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定條件下找到圖書 166

两晋演义

蔡东藩

《两晋演义》是民国时期历史小说家蔡东藩《历代通俗演义》系列之一。 〖书中淡蓝色小字是作者写作过程中的评语或解说〗 《两晋演义》之创作初衷,以正史之繁赘,不能辄读,乃以演义小说,故事情节,引人耳目,以不意间熟知一二之史事,以趋教化。 《两晋演义》兼采正史稗史,贯彻始终。本书仍然是章回体,通篇用语文白通俗,点评史事机敏处之,较大程度再现了中华历史演进的真实进程,概述了两晋的兴亡。 《两晋演义》编有一百回,故事起于司马炎称帝代魏,终结于五胡乱华的刘宋代晋,历史跨度是156年。西晋开朝,终结了三国近百年的鼎立分裂局面,而之后杂居汉地的胡人鸠占鹊巢,相继祸乱发难。东晋渡江南迁重建,屡次北伐,却终以内鬥而损耗了实力。大将刘裕脱颖而出,两次北伐,收复长安,之后接连废黜两位皇帝,建国宋,东晋亡。 两晋通俗演义,简称【两晋演义】,100回,民国13年1924年11月,上海会文堂书局出版,题『编述者 古越蔡东帆』。 西元266年,司马炎代魏立晋,国号晋,都洛阳,史称西晋。西晋最强盛时,其疆域西到葱岭,东南到海,北抵燕山。西晋承久乱之敝,虽然有一些改良,但由于门阀士族的兴盛和方镇势力的强大,晋武帝死后不久,国家即陷入『八王之乱』,并绵延16年,最后民敝国衰,亡于后汉。西晋短短的50年期间,除了自身的内江以外,还不断交错着与北方各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使得国家始终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整个政治和经济建设乏善可陈。 【两晋通俗演义】概述了从晋武帝司马炎代魏称帝到刘裕代晋止的历史。西晋统一、贾南风乱政、八王之乱、永嘉之乱、士族南渡、祖逛北伐、桓温北征等重大历史事件悉数道来。作者将两晋156年间的历史归结为内讧外辱的历史,作为今日的前车之鉴。

南北史演义

蔡东藩

《南北史演义》是民国时期历史小说家蔡东藩《历代通俗演义》系列之一。 〖书中淡蓝色小字是作者写作过程中的评语或解说〗 《南北史演义》之创作初衷,以正史之繁赘,不能辄读,乃以演义小说,故事情节,引人耳目,以不意间熟知一二之史事,以趋教化。 《南北史演义》兼采正史稗史,贯彻始终。本书仍然是章回体,通篇用语文白通俗,点评史事机敏处之,较大程度再现了中华历史演进的真实进程。 《南北史演义》编有一百回,故事情节较《历代通俗演义》的其他朝代演义史更为曲折。汉晋以降,外族渐次来华,杂居内地。嗣是五胡十六国,迭为兴替。后来弱肉强食,彼吞此并,辗转推迁,又把十六国土宇,浑合为一大国叫作北魏。后来北魏又起内讧东分西裂,无暇顾及江南,所以江南尚得保全。及东魏改为北齐,西魏改为北周,西土又分作为三分,周最强,齐为次,江南最弱。鼎峙了好几年,齐为周并,江南但保留十分之二险些儿要尽属北周了。就中出了一个大丞相杨坚篡了周室,复并江南;既受周禅又灭陈氏,居然统一中原,合并南北。 南北史通俗演义,简称【南北史演义】。100回,民国13年1924年2月上海会文堂书局出版。全十册,定价大洋二元,题『编述者 古越蔡东帆』。 民国24年5月改版后为全4册,定价大洋4元。 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宋、齐、梁、陈四朝;北朝439年—581年包含北魏、东魏、西魏、齐和周五朝。南北朝战事纷纷扰扰、朝代更迭频繁,又多奇葩皇帝,叙述难度较 大。作者把隋并入北朝内,虽称是沿袭前人笔法,遵循所谓『紫阳书法』,却也不排除自己喜恶。 隋朝虽旋起旋灭,但作为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不好并入北史的。隋结束了五胡乱华以来的混乱局面,为唐及以后的统治奠定了基础。隋文帝用长孙晟以夷治夷的成果重建了汉民族的威望和信心。 隋炀帝杨广虽然历来被人辱骂,但他建立科举制度、修凿大运河,自然也是功不可没的。说他因色弑父,很难自圆其说。隋炀帝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因为历史原因,很难厘清。好色荒淫,是众所周知的,但他始终跟萧后在一起、恩爱至死未衰也是不容否认的。本书炀帝事多采自后人小说和戏曲。作者所说【开河记】、【海山记】、【迷楼记】,虽题唐人韩偓作,但却是宋代传奇小说。作为演义小说自无不可,但作为『通俗教育之辅助品』却还是不够严谨的。

五代史演义

蔡东藩

《五代史演义》又称《五代史通俗演义》,是民国时期历史小说家蔡东藩《历代通俗演义》系列之一。 〖书中淡蓝色小字是作者写作过程中的评语或解说〗 《五代史演义》之创作初衷,以正史之繁赘,不能辄读,乃以演义小说,故事情节,引人耳目,以不意间熟知一二之史事,以趋教化。 《五代史演义》兼采正史稗史,贯彻始终。本书仍然是章回体,通篇用语文白通俗,点评史事机敏处之,较大程度再现了中华历史演进的真实进程。 《五代史演义》编有六十回,五代共五十有三年,汴、洛之间,君十三,易姓者八,而南北东西之割据一隅,与五代相错者,前后凡十国,而梁、唐时之岐燕,尚不与焉。辽以外裔踞朔方,猾诸夏,史家以其异族也,而夷之。辽固一夷也,而如五代之无礼义,无廉耻,亦何在非夷?甚且恐不夷若也。宋薛居正撰《五代史》百五十卷,事实备矣,而书法未彰。欧阳永叔删芜存简,得七十四卷,援笔则笔,削则削之义,逐加断制,体例精严,既足声奸臣逆子之罪,复足树人心世道之防。 五代史通俗演义,简称【五代史演义】,又称【五代十国演义】。6册60回,民国12年1923年5月,上海会文堂书局出版,绘图石印本,定价大洋一元四角,题『编述者 古越蔡东帆』。民国24年5月改为铅印本,全2册,定价大洋2元,题『著作人 蔡东藩』。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梁、唐、晋、汉、周,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同时间段,在周边还有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史称『十国』。其中不包括岐、燕,还有当时最强盛的辽。 本书起于朱全忠建立后梁,终于赵匡胤代周建立宋朝。概述这一时期的军国大事、朝野轶闻、宫闱秘辛。这是一个军阀割据、战乱频仍的动荡时代,最痛心的是,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与契丹引异族入侵,最终导致『海内腥膻,土地被削,子女被掳,社稷被灭,君臣被囚』。作者也处于军阀割据的时代,所以呼吁:『欲要内讧不致蔓延,除非是国家统一,欲要外人不来问鼎,亦除非是国家统一!』

