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定條件下找到圖書 10

论语章句集注

朱熹

《论语章句集注》是《四书章句集注》之一,由南宋经学大家朱熹编著。 《论语章句集注》是《论语》的章句注疏集汇本,主要征引了北宋二程(程颐、程颢)《经说》、邢昺《论语》疏,魏晋何晏《论语》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马融《论语》注,另外还援引了北宋尹淳的《论语解》、吕大临的《四书注》、侯仲良的《论语说》以及谢良佐的《论语说》等等。 《论语》是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关于人文学说,伦理纲常,王道政治等学术论说的语录。《论语》是儒家学说的核心著作,内容涉及人类社会的各种人际关系问题,生产生活问题。经过两千余年的发展及完善,儒家人文学说对中华民族的人文素质及道德规范起到了主要的定型作用。《论语》在长期的传承过程中,得到了各个时期的贤明学者的佐证、实践及发展。可以说,《论语》对于建立并完善人类人文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其学术理论,迄今为止,古今中外,仍然无人出其右,历史上所有的理论创新,均建立在《论语》所包含的学术理论的基础之上。 《论语》一书自其诞生之日起,直至近代五四新文化运动,一直是中国人启蒙学习,科举仕途所必读的书籍。 南宋时期,朱熹在周敦颐、张载、二程等开创的理学基础上,通过编著《四书章句集注》,继承并发展了理学,这其中列于四书之首的,便是《论语章句集注》。 《论语章句集注》主要是通过汇集前人的注疏,加以系统化论证并阐发其义理,以佐证周程开创的理学。理学的核心立论是“理气说”,认为“理”(道)、“气”(器)二者对立统一,互为阴阳。

中庸章句

朱熹

中庸章句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 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集注》,并把《中庸》和《大学》 《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庸》是儒家阐述“中庸之道”,并提出人性修养的教育理论著作,强调中庸之道是人们片刻也不能离开的,但要实行“中庸之道”,还必须尊重天赋的本性,通过后天的学习。它要人们贯彻孔门相传的“忠恕之道”。 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其见于经,则“允执厥中”者,尧之所以授舜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舜之所以授禹也。尧之一言,至矣,尽矣!而舜复益之以三言者,则所以明夫尧之一言,必如是而后可庶几也。

大学章句

曾参,朱熹

本书为精校本,参考《大学章句》宋刊本、《儒学精华·大学章句》等版本,排版编录而成。 《大学章句》是《大学》的注疏本。《大学》由曾子及其门人编著,内容包括孔子、曾子的语录。《大学章句》由朱熹编著,内容包括程子、朱熹的注疏。 《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即第四十二篇。北宋时期的程颢与程颐两兄弟将《大学》从《礼记》中独立出来,加以注疏成篇。南宋的淳熙年间,朱熹集毕生之精力,编撰《四书集注》,由是《大学》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大学》全书主旨有两部分:一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领;二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

大学赏析

贾陆英

贾陆英先生所著《大学赏析》一书,针对《四书》之一的《大学》,用现代汉语,作了注释、翻译,及赏析。赏析的内容,主要立足现实生活,基于《大学》的学说理论,阐发了自己的见解与建议。【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大学》是宋代理学家,朱熹先生从《礼记》独立出来的一本书,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自此《大学》在儒学经典中确立了重要的地位,成为後代科举考试必读经典。 《大学赏析》共分为四部分:原文 、注释、译文、赏析,其中原文及注释整合一体,以字体大小及颜色区别开来,以方便读者理解原文,译文及赏析分别独立为一个段落。 作者将《大学》一书,按原章节,分为十五讲,其中前十章,分别作十讲。这十讲分别为:大学之道、克明峻德、弃旧图新、知其所止、贵在知本、格物致知、真诚做人、正心修身、修身齐家、齐家治国;第十一讲至第十五讲,为原第十一章分析成五讲:平天下之絜矩之道、平天下之民心为重、平天下之德本财末、平天下之举用贤才、平天下之生财有道。 《大学赏析》原书最後一讲“全篇的中心和要点”,在本电子书中提前为前言。读者在阅读原书之前,预先阅读“全篇的中心和要点”,更有利于读者理解作者的主旨。 贾陆英先生认为,《大学》全书的中心思想是阐述儒家的政治理论,以修身为根本,建构理想的政治和社会。其中《经一章》是全书的纲目,《传十章》是对纲目的展开论述。 并指出,《大学》一书在儒学传承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总结了先秦时期儒家的道德修养理论及其原则和方法。

