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第十三講  第二篇:痙病

王雪華講金匱要略作者:王雪華發佈:福哥

2018-4-23 22:32

    黑板

    葛根【本經】:起陰氣┬生津

    └升津

    濕病─分類┬外濕

    └內濕

    1.概念:骨節疼煩 主症

    2.病因病機┬外因:外感濕邪 挾┬風邪    ┐    病機概括

    │         └寒邪    ├濕邪痹阻,陽氣不通,不通則痛

    └內因:陽氣不足,脾運不健素體

    3.病位:肌肉、關節

    4.治法┬外濕  微汗法 18一類

    └內濕  利小便法14二類

    一、濕病概述

    二、原文分析:第18條  外濕治法──微汗法

    病因──

    主症──盡

    治法──汗

    問題──?1氣候因素──

    2汗不得法──大汗法┬風去濕存

    └傷陰→亡陽

    似欲出汗

    ↑嗣→連續不斷

    1出汗方法──溫覆

    2汗出範圍──遍身

    3汗出時間──2小時

    4汗出程度──微微似欲出汗者

    第14條  內濕治法──利小便法

    細脈:濕滯營衛

    內外合邪  濕阻氣化

    第19條  證治──頭中寒濕19二類

    同學們好,現在我們上課。上一次課講的有關痙病的問題,我再給大家重新來說明一下,也算作這一節課的[按語]。一個就是對仲景原文的前後順序,可以按照我們便於掌握原文精神,給它重新編排。比方說,痙病的主病是在第7條裏面,拿出來的是,『勁項強急,卒口噤,背反張也』,包括有『獨頭動搖』,這樣的主症確定以後,就是1、2條的分類,對剛痙、柔痙的省文法,你就會理解,除了表實無汗為剛痙,必須得有痙病主症。只是太陽表實無汗,那就是太陽傷寒,太陽中風的表虛有汗,也必須加上痙病主症,才為柔痙。通過這樣的分析,才能夠得出我們上次所結論的內因,是素體津液不足,或者說津液輸布不利。他還給例舉了,由誤治造成的津液被傷,也是痙病的一個發病原因。外因,主要強調的是外感風寒之邪,那麼病機,關鍵是邪阻筋脈以後,因為病位在筋脈,筋脈失去津液的濡養,所以就要強急不舒,發生痙病。關於痙病的證治,因為它辯證上類於傷寒,所以,在表就是太陽證,入裏就是陽明證。

    現在,我要說的就是治法上,一定得是病因療法。本來就是津液不足,或者津液輸布不利,為什麼還要用汗法呢?那就是為了解肌,特別是選用了桂枝湯為底方,正說明了它是要解肌、調營,驅除在筋脈的寒邪,風寒之邪。所以,是一個病因療法,也是一個權宜之計。驅除病邪,防止『關門留寇』,不然的話,你就說應該滋養筋脈,治本吧,為了滋養筋脈,養陰的藥早期過度地用,就容易『關門留寇』。所以,它這是一個標本兼治,但是,重點放在驅除風寒之邪上,這就是說,在學習條文過程中,因為這是開頭各論的第一個病,我拿它為例,就按照我們便於掌握它的要領,或者說主要精神實質,應該把條文做一個重新編排。象我說的,可以把第7條放在前面,就是【醫宗金鑒】的看法,它認為應該把主症拿出來,才能夠把命名痙病的道理,顯現出來。