宋史演义

蔡东藩

《宋史演义》旧称《宋史通俗演义》,是民国时期历史小说家蔡东藩《历代通俗演义》系列之一。 〖书中淡蓝色小字是作者写作过程中的评语或解说〗 《宋史演义》之创作初衷,以正史之繁赘,不能辄读,乃以演义小说,故事情节,引人耳目,以不意间熟知一二之史事,以趋教化。 《宋史演义》是章回体,通篇用语文白通俗,点评史事机敏处之,较大程度再现了中华历史演进的真实进程,描述了宋朝时期的政治进程,及生活习俗。 《宋史演义》编有一百回,对于宋史,作者在第一回末尾说道,“莫言方外乏奇人,参透禅关悟夙因。愿借片帆风送力,好教真主出迷津。”一段诗句,简述了宋朝三百年史事。所谓振衣揭领,举纲定纲,以视俗本小说,空空洞洞的说了几句套话,固自大相径庭矣。后半叙入宋太祖出身,都是依据正史,不涉虚诞,偏下笔独有神采,令人刮目相看,是蓋具史家小说家之二长,故能隽妙若比。古人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吾于作者亦云。 宋史通俗演义,100回,民国十一年三月出版,绘图石印版,全十册,定价大洋二元。题『编述者 古越蔡东帆』,上海会文堂书局印行。民国二十四年五月改铅印版,全四册,定价大洋四元。题『著作人 蔡东藩』,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印行。 本书自『香孩儿』赵匡胤诞生起,到陆秀夫负9岁的南宋末代皇帝赵昰投海止。叙述北宋、南宋共三百多年间的历史。『得国由小儿,失国由小儿。』把赵宋的灭亡,作这样的因果报应归结,诚然是不大靠谱的。两宋三百二十年间,始终被夷狄所制,跟赵匡胤立国的信念传承以及后来宋儒理学的昌盛有莫大关系。如何富国强兵,才是值得后人深思的。 王安石变法失败,有其新法的弊端也有其个性的因素,更有地方官定任务造业绩的因素。其初衷应该说还是好的,斥之为奸,未免失之偏颇。

元史演义

蔡东藩

《元史演义》是民国时期历史小说家蔡东藩《历代通俗演义》系列之一。 〖书中淡蓝色小字是作者写作过程中的评语或解说〗 《元史演义》之创作初衷,以正史之繁赘,不能辄读,乃以演义小说,故事情节,引人耳目,以不意间熟知一二之史事,以趋教化。 《元史演义》兼采正史稗史,贯彻始终。本书仍然是章回体,通篇用语文白通俗,点评史事机敏处之,较大程度再现了中华历史演进的真实进程。 《元史演义》编有一百回,古史之美且备者多矣,而元史独多缺憾,非史官之失职也,文献不足征耳。元起朔漠,本乏纪录,开国以后,即略有载籍,而语不雅驯,专属蒙文土语,搢绅先生难言之。逮世祖朝,始有实录,相沿至于宁宗,共十有三朝。然在世祖以前,仍多阙略;世祖以后,则往往详于记善,略于惩恶,史为国讳,无足怪也。元亡明兴,洪武二年,得元十三朝实录,命修《元史》,以李善长为监修,宋濂、王祎为总裁,二月开局,八月书成。 而《元史演义》的创作,对于元史乃有补缺之功。 本书叙述自蒙古源流、帖木真出身起,中经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铁骑西征、忽必烈统一中原建立元朝,至朱元璋建立大明,元顺帝弃京城北走止。 作者融合中西史籍编写而成,事皆有本,而于元代先世及深宫轶事,外域异闻,凡正史之所已载者,酌量援引,或详或略,正史之所未载者,则旁征博采,多半演入,茶余酒后,取而阅之,非特足供消遣,抑亦藉广见闻。 元史有两伯颜,忽必烈时期名将·太师伯颜1236—1295、元末顺帝时期权奸·大丞相伯颜1280-1340。元太师伯颜曾言赵宋『得国由小儿,失国亦由小儿』,而蒙元却是『成也有伯颜,败也有伯颜』。

清史演义

蔡东藩

《清史演义》是民国时期历史小说家蔡东藩《历代通俗演义》系列之一。 〖书中淡蓝色小字是作者写作过程中的评语或解说〗 《清史演义》之创作初衷,以正史之繁赘,不能辄读,乃以演义小说,故事情节,引人耳目,以不意间熟知一二之史事,以趋教化。 《清史演义》兼采正史稗史,贯彻始终。本书仍然是章回体,通篇用语文白通俗,点评史事机敏处之,较大程度再现了中华历史演进的真实进程。 《清史演义》编有一百回,举清王朝崛起东北,迄宣统退位出宫,近三百年史事。书中重大史实,皆有所本,演绎成章,大多可读、可信且可备,可谓创历史小说新体。 作者在《清史演义》中对清朝是如此描述的:远在赵宋年代,金邦被灭后,还有未死的女真遗族逃奔东北伏处海滨,取“长白山下居民”之意,自命“爱新觉罗氏”,并建满洲国;于是举旗改称“满族”。经过几百年,相传了几代人,族中帮出了一个智勇双全出类拔萃的人物,于是又排演出二百六十八年的清朝历史。 又在《清史演义》中如此评价清朝:后人多说清朝政治不良,百般辱骂,好像清朝的皇帝无一非昏淫暴虐,清朝的臣子无一非卑鄙龌龊。其实细考清朝史事有坏处也有好处,有淫暴处,也有仁德处,不过转到秦代,主弱臣庸,朝政浊乱,且世界形势早已大变,所以民军一起全局瓦解。这也不足为怪了。 本书是蔡东藩编写的第一部历史演义,从爱新觉罗氏祖先起源说起,到民国成立袁世凯出任大总统结束,概述清朝近300年历史。 作者自序云:自天命纪元起,至宣统退位止,凡二百九十七年间之事实,择其关系最大者,编为通俗演义,几经搜讨,几经考证,巨政固期核实,琐录亦必求真;至关于帝王专制之魔力,尤再三致意,悬为炯戒。非敢妄拟史宬,以之供普通社会之眼光,或亦国家思想之一助。 本书虽普遍认为史实性较强,但叙述仍不是很客观,比如其中对太平天国、义和团、盛宣怀等的观点和角度就有失之偏颇。 称太平军即用『长毛』,称义和团皆用『拳匪』,说盛宣怀是『亡清罪魁』。义和团号称『刀枪不入』固然是愚昧,但被清政府驱使去对付洋人,怎么能总称之为匪呢?为国家和民族牺牲,不管是对了错了,都是可敬可悯的。

