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續金瓶梅第三十八回 大覺寺淫女參禪 蓮花經尼僧宣卷

續金瓶梅作者:丁耀亢發布:福哥

2018-6-8 22:11

    第三十八回大覺寺瀅女參禪蓮花經尼僧宣卷

    詞曰:

    試問禪關,參求者無數,往往到頭空老,積雪為糧,磨磚作鏡,誤了幾多年少。毛吞大海,芥納須彌,金色陀頭微笑。無蔭樹下,絕想台前,杜字一聲春曉。

    鷲嶺雲深,曹溪路險,是處故人緲。冰崖千丈,五葉蓮開,古殿簾垂香裊。那時節,識透源流,才見龍王三寶。

    這首詞單說禪宗易誤,佛理難參。休說這些失迷的凡夫、貪瀅的死漢沒處下手,就是那夙學的善知識、傳宗的老和尚,饒你百靈透過,一竅少迷,就是念完了四十八萬卷全藏,只當做老鼠偷佛燈的香油,盲禪瞎棒,與成佛作祖,總是望風捕影。到了上得講堂,說兩句禪宗的語錄,度世的口頭禪,你參我應,打兩個冷哈哈,好似隔靴撓癢,丈母心疼去灸那女婿的腿。看那參禪熟套一場好笑,到不如魯智深吃狗肉,鳩摩什生兒,實實受用,不礙他坐化成佛。今日因師師府改做禪林,正是火池變作蓮池,慾海翻為香海。宗語上說『百花叢里過,一葉不沾身』,又說『瀅房酒寺尋彌勒,滿目青黃知是誰』,看官細參。

    單表這孔寡婦、黎指揮娘子領着兩家女兒梅玉、金桂二人,因在汴河橋住着福清庵上幾間淨室,時常往來,甚是親熱。尼姑們喜他寡婦子女替他做鞋腳、縫衣服,這兩個寡婦喜這尼姑們要茶要水方便些。住有半年之外,忽然尼姑福清奉了王爺令旨,搬在師師府造寺修佛,一時熱鬧起來,把這小庵子撇下,另招了一個老聾姑子看守香火。

    這兩個寡婦和女兒領着一個痴哥,甚是孤淒,又沒個男子,把酒店本錢都被人賒騙下去。雖是一個院子住着,依舊兩家過活,時常包攬些鞋面花朵,將針指來度日。聽得福清新修起大覺寺來,要去隨喜。兩家商議,不好空手去得,等了半月,湊起錢來,買了一盒掛麵、一盒京棗、一盒白糖素餅、一盒油炸的蜜糕,使痴哥擔了。又借了鄰舍家幾件衣服,把兩個女兒打扮齊整。母子四人鎖上房門,痴哥引路,和這些燒香婦女,走過汴河橋來。

    不上二三里路,望見河沿一帶翠館青樓,兒條小巷穿過去,卻是師師府了。正值福清請了白衣庵里有道行的師姑說法,宣卷的呂師父法名如濟,來宣一卷花燈佛法公案。大門首掛起高幡來,這些各庵的尼姑、吃齋的婦女,把一個大覺寺通擠不開,木魚經聲,百十眾尼僧和着佛號,好不熱鬧。

    孔千戶娘子、黎指揮娘子都是老成打扮,只有兩個女兒卻是艷妝脂粉堆滿。金桂姐是大紅縐紗衫兒,藍織金比肩兒,白綾拖地錦裙子,梅玉姐是銀紅宋錦斗綾衫兒,白綾比肩,月下白衣水紋綾裙子,俱是紅玉一勾,金蓮三寸,鞋尖上嵌着豆粒大兩顆珠子,底高尖小,十分好看,一步步挪進庵里。

    那些遊人婦女看的人,涌將上來,真是天仙並佩凌波出,魔女拈花送供來。到了大殿上,先拜了佛像。早迎着談能和知客引至方丈,與福清問訊了,才叫痴哥挑着四付盒子進去,揭開看了。福清道了生受,使談能收了,擺齋在齋堂里。