    第二,我覺得就是仲景對原則的認定和啟示。比方說,具備那個主症,他就說『痙病也』,痙病。比方說11條也是,『太陽病,其證備,身體強,几几然,其脈反沉遲』,然後就說什麼呢?『此為痙』,肯定的語氣。這樣的情況,肯定就是痙病。痙病,為什麼又是柔痙呢?從方測證,是柔痙,而不是剛痙。另外,第二個,他為了突出辯證要點,強調鑑別診斷,在其僅僅的幾條證治條文裏面,三次用『反』字,就這個『反』字的應用,比方說11條『脈反沉遲,此為痙』,作為柔痙,那至少應該有太陽中風證,表虛有汗,應當脈浮緩。現在為了強調這是柔痙,而不是太陽中風,『脈反沉遲』。第12條,『太陽病,無汗而小便反少』,這是津液內傷的表現,津液不足,小便,本應該隨着無汗而有所增多,現在『反少』。這樣你才會理解內因是津液不足。所以,我們分析的病因,都得有依據。三個『反』字,我說了還有哪一個『反』字呢?就是『反惡寒』的那個條文,說剛痙,三用『反』字。還有啟示性,比方說11條柔痙就是『此為痙』,12條『欲作剛痙』,他說『栝蔞桂枝湯主之』『葛根湯主之』,肯定語,拿什麼來啟示?就是症狀的描述,是客觀性的,是作為依據的。如果說13條,深入陽明以後,裏熱成痙,用大承氣湯,就得商量着辦了,所以用『可與大承氣湯』表述,對這個方藥的作用,一定要搞清楚。作為大承氣湯,它通腑泄熱,是取其泄熱,急下存陰的道理,而不是說已經傳入陽明,裏實熱結。此不在泄實,而在泄熱,急下存陰留得一分津液,來更好地使痙病能夠得到及時治療。所以,從原文的字裏行間,我們去領悟其中的有關內容,就是辯證施治規律。

    現在我再重複一下,就這三個方劑的功效。第一個,栝蔞桂枝湯,是桂枝湯加栝蔞根,栝蔞根是花粉。所以,桂枝湯在這裏面,就是解肌祛風,調和營衛。作為栝蔞根的作用,是清熱生津,滋養筋脈。葛根湯,開泄腠理,發汗祛邪,這就是我剛才說的,通過汗法祛邪,葛根滋養津液,舒緩筋脈。大承氣湯我已經過了,『急下存陰』法,是為了泄熱。這個在臨床應用上,實際他給的最大啟發,就是急則治標,病因療法,驅除病因為首。本篇它是『標本兼顧』和『急下存陰』這兩個法則,其中兩個藥物給後世影響極大,就是滋生津液的栝蔞根和葛根。

    關於臨床對這兩個藥物的應用,我談一下個人看法,葛根在【本經】裏面,說它『起陰氣』,我引的【本經】就是【神農本草經】,因為【傷寒雜病論】所用的藥物,和【神農本草經】365味藥密切聯繫。關於『起陰氣』怎麼理解?生津液,就是滋生津液,濡養筋脈。取它來滋養筋脈、生津的作用。關於升津,我們說津液如果輸布不利,是因為什麼呢?陽氣推動不利,作為葛根,我們講【中藥學】的話,它有一個鼓舞胃陽的作用,有關昇陽功效的藥物,我們曾經學過什麼藥呢?葛根,是鼓舞胃陽的作用。柴胡,柴胡就有什麼作用呢?升舉陽氣的作用,往上升,也是昇陽氣,而升麻,這個作用力,就是昇陽舉陷。

    我在學醫過程中,我給學生,尤其本科生剛學的話,我怎麼舉例子呢?我說,就好比是體育比賽,舉重現場,為了給他鼓勁,啦啦隊使勁地給他鼓掌,吶喊,這就是葛根的這種鼓舞胃陽的作用。柴胡升舉陽氣的作用,就象輕量級的運動員,能把它舉起來,但是重的,它舉不了,而這個作用最大的,就是昇陽舉陷的升麻的作用,重量級,能超紀錄這樣的。這三者之間的升舉陽氣的作用,有這樣的差別。

    但是,升津的作用,葛根為什麼會有呢?它鼓舞胃陽,為氣血營衛生化的源泉起作用,所以它對於,特別是對項背津液的輸布不利,或者津液的虧泛,包括我們說的筋脈失去濡養,就得選葛根。我們在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當年是黑龍江中醫學院,給藥廠擬定了一個協定處方,起名叫『腦得生』。『腦得生』的這個製劑,是從蜜丸,最後到片劑,其中有葛根和丹參在裏面,就是取其選擇性的擴張腦血管,改善心、腦血管的循環作用。所以,對於心、腦血管供血不足者,適應症非常明顯,這就我說的葛根這個作用。