明史演义

蔡东藩

《明史演义》又称《明史通俗演义》,是民国时期历史小说家蔡东藩《历代通俗演义》系列之一。 〖书中淡蓝色小字是作者写作过程中的评语或解说〗 《明史演义》共十卷一百回,民国九年(1920)11月出版,绘图石印本,上海会文堂书局印行,题『古越蔡东帆编述 琴石山人校阅』;民国二十四年(1935)改版,题『著作人 蔡东藩』。 《明史演义》之创作初衷,以正史之繁赘,不能辄读,乃以演义小说,故事情节,引人耳目,以不意间熟知一二之史事,以趋教化。 《明史演义》兼采正史稗史,贯彻始终。本书仍然是章回体,通篇用语文白通俗,点评史事机敏处之,较大程度再现了中华历史演进的真实进程。 《明史演义》编有一百回,有明一代之事实,见诸官史及私乘者,以《明史》、《明通鉴》及《明史纪事本末》为最详。《明史》、《明通鉴》,官史也。《明史纪事本末》,私乘也。尝考《明史》凡三百三十二卷,《明通鉴纲目》凡二十卷,《明史纪事本末》凡八十卷,每部辑录,多则数千百万言,少亦不下百万言,非穷数年之目力,不能举此三书而遍阅之。 本书自明太祖朱元璋出生起,到南明王朝灭亡止。作者认为:明太祖朱元璋,应运而兴,不数年即驱逐元帝,统一华夏,政体虽犹是君主,也算是一位大革命家,大建设家。但明朝后来由兴而衰,由盛而亡,却蹈着元朝五大覆辙。第一弊是骨肉相戕;第二弊是权阉迭起;第三弊是奸贼横行;第四弊是宫闱恃宠;第五弊是流寇殃民。

清朝三百年艳史演义

费只园

《清朝三百年艳史演义》是一部偏近白话的半文半白小说,作者是民国时期的费只园。 由于民国时期,口语(白话)书面化方才开锣,民国政府虽有全面推行白话文,及汉语拉丁化之政策,却以内战一再耽搁,否则,相信读者们是不能读得此部“全白还文”的民国特色半文半白小说了。 《清朝三百年艳史演义》的内容情节甚是香艳,究竟如何,还得读者慢慢领略。 至于《清朝三百年艳史演义》的编写,以作者自己的说法,乃是不欲“那些可传的妇女”因这清廷的倒闭而烟没于史。在作者看来,“南边的清史列传”,“北边的清史稿”,虽是官修正史,却未必肯在书中给“那些可传的妇女”们留下那么点丁的笔墨。 如此说来,作者与那曹雪芹皆是爱怜妇女之人,然则,《清朝三百年艳史演义》即便精彩纷呈,却尽是作者胡编乱造么?抑或仍如那红楼梦,多少有些是作者的回忆录?用作者的说法,这《清朝三百年艳史演义》却未曾有半点的回忆录,但故事情节,也并非皆是虚构,或朝或野,即有百十种之故事,又从各处诗集文集当中,一爪一把的,即拼凑成如今的《清朝三百年艳史演义》。 既是小说,看官们也不必再三问些有的无的,自是读去,便皆明了了。

元代宫廷艳史

许慕羲

《元代宫廷艳史》是一部历史小说,由民国小说家许慕羲创作。 《元代宫廷艳史》虽然是一部小说,但其创作依据仍然来自诸如《元史》之类的正史,及其他一些野史。作为一部小说,本书文采顺畅圆润,笔法老练曲折,极具阅读趣味。 《元代宫廷艳史》的故事时间线,以铁木真出生前,其父母结合的故事为始,以明太祖朱元璋灭亡蒙元为终。整个故事,生动地刻画出了元代游牧民族的民俗习性。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形象趣味,极具可读性。 阅读《元代宫廷艳史》不但可以消遣时间,欣赏作者的“神来之笔”,同时还可以获悉我国古代蒙古民族的风俗习惯,可谓一箭三鸟。

水浒传70回本

施耐庵

《水浒传》又名《水浒全传》、《忠义水浒传》、《水浒》,成稿前曾名《江湖豪客传》。 此乃明末金圣叹评本,又称《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 从名称可以看出,《水浒传》的主旨是宏扬儒家伦理学说的忠义。其取材是北宋末年,淮南宋江义聚豪侠,抗击当时暴政的故事。如《东都事略侯蒙传》记载,“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宋史·徽宗本纪》记载,“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宋史·张叔夜传》:“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贼闻之皆无斗志.......江乃降。” 正史记载,宋江最终失败投降,与《水浒传》的宋江主动寻找时机投降,有所不同。金圣吧评贯华堂本,则倾向于正史,不惜违背作者原旨,将故事半路中断,终结为梁山泊英雄梦觉遭天谴,以喻宋江一伙的忠义,实质是悖逆天道的。 金圣叹七十回本与通行的袁无涯本前七十一回大致相同。主要差异在于两处,一是金圣叹评本的楔子,内容上包含了袁无涯本的第一回,二是金圣叹评本第七十回,在内容上与袁无涯本的第七十一回前面部分相同,後半部分则改写,而在标题上,亦由“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改为了“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惊恶梦”。其他比较小的差异,是一些名词的不同,如“浪里白跳”均变为“浪里白条”,“黑旋风探穴救柴进”变为“黑旋风下井救柴进”,“赵员外重修文殊院”变为“赵员外重建文殊院”,“瓦罐寺”变为“瓦官寺”等,一般认为是金圣叹所改。 由于金圣叹评本差缺了五十回,後人又在金圣叹评本的基本上,补了後五十回。如近人梅寄鹤收藏的《古本水浒传》,该版本有部分学者认为是较古老的版本,甚至在袁无涯本之前,但是由于其只有五十回,且与古本容与堂本的後三十回,也无所相同,因此,也有学者认为这是後人自行撰写的。类似的案例,还有满清的《荡寇志》本,该本续写了七十回,共一百四十回,由满清包衣俞万春撰写。在晚清农民起义的环境下,《荡寇志》被利用来鼓舞士气,更名为《结水浒全传》刊行。 金圣叹评本及俞万春本与《水浒传》全书主旨背道而驰,也与施耐庵的平生经历、志向相悖。 与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并称四大名著,成书于明朝初期,主要由施耐庵创作,有学者考究认为包括罗贯中有参与续本。