    母子四人吃畢茶食點心,到方丈來聽講,在長凳上坐。眾女僧打起鐘鼓法器,才請升座。

    卻說這呂姑子年將六十餘歲,生得黃面長眉,掛一串金剛子數珠,穿着袈裟,手執九環錫杖。兩個小小尼姑打出一對黃綾幡來,引上法座,離地有三四尺高,中間焚香,供着一尊摻金觀音,香爐金磐,燒着擅香不斷。兩邊小桌坐下八個尼姑,俱是白面緇衣,僧鞋僧帽,在旁管着打磐和佛。只見法師上座一畢,這些尼姑女眾俱來問訊參拜。那法師只將摻金佛觀音略一舉手,便穩坐不動,把雙眼閉着,搭下眉毛來,做出那坐禪的氣象,得道的威儀,大聲說道:『今日堂頭和尚要講甚麼佛法,聽老僧粗講西來大意。』便道。

    人身易失,佛法難逢。夫妻恩愛,一似同林鳥,大限來時各自飛,兒女情腸,好似燒瓦窯,一水和成隨處去。石火光中,翻不盡沒底觸斗,海漚波里,留不住浪蕩形海披毛戴角,轉眼不認爺娘;吃飯穿衣,忘卻本來面目。無明火里,生出貪瀅妒狡四大輪迴;無常夢中,歷遍生老病死七情孽債。因此閻羅老子傷心,無法救地獄中餓鬼;釋跡牟尼出世,願度盡閻浮上眾生。三藏八乘,火池處處見蓮花,十地六塵,昔海沉沉流貝葉。黃氏女看經,寶蓋金橋迎善女;目蓮僧救母,銅蛇鐵樹報冤魂,持齋念佛,袁盎超幾世沉冤;禮懺齋僧,郗後證三生正果。一失腳成千古恨,再回頭是百年人。

    因說偈日:

    如是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意。

    又問:『堂頭和尚,今日從何處問起,老僧放參!』只見首座有一尼僧上前問訊,說道:『佛法參禪,先講過行住坐臥。

    請問和尚如何是行?』答日:

    行不與人同行,出關兩足雲生。

    為看千峰吐翠,踏翻古渡月明。

    義問:『如何是住?』答日:

    住不與人同住,茅屋青山自去。

    庭前老鶴吟風,門外落花無數。

    又間:『如何是坐,』答日:

    坐不與人同坐,婆姿影兒兩個。

    雪花撲面飛來,笑我北窗紙破。

    又問,『如何是臥?』答曰:

    臥不與人同臥,葛被和雲包裹。

    孤峰獨宿無聊。明月梅花與我。

    又問:『如何是色中人?』答日:

    嫫母西施共一身,可憐老少隔千春。

    今朝鶴髮雞皮媼,當年玉顏花貌人。

    又問:『如何是人中色?』答日:

    花開花落兩悲歡,花與人同總一般。

    開在枝頭防客折,落來地下有誰看?

    又問:『如何是人中境,』答日:

    滄海盡教枯到底,青山直待碾成塵。

    又問,『如何是境中人?』答日:

    翠竹黃花非外境,白雲明月露全身。

    又問:『如何空即是色?』答日:

    鶯囀千林花滿地,客游三月草連天。、

    又問:『如何色即是空?』答日:

    萬象全歸古鏡中,秋蟾影落千江里。

    法師參放一畢,便大叫:『堂頭和尚,我今放參,並無註腳。

    你那善男信女、優婆塞、優婆夷等,有善問法參禪的,我今大發慈悲,任憑提問,老僧信心指授!』問了半日,講堂上坐的婦女挨肩擠背,沒人敢言語。八個尼僧,齊齊合掌,下得公座來,朝上問訊,稟法師說:『眾生初學佛道,不識堂頭和尚深微佛法,請宣法卷,略破愚迷。』齊聲和起一聲『南無阿彌陀佛』,堂上堂下一齊接着念佛。

    眾女僧把法鼓咚咚打起,金磬一聲,法器齊動,雲鑼饒合笙管橫笛,也有敲木魚的,擊合子的。滿講堂香煙雲繞,梵音潮動,真叫人骨冷魂消、塵心一洗,那法師方才開眼而說公案。眾婦女僧尼又問訊,五體投地請師宣卷,一面送上茶食香果,各人面前俱有香茶。這些聽講的人涌將上來,又是聽講,又是看這些小姑子和美色婦女,何止有一二千眾。於是,法師高聲演說,先念諸佛名號: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阿彌陀佛!

