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文化论坛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名人堂”排除魏忠贤缘何受到各界力挺?

国学新闻| 文化论坛

2012-12-25 17:46| 發佈者: 偷月| 查看: 1668| 評論: 0|來自: 辽宁日报

摘要: 近来,河北沧州市的沧州名人堂引发热议:该馆收录了百余位沧州籍历史名人的资料,却不包括明代大宦官魏忠贤和清代宦官李莲英的资料。相关负责人的解释是,魏、李作为沧州人虽名扬国内,但其生平为世人所不齿。  ...
近来,河北沧州市的沧州名人堂引发热议:该馆收录了百余位沧州籍历史名人的资料,却不包括明代大宦官魏忠贤和清代宦官李莲英的资料。相关负责人的解释是,魏、李作为沧州人虽名扬国内,但其生平为世人所不齿。 
  将魏、李排除在外,是不是出于遮丑心理、道德洁癖,有人表示不解;魏、李二人的知名度要比馆中的许多入选名人还高,有人感到可惜。然而在少数异议之外,更多的是各界的力挺之声。当地市民认为,如果让这两个大奸大恶之人入选,肯定显得不伦不类;媒体也对沧州名人堂此举表达敬意,认为如果选入此二人,招来非议事小,造成社会负面影响事大。
  谁也不能否认魏、李二人是历史上的名人,作为权倾一时的人物,他们曾活跃在两段黑暗的历史中,充当反面角色,呈现着曲意逢迎、玩弄权谋、大肆敛财、排除异己甚至草菅人命的形象。而沧州名人堂作为历史与现实的交接点、传承历史文化的纽带,不必对历史名人“照单全收”,更应考虑价值观的引导,文化正能量的传递。
  一个有正能量的历史名人,会成为当地的一张 “文化名片”,而像魏、李二人这样的历史负面人物,则不适合做“文化名片”,让其充当文化门面只能有损当地形象,这是显而易见的常识。可以说,一个地区如何对待当地的历史名人,关乎当地的文化生态和对外形象,关乎当地文化发展的走向。
  而大力开发历史名人资源、过度消费历史名人影响力的现象,近年来在各地屡屡发生。从争夺正面历史名人的故里,到为当地的负面历史名人翻案,开发利用的“版本”一再升级,由此形成的乱象,造成了历史审美错位、道德生态失衡的后果。
  因而,从西门庆、潘金莲成为旅游代言人,到扩修蔡京墓,再到秦桧夫妇在塑像中“坐了起来”,舆论总会予以迎头痛击,以坚持对历史的敬畏,对底线的坚守,对是非的甄别。这也是此番沧州名人堂激浊扬清之举受到各界力挺的深层原因。
  用好历史名人资源不在于投资有多大、仿古建筑有多气派,而在于历史与现实对接处释放的正能量有多强,在于在名人精神与现代文明交融处,给人们提供了感染人、震撼心灵的意义系统和价值系统。越是在观念多元化的时代,借用名人资源越要摆脱庸俗化、功利化的诱惑,转而注重对人们知识、审美、道德的提升和熏陶,这是文化大发展时代所应有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傅淞巍
来源:辽宁日报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