水浒传

施耐庵

《水浒传》成稿前曾名《江湖豪客传》,刊行後又名《水浒》、《忠义水浒传》、《水浒全传》。 《水浒传》版本繁多,这是当前通行的明朝袁无涯本万历刊本。 《水浒传》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施耐庵,但袁无涯本署名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据考,施耐庵元末辞官後坐堂江阴祝塘财主徐骐家,并与学生罗贯中搜集编纂《江湖豪客传》,施耐庵隐居後更名为《水浒传》。 《水浒传》的版本主要有古今两类,所谓古本,是指现存最早的明朝容与堂本,最版本编录有一百回;所谓今本,是指袁无涯本及其衍化本。古今本的主要差异在于,袁无涯本比容与堂本多了九十一至一百一十回,共二十回,并且第二十六回标题及内容亦有不同,袁无涯本第廿六回标题为“偷骨殖何九叔送丧,供人头武二郎设祭”,容与堂本第廿六回标题为“郓哥大闹授官厅 武松斗杀西门庆”。 今本又有多个版本,其中以明末金圣叹评贯华堂本的七十回本较流行,七十回本与袁无涯本前七十一回大致相同。主要差异在于两处,一是金圣叹评本的楔子,内容上包含了袁无涯本的第一回,二是金圣叹评本第七十回,在内容上与袁无涯本的第七十一回前面部分相同,後半部分则改写,而在标题上,亦由“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改为了“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惊恶梦”。其他比较小的差异,是一些名词的不同,如“浪里白跳”均变为“浪里白条”,“黑旋风探穴救柴进”变为“黑旋风下井救柴进”,“赵员外重修文殊院”变为“赵员外重建文殊院”,“瓦罐寺”变为“瓦官寺”等,一般认为是金圣叹所改。 由于金圣叹评本差缺了五十回,後人又在金圣叹评本的基本上,补了後五十回。如近人梅寄鹤收藏的《古本水浒传》,该版本有部分学者认为是较古老的版本,甚至在袁无涯本之前,但是由于其只有五十回,且与古本容与堂本的後三十回,也无所相同,因此,也有学者认为这是後人自行撰写的。类似的案例,还有满清的《荡寇志》本,该本续写了七十回,共一百四十回,由满清包衣俞万春撰写。在晚清农民起义的环境下,《荡寇志》被利用来鼓舞士气,更名为《结水浒全传》刊行。 金圣叹评本及俞万春本与《水浒传》全书主旨背道而驰,也与施耐庵的平生经历、志向相悖。

狄公案

佚名

《狄公案》,清末公案小说,作者佚,本书初名《武则天四大奇案》,西元1993年齐鲁书社整理出版,乃名《狄公案》,该书在传播过程中,曾取名《狄梁公全传》,又取名《狄梁公四大奇案》。 《狄公案》是一部具有政治诉求的小说,小说的终结,以武则天还政于李唐为结局,可见作者对满清政权是有异议的,其希望借《狄公案》,号召有更多仁人志士,潜伏于满清朝野,逼迫满人还政于汉族。 本书缘起于武则天时期,狄仁杰断案的故事,狄仁杰时任昌平县令;终结于狄仁杰整肃朝纲,逼迫武则天退位,其时任宰相。 而今日我们再读此书,已不必过多留意作者写作的初衷,一如品评故事那样,消遣时光,亦未免不可。本书最初刊行,是在晚清光绪时期,由上海书局石印发行,1993年,齐鲁书社以之为底本,整理发行。 关于狄仁杰,据考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如《旧唐书》就有《狄仁杰传》,从该《传》的记录“仪凤中为大理丞,周岁断滞狱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可以看得出,狄仁杰确实是一位关于断案的人,然而,作者写《狄公案》却并非必据历史,也就是说,本书中,大部分内容,其实是作者虚构的,一是给读者消遣时光,二是寄寓作者的创作宗旨。 历史上关于狄仁杰的小说并不多,正史的笔墨更少,而近年狄仁杰尤其风靡,甚至被翻拍成电视剧,以至于家喻户晓。其中原因,除了本书《狄公案》,与另一本风靡于近代的,荷兰人高罗佩所写的《狄公断狱大观》有关,其书风靡于西方,之后又翻译反倾销回中国大陆,至于“狄仁杰”成为一个文学、影视创作的热门话题。 《狄公案》保留有许多和现代用语明显不同的词汇,像“原由”、“彰明较著”、“承任”之类,这是该书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同时也隐藏了一个语言学的论点:口语随着时代发展变异迅速,口语书面化,不利于书籍及承载的学术的长久流传。

