]130、馬茂元、趙昌平【唐詩三百首新編】[9]86、富壽蓀【千首唐人絕句】[10]81、顧青【唐詩三百首(名家集評本)】[11]501均以爲是合用衛青襲取匈奴龍城、匈奴稱李廣爲『漢之飛將軍』二典。  
  黃肅秋、陳新【唐人絕句選】[12]33、孫琴安【唐人七絕選】[13]28則並列『龍城』即『盧城』和兼指衛、李事二種說法。  
  高步瀛【唐宋詩舉要】[14]793、喻守真【唐詩三百首詳析】[15]329皆注龍城爲匈奴祭祖、祭神之地。  
  李永祥【唐人萬首絕句選校注】謂:『漢北平郡,轄境相當於後之營州,營州州治爲龍城,故謂李廣「龍城飛將」。』[16]139  
  孫其芳【『龍城』試解】一文則『疑此龍城爲「隴城」之訛……。龍字,或以爲詩人因同音而訛。』[17]  
  另外,今人編辭典[18]506,注唐詩[19]卷132,凡遇『龍城』一辭,幾乎無例外地用匈奴龍城來作解釋。  
  以上諸家解說,可概括爲這樣幾種:一、王昌齡詩中龍城指匈奴祭天之所;二、李廣不曾至匈奴龍城,故王詩中的龍城與李廣無關;三、後世龍城縣曾爲漢代右北平之轄地,故王詩中的龍城與李廣有關;四、將衛青進攻匈奴龍城與李廣鎮守右北平的事跡合而爲一;五、唐之盧龍城與漢之右北平同屬一地,而李廣又曾爲右北平太守,故『龍城飛將』應依【王荊公百家詩選】作『盧城飛將』;六、李廣是漢隴西成紀人,『稱隴城,猶如稱成紀也』,故『龍』爲『隴』之訛。  
  綜合來看,顯而易見的是無論作哪種解讀,都要把『龍城』坐實爲某地,且其論據又僅限於一二首詩,未能通觀眾多見於南北朝隋唐時期詩歌作品中的『龍城』與『盧龍』。  
  南北朝時,龍城、盧龍等地名已見於詩歌作品中,而見於唐詩中的則更繁多。對於這麼多詩篇中出現的龍城、盧龍等,豈可皆以詩人誤認『盧龍』爲『龍城』來解讀,或皆以合用衛青與李廣之事典來解讀,或皆以版本文字之誤來解讀?  
    
  2  
  要弄清南北朝隋唐這一時期詩作中的『龍城』及『盧龍』何所謂,得先弄清此二地的設置沿革。  
  【通典】卷178【州郡】:『營州今理柳城縣。……秦並天下,屬遼西郡。二漢及晉皆因之。慕容皇光以柳城之北,龍山之南,所謂福德之地也,乃營制宮廟,改柳城爲龍城,遂遷都龍城,(註:【晉書】卷109【慕容皇光載記】:『……築龍城,構宮廟,改柳城爲龍城縣。……[晉成帝]咸康七年,皇光遷都龍城。』)號新宮曰和龍宮。後燕慕容寶、北燕馮跋,相繼都之。後魏置營州。……[隋]煬帝初州廢,置西遼郡。大唐復爲營州,或爲柳城郡。』據此,唐代營州即漢代遼西郡之地,而漢代右北平郡在遼西郡之西,龍城最早設於前燕慕容皇光時。又據【隋書】卷30【地理志】遼西郡條、【舊唐書】卷39【地理志】營州條,至隋文帝開皇初年,改龍城縣爲龍山縣,開皇十八年又改爲柳城縣,唐代仍因之。再據【晉書】卷14【地理志】:『慕容垂子[慕容]寶遷於和龍,……[馮]跋僭號於和龍。』【魏書】卷106上【地形志】:營州治所爲和龍城,轄縣有龍城。可見,作爲縣名則稱爲龍城縣,作爲城名則稱爲和龍城,也稱作黃龍城。(註:【宋書】卷76【朱修之傳】:『鮮卑馮弘稱燕王,治黃龍城』。卷97【夷蠻傳・東夷高句麗國】:『先是,鮮卑慕容寶治中山,爲索虜所破,東走黃龍。義熙初,寶弟熙爲其下馮跋所殺,跋自立爲主,自號燕王,以其治黃龍城,故謂之黃龍國。』)這都很清楚地顯示出龍城縣和龍城在十六國及北朝時期的沿革變遷,然至唐代,就成爲古地名了。其地當在今遼寧朝陽,位於遼河流域西部。  
