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中医中药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超美的本草纪录片,每集都看哭·草木有情,中药不易

国学新闻| 中医中药

2017-12-24 00:00| 發佈者: 芍药姑娘| 查看: 1921| 評論: 0

摘要: ■来源丨芍药姑娘「 野生草药在消失,采药人也不复存在,我有时候想,这就像我们看书一样,一页书看完,就翻过去了。」——采药人最近〖本草中华〗意外走红网络,在 ... ...
声明 / 聲明 医学内容仅供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网上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断。
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網上任何關於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斷。

来源丨芍药姑娘

「 野生草药在消失,采药人也不复存在,

我有时候想,这就像我们看书一样,

一页书看完,就翻过去了。」

——采药人

最近〖本草中华〗意外走红网络,在豆瓣上获评9.0高分,作为纪录片,它把视角对准了本草药人,着实是冷门啊。

大概是因为近些年中医被屡屡唱衰,珍稀中药也濒临灭绝,大众恨铁不成钢又无能为力,而这部纪录片正好弥补了我们对本草缺乏的了解,所以才如此受欢迎吧!

▲2017年9月正式播出的〖本草中华〗

其实〖本草中华〗是该系列片的第二部,第一部是2016年推出的〖本草中国〗,这才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主角。

▲2016年5月20日开播,总共6集,相比〖本草中华〗侧重药人的一生,〖本草中国〗更侧重草药本身。

一年多过去,〖本草中国〗至今在豆瓣上保持着8.4的高分,最近还获得了2017北影节记录单元的最佳中国系列片。

官方公布的版本上,〖本草中国〗只有6集,每集不到40分钟,全部看下来也就一部超级大片的时长,每一集都提到了很多有意思的本草。它们从哪里来?怎么来?有什么用?

本草蜕变成药

草药草药,以花入药,也是我国千百年的中药特色。第一集〖时间〗里,出现了红花和藏红花。

红花,是外敷红花油的主要成分,

〖药典〗说红花花瓣可以活血化瘀,

散湿去肿,是调血之药。

采摘红花很有讲究,

要在花瓣由黄变红之际进行,

采的早了花还未成熟,

采的晚了则花容憔悴。

为了抓住这转瞬即逝的时机,

采花工们每天清晨采花,各个眼疾手快。

藏红花与与红花在名字上虽然只有一字之差,身价却高出近千倍。藏红花并不产于西藏。而是原产于中东及欧洲一带,明朝时途经西藏传入京城,故而有了藏红花这个俗称。

它和红花一样可活血化瘀,〖本草纲目〗里提到它能解郁安神,久服令人欣喜。真正能入药的不是花,花柱。

四月种植,十月下旬开花,

花期只有15~20天。

这位老伯在家中自种藏红花:

必须快速把花柱采下来

再由最细心的妇女们拔出花丝,

平均80到100朵鲜花能收获一克花丝,尤显名贵。

之后老伯紧急拿到市场上烘干、称重,评估价格。

养藏红花,付出大于经济收获,依据品质,每克价格十几块到几十块不等,很难发家致富,但是老伯却说:「有些人喜欢打牌,有些人喜欢旅游,可我就喜欢培养红花呀……」一句喜欢而已,道出各有所爱的人生真谛。

名贵花草可入药,寻常树叶、果实也可入药。老话有云:一两陈皮一两金,新鲜柑橘是怎样变为利气健脾的陈皮的?

新会大红柑使用「对称二刀法」破皮,

只取皮,不留柑。

天气晴好时就大规模晒皮,

新皮初晒,旧皮翻晒,循环往复。

晒干后穿成串,悬挂于灶台之上,

干柴烈火熏炼,日积月累慢慢陈化,

定期翻熏,反复如此,方得陈皮。

漫山遍野的桑树叶子,又是怎么成为一味良药的?

秋打霜桑叶,霜降后奔向参天古桑

超有经验地打霜桑叶,一株桑树,

可是四季都能入药。

采用古法炮制,晾晒、炒制,

默念口诀,终成一剂良药。

除了日常可见的普药,纪录片中也出现了好几味传说中的「珍稀大补品」,比如人参、灵芝等。这些山珍从参天老林里来到人们的药罐子里,经历了神奇的过程。

采集野生灵芝是非常难得的偶遇,

尽管采药人经验丰富,

但野生种也日益稀少。

每年9月是灵芝喷粉的季节,

野生灵芝成熟了如果不采摘,

会被虫蛀掉,喷粉过后,

灵芝就会凋零(孢子粉就是种子)。

人工培育灵芝也是新药人的努力方向,

将孢子粉末收集起来,

经过现代技术处理,

可被人体吸收。

灵芝有着仙草之名,

它被赋予起死回生,轻身不老的灵性,

〖神农本草经〗称其「保神,益精气,坚筋骨,

好颜色,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

灵芝切片后,可以食用,煲汤、泡茶皆可。

和灵芝一样长在深山老林、悬崖峭壁上的奇异本草还有很多,都需要苦苦寻觅,例如绝壁上的野生石斛:

