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木兰诗(乐府诗集·南北朝)

古诗词文(中小学教材)作者:古典诗词发布:延章

2022-11-24 16:37


唧复唧唧,木兰当dāng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唯闻女叹息。唯一作:惟

译文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梭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

注释
唧唧:叹息声,意思是木兰无心织布,停机叹息。一说为纺织机的声音。
当户:对着门。
机杼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机:指织布机。杼:织布梭suō子。
唯:只。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译文
问木兰在想什么?在思念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在想什么,也没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了征兵的文书,君主在大规模征兵,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卷,每一卷上都有我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从此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注释
何:什么。
忆:思念,惦记。
军帖:征兵的文书。
可汗: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君主的称呼。
大点兵:大规模征兵。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下文的『十二转』、『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
愿为市鞍马:为,为此。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ān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jiān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jiū啾。

译文
在集市各处购买骏马、马鞍、鞍下的垫子、马嚼子、缰绳和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叫女儿的声音,只听见黄河水奔腾流淌的声音。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叫女儿的声音,只听见胡人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注释
鞯:马鞍下的垫子。
辔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笼头和缰绳。
旦:早晨。
辞:离开,辞行。
溅溅:水流激射的声音。
但闻:只听见。
胡骑: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啾啾:马叫的声音。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译文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飞一样跨过一道道的关隘,越过一座座的山峰。夜晚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得胜归来。

注释
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指战争。
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度,越过。
朔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朔气:北方的寒气。金柝,即刁斗。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铁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
寒光照铁衣:冰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zhuǎn,赏赐百千强qiáng。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译文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了很大的功勋,赏赐了很多的财物。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能骑着千里马,快马加鞭送我回故乡。

注释
明堂:明亮的厅堂,此处指宫殿。
策勋十二转: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十二转:不是确数,形容功劳极高。
赏赐百千强:赏赐很多的财物。百千:形容数量多。强,有余。
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
不用:不愿意做。
尚书郎: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
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zhuāng;小弟闻姊来,磨刀霍huò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hánɡ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译文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开我东阁、西阁的门,坐在我的床上。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的女儿装,面对窗户和镜子梳理像云一样柔美的头发,额上贴上花黄。出门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征战同行这么多年,竟然不知木兰是个女子。

注释
郭:外城。
扶:扶持。
将:助词,不译。
姊:姐姐。
理:梳理。
红妆: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霍霍:拟声词,磨刀的声音。
著:通假字通『着』,穿。
云鬓: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帖花黄:帖;通假字通『贴』。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火』:通『伙』。古时一起打仗的人用同一个锅吃饭,后意译为同行的人。
行:读háng。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
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常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雄雌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注释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扑朔,动弹。迷离,眯着眼。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傍地走:贴着地面并排跑。



赏析
【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以人物问答及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神气跃然,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第一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诗以『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然后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问一答,道出木兰的心事。木兰之所以『叹息』,不是因为儿女的心事,而是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既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于是决定代父从军。

第二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东市买骏马……』四句排比,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表示对此事的极度重视,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第三段,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概括上文『旦辞……』八句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第四段,写木兰还朝辞官。先写木兰朝见天子,然后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再说到木兰辞官不就,愿意回到自己的故乡。『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儿身。天子不知底里,木兰不便明言,颇有戏剧意味。

第五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别、年龄的举动,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展现浓郁的亲情;再以木兰一连串的行动,写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表现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最后作为故事的结局和全诗的高潮,是恢复女儿装束的木兰与伙伴相见的喜剧场面。

第六段,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其诗中几件事的描绘详略得当,一,二,三,六,七段详写木兰女儿情怀,四,五段略写战场上的英雄气概。从内容上突出儿女情怀,丰富英雄性格,是人物形象更真实感人。结构上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木兰诗】是中国诗史上罕有的杰作,诗中首次塑造了一位替父从军的不朽的女英雄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木兰完满具备了英雄品格与女性特点。天性善良勇敢,沉着机智,坚忍不拔,是木兰英雄品格之必要内涵,对父母对祖国之无限爱心和献身精神,则是其英雄品格之最大精神力量源泉。同时,全诗紧扣『木兰是女郎』,从『不闻爷娘唤女声』到『木兰不用尚书郎』,从『木兰当户织』到『着我旧时裳』,始终不失其为女性之特点。故木兰形象极为真实感人。【木兰诗】创具一种中国气派之喜剧精神,其特质,乃是中国人传统道德精神、乐观精神及幽默感之整合。这种中国气派之喜剧精神,实与以讽刺为特征的西方喜剧大不相同。【木兰诗】充分体现出中国民歌之天然特长,铺排、夸张、象声、悬念的突出运用,对于渲染气氛、刻划性格,效果极佳。

过去多认为【木兰诗】所产生之基础,为北朝尚武之社会风俗。但是,北朝历史发展之主流,是入居北中国的游牧民族接受农业文明,进而接受中国文化,最终为中国文化所化。就此诗言,即使木兰之家原为鲜卑民族,也早已汉化。『木兰当户织』,是一证。木兰还家,全家喜庆之中所深具之礼意,是又一证。尤其木兰替父从军、高度体现对父母之爱心与对祖国之忠心,实为高度体现中国文化之精神。故应当说,【木兰诗】所产生之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北朝尚武风俗之融合,而【木兰诗】之根本精神,则是中国文化之精神。


参考资料

1、陈国林.高中生必背古诗文:龙门书局出版社,2012年8月:151-152.
2、朱庆.现代文品读·文言诗文点击八年级第一学期.上海: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198-199.
3、邓小军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570-1573
4、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299-308
5、石声淮.关于【木兰诗】.语文教学与研究,1979,01
6、康苏.从教学角度谈【木兰诗】的一些问题.山东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78,6
7、窦忠文.【木兰诗】教学中的若干问题.语文教学通讯,1978,04
8、刘彬荣、华雪.须知木兰是女郎.河南师大学报,1979,06
9、钟书.新教材全解·语文(新课标八年级下).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11:41-48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