    還有,你比方說不是頸椎病,但是總是伏案書寫,或者是勞動的坐姿,有時候肩背神經的緊張、疲勞,它也會發生一些酸痛,不得舒展,拘急感,葛根、升麻,再加上張仲景的芍藥甘草湯,什麼作用啊?緩急止痛。所以,在經方的啟發下,再加上,這些藥物的真達病所的作用,特別是藥證相符,效果非常好,藥味和組方,這是我在臨床上摸索,就芍藥甘草湯為基礎方,葛根對津液的輸布,特別是對項背這個部位,它有舒緩筋脈的作用,那麼升麻,我們不是說嘛,它有昇陽舉陷的作用,特別是陽氣不能夠升發的這個情況,用升麻配合,使這力量加強。我覺得對項背拘急不舒、筋急,甚至疼痛,這是必用的藥物。

    如果說引經藥,【傷寒】裏面講,太陽病的頭疼,要是項背,包括頸後痛,那就是用羌活,你就隨證加減,這都是臨床可選用的藥物。[現代研究]對葛根,特別是葛根湯,認為它的功效,是有降血清膽固醇的作用,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抑制血小板聚焦的作用。所以,這三個作用也等於佐證了,我所說的,為什麼葛根能夠選擇性的,擴張腦血管,改善血液循環。

    栝蔞根,花粉的作用,我想除了生津的作用以外,就是止渴。在【金匱】裏面,仲景用栝蔞根,其中還有一個方子,就是栝蔞瞿麥丸,這個等到講到十三篇的時候,再給大家講。就說現在,對糖尿病的這種口渴、多飲,除了辯證應該用的基礎方以外,我想花粉的生津止渴作用,不可忽視。

    上次課的內容,我就給大家重複到現在這個情況。然後,我們今天重點講濕病,也就是說第二篇,如果說痙病算作熟悉內容的話,濕病就是必須掌握的內容。請大家看,就是這個篇首的地方,也象我上次課講的,首先明確濕病的概念。

    濕病的分類,因為有外濕和內濕之別,所以這概念裏面,我要重點講外濕,本篇所論的外濕的概念,是以發熱、身重、骨節疼煩,為主症的一類疾病。這在我們篇首也是這麼講的,就是它以發熱、身重、骨節疼煩,為主症的症是指主要症狀。為什麼『身重』?濕邪所致,發熱是因為和外邪相關,因此,它要首犯太陽,有表證的發熱。那麼,骨節疼煩,我們在『五邪中人,各有法度』裏面講了,濕邪的特點是什麼?『濕傷於下』,『濕流關節』。所以,這個概念上要明確,它的病因病機,這個也涉及到內因的問題。但是,本篇的濕病強調外因,外因就是外感濕邪,但是,濕邪不獨傷人,它可以兼挾風邪或者寒邪。內因,在【講義】上,他引了尤在涇【心典】的一個認識。請大家翻開書,就是26頁,[選注]的第二個是【心典】,尤在涇的,他也說為什麼濕邪感人,濕為六淫之邪也,也是首犯太陽,第三行開始,『中濕者,亦必先有內濕而後感外濕,故其人平日土德不及而濕動於中,由是氣化不速而濕侵於外,外內合邪』這個是『為關節疼煩』,是要講內外合邪所致的情況。但是,我要說這個內因源於誰呢?他說『土德不及』是說誰呢?脾。所以,平素、或說素體脾運不健,這又是一個體質因素所致,這是個內因。為什麼我們同樣在一個潮濕的環境下,比方說工作了一段時間,有的人可能就因為那麼一個誘發因素,就得了風濕病,而健康的人怎麼樣呢?無恙。這就是體質的不同,素體陽氣不足,陽氣不足的。什麼陽最關鍵呢?脾陽,脾陽的運化功能不健全,或者比較虛弱,當他一旦感受了濕邪,或者兼挾風邪,就變成風濕之邪,兼挾了寒邪,就變成寒濕之邪,這是內外因。分類我已經說了,作為內濕,顯而易見,那就是將來我們講痰飲、水氣,包括黃疸形成的條文裏面,也和濕邪相關等等,那就是內濕。