定州汉墓竹简论语

孔门后学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定州汉墓竹简整理小组【定州汉墓竹简·论语】文物出版社1997年7月,由于残缺不全,故谓之残本。 定州竹简【论语】(以下简称简本)由中山怀王刘修墓出土。刘修死于汉宣帝五凤三年(公元前55年),所以,该简本论语抄写时代在公元前55年以前。又简本避刘邦讳,凡今本作邦者,皆改为国,所以其抄写时间又必在西汉。 据【定县40号汉墓出土竹简简介】一文介绍,『定简本』【论语】有620枚简,多为残简,简长16.2厘米,宽0.7厘米,每简约书19~21字不等,竹简两端和中简各有一道编绳,出土时尚保留有连缀的痕迹。『定简本』【论语】有7576字,不足今本【论语】的二分之一。『定简本』不仅各篇的分章与今本多有不同,且在文字上同今本的差异达七百多处,均有不少的出入。其中残存文字最少的为【学而】篇,仅有20字;残存文字最多的为【卫灵公】篇,有694字,可达到今本本篇的77%。『定简本』【论语】与今本【论语】在篇章的分合上也多有不同:如,『定简本』【乡党】『食不厌精』至『乡人饮酒』,今本分为二、三、五章的都有,而『定简本』仅为一章;『雷风烈必变』与『升车』,今本分为两章,而『定简本』也只是一章。【阳货】『子贡曰 君子有恶乎』今本别为一章,而『定简本』则同上面『子路曰』合为一章。特别是【尧曰】篇,今本为三章,而『定简本』则为两章;今本的第三章在『定简本』中用两个小圆点与上间隔,用两行小字抄写在下面,好像是附加的一些内容。在题写章节与字数的残简中,正有一枚记【尧曰】篇『凡二章,凡三百廿二字』,则知『定简本』【尧曰】只有两章,与今本不同。 经考古学家,以及古文字研究专家对『定简本』【论语】与【说文解字】中【论语】引文、郑注本【论语】、熹平石经本【论语】进行对照比勘后,确认『定简本』不仅与许慎所见鲁壁古文存在明显差异,而且与郑玄用作校本的【古文论语】也显然不同,应该属于今文【鲁论】系统。另外,从与熹平石经本比勘的结果看,它和汉代有重大影响的【张侯论】也存在某种程度的差异,可能出自于不同的师传家法。例如,【论语•子路】『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中『即戎』,在『定简本』中作『节戎』,『节』字为繁体,与『即』形近,【周易】中也有『即戎』,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中也作『节戎』,已经有学者发表论文,指出传世的【论语】、【周易】中的『即戎』当为『节戎』,『即戎』是『参加战争』,『节戎』是『减少兵戎之事』,这正和自称『军旅之事未之闻也』的孔子的政治主张相符合。【论语】有『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大意可如字面讲。但这句话怎么读怎么别扭。历来也有好几种解释。『定简本』的这句话不是『几谏』,而是『儆谏』。儆的意思是警告,警戒。 『定简本』【论语】虽为残本,但为研究【论语】的版本流传、儒家学说内涵,以及古代文字演变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也为长期存在的【鲁论】、【齐论】、【古论】三种【论语】之说提供了佐证,值得重视和研究。在40年的时间里,我国很多专家学者就是通过此『定简本』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纠正了先前【论语】多种版本的许多误解,并得出了新的见解,这对推进儒学研究、传承儒学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定简本』【论语】的出土也传达出了另外一种文化信息,儒家学说在西汉时期已受到统治者的极大重视,当时作为汉中山国都的定州社会稳定、文化繁荣、经济发达也是受其深刻影响的。

西游记

吴承恩

【西游记】最有启发性的解读,虚云和尚的梳理:唐僧好比一个要修身养性的人;猪八戒好比这个人的欲望,好吃懒做,又有无法满足的欲望;沙僧就好比这个人的理智,思考及处事严谨合理;白马就好比这个人意识,只想着向前,从不想过回头,所谓“心猿意马”;孙悟空最重要,是这个人的心,心是每个人都难以驯服的,往往都是犯错之後才懊悔,所以只有圣贤才能制服,而西游记作者是佛教徒,把佛祖比作圣贤就很正常。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此版本是汉川草庐初校版,繁体版本。 西游记的内容脍炙人口,自其付梓,数百年来为人们所爱不释手,现代更是在中外被翻拍成电视剧,其中又以中国大陆1986年拍摄的版本最为经典。 西游记的故事背景是唐朝,以佛教事迹为底本,主要描写了唐朝唐太宗贞观年间,佛教和尚唐僧在四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等四人保护下,西行取经的故事。取经的过程,一路历尽磨难(共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 西游记所虚构的故事,其底本是【大唐西域记】、【大唐慈恩寺法师传】,取材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民间传说。 梗概: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有一只顽皮的猴子,拜须菩提为师习得七十二变后占山为王,自称齐天大圣。玉帝派了太上老君收服大圣,没料到猴子不愿受束缚,大闹天宫,囚于炼丹炉四十九天练成火眼金睛,踢翻丹炉一发不可收拾,被如来镇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过去了,从东土大唐来了个和尚,原是金蝉子转世,观世音选他去西天取经普度众生,途径五指山解救了猴子,沿途又收了八戒、沙僧,师徒四人降妖伏魔,踏上了漫长的取经之路。

六韬

姜太公吕望

【六韬】简介 【六韬】与【三略】同称『六韬三略』,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兵书(兵法书籍)。【六韬】别称【太公兵法】或【太公六韬】,所谓六韬,是指六种战术谋略。现今【六韬】流行本,存文六十篇,共六卷。其文体是『记表书志』四大文体中的『记』,即记录姜太公解答周文王及周武王的提问,并编纂成书,与【论语】相同。 【六韬】是中国古代兵书中的核心部分,对历朝历代的兵法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宋朝将【六韬】归类为【武经七书】之一。【六韬】的兵法思维博大精深,军事思想深邃远瞻,推演逻辑缜密严谨,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精粹。而其中最精彩的是战略论,及战术论。 【六韬】的考古发现 【六韬】据说是姜太公所作,但有考古发现,或为战国晚期所作,而姜太公是周人,从宋代开始,就陆续有人质疑这个问题。由于该书最早见于【隋书·经籍志】,因此满清时期有人质疑该书是魏晋时期的伪书。 1972年,在山东临沂的银雀山,有一座西汉时期的古墓,出土包含部分今本【六韬】内容的太公书竹简,其后这些竹简被鉴定为【六韬】的一部分。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六韬】竹简被分成十四组,三类。其中一至七组是第一类,四组【文韬】及三组【武韬】是今本【六韬】的确榷内容。 1973年,在河北定县的八角廊,第四十号西汉古墓中,也发现一批竹简,这些竹简开始时名为【太公】,后来严谨考据,更名为【六韬】。 山东河北两座西汉墓出土的竹简,证明【六韬】至少在西汉时期已经广泛流传,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六韬】是战国乃至以前所作的说法。