论语新解

钱穆

本电子书《论语新解》,据繁体竖排的《钱宾四先生全集》收录的《论语新解》,重新排版而成,以便今人阅读。 《论语》是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孔子及其弟子论述儒家学说的语录,该书集中地概述了儒家人文伦理学说的核心内容,如仁义礼智信五常、如以民为本的王道、如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等等。 《论语》全书分二十篇,共计四百九十二章(句),是儒学学术文献中的经典,是四书五经之首。 本电子书《论语新解》为有声读物,可点击收听朗诵。 《论语新解》为钱穆(字宾四)先生所著,以先生之话,是“折衷”前人“众说”而成。概前人注解《论语》,异说繁多,或去本义,或杂他见,多远原著,故作“新解”,以务还原本义。 又说,“新解”者,非自创新义,不过精益求精,务求通俗浅显之语而已。如程树德所编之【论语集释】,广征博引,竟十类而四百八十种,所录备前人之说,可谓齐全矣,乃致读者茫茫不知所取,初学读者,必以繁杂相左之说,而不能了解原义,如此之“巨著”,于後学又有何益? 《论语新解》属稿于民国四十一年(西元一九五二年),民国四十九年执教耶鲁,乃修订得初稿。全书文体初用白话文,半途而复改文言文,概因白话文哆嗦而不达意,味同吐哺,而文言文用字虽深刻,却可尽达经典宏远之义理,细读可时有新见。此外,百世之後,仍摆于案上者,非文言文作品,必不可能矣。 总而言之,《论语新解》较适合初学者,通篇半文半白之文体,便于阅读,便于理解,最重要的是,钱穆先生乃是“折衷”前贤之见解,取其近于本义者,又不离于朱学左右,因此,于初学者而言,《论语新解》不至于徒费其光阴,深读则必有所得。

中庸赏析

贾陆英

《中庸赏析》是贾陆英先生,对《中庸》的注解、翻译及赏析。【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庸》原是儒家经典《礼记》的一篇,宋代儒学大家朱熹先生将其独立成书,并与《论语》《孟子》《大学》合称《四书》。南宋以後,《四书》成为官方学校必学教材,科举考试必考内容,其学术思想,对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形成巨大的影响,直接塑造了中国人民不极端不偏激的思想性格。《中庸》《大学》的独立成书,是中国学术史上伟大创举。 《中庸赏析》依原《中庸》三十三章句,分为三十二讲,其中第五章并入第四讲。这三十二讲分别为:天命之谓性、君子而时中、中庸为至德、中道何以不行、执两用中、聪明反被聪明误、择乎中庸则拳拳服膺、白刃可蹈,中庸难得 、什么是真正的强、君子依乎中庸、君子之道费而隐、道不远人、君子素其位而行、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道无所不在、天之生物,必因其材、文武之德,周公之礼、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哀公问政、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天下至诚、曲能有诚、心诚则灵、诚者自成、至诚无息、大哉圣人之道、不可自用、自专、王天下有三重、圣人风范、至圣之德、至诚之道、学者入德之路。 贾陆英先生的注释翻译,参考了朱熹、钱穆、杨伯峻等先儒的注疏注释,又结合了其自身的生活实践,作出的注解,对于大多数读者而言,是具有参考价值的。 熟读《中庸》,对于读者成熟的看待事物、为人处事,是极有裨益的,正所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是绝大多数人都无法做到的,而能力越高、本事越强的人,却做的越好。像毛泽东主席在面对毛岸英牺牲消息时,几乎面如止水,数秒之内,就能理智的定性此事件,究其原因,是“中和”之情,由乎“中和”之性,制约了容易烈化、偏激的欲望,一个人也只有懂得制约自己的欲望,才能达到“中和”的境界。

论语问答录

贾陆英

《论语问答录》是贾陆英先生以现代汉语注解并翻译《论语》的著作。【转载请注明出处】 《论语问答录》主要分为四部分,一是《论语》原文,二是对原文词语的注释,三是对原文章句的翻译,四是通过问答的方式对《论语》原文进行解析、评析。贾陆英先生对论语的注解,充分运用了“知行合一”的思维,契合于其长期的生活及工作经验,其对《论语》的注解,是实证性的,具有普遍意义,极具学习、参考、并应用到生活中的价值。 关于《论语问答录》的写作起缘,贾陆英先生在书中《自序》是这样介绍的:“从2013年11月14日开始,太原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太原新闻网,开设了【龙城开讲·贾陆英说论语】专栏,邀我在这个平台上,逐章逐句讲解《论语》。为此,我再一次仔细研读《论语》,历时两年半,完成了约30万字的《论语问答录》。” 贾陆英先生还在《自序》中,高度概括了孔子毕生的主要成就。 《论语问答录》的写作,主要参考了以下文献: 杨伯峻,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局庆纪念版),2007 杨伯峻,孟子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 钱穆,论语新解,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南怀瑾,论语别裁,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董金裕、陈训章,中华文化基础教材(教师用书),北京:中华书局,2013 匡亚明,孔子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谦逊,逐篇逐章讲解《论语》,国际儒学网,2014 汤恩佳,论语圣经,香港:孔教学院,2007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全文及翻译译文,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2012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论语章句新编PDF