    現在我們說,病位,脾主肌肉、脾主四肢,『濕傷於下』、『濕流關節』,這麼一說,它的病機應該怎麼概括呢?濕邪痹阻,陽氣不通,不通則痛。這都是圍繞着外濕,我說的這些問題,所以,把分類單列了一下。

    現在說治法,治法上,開篇首先來講14條的內濕利小便法,然後到18條,是外濕微汗法,因為我們重點要講外濕,所以,把18條放在前面先講。怎麼個微汗法,然後再講,如果內濕偏重的,用利小便法,再講14條。所以,一類條文是18條,二類14條是熟悉。關於證治,等我講完具體方劑以後,大家自然就知道了,我開篇先講概述,就是這樣了。所以,本篇重點講的是外濕,但是也涉及到內濕的內容。

    這是濕病的概述,現在來看第18條,這個[提要]就是論外濕的正治法,『微發其汗』,微汗法。第18條,原文說:

    『風濕相搏,一身盡疼痛,法當汗出而解,值天陰雨不止,醫雲此可發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蓋發其汗,汗大出者,但風氣去,濕氣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風濕者,發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風濕俱去也。』一類

    說得很直截了當。首先,我們說『風濕相搏』四個字,說的是病因,濕邪和風邪相合了,侵犯於肌肉、關節,尤其是『一身盡疼痛』,全身都疼。這個『盡』字是個範圍副詞,是肌肉、關節哪都疼痛,疼遍了,就這意思。為什麼?風濕犯表,侵犯肌肉、關節,疼痛的原因,我剛才說了,作為濕為陰邪,它肯定要阻遏陽氣,或者使陽氣不通,因此『不通則痛』。這個『一身盡疼痛』,為主要症狀,就是主症。所以,這個條文裏面,首先點出了病因,『風濕相搏』。主症:『一身盡疼痛』,我特別對『盡』字作為範圍副詞,來強調造成的表郁,這是主症。第三句話『法當汗出而解』,這是治法,肯定是用汗法,而且是用肯定詞,肯定語氣,應該當法。但是,提出了一個問題,後面那句話『汗之病不愈者,何也?』,我用了汗法了,結果這病沒好,什麼原因?提出這麼一個問題,這在結構上非常地清晰,然後,回答了影響汗法不愈的兩種因素,什麼因素呢?第一個因素,就是氣候因素,『值天陰雨不止』,這是什麼天呢?連雨天,下個沒夠兒,尤其是南方,那就是梅雨天氣。所以,這個氣候因素,連雨天、多雨的季節,說明了外界環境因素出現了什麼情況呢?就是外濕偏盛,外濕偏盛對於在關節、肌肉間的濕邪,利不利於宣洩呢?我想用一個很普通的一個例子來講,比方說,下雨天,我們洗乾淨的衣服,儘管用甩干機甩幹了,要比我們放在太陽底下晾的那個衣服,幹得快還是幹得慢啊?肯定幹得慢,這就是因為它那種濕度太大了,不利於濕邪的宣散,或者叫宣洩。因此,氣候因素是一個,汗不得法。他用的什麼法?『蓋發其汗,汗大出者,但風氣去,濕氣在』,汗不得法,你用大汗法,大汗法的弊病,他給你提出了一個非常明顯的問題,就是『但風氣去,濕氣在』,風去濕存,風邪是祛除了,濕邪留下了。『但風氣去,濕氣在』,為什麼會這樣,這得從我們中醫理論基礎知識來說,風邪和濕邪的邪氣屬性不一樣,特性不一樣,它本身就不一樣。風為陽邪,其性輕揚,易於表散,這是上次按『五邪中人,各有法度』來說,風邪就屬於陽邪、屬於大邪,它就容易表散,出去快。濕邪為濁邪,其性重濁、粘滯,不容易速去,不是說一下子就給祛除了。這要舉一個通俗的例子來說,就象原來我們要吃米,要篩一篩,拿簸箕顛一顛,什麼最容易顛出去呢?就癟殼,稻殼等一篩,輕的東西就給它篩出去了,剩下的,我們得用它。現在可不是這樣,濕邪不能讓它存留,要說用上法,最好讓風濕倶去,這個道理,我覺得就是因為風邪和濕邪的屬性不同,在治法上,同一個方劑裏面,你都要考慮,既要讓風邪驟去,就是迅速的宣散出去,回過頭來,濕邪不能存留。風去濕存,這是第一個弊端。第二個弊端,應該是什麼呀?大汗出,陽氣大泄,至少汗出多了,傷陰液,重了的話,就怎麼樣啊?本來陰邪就容易傷人陽氣,你再令大汗出,更易傷陽,甚則亡陽。所以,這個地方一定要考慮,對傷陰,甚則亡陽的問題,必須要注意迴避。所以,以上這些情況,大體上說了這些見解。