    南無金剛不壞佛!

    南無寶光佛!

    南無龍尊王佛!

    南無精進軍佛!

    南無寶火佛!

    南無寶月光佛!

    南無現無愚佛!

    南無無垢佛!

    南無勇施佛!

    南無要留那佛!

    南無水天佛!

    南無旅檀功德佛!

    南無功德華佛!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冥陽救苦地藏王菩薩!

    南無虛空藏菩薩!

    南無普賢菩薩!

    南無金剛首菩薩!

    南無除蓋障菩薩!

    魔佛相爭不在多,起心作佛即成魔。

    若是見處能忘見,三界縱橫奈爾何。

    和佛一畢,梵音止響,那法師高坐禪床而誦偈言:六萬餘言七寶裝,無邊妙義廣含藏。

    白玉齒邊流舍利,紅蓮舌上放毫光。

    喉中甘露涓涓潤,灌頂醍醐滴滴涼。

    假饒造罪如山嶽,只念菩提仟法王。

    今日宣的卷是一部花燈轎蓮女成佛公案。單說大宋朝仁宗皇帝年間,出在湖廣襄陽府善樂村,有一善人姓張字元善,娶妻王氏,兩口兒一生持齋念佛,重道齋僧。

    年過四十餘歲,並無一男半女。家傳的手藝做些花朵燈籠生理度日,掙得錢財,算足兩口兒一日費用的,略有寬餘,就修橋補路、布施貧人。因此人都叫他做花燈張善人。

    法當贊誦,大眾宣揚。

    首座敲趙磬子來,念日:

    有宋朝襄陽府善人張士,

    同安人王媽媽在家修行。

    兩口兒安本分持齋把素,

    開着個生意鋪花朵燈籠。

    到春來妝牡丹桃紅杏紫,

    到夏來妝荷花萬紫千紅。

    到秋來妝丹桂芙蓉秋菊,

    到冬來妝梅花枝於玲戲。

    荷葉燈倒垂蓮披紅掛綠,

    鱉魚燈戲螃蟹鱗甲崢嶸。

    獅子燈披綠毛張着大口,

    繡球燈泊地滾滿路光生。

    供佛前百種花飛金布彩,

    半空裡長明燈三界光明。

    終日裡念彌陀口講因果,

    雖然是不思議無字真經。

    張善人夫妻兩口,無兒無女,吃了長齋,每日口念彌陀,要去出家,只因夫妻二人年老,不忍分離。忽一日,驚動了西方我佛釋迦牟尼世尊,佛眼一觀,說他夫妻行善,該生一佛子出世,度他二人生天。遣了案下散花天女,化成一白髮婆婆,來下閻浮世界,把【妙法蓮花經】傳與他夫妻二人,以成其道,果然天女變了一個婆婆,雙目失明,頭自如雪,年有七旬之上,手持瓦缽竹籃,來張善人門前乞化一齋,手拿木魚,口中高聲誦【妙法蓮華經】如流水相似。大眾宣揚。

    敲磬一聲,又念:

    有世尊在西方睜開法眼,

    見善人宅門外瑞氣千重。

    只因他不識字難傳佛法,

    差天女化婆婆口授蓮經。

    有婆婆隱真身化成幻相,

    年七十失雙目白髮蓬鬆。

    手持着木魚子沿街乞化,

    念蓮經隨口轉字字堪聽。

    有善人在門前十分慈念,

    喚安人備茶飯接待高人。

    張善人在門首見聖母婆婆,見他口念蓮經,手持竹杖,心中思想:『我夫妻二人不得真經,吃的是迷齋,何日得通佛法!我如今留下婆婆傳此蓮經,情願替他養身送老,與我母親一樣。』即時叫安人備了齋飯,請婆婆吃畢,夫妻二人合掌問訊,說:『老婆婆!你是那裡人氏?因何失目乞化,想是沒有兒女,我夫妻二人也沒有兒女,正好作伴修行。不知你可依得我一件事,也免去乞化為生,可以度其日月。』婆婆便問張善人夫妻:『有何話說,你且說來。』