  【通典】卷178【州郡】:『平州今理盧龍縣。……秦爲右北平及遼西二郡之境,二漢因之。晉屬遼西郡。後魏亦曰遼西郡。隋初治平州,煬帝初州廢,復置北平郡。大唐因之。領縣三:盧龍漢肥如縣。……盧龍塞在城西北二百里。』據此,唐代平州跨越漢代『右北平及遼西郡之境』。又據【隋書】卷30【地理志】北平郡條、【舊唐書】卷39【地理志】平州條、【新唐書】卷39【地理志】平州北平郡條,隋文帝開皇年間,改漢遼西郡肥如縣爲盧龍縣,唐因之,爲平州治所,並有盧龍府,天寶年間又置盧龍軍,是通向塞外的門戶。這對唐人來說,無論是作爲行政區劃的盧龍縣,還是作爲軍事防區的盧龍府、盧龍軍,都是新地名。其地當在今河北盧龍,緊鄰遼河西部地區。  
  既弄清了地理上的沿革變遷,再來看唐代以前見於詩歌作品中的『龍城』、『盧龍』,就可以發現這樣一種現象:兩晉宋齊及北魏以前的詩作中未見此地名;(註:案【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魏詩】卷2溫子升【涼州樂歌二首】之二中的『龍城』,或指龍桑城,俗名龍城,在今甘肅岷縣一帶,見【水經注】卷2【河水】;或指龍夷城,在今青海樂都一帶,見【初學記】卷8【州郡部・隴右道】。又【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周詩】卷1王褒【從軍行二首】之二中的『盧龍』是指在今河北喜峰口附近一帶盧龍塞,而非盧龍城,見【三國志】卷1【魏書・武帝紀】、卷11【魏書・田疇傳】。)梁陳以後的詩作中只見『龍城』及其異稱『黃龍』;在唐詩中則是『龍城』與『盧龍』二者俱見,並有一個清晰的趨向,即唐前期多見『龍城』,少見『盧龍』,中期以後,『盧龍』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現據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和中華書局影印本【文苑英華】,將南北朝時期詩歌中所見『龍城』、『黃龍』等地名的相關詩句依次列出。  
  昔隨張博望,辭帝長楊宮。……季月邊秋重,嚴野散寒蓬。日隱龍城霧,塵起玉關風。[20]【梁詩】卷8何遜【學古詩三首】之三  
  忽值胡關靜,匈奴遂兩分。天山已半出,龍城無片雲。漢世平如此,何用李將軍。[20]【梁詩】卷10吳均【戰城南】  
  揚鞭渡易水,直至龍城西。[20]【梁詩】卷10吳均【渡易水】  
  黃龍暗迢遞,青泥寒苦辛。[20]【梁詩】卷11吳均【詠懷詩二首】之一  
  遙看白馬津上吏,傳道黃龍征戍兒。[20]【梁詩】卷15蕭子顯【燕歌行】  
  天寒隴水急,散漫俱分瀉。北注徂黃龍,東流會白馬。[20]【梁詩】卷19蕭子暉【隴頭水】  
  邊秋胡馬肥,雲中驚寇入。……月暈抱龍城,星流照馬邑。[20]【梁詩】卷20梁簡文帝【隴西行三首】  
  雖弭輪台援,未解龍城圍。[20]【梁詩】卷21梁簡文帝【賦得隴坻雁初飛詩】  
  黃龍戍北花如錦,玄菟城前月似蛾。[20]【梁詩】卷25梁元帝【燕歌行】  
  長相思,望歸難,傳聞奉詔戍皋蘭。龍城遠,雁門寒。[20]【陳詩】卷5徐陵【長相思二首】  
  朔方烽火照甘泉,長安飛將出祁連。……谷中石虎經銜箭,山上金人曾祭天。天涯一去無窮已,薊門迢遞三千里。朝見馬嶺黃沙合,西望龍城陣雲起。[20]【隋詩】卷1盧思道【從軍行】  
