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66|回復: 0

陈德征和他的《济南游记》

[複製鏈接]
酒滿茶半 發表於 2010-5-10 11: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济南游记》一书为刻本,无句读,书名为光绪六年翰林、曾任福建宁海海防督粮兵备道的书法家张星炳所题,前面有两篇序,其中第一篇为胡廷干(字鼎臣,曾历任山东布政使、山东巡抚和江西巡抚)于光绪三十年(1904)秋在从济南赴南京途中所作,第二篇为陈德征的同乡黄经藻(字b兰)于同年八月在济南所作。该书中共收录陈德征在游学济南期间所作的游记20篇。
% }" M7 c! X: m* a% R  \: B. n' z; t
    由于和陈德征相关的文献资料极少,故其生平事迹不详,现仅能据胡廷干及黄经藻为《济南游记》所作的序及陈德征本人在书中所述略述一二如下。# C3 A/ z! K. v; K2 ~3 b( o7 y

$ w( f4 b! K6 B# R+ ?" x    陈德征,字N斋,闽汀永定(今福建省永定县)人,为当地名儒陈励夫主讲福建长汀龙山书院时的高足弟子。他“敦品励行,不工贴括”(胡廷干《〈济南游记〉序》),“家贫,笃于学,至老而不倦,时俗人窃讥之,弗顾也”(黄经藻《〈济南游记〉序》),著有《讲席问答》、《大学衍义撮要》等书,府试时曾名列前茅,但乡试不售。他大约生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据胡、黄二人为《济南游记》所作的序言可知,陈德征曾于光绪二十九年及三十年两次“慕山左之胜而来游”,无事之时,则登临流连于济南的湖山泉石,“所至名胜,随笔记之”,日久汇成《济南游记》一编。8 V$ a+ D' e5 u8 s4 n
  A' q' _  d/ y/ E$ N9 n
    《济南游记》一书中所收陈德征的20篇文章虽皆以《……记》或《游……记》名,但其中的文字却大多不是写景记游之内容,而多是关于程朱性理之学、儒家“修身养性平天下”之说的论说性文字,但其中也有一些通篇都是写景记游文字的作品,如《游济南城南山中开元寺记》、《游济南大明湖记》和《月夜游湖中历下亭、北极庙记》三篇,就都是文辞优美的写景记游佳作。& G: S, z9 s/ Z: S0 j) i
6 \/ t. I5 ]- A: E* J' z9 ~4 T" T
    限于篇幅,仅举其作于光绪三十年七月十四日的《游济南城南山中开元寺记》中的一段文字:“入寺见壁间佛像无数,三面危崖峭削,岩下有泉,名‘秋棠’,又名‘甘露’。泉水从岩上倒流而下,滴沥如檐露……汲而饮之,清沁心脾,尘心为之一洗。泉上有亭,可坐而听泉。其楹联云:‘源远流长,亭临泉上;峰回路转,寺隐峪中。’可谓包括斯亭之景矣。题曰‘静虚亭’,亦谓人当虚心静虑,方能领山泉之真趣耳。右边石洞有佛像,榜曰:‘玄门轨躅’。神座下有清磬泉,其水尤清。文昌阁居寺之中,其岩下有竹筱,阶前花木繁盛,间立奇石,透绉玲珑。阁后峭壁三面,如屏风然。阁旁两山峙立,寺隐于凹下,人坐其中如瓮中窥天。西缺其口,可望远,黄河近在咫尺间,齐烟九点若隐若现,清幽之至,令人挹赏不尽,真历下一胜境也。”
0 E+ ]1 o2 s! r) C: f9 b% R1 D
: p. h' I; n9 \' s# }5 y" C4 K5 r/ m    许多喜爱、关心济南历史文化的朋友们都知道,佛慧山开元寺一带自古以来一直为济南一大胜景,惜历代济南方志中所收录的诗文却不见有游开元寺的游记,陈德征的此篇游记足以补此之缺,且文中所记的一些内容(比如泉旁有静虚亭及亭上楹联的具体内容)均不见于其他文献记载,极具文献史料价值。
3 s+ a# v  U1 d) a1 {4 i( O+ P- h: e4 k6 Z6 w' f; ]( ?
    除《游济南城南山中开元寺记》一文外,该书的另外一些篇章也有一些语言优美且极具文献资料的记述描写,比如其《游金线泉记》一文中描写当时金线泉及其附近的景物:“济南城西尚志堂后有金线泉焉。其泉从石缝迸出,一若抽茧之引而不穷也者……泉上有石高丈余,空其心……泉左右苍梧翠柏、青筱绿杨相错杂,薰风徐来,爽气扑人眉宇。泉东南隅有悠然亭,可望千佛山。”再比如其《趵突泉集记》一文中对趵突泉集市的描写:“趵突泉为济南名胜地,每逢二、七日为集期,游者益众。其临于泉上有讲书厅,周复卿孝廉延师每于是日宣讲……其南起凉棚,少妇靓妆说鼓书,淫词艳曲,诱人观听,往往凉棚之人多于讲厅数十倍。”
4 h, }" Z$ ]! r0 `: w
8 Z8 B6 A+ J3 u. L$ S    此外,其作于光绪三十年六月的《游济南曲水亭记》一文对曲水亭上楹联的记述及亭内棋手对弈、闲客聚谈的描写也极真切传神:“济南节署内之珍珠泉与署西王府池之水汇合成渠,曲折由百花洲而入大明湖。百花桥之上有亭,名曰‘曲水亭’。其联曰:‘两道小桥,一湾流水;数椽茅屋,几树绿杨。’盖写实也。亭中常有人设茶灶,每当长夏客来,可以品茶而避暑;又设弈枰,凡城中之国手及嗜好而未工者,每日必集,对局以角胜负,其听鼓不得志之微官与赋闲无聊赖之幕客,亦多聚于此,茶余相与纵谈时事之得失、议论人物之臧否。其稍谨默者,则藉访新闻、听棋声,以消永昼。余偶游斯亭,见诸人竭精敝神、目注枰中,不遑他视,一着不肯放松。”再如,据其《游千佛山记》一文则可知,当时站在千佛山半腰(今兴国禅寺一带)凭栏北望,“省城雉堞楼阁如在几下,城北黄河如匹练,曲折东流;树外风帆隐约可见”,时至今日,站在千佛山上极目北望,不用说城北黄河上的风帆已不可见,即使是城北“黄河如匹练”的景象也轻易见不到了,让人颇有沧海桑田之叹!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