宗教密钥

徐彦卿

宗教是什么? 有人说,宗教就是真理,有人说,宗教就是信仰,还有人说,宗教是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但也有人认为宗教只是一种意识形态。 这些都是利用人类懵懂认知的特点,给宗教披上的“高大上”外衣,剥开这些外衣, 我们会发现宗教只是一种功利主义工具。 如果“存在即是合理”,那么,还有“真理”“假理”之分吗? 如果“宗教 = 信仰”,那么,华夏几千年的祖宗信仰,与人文信仰,又是什么? 如果“宗教是一种文化”,那么,为何不同宗教分别教化过的人们,却无法共处?“教化”的本义,难道不是人类抑制自身的邪恶本性,而共同相处吗? 如果“宗教只是一种意识形态”,那么,我们确实可以理解,不同的宗教之间会有斗争与冲突,但却有意忽略了宗教的功利本性。 《宗教密钥》将为你解开宗教之迷,向你揭开宗教得以披靡的根本原因。

道德经

王弼

此版本《道德经》是基于《王弼老子注》的再解读,《王弼老子注》是楼宇烈先生对王弼的《老子注》进行校勘标点而成。 王弼老子注是王弼创建玄学,将道学从两汉经学过渡为魏晋玄学的基石。在《老子注》中,王弼创造性地提出了崇本息末的观念,并奠定了名学的基本原理:本于自然。 王弼老子注在学术上系统地梳理了道儒两家学说的关系,这不仅促成了汉魏时期道儒二学的相互融通,其对後世的学术方法也有极大影响,如推动了现代解释学、及中国道学史等学术研究的发展。 玄学的创立,直接影响了道教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促进了道学的发展。魏晋开始,士族泛起清谈之风,以诡异新奇为尚,文辞修饰更是达到了以文害用的地步,这些社会风貌都与玄学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老中医优势病种

老中医

《老中医优势病种》专门收录中医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主要是中华中医药学会审核发布的上百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同时,《老中医优势病种》还将陆续收录一些老中医积累的经验医案。 人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他们身患某种疑难重病时,就会病急乱投医,四处求治,却往往无果。《老中医优势病种》的编篡,一是为人们提供参考,二是为他们的投医指个方向,特别是中华中医药学会审核发布的上百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主要是“供中医药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参考使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讯) 中医是我国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而进行的医改的主要出路,普及中医,并完善中医医疗体制,是我国未来医改的首要任务。推广普及《老中医优势病种》正是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推出的电子书编纂项目。 本书所有内容均是免费公开的,然而,由于电子书的储存及录入均需要一定的成本,因此一些章节需要购买VIP用户权限或该章节的阅读权限,并非表示该章节的价值,仅是收回一小部分的成本,望诸读者体谅并支持,谢谢!

华夏礼义(中国礼仪)

徐俊生

《华夏礼义》是一本记录中国传统礼仪的书籍,当今中国礼仪尽效西夷,传统礼仪竟不觅其踪。徐俊生先生所作的《华夏礼义》立足民间传统礼俗,大量考据古代礼学经典,复原了部分日常常用的礼仪,是民间恢复传统礼俗的重要参考书籍。 《华夏礼义》共分三卷,卷一从礼之源、礼之缘起、礼与德、礼之用等诸方面,总述礼之意义;卷二以朱子《家礼》为本,详解祭礼、成人礼、婚礼、开笔礼几项常用礼仪中各仪程涵义及作用;卷三从衣食住行、尊卑揖让、称谓雅言、孝亲尊老、访客交友、喜怒哀乐、时令节制七方面,论述礼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及意义。希望籍此书能抛砖引玉,唤起社会文明礼貌之风。 本书所以定名为《华夏礼义》,而非“华夏礼仪”,是因为仪只是礼的表现形式,而义才是礼的内涵,才是核心价值,所以着重介绍礼的意义,书中也多有描述礼的仪式、辞令、器用等,但这些皆因礼的内涵而定,描述这些,也是为更清楚的说明“礼义”。 “温温恭人,维德之基。”“大道不器,与时偕行。”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希望与君子交往。因为君子懂得仁义,会帮助自己和他人;君子懂得礼节,不会做得罪与人之事;君子懂得忠信,不会欺骗别人,等等。期望与君子交往,首先要从自己做起,“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自己是君子,自然能交往到君子之友。温良、恭敬、宽厚的君子,靠优良的品德为基础。所以本书第一卷着重介绍礼的起源、义理等概念,期望读者能从中了解古人之德。 人类文明经过无数的动乱和发展,从古至今有许多改变,但真正的“大道”不会以某个时代,某种器物为依存,它始终充斥于天地之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比如说尊老爱幼、礼貌待人等,无论古今中外,只要是健康、文明、向上的社会,都会提倡,只是表达的形式不同。形式的差异,从空间上看,因风俗、文化的不同所致;从时间上看,因古今器用、社会环境的差异所致。能做到根据“大道”的内涵,根据时代差异来调整行礼的方式,便是“与时偕行”。本书旨在通过对礼义的解读,使读者能“与时偕行”的践行中华礼仪。

易中天品三国全集

易中天

本电子书【易中天品三国全集】收录全52集,及前传、结束语6集、附录2集,共计61集,是互联网上最全的文字版【易中天品三国】。 【易中天品三国全集】的主讲人是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该节目已经出版纸质书籍,甫一上市,即受到大众的追捧及好评反映了民众对中国历史故事的热烈兴趣。 内容简概 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全集节目,致力于还原历史上真实一面的曹操,还为周瑜“平反”辩护,同时强调了诸葛亮的正义一面,人性化诸葛亮的正能量,重评司马懿。通过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全集节目,人们可以学习到许多处事的道理,乃至企业管理的学问,真正做到了鉴史明智。纵论天下,闲话三分。细品是非功过,总结成败得失。 易中天先生在节目里,讲演的每一集都采用了浅入深出的方式,将故事所包含的深刻人文道理、思维方式重现出来。【易中天品三国】的每一集都是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易中天先生在讲演过程中,坚持从平民的角度去解读故事原型,纵论三国天下大事,细品英雄成败得失。 本电子书简介 【易中天品三国全集】包含:前传、全五部五十二集、结语、附录等。可以提供在线阅读,但不可下载,希望读者喜欢! 本电子书所收录的【易中天品三国全集】是最接近出版的纸质书籍【易中天品三国】的内容的,欢迎阅读!

