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樊希安甘泉岛上品甘泉

漂流书馆| 图书飘流新闻

2016-8-3 10:19| 發佈者: 顺天道化| 查看: 968| 評論: 0|原作者: 樊希安|來自: 人民日报

摘要: 在西沙甘泉岛,我们中国作家『文学三沙行』采访采风团一行十余人,沿丛林一路穿行,突然间路径变宽,天地豁然开朗,交叉路口赫然显现一口水井。 『啊,水井!』随着谁一声惊呼,我们便一拥而上,围观这个海岛上的稀 ...

華韻國學教育網著作權聲明【甲】本主題所有言論及圖片純屬會員個人意見,與本站立场無關; 【乙】本帖部分内容轉載自其它媒體,但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並對其真實性負責; 【丙】著作權屬原創媒體單位或作者所有,其觀點不代表本網,轉載純粹為學習、研究之用; 【丁】若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權問題,請立即告知,本站將及時予以刪除並致以最深的歉意

在西沙甘泉岛,我们中国作家『文学三沙行』采访采风团一行十余人,沿丛林一路穿行,突然间路径变宽,天地豁然开朗,交叉路口赫然显现一口水井。

『啊,水井!』随着谁一声惊呼,我们便一拥而上,围观这个海岛上的稀有之物。水井呈圆形,直径在一米五左右,周边用古砖砌就,井围高出地面约半米,井深五米左右,下视水面平稳如镜。当地渔民介绍说,这是唐宋时代就有的古井,甘泉岛也因此而得名。宋代赵汝适所著〖诸蕃志〗记载,当时被称为『千里长沙』『万里石塘』的南海诸岛,唐贞元五年(公元789年)即隶属于海南四州军。宋代『因之』,南海诸岛隶属于广南西路琼管吉阳军的管辖范围,这标志着中国政府最晚从唐宋时期起,已将南海诸岛纳入版图,并设置了行政建制。屹立在甘泉岛的这口水井,就是其时实施辖管和子民长期居住生活的生动证明。

好客的当地渔民,用塑料桶从井中取水给我们喝,也许是太渴的缘故,也许是对这口古井充满了敬意,大家纷纷围拢过来,有的伸手接水喝,有的干脆将头伸近塑料桶咕咚咕咚牛饮起来。

『真的很甜啊!』喝下一口古井水,我由衷地赞叹。我出生在河南豫西北农村,小时候在农村见过太多的水井,对水井有浓厚的感情。在广袤的平原上,水井是生命的象征,我们从它那里取水饮用,用它浇灌作物,用它滋润大地。水井对我们的生存生活真的至关重要。少年时,我和父兄常常从村街的井里挑水回家,直至灌满水缸。在月夜或微明中趁着凉风,围着井口推水车浇灌禾苗。炎热的夏日,我们用细长绳拴着陶罐放到井里打水,喝几口清凉凉、甜丝丝的,顿时暑热全消。后来我当兵离开家乡,转业后又移居城市生活,每次回到故乡,都盼望能喝一口甘洌的井水以解乡愁,但这种渴望随着农村机井灌溉和自来水的村村通,已成为梦想。今天在这里,在这远在南海的甘泉岛,我见到了梦中所思的水井,且是远离家乡五千里、超越时空一千三百年的古井,心里怎能不波涛汹涌呢?亲切地打量着这口古井,喝几口刚从这口古井中打上来的水,甘甜的井水滋润了我的心田,引我产生遥远的怀想。我忘记了时间,穿越了时空,遥想着先民们是以怎样的智慧发现了这岛上的淡水,是怎样开凿了这口盛满甜水且用之不竭的水井,他们又是怎样借助这口井生存、生活,一代又一代地繁衍生息?

在接下来的考察中,我的遐思遥想得到了印证。在离古井不远的地方,有一大片唐宋遗址。这些遗址上的房屋已经倒塌,但基础和倒塌的房屋材料尚存,遗存大量作为建筑材料的珊瑚礁礁石。在1974年、1975年的考古调查中,曾先后两次在岛西北端沙堤内侧近一丈处发现了唐、宋两代的居住遗址,考古专家在岛的西北部发现了我国唐宋时期渔民建造的砖墙小庙一座,珊瑚石垒砌的小庙十三座,出土了五十多种日常生活用的陶瓷器,还出土了铁刀、铁凿等生产工具。这些遗址现在被确定为国家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唐宋遗址』石碑附近,我捡到两只贝壳和两片瓷碗残片。仔细观看手中的贝壳,两只都有过火的痕迹,而其上的花纹除自然生成部分,还有人工捏制的痕迹,折射着文化的色彩。瓷碗的残片古朴且具有沧桑感,年代已无从认定。据考证,甘泉岛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驿站。我们的先民一千多年前就在海上丝绸之路上来来往往了。那么这打碎的碗片来自何方,是谁带到岛上来的?真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思。

从唐宋遗址返回的路上,又一次路过古井,又一次痛饮甘甜的井水,把这口井深深地印在心里。南海是我们祖宗海,这口古井是我们祖宗井。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东西,一样都不能少。正如我在三沙行启程仪式上所言:南海是中国的南海,谁想掠我南海一滴水、拿走我南海一粒沙、占我南海一寸礁,我们坚决不允许。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