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67|回復: 0

[未定] 關於說文的評價

  [複製鏈接]
开元之治 發表於 2012-3-28 19: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background="Leaves_on_the_Side.gif">

   

  [資料十二] 關於《說文》的評價

  &

  張氏生在經學清人張星鑑擬請漢儒許慎從祀孔廟疏,對許慎與《說文解字》曾作如此論斷:

  竊惟聖人之道垂諸六徑,而人經之義非訓詁不明。故周公作《爾雅》,雅者正也。所以正文字也。然則文字者經訓之源。南閣祭酒許慎懼文字之滋禍,撰《說文解字》十四篇,又敘一卷,明形聲指事之本原,摭拾周秦諸儒之說,正文字以正經,使後世不徒見秦時徒隸之書,而猶見三代之古義。是慎之功不在周公作《爾雅》下。

  &

  這是《說文》最被尊崇的時代,他對於許慎的推重和對《說文解字》這部劃時代鉅著的評價,完全是站在「經訓之源」這一立場,所以有「功不在周公作《爾雅》下」的論斷。《爾雅》是不是周公所作,是另一問題。把《說文解字》跟《爾雅》平列,卻無異把古今文字純然看作經學的附庸。今天,學問的視界已經擴大,文字之學已確立獨立崇高的地位,張氏的論說自然顯得十分偏狹而不深入,其實,即使在清代,乾嘉大師段玉裁為《說文解字》作注,積數十年工力研鑽,便已在經義詁訓之外,看出了它的貢獻:「無《說文解字》,則倉籀造字之精意,周孔傳經之大恉,薶縕不傳於終古矣。」

  &

  漢字是否倉頡史籀所創造,暫且不去討論。可是段氏這句話的涵意,卻是十分精闢而允當的!今天我們可以說,如果沒有《說文解字》,漢字原始形構和本義引申以及話音淵源演變,便都沒有線索追尋。儘管後世有無數鍾鼎彝器和甲骨木簡出現,可是那些款識契刻,仍得靠《說文解字》為鑽研橋梁。也可以說,如果沒有《說文解字》,那些款識契刻,便大多無法認識。理由很簡單,今天隸楷行艸跟那些契金古文差別太大。而《說文解字》卻保留了全部籀文與篆文以及春秋戰國之世流行於東方諸國文字。這些正是古今形體劇變的轉捩點。段玉裁以為沒有《說文解字》,則古人造字的精意,將薶縕不傳於終古。我們還可以補充一句:如果沒有《說文解字》,現代隸楷行艸的整理,也將沒有依據與憑藉。至於訓傳周孔經恉,今天看起來,那只是它功用的一部分而已。(參見前引江著)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