素书

黄石公著/张商英注

本文所录之《素书》,以日本京都大学藏本为准。 经笔者对比四库版《素书》与日本京都大学藏本,见其用字时而有异,且文句表意甚远,而以京都大学藏本较合乎道理,合乎文法,故以该版本为正本。【注:京都大学藏本为玄昌(日本庆长时人)校抄本,其中亦有甚多之错别字,漏抄,今虽以之为正本,然其版本仍需考正。疑错疑漏之处笔者将标誌之。】 今摘引二版本部分内容陈列如下,供读者斟酌。 以下为四库版《素书》原序段摘: 黄石公素书六篇,按,前汉黄石公圯桥所授子房素书,世人多以《三畧》为是,盖传之者误也,晋乱有盗发子房冢,于玉枕中获此书,凡一千三百三十六言。上有秘戒,不许传于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若非其人,必受其殃,得人不传,亦受其殃。呜呼,其慎重如此,黄石公得子房而传之,子房不得其传而?之,后五百余年,而盗获之。自是,《素书》始传于人间,然其传者特黄石公之言耳。 以下为京都大学藏本《素书》原序段摘: 黄石公素书六篇,按《前汉列传》,黄石公圯桥所授子房《素书》。世人多以《三畧(略)》为是,盖传之者误也。晋乱有盗发子房冢,于枕中获此书。凡三百六言,上有秘戒,不许传于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若非其人,必受其殃,呜呼,其慎重如此,黄石公得子房而传之,子房不得其传而葬之。后五百余年,而盗获之,自是素书始传于世间。然其传者,特黄石公之言耳。 以下为四库版《素书》原始章摘句: 夫道徳仁义礼,五者一体也。注曰,离而用,则有五,合而浑之,则为一,一之所以贯五,五所以衍一。 以下为京都大学藏本《素书》原始章摘句: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注曰,离而用之,则有五,合而浑之,则为一;一,所以贯五,五,所以行一。 四库版之原序大幅增删原文,且行文不循文法。正文则肆意篡改文字,如原始章张商英注文“五所以行一”更改为“五所以衍一”,其意已远。

三略

黄石公

《三略》,又称《黄石公三略》,是中国古代著名兵书,选人用人第一参考书,与六韬统称六韬三略,较《六韬》更为精深、全面。北宋神宗元丰年间被列《武经七书》之一。旧称为黄石公所著,传与汉初张良助汉高祖一统天下,而得以问世,但据《史记·留侯世家》记载,黄石公传与张良的书为《太公兵法》,而非《三略》,故世人疑其著者。据当今学者考证,《三略》成书于西汉末年,其真实作者已不可考。 《三略》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专讲战略的兵书,以论述政治战略为主,兼及军事战略。该书问世以来,受到历代政治家、兵家和学者的重视。南宋晁公武称其:“论用兵机之妙、严明之决,军可以死易生,国可以存易亡。”该书还先后传入日本和朝鲜,并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而今,该书被翻译成各国语言,为其将领必读书籍。 《三略》分上略(策略)、中略(谋略)、下略(战略)三卷,共三千八百余字。现存之最早的刊本为南宋孝宗、光宗年间所刻《武经七书》本,本电子版以《续古逸丛书》影宋《五经七书》为底本,对底本上明显的错、衍、脱、误之处,则参照《五经七书讲义》、《五经七书汇解》、《五经七书直解》等进行校改。文中假借字和古体字一般随文用现代字替代,未替代的在注释中注明。

续金瓶梅

丁耀亢

【续金瓶梅】全书六十四回,全书以【太上感应篇】为说,每回前有引子,叙说劝善戒淫。 此书作于顺治年间,作者希冀以续写【金瓶梅】来戏说因果之论,【续金瓶梅】的故事背景是辽金南下塗毒中原,华夏人民遭受空前的屠杀之祸,人物大多活动在战场、禅林、山寨、旅途,重在写战乱离散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续金瓶梅】的体裁甚杂,既有神话、又有言情,既有演义、又似逐日之笔记。可谓语怪小说,又是言情小说,似是历史小说,亦有哲理之言,更杂有政治之评判,其实是一部杂文小说。 正是因为书中寄寓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常涉明清易帜的评论,纪录了满清胡夷之野蛮,反映了满清的禽兽本性,而被满清逮捕入狱并禁锢,其後本书更是遭到当局的搜集焚毁。 满清康熙年间,有人(佚名)擦除了实叙满清残暴的内容,更改书中人名,将六十四回重新整合为四十八回,命名为【隔帘花影】付梓面世,但因内容时常涉及房中秘事,再被以“淫词小说”遭禁行。 民国初年,作家梦笔生再参考【隔帘花影】,重新改写【续金瓶梅】,恢复违禁的关涉满清的语句,名为【金屋梦】刊印发行,共六十回。 此版本【续金瓶梅】,全书六十四回,今以电子书的形式发布于此,以享读者。

广东易氏前谱考证

易其霈

作者:(伪清)易其霈纂修 谱系:广东(新会)易氏始祖及源流 版本:清光绪13年(1887), 刻本 简介:前谱考证凡例 本书为《大国空巢》作者易富贤先生赠予,懋基不敢私藏,在此享与易家宗亲。易富贤先生一生忧国忧民,为救族图强,数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国家计划生育的政策,并书告其弊,最终促使国家放松对汉族的生育限制,其实是易氏一族之无限荣光。 《易氏前谱考证》行文乃仿顾亭林谱系,考其舍通志,而从先谱以居吴会为断。易氏望着太原,当以太原为据。顾氏详于得姓之始,而海门以前,漫不可编,吾受氏商周之际,世远,其辞略,而自入广,上溯于唐,有可次第者,故得考校史谱,证其纪载异同,与顾氏谱系考,体裁略别。 《易氏前谱考证》修书说明:广东冈州新会易氏迭修《古冈世谱》,而每每弃以《前谱》一卷,此书即对《前谱》之考证,并附序文、姓原。其霈考定,始祖讳重,唐武宗时人。重十世孙彖先,自岭北先迁雄州,南宋淳熙十一年续自雄州迁广州城南小市街石亭巷。彖之孙映,娶肇庆刘氏,遂迁新会县玉桥村,别为新会祖。

