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学术动态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手作木制宫殿:重睹一百多年前的南苑宫阙(图)

国学新闻| 学术动态

2016-3-2 18:03| 發佈者: 山東受學| 查看: 1729| 評論: 0|來自: 国学网

摘要: 胡连科胡连国胡家兄弟模型制作案头神奇的胡氏兄弟制作小号南海子宫殿前些日子,著名画家于永茂带我去看了微缩的南海子景观。车过凉水河往西,左转右转,猛不丁看见到处是POLICE字样,纵然从没犯过事儿,心里也不免发 ...

胡连科

胡连国

胡家兄弟模型制作案头

神奇的胡氏兄弟制作小号南海子宫殿

前些日子,著名画家于永茂带我去看了微缩的南海子景观。车过凉水河往西,左转右转,猛不丁看见到处是POLICE字样,纵然从没犯过事儿,心里也不免发毛。进南海子公园派出所大楼,跟着老于走进一工作间,看这乱乎劲儿,俩糙爷们儿的栖身之所,乃是孕育出众多小号南海子宫殿的产房

胡连国本是画家,国画山水出众,介绍南海子若干专著的封面、内衬美术作品,多出自他的手笔,但此时则纯是抠哧皇家宫阙殿堂微缩景观的一个能工巧匠。连国的大哥胡连科也有这个嗜好,捣鼓起榫卯斗拱、梁柱椽檩、屋脊瓦垄来,比他还上瘾,一干起活儿来就把什么都扔脑袋后头了,套用一句当年形容英雄人物的语言,是把一切都置之度外。

这哥儿俩俱是南海子本地人,六十上下,都曾是回乡插队知青,连科在如今麋鹿苑的前身三海子农场,连国在红星公社亦庄分场。由是想起一句久违的名言,亲不亲,阶级分,所以俺们插队知青见面自然亲切异常。

这哥儿俩来自一个劳动人民家庭,共同的革命目标就是钻研老建筑、动手做模型,于是走到一起来了。

打从应了制作南海子模型的任务,他们就在沙家浜扎下来了,常常顾不得回家,就住这儿了。至于报酬,那就马尾儿拴豆腐提不起来了,您去给建筑工地找一和泥的小工,每月给三千块钱看有人干不?更何况这还是需要艺术和技术完美结合的活计。我说那两位不成志愿者了?同为大兴人的永茂老兄直点头,说这么看再合适不过了,人哥儿俩从小儿就喜好这个,说这是正经玩意儿,就图能给社会、给历史留下点儿什么,这辈子没白过。

正像连科同志说的,我的老家就在这儿,我又在这儿插队5年,这份感情一辈子也忘不了,现在算是为自己的青春留个念想,为自己的家乡做点儿好事。所以这哥儿俩才经年累月玩儿命招呼,所以尽管困难不小,但成绩和光明已然看得见、摸得着,胜利在望。

老胡哥儿俩的向往,就是通过自己灵巧的双手,以微缩的形式再现历史上的辉煌景象。提起这些模型,他们感慨万千,这是多年的心血结晶、一辈子的挚爱所在。连国说:告诉人们历史的真实模样是亦庄人的职责。这种朴素的乡土使命感无疑是他们全力以赴的动力。否则,谁有这精神头儿趴案头较这个劲?

在他们的宿舍兼工作间里听过介绍,随着哥儿俩来到外间大厅,眼前赫然是十几个蒙着塑料薄膜的罩子。大罩子要我们四个人一起动手,小些的俩人可抬起来。永茂兄为了让我拍照清楚些,和老胡挨个抬起来,精致的亭台楼阁让人眼前一亮、叹为观止!俯视这些景致,赞叹有加又居高临下,我忽然想老天爷看人间是不是也这感觉

南海子众多皇家宫苑自然是金碧辉煌、高端大气。但我一看案子上制作宫殿屋顶上瓦垄的原材料,立马儿想到的是街头烤串儿。这样的精神境界怎么跟人哥儿俩比?看来人要没出息,一不留神就露出底色,成了躺着的窝头现眼的货

距京城最近的皇家苑囿涵盖南四环至南六环

连国同志说这些宫殿苑囿可不是胡编,都是有根有据的,有历史图片、皇家档案以及故纸堆中淘换出的图纸等等。说着他还打开屋角儿工作台上的电脑,让我看他搜集的各种形象资料,哪怕是残破的宫殿图片,一样能从中获益不少。

