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19|回復: 0

“边疆民族考古与民族考古学论坛・2011”纪要

[複製鏈接]
沙舟 發表於 2011-10-24 21:0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中国考古网
 

    2011年10月17至1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民族与宗教考古研究室和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发起的“边疆民族考古与民族考古学论坛”第四次会议暨“边疆民族考古与民族考古学论坛・2011”在湖南长沙召开。本次会议由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民族与宗教考古研究室、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共同主办。共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以及中山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十几家科研单位和大学的四十余名学者参加。
    会议开幕式由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刘文锁先生主持,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郭伟民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民族与宗教考古研究室李裕群主任、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麻国庆副院长在开幕式上分别致辞。李裕群先生指出:边疆民族考古与民族考古学,不仅仅局限于边疆地区,因为边疆是现在版图所赋予的概念,从历史的角度去看,边疆考古研究所涵盖的范围包括内地一些地区,还有周边国家的某些区域,中华文明是在吸收融合中发展起来的,这一过程中,各地区各民族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都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内地需要关注边疆,边疆也需要了解内地,“边疆民族考古与民族考古学论坛”将为边疆地区与内地进行考古学与民族考古学的交流和互相学习提供很好的平台。李裕群先生还向本次会议的承办单位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表示了衷心的谢意。
 
20111025221934948..jpg

 


李裕群先生在开幕式上致辞

 

    开幕式结束之后,学者们开始就各自近期关注的问题进行学术演讲与讨论。学者的演讲分为边疆民族考古、民族考古学两大部分,涉及西北、东北、西南、东南等地区,以及民族学、民族考古学、体质人类学、冶金考古学、性别考古学等众多领域。
    10月17日上午第一场:郭伟民先生演讲的题目是“华夏边缘:史前岭南中心带的文化嬗变”;李海荣先生演讲的题目是“以咸头岭遗址为例谈珠江三角洲地区沙丘遗址地层的划分”;姜波先生演讲的题目是“港口、沉船与贸易:海上丝绸之路的考古学研究”;朱铁权先生演讲的题目是“广州西村窑外销瓷的产地特征研究”。
    第二场:王炳华先生演讲的题目是“罗布淖尔青铜时代考古文化与吐火罗人”;巫新华先生演讲的题目是“帕米尔高原古道调查”;肖小勇先生演讲的题目是“塔里木盆地周缘史前文化的区域性与交互关系”;郭物先生演讲的题目是“三道海子的石构遗址群:欧亚草原早期游牧民族走向强盛的关键一环”。
 
2011102522203440..jpg

 


郭物先生发言

 

    17日下午第三场:张玉忠先生演讲的题目是“新疆哈密艾斯克霞尔南墓地考古新发现”;刘文锁先生演讲的题目是“天山-阿尔泰山游牧文化调查与研究项目”;陈凌先生演讲的题目是“祆教葬具的考古观察”;马健先生演讲的题目是“新疆巴里坤石人子沟遗址古代游牧民族墓葬葬俗探索”;谭玉华先生演讲的题目是“有关萨卡乌孙考古遗存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第四场:仝涛先生演讲的题目是“西藏噶尔县卡尔东墓地的新发现及其意义”;魏乐平先生演讲的题目是“多元文化融合与香格里拉藏族装饰图案的文化意蕴”;许韶明先生演讲的题目是“对藏族一妻多夫制成因的探讨”;刘杰先生演讲的题目是“西藏雪冈铜币的初步研究”。
    18日上午第五场:何国强先生演讲的题目是“金沙江三岩峡谷的帕措与仇杀”;高朋先生演讲的题目是“抗争与融合――关于白族本主信仰起源的结构史考察”;张振江先生演讲的题目是“水族的传统村落空间”;熊仲卿先生演讲的题目是“印尼摩鹿加群岛的陶器民族考古”;李法军先生演讲的题目是“近年来东南亚地区体质人类学研究新进展”。
    第六场:高大伦、金国林先生演讲的题目是“雅砻江流域石棺葬新发现”;王仁湘先生演讲的题目是“石佛洞文化的衬花陶”;李晓岑先生演讲的题目是“从少数民族手工造纸看中国造纸术的起源”;杨瑞栋先生演讲的题目是“中国石范研究”;王璞先生演讲的题目是“洋海墓地铜器成分初步检测分析”;王鹏先生演讲的题目是“三星村遗址出土的板状刻纹骨器”。
    18日下午第七场:易华、刘国祥先生演讲的题目是“逐鹿中原(下)――中国文化中的鹿”;李宁利先生演讲的题目是“墓葬的性别代码――以纺轮为中心的观察”;魏存成先生演讲的题目是“高句丽的兴亡及历史定位”;李裕群先生演讲的题目是“新疆鄯善县吐峪沟石窟寺遗址”;郭立新先生演讲的题目是“一个壮族边陲社区的文化攀附”;张铭心先生演讲的题目是“中央民族大学博物馆收藏吐鲁番文书简介”。
    最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民族与宗教考古研究室王仁湘先生对会议作了全面而又精彩的总结发言。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