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07|回復: 0

"泼猴"孙悟空(图)

[複製鏈接]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10-4-13 09:4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W020100413352544977260.jpg

7 {' ~" n; o" T3 V( P; ~3 t

+ g& ]2 h0 k# l0 }# b# H1 o8 D  o5 e
影视中的孙悟空
- U8 w! [  u! R( E9 ?6 f7 Z' q
" l4 y0 @, ^7 i9 ~: ]8 K1 \
    孙悟空之被称为英雄,大致有三条:一曰忠,护送唐僧西天取经,一路有他忠心保护,才得正果,虽然因为白骨精闹过一次情绪,但总的来说,大节不亏,屡被唐僧误解而其志不屈,是为忠;二曰勇,这一点最为突出,孙悟空之勇,不只表现在他能七十二变,更多地表现于每当关键时刻都会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千方百计化解磨难,忠勇可嘉;三曰直,上至天宫,下至龙宫,没有孙悟空的禁忌,任谁只要有短处在手上,他都会闹个不停,而且非闹出个所以然不可,毫不留情,可谓竹有节节直。忠、勇、直符合仁义礼智信,符合国人的审美取向和道德传统,孙悟空的英雄形象就这样确立了。
7 L, i% y! W3 o* {3 K7 B/ ^
+ u  l# {/ ~7 }9 T( G& h$ l    但仔细检阅孙悟空的成名史,就会发现他的形象并不那么高大。一是成名初期,孙悟空百无禁忌,不管是玉皇大帝、如来佛祖、列位菩萨,还是二郎神、海龙王、土地诸神,谁人都得罪,哪个都是对头,搞得人人都对他切齿生恨,纵被收伏,护送唐僧西行,且不论与唐僧、八戒龃龉不断,但凡上天诸神有个短处,他就得理不饶人,指天骂地,还动不动就告状,搞得玉皇大帝一见他就头痛;二是孙悟空从其师学得七十二变,学业未成肄业,被逐出师门,功底本就没有打好,本事不佳,但胆子很大,与谁都敢过上两手,也竟然少有人可以降伏他。这一点我有些不信,因为后来在西行途中,他常遇斗不过的妖怪还得到天上去请诸神收伏。孙悟空功夫如此了得,任谁都不服气,为什么经常斗不过妖精?后来就明白了,功夫如此,骗不得人;三是撒泼成性。关于这一点,可以说的话很多。孙悟空名号很多,弼马温、齐天大圣是他的官名,孙行者是他的僧名,另外,他还有很多外号,例如,猢狲、猴头、猴精、泼猴等等,不一而足。其中“泼猴”一名最被叫响。略略搜检了一下,《西游记》全书称他“泼猴”处处可见,上天诸神,但凡被他气着了,都骂他“泼猴”,此称出现频率最多。
' B- V$ t4 p2 _+ Y8 v
) M- w) N" U. V    孙悟空被众口一词骂为“泼猴”,事非偶然,《西游记》里孙悟空泼性十足,撒泼使赖是他的一贯作风,读者往往以为其猴性如此,更增顽皮可爱,实质上却是他的“泼”性使然。总结孙悟空之“泼”,大致也有三点:一是不按规矩办事,不讲秩序,任意行事,随心所欲,大闹天宫即其一也;二是不知天高地厚,初出道时,孙悟空学得七十二变,尚自目中无人,上天入地,一根金箍棒捅破许多马蜂窝,闹得诸神鸡犬不宁,上下不安;三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孙悟空天生是个闹字派,大闹天宫先是闹来了个弼马温,再闹就得了个齐天大圣的名。也怪众天神不争气,大多都有些不干不净的事儿,取经途中,遇到妖怪,只要打听清楚妖怪的底细与上天诸神有牵涉,孙悟空要么告恶状,要么当面对质,手段花样因人而异,各有不同。天宫求稳怕乱的诸神只好面对其“泼”无可奈何骂一句而已。 4 D4 Y3 c) B1 F5 i+ r

- e% k, R! t- }! v( h! b. N% ?    孙悟空有一段自我道白,很能说明问题:“天地生成灵混仙,花果山中一老猿。水帘洞里为家业,拜友寻师悟太玄。炼就长生多少法,学来变化广无边。在因凡间嫌地窄,立心端要往瑶天。”“混仙”足可为“泼猴”作注,“混”、“闹”均是手段,“往瑶天”是目的。不过先妖后僧,历尽劫难最终还真成了佛。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