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城雕美丑谁说了算?部分沦为“权力的艺术”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2013-1-19 00:07| 發佈者: 夏知| 查看: 1218| 評論: 0|來自: 人民日报海外版

摘要: 日前,一项关于“全国十大丑陋雕塑”的评选活动公布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一场关于城市雕塑的大讨论。    或沦为“权力的艺术”   此次评选由搜狐网发起,历时3个多月,总投票数近500万张,最后产生 ...
日前,一项关于“全国十大丑陋雕塑”的评选活动公布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一场关于城市雕塑的大讨论。 
  或沦为“权力的艺术”
  此次评选由搜狐网发起,历时3个多月,总投票数近500万张,最后产生了“全国十大丑陋雕塑”,北京望京新地标、重庆“记忆山城”吊脚楼等10处城市雕塑均名列其中。
  有学者认为这场评选活动体现了大众的文化自觉性,是民众公共意识觉醒、参与城市决策的标志。
  这些雕塑为何能够通过层层审批的呢?雕塑家景育民认为,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城市雕塑的管理者和决策者缺乏相应的艺术审美水平,加之甲方不恰当的干预,使城市雕塑艺术发生了扭曲,沦为“权力的艺术”。
  此外,艺术家个人的学术水平、创作经验、职业操守也局限了雕塑作品的高度,这也是城市雕塑同质化、雷同、模仿甚至抄袭等现象层出不穷的根源所在。
  雕塑家吴少湘用“运动式”来形容中国目前的城雕热潮,一些粗制滥造的雕塑广场或雕塑公园往往能在短期内拔地而起,各地建设城市雕塑的数量之大、速度之快在全世界均属罕见。批评家刘礼宾认为,城市中随处可见的飘带状、蛋形或环形雕塑正是一些艺术家惯性思维和盲目跟风的表现。
  设计须与公共空间相宜
  提起“海的女儿”,我们会想起丹麦哥本哈根;提起小“尿童”于连,我们会想到比利时布鲁塞尔……雕塑,因城市而闻名;城市,也因雕塑而升华。
  城市雕塑作为一种空间艺术,具有一定的公共属性,是社会文化和公共意识的一种表达。公共环境给予了现代雕塑多样化的解读,但如果把一尊雕塑不加考虑地放置在任意的环境中,则会弱化雕塑本身具备的文化意义。
  艺术家隋建国说:“艺术家可以在自己的工作室里随心所欲搞设计,但如果要将其作品摆放到公共环境里,进入到公众视野中,就要考虑它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与所在地方文脉的联系,要符合本土的文化基调和时代要求。”艺术家不仅可以因地制宜设计与城市相契合的雕塑,也可以主动为自己的雕塑作品寻找适合摆放的公共空间,以期得到最佳的艺术效果。
  审美鸿沟体现教育缺失
  据悉,此次评选结果完全由网民通过网络票选得出,雕塑家、艺术家、理论家并不参与任何意见。美术专家王明贤在发言时称:“从专业的眼光来审视,评选结果中有的雕塑其实并不丑陋,也许只是因为大众还不能接受它的艺术表现方式。”
  考虑到艺术本身具备的实验特性,许多启发式的城市雕塑与公众的大众审美期待出现偏差也就情有可原。搜狐文化频道主编雷剑峤在发言时称:从评选结果可以看出,艺术家和普通公众在审美标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脱节,而如何让这两方面有一个更好的对话,逐渐把这个错位的脱节弥补上才是本次评选的要义所在。
  元典美术馆长梁克刚认为,网民与专家意见的相左正是中国全民审美教育缺失的体现。大众审美期待与精英艺术的超前意识之间存在着鸿沟,而这个鸿沟的填补就是城市雕塑今后的努力空间。艺术家和评论家应该主动地成为桥梁,以开放性的对话姿态向大众普及、解释抽象的、观念化的意识。肖 翔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