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大纲PDF
国史大纲PDF 作者:钱穆发布:一叶知秋

国史大纲PDF全文在线阅读_国史大纲PDF原文及翻译

通史 已完結 中国通史 中国历史 文化史 56萬字數 1萬閱讀

《国史大纲》成书于抗日时期,是通史类史书,由我国近现代著名史学家钱穆先生,用教科书的体例编著而成。
《国史大纲》于1939年6月完稿,并于1940年6月付梓上市,由商务印书馆承印。由于《国史大纲》使用的是教科书体例编著而成,作者又以独到的视角、见解及考证对中国通史进行梳理,因此该书甫一面市,即成为当时诸所高校的通用历史教科书。
通过《国史大纲》,我们可以对中国历史在政治制度、经济建设、文化学术等各领域都有个连贯而清晰的认知。由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普遍遭受西方文化的冲击,在审视中国的学术思想及文化历史时,往往会受到西方文化标准的影响,因此,钱穆先生在编著《国史大纲》时,强调不能以西方历史知识作为依据或标准去解读或梳理中国历史,故而,《国史大纲》是近现代不可多得的一本,真正立足中国文化历史自身,对中国历史进行多方位解读梳理的通史书籍。
为方便读者研究及阅读,本电子书分别收录了《国史大纲》繁体竖排影印本,及《国史大纲》简体版本(没有影印本的完美年表及图画)。两种版本均是PDF版本,前者是影印本,后者由word文档转换而成,两种版本均来自互联网。
第一编 上古三代之部
第一章 中原华夏文化之发祥(中国史之开始虞夏时代)
一 近代对上古史之探索
二 中原华夏文化之发祥
三 夏代帝系及年历
四 虞夏大事
第二章 黄河下游之新王朝(殷商时代)
一 殷代帝系及年历
二 殷人居地之推测
三 殷人文化之推测
四 殷周关系
第三章 封建帝国之创兴与(西周兴亡)
一 西周帝系及年历
二 周初之封建
三 西周势力之继续东展
四 幽王见杀与平王东迁

第二编 春秋战国之部
第四章 霸政时期(春秋始末)
一 春秋年历及分期
二 霸前时期之形势
三 齐桓晋文之霸业
四 霸政衰微后之大夫执政
五 春秋时期之一般文化状态
第五章 军国斗争之新局面(战国始末)
一 战国年历及分期
二 从宗法封建到新军国之种种变迁
第六章 民间自由学术之兴起(先秦诸子)
一 春秋时代之贵族学
二 儒墨两家之兴起
三 学术路向之转变
四 士气高张
五 贵族养贤
六 平民学者间之反动思想

第三编 秦汉之部
第七章 大一统政府之创建(秦代兴亡及汉室初起)
一 秦汉帝系及年历
二 国家民族之传成
三 第一次统一政府之出现及其覆灭
四 平民政府之产生
第八章 统一政府文治之演进(由汉武帝到王莽)
一 西汉初年之社会
二 西汉初年的政府
三 西汉初年的士人与学术
四 中央政府文治思想之开始
五 汉武一朝之复古更化
六 士人政府之出现
昭宣元成一段
七 汉儒之政治思想
八 王莽受禅与变法
第九章 统一政府之堕落(东汉兴亡)
一 东汉诸帝及年历
二 东汉之王室
三 东汉之外戚与宦官
四 外戚参加王室之由来
五 宦官参加王室之由来
第十章 士族之新地位(东汉门第之兴起)
一 士族政治势力之逐步膨胀
二 东汉之察举与征辟制度
三 太学清议
四 党锢之狱
五 门第之造成
六 东汉士族之风尚
第十一章 统一政府之对外(秦汉国力与对外形势)
一 两汉国力之比较
二 西汉与匈奴
三 东汉与西羌

第四编 魏晋南北朝之部
第十二章 长期分裂之开始(三国时代)
一 魏晋南北朝之长期分裂
二 旧政权之没落
三 离心势力之成长
四 新政权之黑暗
五 思想界之无出路
六 三国帝系
第十三章 统一政府之回光返照(西晋兴亡)
一 西晋帝系及年历
二 西晋王室之弱点
三 胡人之内地杂居
四 怀愍被虏与人心之反映
五 文化中心之毁灭
六 新宗教之侵入
第十四章 长江流域之新园地(东晋南渡)
一 东晋帝系及年历
二 东晋一代之北伐与内乱
第十五章 北方之长期纷乱(五胡十六国)
一 五胡十六国撮要
二 十六国前后形势之大概
三 五胡十六国大事简表
四 胡人之汉化与胡汉合作
第十六章 南方王朝之消沉(南朝宋齐梁陈)
一 南朝帝系及年历
二 南朝王室之恶化
三 南朝门第之衰落
第十七章 北方政权之新生命(北朝)
一 北朝帝系及年历
二 北方之汉化与北方儒统
三 魏孝文迁都及北魏之覆灭
四 北齐北周文治势力之演进
第十八章 变相的封建势力(魏晋南北朝之门第)
一 九品中正制与门阀
二 学校与考试制度之颓废
三 南渡后之侨姓与吴姓
四 当时之婚姻制度与身分观念
五 北方的门第
六 郡姓与国姓
第十九章 变相的封建势力下之社会形态(上)(在西晋及南朝)
一 汉末之荒残
二 农民身分之转变
三 西晋之户调制与官品占田制
四 南渡之士族
五 兵士的身分及待遇
第二十章 变相的封建势力下之社会形态(下)(在五胡及北朝)
一 五胡时代的情况
二 北魏均田制
三 西魏的府兵制
第二十一章 宗教思想之弥漫(上古至南北朝之宗教思想)
一 古代宗教之演变
二 东汉以下之道教与方术
三 魏晋南北朝时代之佛教
四 北方之道佛冲突
五 隋唐时期佛学之中国化

