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17|回復: 0

[医药临床] 小青龙汤的加减

[複製鏈接]
酒滿茶半 發表於 2012-3-26 20:0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小青龙汤方后有加减法:“若渴,去半夏,加瓜蒌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且荛花不治利,麻黄主喘,今此语反之,疑非仲景意。”&
  “疑非仲景意”,本加减法有后人加入之嫌。
  对临床者来说,是否“仲景意”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是否实用。
  渴,在小青龙汤证中经常可以见到,多谓口渴不甚,不喜多饮,服小青龙汤后口渴自解,笔者通常不去半夏,也不加瓜蒌根。如口渴较甚,也许不是小青龙汤证,或者是小青龙加石膏汤证,笔者也不去半夏,不加瓜蒌根。
  微利,在小青龙汤证中很少见。如有,用小青龙汤温化寒饮,寒饮去则利可自止,似不必专治利。而临证中经常可以见到大便干。部分患者也许初诊时不会诉说大便干,而服小青龙汤后会说:“我服药后大便不干了。”寒饮去,阳气行,大肠腑气顺畅也在预料之中。如果大便干结较甚,也许不是小青龙汤证,如是,笔者常加炒莱菔子、全瓜蒌(或瓜蒌仁),也有加大黄者。
  噎,如理解为“饭窒也”,“塞喉曰噎”,笔者在小青龙汤证中没有见到。倘把“噎”理解为咽喉不利,小青龙汤证中则较为常见,笔者多在方中加用射干利咽,或不作加减。
  小便不利、下腹部胀满,为下焦水蓄不行,可加茯苓,配以桂枝化气行水。笔者也常用五苓散加干姜、细辛、五味子加减治疗。
  喘,在小青龙汤证中,可作为兼证,也可作为主症。在后世医家笔下,小青龙汤为治喘名方,也有部分医家指出喘证慎用小青龙汤。盖喘证多见上实之喘和下虚之喘,小青龙汤宜于治疗上实之喘,而不宜(甚或是禁忌)用于治疗下虚之喘。
  至于喘证用小青龙汤,是否需要去麻黄加杏仁?多数医家的回答是否定的。去掉麻黄,如何解表?表不解,喘如何能平?何况有一部分医家认为麻黄具有很好的平喘功能,麻黄为治喘要药,治疗喘证是没有理由去掉麻黄的。
  笔者治疗咳、喘、哮三病,小青龙汤是常用方之一。部分患者服小青龙汤后有汗出或汗出增多,但咳喘尚未完全平复。此时继用小青龙汤,咳喘可以继续减轻,但汗出也会逐渐增多。于是,很长一段时间困惑于是否该继续使用小青龙汤,或者是改用他方。也曾尝试改用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杏仁汤、三拗汤加味等方治疗,效果欠佳。后跟随冯世纶老师学习一段时间,进一步体会到“以方治证”的临证涵意。麻黄的取用与否,并不取决于是否有喘,也不取决于主症是哪一症,而是取决于是否有太阳病,是否无汗。“有汗用桂枝,无汗用麻黄”,这句话在太阳病的治疗中是非常重要的。于是,之后笔者用小青龙汤,无汗者麻、桂并用,有汗者去麻黄加杏仁,效果颇佳。
  当代医家中,胡希恕“治哮喘不用麻黄,却独崇大柴胡汤”,可谓独树一帜。《中医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胡希恕》一书中有如下一段文字:“刚跟随胡老学习,常感到其治病用药新奇。一天,遇到一位久治不愈的哮喘患者,处方中既无补肾纳气的白果、五味子、肉桂、山萸肉、熟地黄,亦无宣肺定喘的杏仁、麻黄,而用了大柴胡汤加味,因而问之:‘治喘为何不用麻黄?’胡老答曰:‘因无麻黄证。’”
  方以治证,药当治证,小青龙汤的临床加减也当以证为依准。理论上讲,每位临床医生都明白这一道理,只是在处方用药时,部分医生不免被“习惯性思维”和“习惯性用药”所影响。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