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鸣盛

王鸣盛

創作的圖書部

王鸣盛,生于西元1722年,卒于西元1797年,是满清殖民时期江苏省嘉定县人(即今上海市嘉定区),字凤鸣,号西沚,又号西庄。作为满清殖民时期之人,王鸣盛虽自幼“被目为神童”“有文名”,曾以一甲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但在学术上极受是时文字狱的影响,竟有如此治经理念:“经以明道,而求道不必空执义理以求之也,但当正文字、辨音读、释训诂、通传注,则义理自见,而道在其中矣。” 王鸣盛虽尊孔子之学,而抑後人,但其囿于满清以治统而压制道统,我们在学习其学术成果时,还须多加辨证。

[王鸣盛] 創作的圖書部

尚书集注PDF

王鸣盛
十三經 已完結 3968

《尚书集注》原名《尚书后案》,满清王鸣盛著,今人顾宝田、刘连朋校点。共三十卷,其后附有《尚书后辨》。 本PDF电子书《尚书集注》仅供读者个人学习研究之用,不得下载用作商业用途。 《尚书后案》主要是解说伏生所传今文《尚书》的廿八篇,以及《泰誓》(又名《太誓》),所附的《尚书后辨》即是辨析晋出的伪古文《尚书》廿五篇。 《尚书集注》所收集的注疏,均是汉代及以前的,以郑注为主,马融、王肃、伪孔安国、孔颖达等注、疏补之,对于两晋以後的伪古文另编并分别。因此将原名《尚书后案》重新命名为《尚书集注》,亦可命名为《今文尚书集注》。 《尚书集注》对晋唐宋以後的注疏不收编,主要是因为作者认为孔传、孔疏、宋儒之说均基于伪古文《尚书》,内容甚至义理均有失实。这种创作态度,导致了《尚书集注》在学术上有失客观,有学者指出,王鸣盛在编撰本书时,“好引异代之书强为比附”,由此看来,阅读本书时,应当保持充分的思辨意识。 《尚书集注》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清代经学著作丛刊》之一。其底本是《續修四库全书》影印本之“礼堂本”,所谓礼堂本,是指《尚书后案》在伪清乾隆四十五年秋刊刻的版本。 《尚书集注》因何而作呢?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要发挥郑氏康成的一家之学。作者在本书自序中也明确表示,汉武帝时期孔安国以孔子宅壁所出的古文《尚书》做注後,卫宏、贾逵、马融、郑玄、王肃亦皆作注,但只有郑氏师祖孔子之学。作者认为西晋之後的《尚书》是伪本,但是之前汉代的郑玄、马融注疏的《尚书》却是孔子宅壁真本,因此希望搜罗郑玄、马融、王肃传疏以增补伏生所传之今文《尚书》。并由此而得《尚书后案》。 《尚书后案》草创于伪清乾隆十年,彼时作者方廿四岁,而成书于乾隆四十四年,作者年已五十八,足见作者对于《尚书后案》的倾心倾力。 今收录《尚书后案》于此,并更名之《尚书集注》,希望对人们学习研究《尚书》有所帮助。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