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定條件下找到圖書 9

周髀算經PDF

李淳風

【周髀算經】本名為【周髀】,作者不一,或為多人陸續增編而成,初步成書在公元前6世紀前後。因其是算術的經典教材,作為算術的十大經典之一,唐朝初期列為國子監明算科的教材,因此後來改名【周髀算經】。 【周髀算經】的成書時期,日本學者能田忠亮認為在公元前7~5世紀,其依據是【周髀算經】中記載的北極星(即北極璇璣)到北天極的距離,該距離是變化的,通過現代天文學測量計算,可以推算出書中記載的距離大約在什麼時候。 【周髀算經】主要發現並闡明了勾股定理、蓋天說和四分曆法。通過勾股定理來確定天文曆法,揭示日月星辰的運行規律,囊括四季更替,氣候變化,包含南北有極,晝夜相推的道理。給後來者生活作息提供有力的保障,自此以後歷代數學家無不以【周髀算經】為參考,在此基礎上不斷創新和發展。 此版本【周髀算經】由漢朝趙君卿注,北周甄鸞重述,唐朝李淳風注釋,從行文字體,及一些避諱來看(如玄字省掉最後一點),是滿清時期重版的書籍,其中文字及內容或有待勘誤。

忠經

馬融

古有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而自古忠孝兩難全,似乎忠孝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此固俚語。既有【孝經】,惟缺【忠經】,於是東漢經學家馬融著【忠經】,以闡八德之忠德。 此本【忠經】全篇共十八章,摘自【永樂大典】卷之四百八十五,其中現代漢語譯文來自互聯網公開流行版本,並由校錄者修訂。此書乃是企業管理文化之不可缺或者。 【忠經】所闡述非止於君臣之義,於今之世,凡團體組織,均可以用之。即便家族之內,亦非止於『孝經』,亦當繩之『忠經』,概忠邪不分,而媚於非親之人者,眾矣。 今人常論職責之利,而略職責之義,概失『事人』之理義也久矣,非【忠經】不能闡發返復,故謂之『企業管理文化之不可缺或』者。諸如【天地神明章】:天之所覆,地之所載,人之所覆,莫大乎忠。【證應章】:善莫大於忠,惡莫大於不忠。【辨忠章】:仁而不忠則私其恩,知而不忠則文其詐,勇而不忠則易其亂。

甲骨文字典PDF

徐中舒

檢索技巧:按漢字筆畫數在【筆畫檢索部】檢索該字頁碼,再從【頁碼列表】查找所在頁面。 【甲骨文字典】分為【序言】【凡例】【目錄】【檢字】【本書所引甲骨著錄書目】【正文】六大部分,其中【正文】共十四卷,凡1613頁,是迄今收錄甲骨文字最多的甲骨文字典。由徐中舒主編,常正光、伍仕謙副主編,彭裕商、何崝、方述鑫、陳復澄、黃波、李曦、黃奇逸、王輝、林小安、王培真等共同編纂,自一九七九年十月着手編纂,至完稿共耗時八年三個月之久。本電子書是該第一版的電子收藏版。 甲骨文字是商代乃至周初契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是具有完整體系的早期漢字。世界上一些古老民族在四五千年以前也有使用過文字的,然而這些文字到後世都已失傳滅絕,成為同今日通行的文字毫無影響聯繫的死文字,唯一不同的是甲骨文字早在商代就以比較成熟的形態通用於我國中原大地,並與周代青銅器銘文、戰國及秦漢的帛書簡牘文字,魏晉的石刻文字的發展相銜接,從籀篆隸書繼續演變為今日通行的楷書,幾千年來適應時代需要,綿延發展,一脈相承,永葆青春,構成中華民族文化的良好載體,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了便於更多的人開展漢語古文以及相關學科的研究,有必要把已識或未識的全部甲骨文字字形摹寫展示出來,以便觀摩辨認。孫海波先生在三十年代編著,六十年代修訂的【甲骨文編】,金祥恆先生的【續甲骨文編】曾在這方面起過重要作用,在文字考釋方面,李孝定先生的【甲骨文字集釋】是解說甲骨文的巨著。該書網羅眾說,評論折衷,間有新解,是可供參考的。然而這兩書到今天便不能滿足需要了,【甲骨文編】(包括【續甲骨文編】)所匯字形重複龐雜,或有摹寫失誤,識字不當之處,而字彙雜陳,未加分期歸類也是不便使用的;【甲骨文字集釋】又因眾說羅列,材料蕪雜,有失精當,給閱讀增加了麻煩。又由於這兩部書都是成書於六十年代,還需要把近二十餘年學術界研究的新成果補充進來。 【甲骨文字典】是以上述二書之長為借鑑,採擇近年古文字研究及考古發掘之新成果而編摹的。在搜集字形方面是統覽每一字全部字形基礎上精選有代表性的字形,按斷代標準分到於各時期之下,以便了解各個時期文字字形演變的特徵,從而全面深入掌握字形。在文字考釋方面是博採人家之長,不囿於一說,綜合每一字及相關諸字的形音義全面聯繫,及其社會歷史生活,生產實際,語言規律,深入考核論證,經過分析批判或擇善而從。