  漠南胡未空,漢將復臨戎。飛狐出塞北,碣石指遼東。冠軍臨瀚海,長平翼大風。 雲橫虎落陣,氣抱龍城虹。[20]【隋詩】卷4楊素【出塞二首】  
  龍城擒冒頓,長坂納呼韓。[21]【文苑英華】卷197薛道衡【出塞二首】  
  細味以上詩語,可以得出這樣幾點認識:第一,沒有哪首詩中的『龍城』是指匈奴祭天之所,再聯繫『龍城』一辭不見於兩晉宋齊及北魏以前詩作之事實,說明詩人們接受的十六國之後的『龍城』,而由初設(公元341)至南朝梁人詩中首見之時,已有200年了,是個歷史地名;第二,很難看出詩中的『龍城』及其異稱『黃龍』具有實指某地之意,都是借指或泛指所處的遼西之地,甚至出於藝術誇張的需要而不顧地理方位;(註:案【顏氏家訓集解】卷4【文章】云:『文章地理,必須愜當。……蕭子暉【隴頭水】云:「天寒隴水急,散漫俱分瀉。北注徂黃龍,東流會白馬。」此亦明珠之В美玉之瑕,宜慎之。』清人盧文弓召注曰:『案:隴在西北,黃龍在北,白馬 在西南,地皆隔遠,水焉得相及。』王利器先生加案語曰:『所侈陳之地理,皆以誇張手法出之,顏氏以爲文章瑕В未當。』對這種寫法,古今人仍有誤解者。如顧炎武著、黃汝成集釋【日知錄集釋】卷21【李太白詩誤】條云:『李太白詩:「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關道,天涯去不歸。」按【史記】言……乃知漢與匈奴往來之道,大抵從雲中、五原、朔方。明妃之行,亦必出此。……而玉關與西域相通,自是公主嫁烏孫所經,太白誤矣。』(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道光十四年黃氏家刻本,1985年版,第1595頁。)又如唐人上官儀【王昭君】一詩有句曰:『玉關春色晚,金河路幾千』,劉南揚先生【唐詩通論】評說:『玉關即玉門關,金河,今名黑河,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南。詠王昭君而言玉關,誤矣,其後李白【王昭君二首】之一亦同此誤。』(巴蜀書社1998年版,第58頁。))第三,詩中往往以處在華北、西北地區的邊關要塞與『龍城』相對,如用玉關、天山、輪台、馬邑、雁門來與『龍城』作對句,都是一東一西,說明當時人把玉門關、雁門關一帶看做是中原與外裔在中西部地區的分界線,而把龍城一帶看做是中原與外裔在東部地區的分界線;第四,早在南北朝詩人的筆下,就將『龍城』與李廣牽連起來,且爲『飛將』冠上『長安』字樣,說明當時的詩人並不以『龍城』代指右北平。綜合來看,南北朝時期詩歌作品中的『龍城』,是詩人在創作以邊塞生活爲主題的詩歌時,捨棄原始本意,僅取它在地理位置上具有出入東北邊境所必經過的這一點,並形成一個藝術化、典故化的地理概念,即借指邊城邊關,或泛指邊塞邊境。故在解讀時,不可將其拘泥或坐實爲某一具體地點,否則,就會重蹈像顏之推等人那樣的對藝術作品誤解的覆轍。既然南北朝時期的詩人在作品中對『龍城』作如此用,那對唐人來說,已是約定俗成的典故舊事,如以上所錄的吳均【戰城南】、吳均【詠懷詩二首】之一、梁簡文帝【隴西行三首】之一、【賦得隴坻雁初飛詩】、梁元帝【燕歌行】就被收在供創作詩文用典的【藝文類聚】等類書中,當詩人要用典故時,便從中拈取,以示出處有據,並不會先考證一番後而用之,此亦古代文學創作史上使用典故的一條通則。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