第五编隋唐五代之部
第二十二章 统一盛运之再临(隋室兴亡及唐初)
一 隋代帝系及年历
二 隋代国计之富足
三 炀帝之夸大狂
四 唐代帝系及年历
五 贞观之治
第二十三章 新的统一盛运下之政治机构(盛唐之政府组织)
一 宰相职权之再建
二 地方政治之整顿
第二十四章 新的统一盛运下之社会情态(盛唐之进士府兵与农民)
一 唐代之贡举制
二 唐代之租庸调制
三 唐代之府兵制
第二十五章 盛运中之衰象(上)(唐代租税制度与兵役制度之废弛)
一 由租庸调制到两税制
二 自府兵到方镇与禁兵
第二十六章 盛运中之衰象(下)(唐代政府官吏与士人之腐化)
一 政权之无限止的解放
二 政府组织之无限止的扩大
第二十七章 新的统一盛运下之对外姿态(唐初武功及中叶以后之外患)
一 安史之乱以前
二 安史之乱以後
第二十八章 大时代之没落(唐中叶以后政治社会之各方面)
一 唐中叶以后之藩镇
第二十九章 大时代之没落(续)
二 唐中叶以后之宦官
三 唐中叶以后之朝士与朋党
第三十章 黑暗时代之大动摇(黄巢之乱以及五代十国)
一 流寇与唐室之倾覆
二 五代十国
三 契丹之兴起
四 中原民众之疾苦
五 中国之南北分裂

第六编 两宋之部
第三十一章 贫弱的新中央(北宋初期)
一 北宋帝系及年历
二 宋初中央新政权之再建
三 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
四 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
五 宋代政制上的另外两个弱点
第三十二章 士大夫的自觉与政治革新运动(庆历熙宁之变法)
一 学术思想之新曙光
二 庆历变政
三 熙宁新法
第三十三章 新旧党争与南北人才(元祐以下)
一 熙宁新党与南人
二 洛蜀朔三派政治意见之异同
三 道德观念与邪正之分
第三十四章 南北再分裂(宋辽金之和战)
一 金起灭辽
二 辽帝系及年历
三 金灭北宋
四 南宋与金之和战
五 南宋之财政
六 南宋金帝系及年历

第七编 元明之部
第三十五章 暴风雨之来临(蒙古入主)
一 蒙古之入主
二 元代帝系及年历
三 元代之政治情态
四 元代之税收制度与经济政策
五 元之军队与禁令
六 元代之僧侣
七 元代之士人与科举制度
第三十六章 传统政治复兴下之君主独裁(上)(明代兴亡)
一 明代帝系及年历
二 传统政治之恶化
三 废相后之阁臣与宦官
第三十七章 传统政治复兴下之君主独裁(下)
一 明初的几项好制度
二 明代政制之相次腐化
第三十八章 南北经济文化之转移(上)(自唐至明之社会)
一 经济方面
二 文化方面
三 南北政治区域之划分及户口升降
第三十九章 南北经济文化之转移(中)
一 黄河与北方之水患
二 北方社会所受外族及恶政治之摧残
第四十章 南北经济文化之转移(下)
三 南方江浙一带之水利兴修
第四十一章 社会自由讲学之再兴起(宋元明三代之学术)
一 贵族门第渐次消灭後之社会情形
二 宋明学术之主要精神
三 宋明学者之讲学事业
四 宋明学者主持之社会事业

第八编清代之部
第四十二章 狭义的部族政权之再建(上)(清代入主)
一 满洲兴起至入关
二 明末流寇
三 南明之抗战
第四十三章 狭义的部族政权之再建(下)
一 清代帝系及年历
二 清代对待汉人之态度
三 清代政制
四 清代之武功
第四十四章 狭义的部族政权下之士气(清代乾嘉以前之学术)
一 明末遗民之志节
二 乾嘉盛时之学风
三 政治学术脱节后之世变
第四十五章 狭义的部族政治下之民变(清中叶以下之变乱)
一 乾嘉之盛极转衰
二 洪杨之乱
三 湘淮军与咸同中兴
第四十六章 除旧与开新
清代覆亡与民国创建
一 晚清之政象
二 晚清之变法自强
三 晚清之废科举兴学校
四 戊戌政变与辛亥革命
五 辛亥革命以后之政局
六 文化革命与社会革命
七 三民主义与抗战建国
八 抗战胜利建国完成中华民族固有文化对世界新使命之开始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如电子图书、文章等)均来自网络,由网友上传,本站仅提供存储空间,属于相关法规规定的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的网络服务提供者;部分资料仅向VIP会员(向本站捐赠一定金额可获赠相应VIP用户组权限)开放,目的是避免经发布者校订修正补漏过的资料被粗滥分发,保护发布者权益,与资料价值无关,本站并未直接通过任何与相关资料价值有关的收费方式获取利益。
本站所有资料仅限用于学习研究用途,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及版权商所有,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
如有任何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之处,请联系我们,以便立即屏蔽、删除!详情请点击:版权声明

钱穆,生于西元1895年7月30日,卒于西元1990年8月30日,字宾四,笔名公沙、孤云等,晚年又号素书老人,斋号素书堂等。 钱穆是中国近现代著名史学家、思想家,是“史学四大家”之一(其他三位是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学界尊之为“国学宗师”,并认为其堪称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 钱穆祖籍江苏无锡,是吴越太祖武肃王钱镠的后裔,一生著述颇丰,高举新儒家的旗号,其思想及学术普遍对两岸三地产生巨大的影响。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联系微信号: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