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计划生育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中国人口政策的“敦刻尔克时刻”--《金融时报》中文网

国学新闻| 计划生育

2012-9-29 20:21| 發佈者: 胡和姓| 查看: 1650| 評論: 0|原作者: 易富贤|來自: 易富贤网易博客

摘要: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6786 2012年09月29日 11:03 AM 中国人口政策的“敦刻尔克时刻”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学者 易富贤 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 二战前,英、法、美对纳粹 ...

FT中文网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6786

2012年09月29日 11:03 AM

中国人口政策的“敦刻尔克时刻”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学者 易富贤 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

 

二战前,英、法、美对纳粹德国采取绥靖政策。英国首相张伯伦是“绥靖政策”的代表人物。他自吹:“对欧洲整个局势,甚至对整个世界了如指掌。”为了推行绥靖政策,他一面在国内打击强硬派,一面多次亲自去德国,与希特勒秘密会谈,获得一面倒的民意支持。

丘吉尔(他跟他父亲都曾是英国财政大臣,他也曾任海军大臣)是英国议会中极少数清醒者,他警告,希特勒的法西斯主义将给欧洲带来灾难,如果不立即阻止甚至可能导致文明的毁灭。但是多数人都将他的警告视为危言耸听。

“绥靖政策”不仅没有避免二战的爆发,反而助长了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和扩张的野心。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丘吉尔被重新任命为海军大臣)。二战初期英法联军只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认为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上,对德国宣而不战。没有进行有效的军事行动,被德国人称为“假战”。

由于战事进展不顺,1940年5月10日,众叛亲离、声名狼籍的张伯伦只得“引咎辞职”,丘吉尔接任英国首相。半年后,张伯伦在家乡的孤独抑郁中病逝。毛泽东曾说:“张伯伦以损人的目的开始,以害己的结果告终。”

5月21日,德军已经绕过“马奇诺防线”,将40万英法联军围困在法国的敦刻尔克—一个极易受到轰炸机和炮火持续攻击的港口。5月27日比利时军队投降,法国也准备投降。西面的英吉利海峡成为联军绝处逢生的唯一希望。

形势万分危急,丘吉尔果断下令撤出在法的英军。英国的计划是力争撤离三万人。英国政府通过广播紧急呼吁所有拥有船只的人前往敦刻尔克,这些船主非常明白撤出远征军对于英国意味着什么,所以积极响应政府的呼吁。无数业余水手和私人船主也应召而来,他们驾着驳船、拖船、货船、客轮、渔船、汽艇乃至花花绿绿的私人游艇,冒着德国飞机、潜艇和大炮的打击,往返穿梭于海峡之间,在5月26日到6月4日这短短的8天中,奇迹般地将33.8万人安全撤回英国。丘吉尔宣布:“这次撤退将孕育着胜利!”

敦刻尔克大撤退也有政治副作用,撤退中英国远征军的所有重型装备都丢弃在欧洲大陆上,造成英国本土地面防卫发生严重的问题。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敦刻尔克大撤退保留下一批经过战争考验的官兵,绝大部分都成为日后反攻的骨干力量。没有敦刻尔克大撤退,就没有四年后的诺曼底登陆,就没有二战的胜利。敦刻尔克的伟大意义就在于,英国保留了继续坚持战争的最珍贵的有生力量。

从政策连续性来说,停止计划生育是一种撤退,但是这种撤退的历史意义远远超过敦刻尔克大撤退。很多人以为计划生育晚停止一两年没有关系。其实停止计划生育也有高度时限性。晚停止计划生育一年,就多损失一年的出生人口。三千多万补偿性出生高峰相当于当年被围困在敦刻尔克的40万英法联军,他们承担着重大的家庭责任(可以让数千万家庭降低养老风险)、肩负着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这是单一年龄的三千多万(全部是孩子),如果被“过渡”掉了,从社会持续发展角度看,相当于战争年代或者天灾年代损失上亿人口,谁承担得起这个历史责任?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从2011年开始,中国15-49岁总育龄妇女和20-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都开始快速减少,一批批妇女正在丧失生育能力。而年轻一代人的生育意愿在不断下降。人口政策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了,想从容地华丽转身已经是不可能了。时间就是生命,耽误一天,后悔十年;耽误一年,贻害千载!

对于计生委和人口学界来说,政策连续性(各种二胎过渡)更符合他们的利益。但是对于国家来说,历史连续性比政策连续性更为重要。2011年本来是停止计划生育的最佳时机(《公开信》30周年已过,人口普查证实1.18的生育率,开始“十二五”规划),但是在计生委和人口学家的“忽悠”下,停止计划生育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政绩硬是变成了烫手山芋。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中国政府应该拿出当年丘吉尔那样摧枯拉朽的政治勇气,收拾人口残局,动员一切力量来赶抢补偿性出生高峰,组织家庭“生产自救”(既然国家今后无力提供养老,那么就应该放大家一条“生路”),既可救人命,更能救人心,不要错过了“季节”!

