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文化论坛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诗在山水间

国学新闻| 文化论坛

2018-11-17 10:47| 發佈者: 延章| 查看: 1471| 評論: 11|原作者: 李裴|來自: 光明日报

摘要: 中国文化的文学境界,蕴藏着中华民族思想、人生的根柢,从时间维度而言,不外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而其发轫者,非〖诗经〗莫属。这是华夏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华文化生长的一个重要根源。 我 ...

中国文化的文学境界,蕴藏着中华民族思想、人生的根柢,从时间维度而言,不外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而其发轫者,非〖诗经〗莫属。这是华夏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华文化生长的一个重要根源。

我在〖追逐生命的火焰——梅尔诗的一种文本解读〗中写道:以『诗』为『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生命的萌动开篇,是人类历史总结的大智慧。只要人类还存在,只要生命还在延续,诗歌之花就一定灿烂。诗人从宇宙洪荒与自然景观的混沌中窥见了生命的秘密,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融合中窥见了生命的真谛。

诗的目的何在?众说纷纭,而其中『诗言志』『兴观群怨』『不学诗,无以言』,有广泛的基础。进一步,则如孔子教导子贡的,『告诸往而知来者』。一『往』一『来』,倒也是诗的精神之精妙内涵所在。诚圣人言也。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是要解决思想、精神、价值等问题。

这个标准和坐标在哪里呢?庄子宣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空间、时间、周边的一切,都是可取可用的。而从诗歌『风、雅、颂』『赋、比、兴』看来,理解『文史、文哲、文政』一体化的文化底蕴,深入『做人』与『做文』的深刻思辨,通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体悟,似可理会『诗心』之所依。

在中华文化体系里,儒家侧重于解决人与人的问题,道家侧重于解决人与自身的问题,而佛家则侧重于解决人与内心的问题。『三家』皆博大精深,自有其说,浩浩荡荡,数千年不绝。对于诗歌创作、诗歌作品,动观之,一时代有一时代之诗学;静观之,翠竹黄花,清池皓月,诗性盎然。溯源至极,恐怕诗人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可以成为延展性最强的一个答案。

疑问总是存在,争辩也不可能停歇。『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追问始终牵扯着人们的思绪。喧嚣之后终将走向何处?诗人杜甫断言:『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山水的力量是最强大的,融入其中,即使沧海桑田,其支撑内核也将明亮不坠,正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人李发模说,与山水交友不累,与草木谈心最真。这是『诗意的微笑』。『那山水与我们有缘』,这是一种归宿。诗在山水间,让我们行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發表評論

最新評論

引用 遊客 2018-11-19 23:51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引用 遊客 2018-11-19 13:17
在中华文化体系里,儒家侧重于解决人与人的问题,道家侧重于解决人与自身的问题,而佛家则侧重于解决人与内心的问题。 ...
引用 遊客 2018-11-18 10:35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生命的萌动开篇,是人类历史总结的大智慧。 ...
引用 遊客 2018-11-17 20:02
诗的目的何在?众说纷纭,而其中『诗言志』『兴观群怨』『不学诗,无以言』,有广泛的基础。 ...
引用 遊客 2018-11-17 19:50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引用 遊客 2018-11-17 19:32
,儒家侧重于解决人与人的问题,道家侧重于解决人与自身的问题,而佛家则侧重于解决人与内心的问题。『三家』皆博大精深,自有其 ...
引用 遊客 2018-11-17 19:3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生命的萌动开篇,是人类历史总结的大智慧。只要人类还 ...
引用 遊客 2018-11-17 19:29
家』皆博大精深,自有其说,浩浩荡荡,数千年不绝。对于诗歌创作、诗歌作品,动观之,一时代有一时代之诗学;静观之,翠竹黄花, ...
引用 遊客 2018-11-17 16:51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引用 遊客 2018-11-17 16:23
与山水交友不累,与草木谈心最真。
引用 遊客 2018-11-17 11:54
诗人李发模说,与山水交友不累,与草木谈心最真。这是『诗意的微笑』。『那山水与我们有缘』,这是一种归宿。诗在山水间,让我们 ...

查看全部評論(11)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