顏氏家訓

顏之推

【顏氏家訓】是隋朝時顏之推為保持家道興旺,用儒家學說,對子孫進行訓誡的一部家訓,行文對子孫多用教訓口吻,與後世的家規有本質差異。 【顏氏家訓】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家風家訓作品,後世的家訓家規或模仿之,或借鑑之。 內容上,【顏氏家訓】側重實證,作者多用自身的經歷進行分析、辨證、說明,而所依據的學術理論即主要是儒家學說,範圍廣涉經學、治家、文學、文字學等多個領域。 【顏氏家訓】全書分為七卷共計二十篇。第一卷有【序致】、【教子】、【兄弟】、【後娶】、【治家】;第二卷有【風操】、【慕賢】;第三卷有【勉學】;第四卷有【文章】、【名實】、【涉務】;第五卷有【省事】、【止足】、【誡兵】、【養生】、【歸心】;第六卷有【書證】;第七卷有【音辭】、【雜藝】、【終制】。 【顏氏家訓】在我國傳統家庭教育上,影響是十分深遠巨大的。唐朝湧現幾十種家訓家規,都是模仿【顏氏家訓】,或間接、直接受其影響而創作。宋朝大儒朱熹,在其【小學》裡,就多處借鑑了【顏氏家訓】。滿清時陳宏謀的【養正遺規】也取材於【顏氏家訓】。 【顏氏家訓】歷史上多次重刻,歷經了千餘年,其內容散佚、偽托者較少,從這一點就可以見到其影響的普遍、長遠。

方言

揚雄

【方言】,全稱【輶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 舊本題『漢揚雄撰,晉郭璞注』。考【晉書郭璞傳】有注【方言】之文,而【漢書揚雄傳】備列所著之書,不及【方言】二字。【藝文志】亦惟【小學】有雄【訓纂】一篇;【儒家】有雄所序三十八篇,注云『【太玄】十九、【法言】十三、【樂】四、【箴】二』。【雜賦】有雄賦十二篇:皆無【方言】。東漢一百九十年中,亦無稱雄作【方言】者。至漢末應劭【風俗通義序】始稱:『周秦常以歲八月,遣輶軒之使,求異代方言,還奏籍之,藏於秘室。及嬴氏之亡,遺棄脫漏,無見之者。蜀人嚴君平有千餘言,林閭翁孺才有梗概之法。揚雄好之,天下孝廉衛卒交會,周章質問,以次注續,二十七年爾乃治正,凡九千字。』 又劭注【漢書】,亦引揚雄【方言】一條。是稱雄作【方言】,實自劭始。魏晉以後,諸儒轉相沿述,皆無異詞。惟宋洪邁【容齋隨筆】,始考證【漢書】,斷非雄作。然邁所摘劉歆與雄往返書中,既稱在成帝時,不應稱孝成皇帝一條及東漢明帝始諱莊,不應西漢之末即稱莊遵為嚴君平一條,則未深中其要領。 考書首『成帝時』云云,乃後人題下標註之文,傳寫舛訛,致與書連為一,實非歆之本詞,文義尚厘然可辨。書中載楊、莊之名,不作嚴字,實未嘗預為明帝諱。其嚴君平字,或後人傳寫追改,亦未可知。皆不足斷是書之偽。惟後漢許慎【說文解字】,多引雄說,而其文皆不見於【方言】。又慎所注字義,與今【方言】相同者不一而足,而皆不標揚雄【方言】字。知當慎之時,此書尚不名【方言】,亦尚不以【方言】為雄作,故馬、鄭諸儒未嘗稱述。至東漢之末,應劭始有是說。魏孫炎注【爾雅】『莫貈、螳螂,蛑』字,晉杜預注【左傳】『授師子焉』句,始遞相徵引。