石斛被誉为救命仙草,

其生长条件极为严苛,

多出自海拔1500米以上的绝壁。

〖本草纲目〗称其「强阴益气,久服,

厚肠胃,补内绝不足,平胃气,

长肌肉,定智除惊,轻身延年。」

采石斛是一项高危职业,随着野生石斛的濒临灭绝,采药人也面临职业危机,人工种植的石斛已经成为市场主流。

许多本草并非天生就能为人类所用,有的甚至是致命毒药,必须经过十分谨慎的古法炮制,才能转变为治病良药。

附子,植物乌头的子根,

乌黑的附子有剧毒,

古人将生附子捣汁,做成箭毒,

能迅速杀死猎物和敌人。

但是经过古法炮制后,附子却可演变为

中药里的「回阳救逆第一品」,

具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

即使是有着五十年经验的老药工,都需得小心翼翼,仔细遵循浸泡、火炙、晾晒、笼蒸的祛毒步骤炮制,最终得到薄如蝉翼的附子片。

另一味本草何首乌,苦甘涩,微温。更是有着双面人生,生熟都有不同功效。

生首乌清热解毒,润肠通便,

切开断面,淡黄棕色,粉性足,

呈现漂亮的云锦花纹。

云锦犹如树木的年轮,记载了何首乌的年龄。

而炮制熟的何首乌,要连续蒸18小时,

经过九蒸九晒,少说也得三十个日夜。

九蒸九晒后,表面和里面都是黑的,

闻着是清香,吃着是甜。

片子里还向我们展示了「血竭」的来源,从野生龙血树上的氧化的树脂,到提炼血竭的过程,有一瞬间让我产生错觉:这是风光片?奇人异事篇?猎奇篇???

其实,人家还是纯纯的本草纪录片。江苏农民凌晨1点蹲守采摘芡实(又叫鸡头米),全家剥米、吃米的画面一出,画感顿时又温馨了起来。

诸药所生,皆有境界。老祖宗花费千百年,用双手探索着与自然草木的相处之道,从偶尔的发现,到熟练运用,自成体系,其中精妙,只能从纪录片里管中窥豹了。

寂寞孤独的守药人

不过,这么好看的片子,却越看越忧虑,为什么呢?

知乎上许多网友都表示:「很害怕这么珍贵的本草,也许有一天会因为某种原因而被埋没。看每集都快哭了有木有!」

其实,这一天早晚会来。

再没有野生石斛了,石斛采药人甚至沦为表演高空采药的杂技演员,只能向景区游客展示绝技。另一方面,经验丰富、技法精湛的中药炮制工也死的死、老的老,祖宗手艺随时有失传危险。

人工培育代替野生采药,

机器加工代替古法炮制。

近些年不断有人唱衰中医,医生是一方,药是一方,药材炮制也是一方。

老药工刘香保说:「最好的医生后面,就要有一个最好的炮制师。医生开得再好的药,没有炮制最好的药材出来,再好的处方也等于零。」

这位白芍老切工,一支白芍可切出300片,

他的徒弟拜师许久,至今仍只能切出290片,

差别就在毫厘之间。

至今坚持古法制药的中药人不多了,但还有。所谓古法,就是以人的经验、判断为主,微妙之差都靠经验体察而有所调整,这是简单、快捷的机器工序力所不及的,自然也耗时费力,无法量产。

整部纪录片看下来,除了忧虑,一种深深的孤独感也包围着我。

古法繁复,工序一道便是一道,不能偷懒;等上一天便是一天,没有捷径。大部分药人都少言寡语,他们默默面对药材,细心处理,却是在用心与本草交流。

和物欲横流、快速动荡的世界相比,他们太寂寞了。他们是等时间的人。

「赶时间,似乎有一股较劲的味道

而等时间,却呈现了另一种处世哲学。」

他们有的宁愿放弃安详的退休生活,背井离乡去中医药大学任教,自愿在中医药与年轻人中架起一座桥梁;有的隐居道观,坚守传统与本草互动,持身修行;有的改变了观念,与其看着野生本草一点点消失,束手无策,不如研究如何利用现代技术培育繁衍。

「就像我们人看书一样,一页书看过去之后,就翻过去了。」

守旧、无为、唱衰都不能帮助本草,传承、发展、向前看才是本草中国的根本境界。

I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芍药姑娘』,版权归权利人所有。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