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中医中药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给中医药发展巨大空间

国学新闻| 中医中药

2016-11-3 09:19| 發佈者: 是飞| 查看: 1620| 評論: 0|原作者: 丁洋|來自: 中国中医药报 

摘要: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的健康领域中长期战略规划,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突出了大健康的发展理念。 〖纲要〗设立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专门篇章,更明确 ...
声明 / 聲明 医学内容仅供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网上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断。
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網上任何關於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斷。

〖[wiki]『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wiki]〗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的健康领域中长期战略规划,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突出了大健康的发展理念。

〖[wiki]纲要[/wiki]〗设立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专门篇章,更明确了中医药的重点任务,同时在全篇多处提及中医药,将其融入健康中国建设各方面。尤其提出在健康产业领域,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从2015-2020年的8万亿元,增加到2030年的16万亿元。中医药业内专家认为,〖[wiki]纲要[/wiki]〗为中医药发展带来巨大空间。

协同发展 拓展空间

『在〖[wiki]纲要[/wiki]〗中的多个篇章提及中医药,体现了中医药发展的巨大空间,着实令人鼓舞。我们中医药人应当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独特的贡献,引领、促进中医药持续发展。』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说。

在他看来,落实〖[wiki]纲要[/wiki]〗需搭建相关中医药技术和服务体系,从根本上改变中医药发展失衡和梗阻状况,为中医药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例如,建立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理论技术体系、建立中医药疾病康复理论技术体系、完善疾病防控和治疗理论技术体系、构建中医药基层服务体系等,让中医药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wiki]纲要[/wiki]〗无疑为我们打开了新视野。』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胡鸿毅表示,今后中医药在健康领域要有新的布局,不仅要保证中医药医疗服务的公益性,也要面向未来,研究出更多的健康产品和中医药个性化服务。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屠志涛则认为,下一步,各地应拿出让〖[wiki]纲要[/wiki]〗真正『落地』的方案,让中医药优质资源下沉到基层,助力基层建设;形成更多的中医药健康产品,拓展中医药发展领域。

树立『治未病』优势旗帜

『健康中国离不开中医药元素,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将大有可为。』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董明培认为,〖[wiki]纲要[/wiki]〗凸显新时期中医药战略定位。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优势,将有利于实现人人享有中医药的目标。

在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甘培尚看来,〖[wiki]纲要[/wiki]〗是对卫生健康领域最全面的一次部署,其中对提升中医『治未病』能力的规划更是切中核心。『今后,中医药不仅要起到治疗作用,更要在养生保健中发挥优势。』

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郑进认为,应通过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将中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结合,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

山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冀孝如认为,发挥中医治未病特色优势,更有利于推动卫生关口前移,解决中医药总量不足、服务领域萎缩、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保证中医药的可持续发展。

全方位部署 建设健康中国

此次〖[wiki]纲要[/wiki]〗对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做出了战略部署,这让海南省三亚市中医院院长陈小勇深受鼓舞。海南省在中医药健康旅游方面做了一系列探索,他认为,〖[wiki]纲要[/wiki]〗更明确了今后发展的目标。『中医健康旅游一定要凸显其公益性,要在中医健康旅游中要体现内涵性,挖掘创新服务产品,让更多的人接受中医健康服务。』陈小勇说。

『我们需要推倒围墙,形成大开放、大协同的人才格局,多学科合作共进,国内外协作攻关,促进中医药原创思维与现代科技结合,积极转化成果,为健康中国建设做出新贡献。』张伯礼表示,需要建立完善中医人才培养供需平衡机制,优化人才结构。同时,创新人才使用评价激励机制,根据中医药人才的特点,建立与之适应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陈士林说:『〖[wiki]纲要[/wiki]〗的发布体现了政府对中医药这一具有原创优势科技资源的重视。』他表示,下一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将对传统饮片、经典复方中成药做系统梳理和开发,再此基础上开发新药,同时加强中药质量研究,保证中药质量安全可控。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