    首座敲磐一聲,又念:

    婆婆便問張善人,如何搭救我當身。

    我家王舍城中住,無陰樹下是家門。

    也無兒來也無女,心裡明來眼裡昏。

    背記妙法蓮花經,不知春來不知冬。

    一聲念動靈霄殿,一聲叫開地獄門。

    你今留我不中用,經典不是金和銀。

    不中穿來不中吃,口裡嚼得亂紛紛。

    當下張善人說道:『婆婆若肯住下,我夫妻二人情願與你為兒為女,晨昏供養,只求你把這妙法蓮經,口口相傳,也不在我持齋一世。倘或生下一男半女,也是我張元善的後代,日後有人上墳拜土。我夫妻二人報你的恩德,花棺彩木與你送老!』婆婆歡喜不荊首座敲磬一聲,又念:婆婆當下動歡心,世上那有你行善人。

    捧茶捧飯養着我,只求一卷蓮花經。

    隨緣度日住幾載,不知誰是我的親。

    善人夫妻忙不住,疾忙接着請進門。

    廚下燒水先洗浴,換了新布衣和裙。

    一間淨室忙打掃,佛堂原有佛一尊。

    香花蠟燭擺在上,夫妻同念金字文。

    早晨送粥午時飯,一家茶水盡殷勤。

    初時念經舌頭澀,後來念得十分真。

    半夜念經把香跪,天明念到未時辰。

    不消半年三個月,蓮經口裡往外噴。

    舌底蓮花生光彩,動了金剛揭諦神。

    開口聞得旌檀氣,合眼就見佛世尊。

    一住三年無怠慢,婆婆開口辭善人。

    當下張善人夫妻二人,不消一年,學的蓮花經十分爛熟,如水流相似。一住三年,捧茶捧水,全沒一點慢意。婆婆一日看着王氏道:『我今打攪你夫婦三年,經已念熟。

    今晚要辭你還家。』王氏便說:『媽媽!你今傳經三載;我夫妻受其大恩,不曾報效。原說替你養老送終,因何舍我便去!你家今在何處,甚麼地名?我夫妻好送你回去,時時看望你。』婆婆便道:『張善人夫妻近前來,聽我細說。』

    擊磬一聲,又念。

    張善人你夫妻休要掛牽,

    我本來無定住身在空門。

    要回去那裡定東西南北,、

    說聲去就要走不論行程。

    無始來誰是我家鄉住坐?

    撒手去誰是我着急親人。

    一行說取水來渾身沐浴,

    盤着膝打着坐合掌歸陰,

    當下婆婆即時坐化而去。張善人兩口兒不敢啼哭,念經三日,起了一個龕子,化了,供養在西山寺後。不消半月,。王氏年四十以上,忽然有孕。到了十月,腹中疼痛起來,王氏臥在內室,張善人念經未畢,眼看見那白髮婆婆笑將進來。張善人大驚,才待追尋,只見王氏房中哇的一聲,產下一個女兒,生的眉端目正,面如滿月一般。因念經得來,取名蓮女。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不覺蓮女長到七歲,生得乖覺伶俐,一見便會。又有一件奇事,口裡背記【蓮花經】,順念順流,倒念倒流。請了一卷【蓮花經】來,字字行行一似念過的一般。天生胎素,口不嘗葷。每日在家做些花朵,略有閒時,即看經拜佛。只有一件不守女兒規矩,見了僧人就與他參論佛法,纏個不了。聽得寺里鐘聲撓鈸,法器一響,就要出門去看。有一個能仁寺惠光和尚登座開講,蓮女疾忙走人寺中,便高聲問道:『龍女八歲,獻寶成佛。我今七歲,沒有寶珠,何時得道?』把個惠光長老驚得一句答應不來。

    張善人聽說女兒走進寺去參禪,甚是惶恐,疾忙抱了回來。過了三五個月,依舊進寺去問長老,還將前言提問。父親張善人又抱回去了,分付王氏好生看守女兒,叫他張頭露面,惹街鄰嗤笑。因此,蓮女日逐做些花朵,不得出門。