周髀算经

佚名

《周髀算经》初名《周髀》,唐初改名《周髀算经》,是中国古代十大算经书籍之一。 《周髀算经》向来被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学及数学著作,其成书时间,目前公认在黄帝2597年前后,即西元前一世纪。《周髀算经》的内容,是以商高与周公的问答形式陈述而成,主要阐明当时的盖天说、四分历法。唐初规定它为国子监明算科的教材之一,故改名《周髀算经》。 《周髀算经》在数学领域的成就,一是勾股定理,二是勾股定理在测量上的应用,三是勾股定理的测量应用在天文计量上的实践。 《周髀算经》确立天文历法,揭示日月星辰运行规律,主要运用了气候上的四季更替,气候变化,以及地理上的南北有极,昼夜相推等自然现象。 其后的历代数学家,皆参考《周髀算经》以为基础,并不断创新、发展。

饮膳正要

忽思慧

【饮膳正要】为元蒙殖民朝代饮膳太医忽思慧所撰,该书是一部古代营养学专著,此书著成于元蒙殖民朝代天历三年(西元1330年)。 全书共三卷。卷一讲的是诸般禁忌,聚珍品撰。卷二讲的是诸般汤煎,食疗诸病及食物相反中毒等。卷三讲的是米谷品,兽品、禽品、鱼品、果菜品和料物等。 【饮膳正要】记载药膳方和食疗方非常丰富,特别注重阐述各种饮撰的性味与滋补作用,并有妊娠食忌、乳母食忌、饮酒避忌等内容。它从健康人的实际饮食需要出发,以正常人膳食标准立论,制定了一套饮食卫生法则。 【饮膳正要】还具体阐发了饮食卫生,营养疗法,乃至食物中毒的防治等。作者强调营养学的医疗作用,他认为最好少吃药,平时注意营养调剂;不吃药也能治病。 【饮膳正要】对春、夏、秋、冬四时所宜"吃什么东西,都有论述。书中还附有许多插图,如每种食物的性状,对身体有什么好处,能治什么疾病等,都一一加以说明。书中还提倡讲究个人卫生,如对饭后漱口、早晚刷牙、晚上洗脚、薄滋味、戒暴怒等,都有论述。 附录版画二十余幅,文图并茂,为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饮食卫生和食疗专书,也是一部颇有价值的古代食谱。

聊斋志异

蒲松齡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燃烧的果敢

李华刚

详叙华人350年前作为果敢最早居民和清政府对果敢管辖的历史,叙述1897年中英《中英续议缅甸条约》和1960年《中缅边界条约》将果敢划归缅甸的史实,揭示了果敢历史主权属于“明朝华人后裔”及中国的事实,否定了“果敢自古以来是缅甸神圣不可侵犯领土”的说法;叙述了大缅族主义压迫史、“八八事件”、“二九光复之战”、“勐古之战”及“三六自卫反击战”,介绍目前果敢战况;阐述了“民族高于国家”的观点,提出视境外同胞为本国国民的政治主张;提出“国家道德责任”概念,认为国家应以人为本、以义为先,对待境外同胞应道德责任高于政治责任;分析了华人社会犬儒主义及汉奸文化的危害;提出建立缅北防波堤的中国“南亚地缘政治战略”;指出不丹丧权及锡金被吞并对中国安全危害之教训;对果敢政治体制与顶层设计提出“世袭宪政制”思想;提出果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运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份。 果敢人就是中国人,果敢历史主权属于中国,这是无可否认的历史事实。缅甸政府应充分尊重果敢人民意愿,果敢前途应由果敢全体人民自主决定,任何国家政府都无权代为决定。本书抛砖引玉,砖为果敢,玉为中华,书名虽为《燃烧的果敢》,火苗却烧出果敢燎原中华,本书从大中华格局分析问题,提出囯家应怎样保护境外华人利益、保护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夜航船

张岱

【夜航船】是明朝史学家张岱所写的一部文言典故总集,类似于现代百科全书,收集了中国历史上有明确典载的故事。【夜航船】并非高深莫测的文言文书籍,而是用语接近古代白话(半文言半口语),内容类似『文化段子』的文学作品。其中『段子』有四千多个,绝大部分是平常『白丁』也应该了解的社科知识。只有很少的部分语言荒诞不经,只能作为『情趣笑谈』浅读品味。 张岱说:『天下学问,惟夜航船最难对付。』 那么,为何张岱要将其著作取名【夜航船】呢?夜航船在南方象征着『水乡苦途长旅』。将书名起为夜航船,表示读者在漫长的航行途中,可以此书闲谈消遣。而面对各色各样的读者乘客,供作谈资的书籍内容自然也要包罗万象。 【夜航船】序文有纪述这么一个故事: 昔日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来,且待小僧伸伸脚。』 鉴于此故,张岱编写了本书,专述中华文化常识,免于类似的夜航船失醜之事。【夜航船】的内容上囊天文地理,下括经史百家,贤至三教九流,而诞及神仙鬼怪,广采博收,共计二十大类,涉及的现代学科知识极为广泛,可谓是较有规模的古代百科全书。

律条公案

陈玉秀

欲知明朝法治环境一二,必读此书。 【律条公案】,全名【新刻海若汤先生汇集古今律条公案】。明朝陈玉秀所著,全书七卷,卷首一卷,共四十六则。 【律条公案】所录案件,共分十四类:谋害类、强奸类、奸情类、强盗类、窃盗类、淫僧类、除精类、除害类、婚姻类、妒杀类、谋产类、混争类、拐带类、节孝类。但每卷或一类、或两类、或三五类不等,亦无规律,大抵以故事长短多少划分。 现存版本缺第二卷『强奸类』四则故事,仅存则目,即:【赵代巡断问奸杀贞妇】、【陈代巡断问强奸杀死】、【杨县尹断问强奸返害】、【刘太府断问强奸寡妇】。类中又分则,每类中则数亦不相等,正文共计四十六则。 卷首一卷所载均为法律案文,与小说内容无关,但可见白话公案小说发展初期作者之观念,在同类小说中可谓绝无仅有,今附于正文之后。此外,附录中『杖刑』、『杂犯』罚银数额,疑有误,未便擅改,姑存疑。 每则故事大多有叙述、有状词、有诉词、有判词、有撰者按语五部分内容,与明代其它公案小说大同小异。至于作品内容,与【详刑公案】、【详情公案】、【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诸书互有出入,可见是辗转稗贩,殊少创作。主旨不外歌颂清官善断,造福百姓,客观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除个别案件曲折复杂,饶有情致外,大多借助动刑和异兆破案,缺少深入细致的调查,使作品本身缺乏艺术性。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