他们还有自己的指导教师南海子公园历史顾问张友才先生,他曾送我好几本他撰写的有关南海子的大部头著作,那也是二胡兄弟工作台上常备的工具书。

这些书中介绍:南海子即南苑,辽金肇始、元代奠基、明代拓展、清代鼎盛,是距京城最近的皇家苑囿。至清代,尤以八旗劲旅围猎、演练和皇帝大阅兵闻名于后世。彼时的南海子总面积达210平方公里,围墙就有120里,基本涵盖了南四环至南六环,西起京台高速、东至京沪高速的绝大部分地区。今天的南海子公园只是历史上南苑的众多海子之一三海子。

友才先生也是本地人士,对人文厚重的家乡充满感情。南海子范围内的皇家园林、宫殿、敕建寺院众多,景色优美,是为南囿秋风,早在明朝时就与东郊时雨一起,列名燕京十景之中。仅清朝就在南苑重建和新建了四座行宫旧宫、新宫、南宫、团河宫,还有宁佑庙、真武庙、三关庙、娘娘庙、镇国寺等29座寺观中国封建王朝的后期,和这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京城西北郊皇家的三山五园,跟这儿比起来都是小字辈儿,行市差老鼻子了。

他还有话:当年朝、海、丰,加红星,那是在论的我知道那时南海子这地界儿叫红星,最早受老大哥影响,是红星集体农庄,后来是红星人民公社和南郊农场并存,居然能和朝阳、海淀、丰台这些区级行政区划相提并论,可见其在北京市的分量。我曾在上世纪50年代的《人民画报》上见到一幅老照片,是红星公社旧宫奶牛场。彼时那画报可是中国的门脸儿,地位远在今天新闻联播之上。

南苑元灵宫只比天坛祈年殿少了一层檐

我在连国电脑屏幕上看到了1902年所拍摄的图片北京南苑元灵宫元极殿,圆殿重檐,一个小号儿的天坛祈年殿, 只比祈年殿少了一层檐的道观。此图摘自清末德国驻华大使穆默所著《图像日记》一书。元灵宫位于南苑宫墙东北方向的小红门西南一点儿,凉水河东北岸,地铁亦庄线以西,是清顺治帝敕建的御用道观。

南海子公园官网上介绍:元灵宫占地四十亩,是清代在南海子内建的第一座皇家庙宇,是南海子内众多皇家寺庙中建筑规模最大的一座,是一座道教庙宇。宫中供奉着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四皇(上宫天皇大帝、中天北极大帝、东极青华大帝、南极长生大帝)、三官(赐福上元天官、赦罪中天地官、解厄下元水官)及与元始天尊并列的九天玄女等道教尊奉的诸位天神。

您若打听元灵宫的结局?据南海子公园官网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被洗劫后遭焚毁;另一说法是,在1920年以后被冯玉祥拆毁补充了军费。最新的一个版本是:1927年2月,元灵宫住持李世清曾向上呈报,古建被驻扎于此的奉军拆了,材料都运进城里了。

张友才先生说:元灵宫门外曾有石碑,碑体被冯玉祥拉到了团河,重新打磨碑面、镌刻、竖立,纪念西北军阵亡将士去了。此地只剩下俗话说的王八驮石碑的碑座。

张先生把南苑都转遍了,在原朝阳锅炉厂北门外以西不远,南顶村路南侧,他曾见那碑座被砌在临街一户民居的墙下边儿,只剩下王八屁股撅在外头。想跟人商量进屋儿看看那前半拉,回答是早给砸掉了特像为一句不甚科学的老歇后语所作图示:王八的屁股龟腚(规定)。后来我在网上小红门吧看到了不驮石碑改行驮墙的龟腚图片,佐证了张先生的话。我也照葫芦画瓢,搞点儿田野调查,到那儿一通巡逻,目力所及,全是新建、在建的小区;跟当地人一打听,锅炉厂?早拆了!原来就在那几栋高层那儿。

为何称旧宫?原来是旧衙门行宫的简称

过去没想过旧宫为什么叫旧宫,这回闹明白了,原来是旧衙门行宫的简称。旧衙门行宫原为明朝南海子提督官署,是太监属理的衙门口,清朝顺治十五年(1658年)重修后改为行宫,康熙年间又名东宫。乾隆的《旧衙门行宫》诗注曰:旧衙门,明季太监提督南海子者所居。其时朝政不纲,致阉寺擅权,营构宏壮,号称衙门。兹仍其旧名,亦足存鉴戒也。旧宫如今获得了新生,看精装修之后的旧衙门行宫大门,殿脊上排列有序的吻兽,门旁是精雕细刻的窗棂,门前安置着一丝不苟的日晷