    到了年方二八,生得柳眉星眼,杏臉桃腮,天生不施脂粉,自然有天女的莊嚴,金仙的美貌。因元宵能仁寺上燈,眾檀越約了燈會,懸起千百盞燈來。婦女們燒香的、看燈的,人山人海,都去隨喜。蓮女要去,父母攔擋不住,王氏叫道:『孩兒年已長成,不比你七八歲時,去混他的講堂,也惹人議論。同幾個鄰舍老婆婆去能仁寺看燈,早去早回。』

    首座擊馨,又念:

    有蓮女能仁寺把燈觀看,

    密層層佛塔上萬盞明燈。

    又遇着老禪師登堂說法,

    引動了紅蓮女去問禪宗。

    向法堂講座下高聲大叫,

    問和尚滿寺燈何處先明?

    和尚答佛殿上燈光先照,

    蓮女說佛燈外誰是心燈?

    老和尚答不來蓮女大怒,

    走上去打一棒要問機鋒,

    當下蓮女問道:『佛燈今在殿上,心燈卻在何處?』長老一應答不來,蓮女奪過長老禪杖,當頭就打。慌得這些看燈婦女,一湧上來,把禪杖奪了,推擁蓮女回家。張善人夫妻十分惶恐,埋怨女兒不守閨門,使人嗤笑,連忙叫個媒婆與蓮女提親。有一個李員外兒子,和蓮女同庚,也是一十六歲,且是聰明俊秀。常見蓮女門首賣花,看在眼裡,使人來說媒。張善人兩口兒只揀擇女婿,不爭財禮,遂結了親。看了吉日良時,把蓮女打扮得如花似玉。三絡梳頭,兩截穿衣,上了花藤彩轎。各處花店,將花朵添箱,點起花燈,前後有百十餘對,都來看蓮女成親。

    敲磬一聲,又念:

    李家男張家女門當戶對,

    許了親下了禮酒果羊紅。

    紅鸞星擇就了七月十五,

    眾親鄰來助喜俱送花燈,

    有蓮女打扮的天仙玉女,

    插金釵戴纓絡一似觀音。

    穿一套大紅紗麒麟通袖,

    系一條遍地錦裙帶金鈴。

    李小官在轎前騎着大馬,

    有爺娘送上轎兩淚交零。

    叫蓮女我的兒養得嬌慣,

    到人家守規矩休要講經。

    撇得俺老夫妻沒有下落,

    養了你多半世沒個後成。

    從今去休要出三門四戶,

    避是非守札法少要齋僧。

    說着話上了轎佯長就走,

    有蓮女全不答高誦蓮經。

    走大街穿小巷沒有半里,

    一卷經剛念畢不聽人聲。

    到門前放下轎拜門行禮,

    有公婆接新喜捧着花瓶。

    掀轎簾忙來請新人下轎,

    似木雕如泥塑全不答應。

    半空中忽聞得竺蕭仙樂,

    放金光天花落香滿虛空。

    當下蓮女在花燈轎里,一卷蓮經誦畢,左腳盤着右腳,小小弓鞋搭在膝上,坐化而去。李家慌忙去請張善人夫妻,只見半空中笙蕭仙樂,一道金光,天花亂墜,見蓮女站在空中而說偈日:我本西方座上人,偶將兩腳踏紅塵。

    眾生要問蓮經義,看取燈花不壞身。

    後來張善人夫妻升天,不在話下。

    法師宣卷一畢,大眾高聲和佛,打起法器,送法師下座。這些婦女們聽到好處,也有笑的,也有哭的。只有這金桂、梅玉二人嗑瓜子,吃茶食,不住的亂笑,也不管甚麼經典佛法。兩個寡婦要辭了福清,和二女回家去。只見有兩個喇嘛女僧進來,傳百花姑的師命,要來寺里同大眾講西番經,教明日打掃一座禪堂,在這裡過夜。封了五十兩銀子,叫福清早早安排齋供。慌得這福清滿口答應,那敢推辭,這金桂、梅玉二人要等着看西番講教,就不肯起身。福清留個,在後禪堂法炕上歇去了。不知西番演教如何,有分教:外道邪魔,安下修羅排欲網;迷人瀅教,移將阿鼻鬧經堂。

    且聽下回分解。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