严灵峰

《论语章句新编》,原名《论语讲义》,是编者严灵峰在香港珠海大学中文系讲授“论语选读”时所作的讲义。 西元1963年(民国52年)8月,严灵峰将讲义付梓,书名《论语讲义》。西元1968年(民国57年),台北水牛出版社重印发行,更名《论语章句新编》。 《论语章句新编》的“新编”,点明了书中内容,是按照编者对《论语》的理解,将诸章诸句,分类归纳,重新编排。编者在书序之後,附了孔子略传。 值得注意的是,编者在凡例中强调了,《论语章句新编》是以日本正平刊本何晏《论语集解》作为底本,汇集梁皇侃《论语义疏》、朱熹《论语集注》的注疏而成,这样就避免了编者在对论语的解读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由于满清篡改经典所带来的误读。 严灵峰将论语分二十类,对其章句重新编排:一、劝学;二、立身;三、孝悌;四、交友;五、处世;六、为政;七、礼乐;八、艺能;九、论道;十、崇德;十一、安仁;十二、信义;十三、观人;十四、品评;十五、隐逸;十六、施教;十七、自述;十八、行谊;十九、门人;二十、传授。第二十一《残篇》是编者对参考版本中,一些可疑文字进行考证记录。 总而言之,本书对于初读者在理解《论语》时有一定的帮助,降低了《论语》原本的理解难度。

孟子章句集注PDF

朱熹

本PDF电子书《孟子章句集注》收录了世界书局于西元1936年出版的《铜版四书五经》之《孟子章句集注》,及中华书局于西元1983年出版的《四书五经集注》之《孟子章句集注》,以便读者对比阅读。 《孟子章句集注》是朱熹注《四书章句集注》之一。孟子是继孔子之後,儒家学说集大成者之一,因此,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并列四书。 期初,儒家学说在先秦的地位远不及道学黄老思想,西汉董仲舒以後,儒家学说逐渐成为社会主流学术,此时《论语》已列入经学,而《孟子》仅列为诸子之学。 自唐代韩愈及北宋二程之後,《孟子》学说逐步登堂入室。到了朱熹时期,更是列入四书,加以集注,是为《孟子章句集注》。 《孟子章句集注》共分为七篇十四卷,是朱熹对《孟子》的注解。《孟子》主要是由孟子弟子编撰而成,陈述了孟子的论说,及其与其他诸子学说的辩论,《孟子》的内容主要包括治国思想如王道仁政、王霸之辨等,及民本思想如民贵君轻,其学说前提是性善论。

论语译注

杨伯峻

《论语译注》是今人杨伯峻译注《论语》而成。全书分为三部分,一是《论语词典》,二是《试评孔子》,三是《论语译注》。《论语词典》是杨伯峻译注《论语》的特色,与前人仅做注疏不同,杨伯峻认为统筹《论语》全文 汉字的注释,更有利于读者阅读学习《论语》。 《论语词典》的汉字注释,用杨伯峻自己的话说,是承袭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但在解说部分,则多是自出心裁。《论语词典》吸收了现代汉语的理论,对字词进行了“词性”的解说,这样虽然有利于以现代汉语的理论理解《论语》,却不利于读者对文言文法的理解,过于注重杨氏《论语词典》,必然有碍于文言文阅读理解及写作能力的提升。 《论语词典》在字词的罗列次序方面,参照《康熙字典》的笔画顺序,从一画到二十八画依次排列。 《试评孔子》在孔子身世、思想渊源、天命神鬼论说、政治观人生观、忠恕仁义以及贡献等六方面对孔子进行全方位的解读。虽然杨氏这种点评先圣的做法非学者当为,也颇有啷噹之态,但对于读者来说,作为一种参考,未尝不可。只是在阅读时,万不可将其论说作为“真理”去理解,而应批判性地阅读,如杨伯峻不时引用其他诸子人物对孔子的评论,这是极为不妥的。从如今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来看,目前其他诸子未有能与儒学平坐者,这是基本的事实,还是需要尊重的。 《论语译注》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原文,二是白话翻译,三是疑难字词的白话解释。杨伯峻的《论语译注》本身是立足于文言文水平不佳的初学者,因此书中内容以白话为主,对于读者的入门学习是极为方便的,缺点是,如果读者将白话翻译的内容作为《论语》原文原旨吸收,并先入为主地作为真理去理解,对于未来的学习提升,会形成很大的阻力。 总而言之,《论语译注》一书还是很全面的,有利于初学者入门学习《论语》,但宜作参考书去阅读,不宜作为原旨理解。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联系微信号: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