新宫亦然。老胡哥儿俩做的这些模型极其耐看,还原了建筑的本来面貌,大形不厌精,枝节不厌细:大场面反复考证、推敲,精微处仔细雕琢、打磨,不要说那些装饰部件毫无遗漏,连小小的殿门都可一一开启。您要不信就看看这新衙门行宫的大门。这里复原的皇家苑囿基本是木制的,但个别石狮、香炉等也杂以其他材料,还包括若干树木、绿植

比如永佑庙,是清康熙帝为其母而建,民间俗称娘娘庙。是历代皇帝东陵祭祀归京必到祭拜居住之所,而后经旧宫衙门行宫至团河行宫前往西陵祭祖。后为八国联军焚毁,现在这块地面儿是亦庄镇瀛景园小区的一部分。

这满屋的小宫殿群是胡氏兄弟的心尖儿宝贝,哪一组都得干好几个月才落听。眼下又打开了盖住它们的罩子,他们的眼神依然饱含欣慰,比新晋父母看初生婴儿不在以下。老于曾告诉我,他都不敢跟胡家哥儿俩探讨模型的事儿了,为啥?您要是对哪件微缩表示异议,他们扭头儿就给拆了,重做!他们追求的是完美无缺。

看模型,佩服连国兄弟的精湛技艺;再看友才先生的书,更觉得这再现的历史有看头。我总想起一位伟人说的话: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马上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南红门行宫传说中雍正被吕四娘刺杀的地方

在今天南海子公园西侧不远,有个中兴庄,清朝雍正年间这里有座敕建宁佑庙,专门祭祀土地爷,据说是南海子占地面积最大的皇家庙宇。可惜毁于百年前的八国联军战火。

张先生以南海子为题的系列著作中有一本《南海子轶事与传说》,中有一节《雍正建宁佑庙》,说过去几乎村村都有土地庙,庙里供着须发皆白的土地爷,名为勾龙,是传说中披荆斩棘、开荒拓土、伟绩丰功的英雄。《礼记》上载:共工氏之子勾龙,能平水土,祀之为社神。原来土地爷是水神的儿子,是为皇天后土之后土,比他爹的名气大多了。水神共工是炎帝后裔、尧的大臣。每年二月二龙抬头,其实原本是勾龙的生日,和龙王爷没关系。

雍正修了这座土地庙,他也极重视农耕,每年春耕时都到先农坛亲自扶犁耕种。他还开了后世评选劳模的先河,每年都要从各州县评出一、二务农有功的老农,给予八品顶戴的奖励。当时有民谣:雨过番湾滑大堤,先农坛下看扶犁。争传野老荣冠戴,到处撑献早罱泥。搁现在就相当于给个副县级的官衔待遇,只要脑袋没让门给掩着,谁不争先恐后?

清圣祖康熙为其祖母孝庄皇太后所建之永慕寺。康熙三十年,也就是孝庄太皇太后逝世四年后,康熙在祖母经常驻跸的南海子旧衙门行宫的北侧,建起了这座永慕寺。每到三月初八孝庄太皇太后的生日,康熙帝都要率众皇族亲室来永慕寺拜谒,以表对祖母永世仰慕之情。

南红门行宫是传说中雍正被吕四娘刺杀、头颅失踪的地方。由此衍生出的一段清朝野史,起伏跌宕,成了说书人的好材料,至今连绵不绝。这座行宫是连国哥儿俩历时四个月,以国家档案馆史料作依据,精心制作完成的。不愧是当年南海子四大行宫之一,规模宏大、气派已极,不愧是大清皇帝大阅兵之地。

长期以来德寿寺旧址上只余双碑,形影相吊

这座山门外有俩牌楼相向而立者,是南海子所有皇家寺院中最为尊贵的德寿寺。顺治修葺旧宫时同时兴建,据说跟顺治倾心佛教关系极大,暂且不提;同时顺治和康熙分别在这儿接待过西藏五世达赖和六世班禅,是为国家盛事。

和南海子其它建筑一样,德寿寺也命运多舛,最后,民国时期的一场大火彻底把个皇家寺院报销了。长期以来,寺院旧址上只余双碑,形影相吊。

和其他古建不同的是,其他的多半只保存在了史籍中;惟有德寿寺好运,2006年,永茂老兄和大兴区政协文教诸界代表,两次联名上书,提案关于保护德寿寺遗迹;后来大兴区政府为残存的双碑加盖了碑亭,划定了不可商业开发的地块儿;再后来又在原基础上复建德寿寺,和胡连国兄弟的模型一点儿不差。友才先生说,已成功复建的还有团河行宫。