停止计划生育有一些问题,不停止计划生育问题更大。人口政策现在是进退维谷,但却又是不进则退。有人指望用平稳过渡来让人们遗忘人口危机,其实是鸵鸟心态。人口危机不会像其他社会危机那样会被时间冲淡,而是会不断累积、放大,政策是不可能平稳过渡的。拖,总不是办法。以前民众和知识精英支持计划生育,是因为被“持续发展”和“紧急避险”理论所迷惑,认为计划生育虽然有一些问题,但两害相权取其轻,“实行计划生育是不得已的选择”。现计划生育的理论在已经破产,人民的人权觉悟空前提高。如果继续计划生育,那么必然遭到民众的强烈反抗,引发一系列群体事件。

政策调整需要审“时”度“势”,顺“势”而行。现在停止计划生育可以说已经达成全民共识(网络民意已经是一面倒支持停止计划生育,越来越多的知识精英也呼吁停止计划生育),停止计划生育大“势”已定,“时”机也已经成熟。由于人口有20多年的滞后性,人口危机才露出了冰山一角,还来得及将民意压力转变为调整政策的动力。这是化“危”为“机”的最后机会。风起于青苹之末,今后会“盛怒于土囊之口”,“蹶石伐木,梢杀林莽”的。今后几年人口危机全面爆发,人口危机所激发的政治破坏力将是巨大的,那时民心尽失(再怎么宣传计划生育的“历史贡献”,民众也不会买账的)政府将很难掌握主动权了。天予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遭其殃。

在中国秦末群雄相争之际,霸王项羽的部将英布杀害反秦义军的精神领袖“义帝”楚怀王,民意呼吁严惩英布。项羽不但不惩罚英布,反而自己承担杀害“义帝”的责任。刘邦借此做足了文章,为“义帝”发丧,联合诸侯讨伐“不义”的项羽。形势急转逆下,英布也投靠刘邦。人口政策调整不可沽名学霸王!

西汉时,汉武帝听信江充等人的“巫蛊”谗言,父子相残,逼死太子,损失数万人口。一年后,田千秋等上书讼太子冤,汉武帝悔恨交加,果断为太子平反。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是因为他与秦始皇死不认错的态度不同,能反省自己,颁发“轮台罪己诏”,及时转弯,收拾民心,其政权延续下去了,汉武帝本人也青史留芳。《左传》曰: “禹、汤罪己, 其兴也勃焉 ;桀、纣罪人, 其亡也忽焉。”“日新之谓盛德”,停止计划生育,标志着我们的制度还有自我纠错能力、还有活力

停止计划生育这个坎总是要过去的,因为未来的方向是鼓励生育,长痛不如短痛。人口政策调整缺乏的是“动”的勇气,不是“跨大步”(停止计划生育)的力气。一旦下决心调整政策,就不应该拖泥带水踏碎步(各种二胎过渡)。《左传》:“国将亡,必多制”。不能三五年一个人口政策。

停止计划生育的社会成本是不得不付出的(就像不要指望没有阵痛就能生孩子),但其政治、经济收益却是巨大的。再说,即便是放开二胎,也会出现一个补偿性出生高峰,与停止计划生育的补偿性高峰相差不太大(因为目前生了二孩的想生三孩的比例不高,尤其在城市更是如此;即便有少数人想生三个,也得一个一个地生),也会出现同样大的社会震荡(在农村增加一些孩子不会引起社会震荡,因为农村已经空巢化了,并且人口分散,又不在舆论焦点),同样的政治成本却使得政策“难产”。今后还得迈停止计划生育这道坎,然后才能出台鼓励生育的政策,却将使得后续的政策滞后,错过鼓励生育的历史时机。

中国今后千方百计鼓励生育(昂贵的“动能”)很多年,累计的“多生”人口还不如现在的补偿性高峰(免费的“势能”)出生的多。如果通过“过渡”方案将补偿性高峰过渡掉,民族的希望也被过渡掉,从经济角度也是极不合算的,何况生育权还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礼记.杂记》认为君子有三患:未之闻,患弗得闻也;既闻之,患弗得学也;既学之,患弗能行也。当年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的是不知道是错误的。但现在两次人口普查都证实了1.2左右的超低生育率,如果还不果断停止计划生育,而采纳已经也被证明是错误的各种二胎过渡方案,而继续损失人口,那么今后会如何评价这项决策?会如何评价这段历史?

中国目前对计划生育就像当年亚历山大面对“哥顿神结”那样茫无头绪,面对各种过渡方案无从抉择;那么也不妨象亚历山大那样快刀斩乱麻——果断停止计划生育,可以尽收人望,是一项巨大的民心工程,功近而德远!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