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13|回復: 0

菊花总开"东篱"下(图)

[複製鏈接]
酒滿茶半 發表於 2010-6-22 10:1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W020100622375181384612.jpg

. x) y( g8 H) ?) U% b! @

* H# k6 ~; D; L: C! q
    绚烂的花朵离不开污秽的土壤,正如文人心中的菊都开在东篱一样。 ' W2 z/ F& Z5 `$ S* v9 y( m

5 n! g3 i: H9 @! c2 d* M    自从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吟出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名句,历代文人就把菊端放在了自己心中,将菊种在了东篱之下。菊已不仅仅是陶公的菊,这东篱也不仅仅是陶公的东篱了。菊花满山野,东篱最高洁。 8 @+ R5 G* [" B8 N0 R

) A, Y; X- I3 C! ?    当年陶公是彭泽县一小县令,闲暇之余,泛舟江上,随波而下,当来到古镇东流(安徽东至县)时,被江岸的菊花所吸引。他系舟杨柳,拾级上岸,采菊盈把,眺对南山。据说此后陶公竟将东流作为他打理政事之余的后花园,他筑舍种菊,广交文友,把酒吟诗,好不惬意。
3 V3 H2 m% j8 c; f) Q& P: h) B
. V# t3 U8 Y1 T2 x& q" N* W# V    东流古称菊邑,过境的长江被称为菊江。是菊落满江让人有感而名,还是文人江岸赏菊浪漫而呼,这不得而知。反正陶公爱菊,彭泽到东流菊乡有百里之遥,但心有所向,距离不是问题。那时东流户户垂柳,家家种菊,东篱西笆,一片柳绿菊黄。
+ C/ K' l* u. w) q/ `3 l9 M$ H. X: U9 _
    陶公辞官归隐园田,宅边遍植菊花,过起了“躬耕自资”的生活。无我之境的“采菊东篱下”,我揣度并非是他故乡的东篱,他心中的东篱十有八九还是东流菊乡的。自种花卉谁自摘?唯在他乡堪采花。打住,我不想惹些无聊的官司,因为这年头人们为西门庆的故里都争得死去活来。将东篱说成是东流菊乡,有些人拚死都不会答应的。
8 m3 `* a7 R9 r( P) `2 X, x/ N6 R3 k( \
    暂且不论东篱在哪,但陶公的东篱,成了历代文人心中的东篱,东篱成了特指的名词,东篱就是种菊的园地。东篱让菊生长樱可菊也成就了东篱。首先是唐代杨炯在《庭菊赋》中有“凭南轩以长啸,坐东篱而盈把”的诗句。如果说此时的东篱还属于陶公的,那么宋代柳永的《玉蝴蝶.重阳》词“西风吹帽,东篱携酒,共结欢游”中的东篱,已恿三变之色彩了。词中只见东篱,不见菊花。但重阳之时,怎无金甲?东篱与菊已融为一体。只要东篱在,可闻菊花香。东篱成了柳郎的饮酒赏菊的欢游场。
7 V0 t1 a# l* A# h  R, D& `1 G# d: V" d/ l- u
    东篱是种菊的地方,它容不得杂植其它。即使是桃之夭夭、李之灼灼都不在其中。李清照的闺怨词《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此时的东篱已不是荆棘横陈,杂草丛生,而是词人“人比黄花瘦”的愁绪寄托所在,东篱成为她情感的栖息之地。
6 o9 c# V6 O( w
2 u/ h! X, u- j! z0 h    陆游却不然,他将东篱据为了己有。他在《东篱记》中写道:“放翁告归之三年,辟舍东p地,……插竹为篱,名之曰‘东篱’。”在《读吕舍人诗追次其韵》中写道:“言归镜湖上,日日醉东篱。”并加自注:“东篱,予小圃名。”东篱竟成了宦游之子归乡后开辟的一块圃园净土。 ! u- Q) e6 Q* K' @4 [

4 ]2 L! U+ u. `6 I- h1 w5 X% u8 ?    再后来文人在诗词中用东篱,就像在自家园子里摘菜,随心所欲。东篱与菊形影不离了。如明朝的冯惟敏有曲词“恰东篱劝插黄花,又南浦催斟绿酒”。清朝郑板桥在《画菊与某官留别》中写道:“进又无能退又难,宦途局罱不堪看。吾家颇有东篱菊,归去秋风耐岁寒。”东篱和菊已得了人的灵性。 , Q* f$ c* a, e
. A- m4 W* ~! d0 K$ \6 }# I# r) i
    从东晋以来,“东篱”在文人心中扎了一千余年的根,它隔开了世俗的纷争,官场的虚伪。在东篱中,文人墨客精心呵护右恢质莅耆u的植物,那就是素雅傲霜的菊。 * m- D9 x( }* ~  I" z( J0 q
+ }8 U5 ^# h4 y  t; b: h
    “东篱”是文人的精神家园,菊是家园里有气节的花。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