前两天我坐地铁路过旧宫,想起这碴儿,就跑地铁线西侧不远处去看了看。夕阳显然不是雾霾的个儿,几近隐退,黄色琉璃瓦的辉煌感不知道跑哪儿去了。

我从地铁站出来,过旧宫东西大街,从加油站东边儿溜达过去,顺着德寿寺北路向南,不过几百米,爬上寺院南边儿德寿寺南路旁的一个高坡,算是能稍微俯瞰还在施工期间的德寿寺。跟工地看守者商量可否进去看看,未遂。

我回来跟连国一通气,巧了,他上午还在那儿拍照呢,前赶后错,没碰上。他在施工围挡里头拍了寺院山门外景象。虽有苫盖,但裸露地面还是不少。他还到德寿寺院子里,拍下了暂且保留的碑亭。原基础上并没这一设施,所以略显拥挤。因为雾霾天里露天作业全停工,所以这里看不到工人干活。

朱棣建北京城南海子是配套工程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诚哉斯言!连国他们为了这一摊子事,没少置办这样那样的各式工具。这里的建筑都是小巧玲珑的,所以制作工具也都袖珍,比如这个体量的台钳,我还是头回见到。

两个皇家建筑师不时就要切磋、探讨一二。连国拿小巧的木锉在镗殿堂游廊上的花窗,老胡大哥在砂纸上细磨小之又小的建筑构件,不知道以前所谓细木作是不是这样操作?一个小小的垂花门结构精巧、部件齐全,门槛、门框、门钹、垂珠、雀替一样不差,让人爱不释手。古代的能工巧匠咱没见着过,我想也不过老胡哥儿俩这样吧?和古代的区别可能就是工具更先进了,猪皮鳔改成了乳胶

人干什么事要想干好的前提是必须入迷。老胡大哥说一干上这个心里就痛快,除了高兴,别的啥也不想了,您说大白菜都两块一斤了,和我没关系,我得琢磨把这门簪再捯饬捯饬连国赶上星期天没准儿还回家一趟,画两笔画儿;这位胡大哥,干脆就没有双休日一说。

对连国哥儿俩来说,最高兴的事可能莫过于某一建筑的竣工。永茂老兄看着同龄人灵巧地鼓捣着袖珍古建,啧啧不已:这东西子,不是一般人能干得了的!你说人这是怎么弄的?你不服不行!

连国在自己的博客布衣_双柳人的博客中,都简要记录了这些心血之作的诞生,那些角度各异的古建,无言地述说着他们的成绩,比什么文字都有说服力。

在这儿开完眼,于兄见我有兴趣,又约上老胡哥儿俩的指导教师张友才先生,在老于家给我上了一课。他说:历史悠久还在于,这儿还是朱棣建北京城的配套工程;还有崇祯二年即1629年,皇太极暗施反间计,率十万后金军打进关内,就是从京东绕道占领南海子,借被俘太监之口告发,至使崇祯自毁长城、大明朝栋梁袁崇焕被凌迟;及至清朝入关,仅康熙一人就来过这儿159次,其中狩猎127次,大阅兵12次;乾隆尽管是高产诗人,但光写南海子的诗就有400来首,也够吓人的了。

和这儿有关的名人不仅有纳兰性德、纪晓岚等,往远了说还有三国名将赵云。南海子皇家苑囿九座苑门最南端的是回城门,由附近回城村得名。回城之名可追溯至东汉末年。其时公孙瓒不敌冀州袁绍,败退至蓟城,在城南筑一小城,即现在的回城。此时赵云前往幽州蓟城,投奔公孙瓒。所以回城乃是赵子龙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后来常胜将军才归了刘备。

表达对故乡的怀恋,永茂老兄是浓墨重彩的描绘、有才先生凝神笔端诉诸文字、连国哥儿俩则直接把袖珍的皇家苑囿宫阙摆到了世人面前。几位大兴好汉、南苑后人的辛勤,让我对南海子有了在理解基础上的再认识:南海子决不仅是今天的南海子,南海子决不仅是个湿地公园!

一个简陋的工作间见证了微缩南海子宫殿群的诞生,以后南海子公园里增添那样一处游览、参观、感受历史的绝佳场所时,不要忘了这里功不可没的人们!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