    現在要說,關於正治法,外濕的正治法,汗法是毫無疑問,怎麼能使這個發汗法保證『風濕俱去』呢?下面他回答了,『若治風濕者,發其汗』,還是得發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現在我要說的,就是這個『微汗法』的問題。其中,『似欲出汗』,這個在【傷寒論】裏面講桂枝湯,『方後注』裏面涉及這個問題了,這個字就是,這個『似』當什麼講?似乎、好象,是嗎?你說這汗,又象是出又沒出來,那叫汗法嗎?那稱不起汗,稱不起微汗。所以,這個『似』,應該當什麼講呢?『嗣子』的『嗣』。比方說,為了傳宗接代,那得一代一代往下傳,叫『嗣子』。所以,這個地方,實際上就是指連續不斷地意思。連續不斷,也就是說這個汗,不能大汗,已經告訴你了,汗不得法,會有那些弊端,現在肯定要出汗,但是不能大汗,要怎麼樣呢?連續不斷的小汗。

    現在,我們來複習一下【傷寒論】裏面,桂枝湯到底怎麼說的,說『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這汗,桂枝湯法就要求,『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這是最好的發汗法。『不可令如水流漓』,即不能象嘩嘩淌那樣,這是我們剛才說的,既傷陰又亡陽不行。我想,需要微汗法,不僅是對桂枝湯湯法是這樣要求的,就是麻黃湯這樣的發汗峻劑,也不可如水流漓,一定是微汗法。第一,這是汗法的基本原則,不單是對風濕病、外濕病要求,就是麻黃湯的那種發汗峻劑,整個,仲景對汗法,因為它時時顧護陽氣,對陰津的保護,也已經引起注意了。所以,汗法的基本原則就是微汗法。

    第二,微汗,就是指服用發汗劑以後的,汗出程度。我認為,就是說汗出程度,並不是指的藥力,比方說,【傷寒】太陽傷寒的證,它都無汗,還在惡寒,那樣的一個表實證,你不用麻黃湯,用桂枝湯,能解決問題嗎?它必須得用麻黃湯。你不能因為說麻黃湯,它就不是微汗法,我剛才已經把原則說清楚了,所以,我再重複一遍,只能說,它是一個發汗的程度問題,而不是藥力。『有是證,便用是藥』,該用麻黃湯的時候,就用麻黃湯。現在,我們說微汗法,就要針對濕病的證治,我們按照他仲景的法則來講,看他又例舉了哪些方藥。