爾雅註疏

李學勤,郭璞,邢昺

【爾雅註疏】是以滿清嘉慶時期阮元奉旨編撰的【重刊宋本十三經註疏】為底本,再修訂、增刪歷代其他學者註疏,並標點、校勘的。 此本【爾雅註疏】是以網上公開流行的版本為基本,再參校李學勤先生主編的【十三經註疏】之【爾雅註疏】,糾誤補漏,標點、排版則根據電子書的特點,以便於閱讀理解為原則,排版發布。 阮本【爾雅註疏】採用的是晉朝郭璞注,宋朝邢昺疏的版本。今人李傳書整理,徐朝華審定,即成現在的【爾雅註疏】。 【爾雅註疏】是【爾雅】的註疏,而歷代對於【爾雅】的作者,竟無從考究。【大戴禮】的【孔子三朝記】篇有孔子指導魯哀公學習【爾雅】的記錄,由此觀之,【爾雅】在孔子之前。張揖在其【進廣雅表】中記載稱,周公旦編著了【釋詁】,而其他篇目的作者又無從考究了,有人說是孔子增著,有人說是子夏。 【爾雅】是古代中國漢字文字學的主要教材,相當於現代的【字典】,主要用於漢字音韻訓詁的學習及索隱。 據宋代邢昺【爾雅疏敘】,【爾雅】起源於人們對生活及自然認知的增長,比如一物多名,方言差異,此時就需要一部著述,用於記錄這些知識,以流傳後世,避免後世對於前人文章,不知所云。又說到周公時就倡導【爾雅】文字之學了,子夏時,對【爾雅】又有所增益。但春秋戰國時期,【爾雅】文字學卻式微了:『諸篇所釋,世罕得聞』,直到漢代才又逐步復興:『豹鼠既辨,斯文 遂隆』。而對【爾雅】作注的人很多,如劉歆、孫炎、李巡等。 邢昺認為,郭璞是在刻苦研究【爾雅】廿年之久,才在六經方面理解得透徹,因此,人們在學習六經之前,着力於漢字文字學,切實誦記【爾雅】,才能對六經學起來得心應手。從現代教育經驗來看,邢昺的認知是十分 正確的,我們九年義務教育,小學階段最重要的就是學習漢字,學會寫作,學會閱讀理解。 古人接受教育確實沒有現代人這麼普遍方便,古人在學習【爾雅】時,往往連【爾雅】本身的內容都讀不懂,更不要說利用【爾雅】云理解其他經典了。 後人對【爾雅】註疏越來越多,才使得【爾雅】變得通俗易懂。對於今人來說,【爾雅】反倒成了經典,像【康熙字典】之類的,不但閱讀理解,就是查索,也變得十分簡便了。

習字入門

劉養鋒

要說毛筆書法入門教程,當然還是這本民國教材最正宗啦!中華書局版【習字入門】,中華書局 民國八年發行 劉養鋒著,全書配有文字及圖像解說! 習字之法,本無專書,前人緒論所及。非失諸高深,即失諸簡略。本編指示較詳,措詞尤極淺近。凡稍通文字者,皆可領會。 本編從點畫起,以至全體結構,一一指示,最為詳盡。 本編所論姿勢精神器具之注意,均由經驗而來,實力行之,效即立見。 行楷普通所尚,本編舉例止此,至篆隸各法,不在本編範圍之內,故不贅。 本編以蔣促和之書法正傳,近日劉君少棠之習字講義為本,間就鄙見刪增,以合程度,不特便於學生,且宜於校外自修。

訓蒙駢句

司守謙

【訓蒙駢句】,明代司守謙撰。駢句,即駢偶句,即對仗句。兩馬並駕為駢,二人並處為偶,意謂兩兩相對。古時宮中衛隊行列月仗(儀仗),儀仗兩兩相對,故卞偶亦稱對仗。以偶句為主構成字數相等的上下聯,上下聯詞語相對,平仄相對。用這種形式的四六句寫成的文章,晚唐時乘作『四六』,宋明沿用,至清改稱駢體。對童蒙進行駢句訓練,為作文作詩建立根基。 【訓蒙駢句】按韻部順次,由三言、四言、五言、七言、十一言的五對駢句組成一段,每韻三段。 此書與【聲律啟蒙】、【笠翁對韻】當可為吟詩作對之基,愛好詩文者,若熟而能誦,必大利於筆。

聲律啟蒙

車萬育

此文是滿清康熙進士車萬育所著,仿照明代司守謙的【訓蒙駢句】而作。它是舊時學校啟蒙讀物之一,對於今天學習詩詞者掌握舊韻平仄、對仗技巧和用韻,仍然很有幫助。它按【平水韻】分部編寫,僅平聲三十韻。每韻三則文字,每則文字格式相同:十六句,八韻腳,從一字對、二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五七字句多是五言七言律句。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