    第三,我要說的就是汗之得法的關鍵,汗之要得法,得法的關鍵,第一,就是在方法裏面,請大家看麻黃加術湯,『方後注』說『覆取微似汗』,不僅渴了湯藥,你得蓋好被,你本來就在受着濕邪,可能兼挾風寒,別再因為發汗,再受外邪。所以,蓋上被,使他微微的、連續不斷地出小汗,『方後注』全是這樣,就包括防己黃芪湯,對於表虛的情況,他也說讓你把被蓋好,然後微汗。總之第一,在出汗的方法上,要:『溫覆』,這都是在『方後注』裏面體現的,讓你把被蓋好。第二,根據和【傷寒論】所舉的桂枝湯法,汗出的範圍,要『遍身漐漐汗出』,說『遍身』即包括手足,特別是在關節上,我們把這汗得出好,遍身汗出,手足俱周。第三,關於汗出的時間,這是桂枝湯法裏面告訴了,一個時辰是多長時間?二個小時。桂枝湯法裏面告訴我,時間應該是兩個小時,這就更說明,不能發汗如水流漓,潮乎乎的即可。第四,汗出的程度,漐漐的汗出,『微微似欲出汗』,這就用他仲景自己的話來講,『微微似』,是這個原文中,作為一個疑點我給大家解釋,就是在於那個『似』字,到底當什麼講?這是微微的小汗,連續不斷地出來,得出來,而且讓它遍及周身,手足俱周。

    下面,值得討論的問題是什麼?我們遵照『微發其汗』法,為什麼『微汗法』就能保證『風濕俱去』呢?『微汗法』為什麼能『風濕俱去』,是因風邪輕揚,還是因濕邪重濁,為什麼微汗就能俱去?現在請看注家的話,然後,我再給大家概括。這是多少頁呢?29頁,首先,又是引的【心典】的話,尤在涇怎麼說『但使陽氣內蒸而不驟泄,肌肉關節之間充滿流行,而濕邪自無地可容矣』。現在來說,濕邪為陰邪,靠什麼來推動呢?一定要靠陽氣。我剛才講,大汗法,使陽氣大泄,咱就別讓它陽氣大泄,讓它緩緩地流行於肌肉、關節之間,『充滿流行』,而且是這種陽氣要『內蒸而不驟泄』,使濕邪無地以容。尤在涇說得好不好,『微汗法』就能達到這樣作用,既有陽氣的內蒸而不驟泄,這就靠陽氣推動濕邪、陰邪,使濕邪無地以容,而且真達病所,肌肉、關節之間,都有陽氣在充滿流行,凡是濕邪停留的地方,陽氣都能到達,推動它慢慢地宣洩出來,這是尤在涇的理解。下面,再看【本旨】,是章虛谷,注家,這個在【講義】後面,在我那天請大家看的[注書]都能找到。他怎麼說呢?『治風濕者,必通其陽氣』,這就是我們今天來學習,『微發其汗』,不管是汗法,還是利小便法,是給濕邪以出路。但是,最終你是要通其陽氣,振奮其陽氣,因為他素體上就陽氣不通、不足,所以,『必通其陽氣,調其營衛』,為什麼要調其營衛?濕邪不管是和風邪相合,還是和寒邪相合,它侵犯的部位是肌肉、關節、體表,所以它影響了營衛的功能,一個是邪陰,影響營衛的功能,反過來說,營衛若不和,它又容易招致外邪,所以,一個是用『通其陽氣』,第二要『調其營衛』,『和其經絡,使陰陽表裏之氣周流,則其內濕隨着三焦氣化,由小便而去,表濕……』,那我就不說了,自己看。大家是不是理解了我引的這兩段話,概括起來說,『微發其汗』,『微汗法』,它就是能夠保證陽氣內蒸,而不驟泄,在肌肉、關節之間,包括肌腠,充滿流行,使濕邪無地以容,沒有存留的地方。然後,讓它隨之慢慢地得以宣洩出去,還能夠營衛通暢,使陽氣也被通暢,我們說,『五臟元真通暢,人即安和』,這裏它也是通暢氣血,同時也通暢津液,令濕邪和風邪,儘管性質上不一樣,讓它隨之而解。

    18條講完了,這個基本原則講得很透徹,所以你說風濕病難不難治?在東北地區,它可真是多發病、常見病。臨床上確實,如能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這個法則真就有效,就怕病久纏綿,今天西藥,明天中藥,今天找這個大夫,明天找那個大夫,另外,自己又不注意加以護理。我們說了,要『隨其所得』,那你怎麼護理?他就怕濕、怕寒涼,那你就得保護,給以溫熱啊!是吧。這個時間關係不說了,因為是常見病、多發病。

    下面,講第14條,利小便法:

    『太陽病,關節疼痛而煩,脈沉而細者有的版本寫成『脈沉而緩』,此名濕痹【玉函】云中濕。濕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當利其小便。二類

    這段話講的濕痹之候,臨床應當見到什麼樣的脈證?到底這利小便是給內濕出的治法呢?還是外濕的治法呀?還是怎麼樣?現在,我們首先看濕痹的臨床證候是什麼,就是它有脈證表現。

    『太陽病』這三個字,和我們昨天講痙病一樣,『太陽病』三個字若是冠以條首,意味着邪氣在表,首犯太陽。這條也是,儘管濕邪侵人,也是濕邪在表,首犯太陽。主症是什麼呢?我已經過說了,『關節疼痛而煩』,為什麼『煩』呢?由於疼痛劇烈而煩擾不寧,你說誰若是關節疼,膝關節疼還是腰椎關節疼,真是坐立不安,食寢也不安,這就是煩擾不寧。『脈沉而細』,沉脈就是濕邪趨於裏的表現,細脈,我們一般認為血虛為細脈,這就是由於濕邪郁滯在肌表,影響到在表的營衛,不調和了,所以,這個細脈可理解成濕滯營衛,陽氣被阻,它肯定對營衛、氣血的流行有影響。所以,見細脈,卻不是血虛,是濕邪阻滯的結果。作為緩脈,也應該就是和沉相結合來說,本來說濕從外來應該是浮緩的脈,現在是變成了沉細的脈,還得從濕邪流入關節,內合於脾來形容它內外合邪的意思。用脈象來說明內外合邪,不僅僅是濕痹在外的證候,濕邪趨於裏,表現為脈沉,影響到營衛氣血的周流了,它就表現為有內濕的情況。所以,是個內外合邪,在內外合邪的情況下,到底是外濕重?還是內濕重?現在講,是裏濕重,拿什麼做標誌?『小便不利,大便反快』,『小便不利』是病機,可以解釋成濕阻氣化,濕阻氣化則小便不利,為什麼出現大便反快呢?不從小便排出,結果濕邪流注大腸了,脾虛濕勝則濡瀉。所以,大便反快,不是水樣便,是軟便,濕勝的表現,或者說溏便。因此,它和一般的急性腸炎,那個腹痛、水樣便有別。這個一定是,『脾虛濕勝則濡瀉』的情況。軟便、溏便,還得從脾虛來着眼,所以,我一說『但當利其小便』,就是給濕邪以出路,而且在利小便的過程中,使膀胱的氣化功能恢復。

    五苓散方就是化氣兼解表,同時又用了一些,『四苓湯』的成分,來使濕邪從小便排出。所以,不要看五苓散是個利小便的主方,而應該看到在利小便的過程中,把膀胱的氣化功能得以恢復,這是我們中醫,特別是張仲景的經方,它的特殊性,治療作用、它的療效為什麼那麼好。他既能夠從病因上解除濕邪,給它出路,同時,又把膀胱的氣化功能得以恢復。所以,這個方子就建議是用五苓散,特別是【金匱發微】,就是我說上海的曹穎甫先生,他建議應該倍用桂枝,以增強氣化功能,也有不僅利小便,也可以有解表的作用,因為它畢竟是濕邪在肌表。所以,五苓散倍用桂枝,很有道理。那麼,後世的發展,我覺得就是脾胃論家李東垣,有一句名言是什麼?就根據,『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當利其小便』,治裏濕的這個治法,正治法,利小便法,總結為,『治濕不利不便,非其治也』,所以,我們對於脾虛的便溏、或者軟便,健脾祛濕,實際上也等於前後分利。所以,『利小便而實大便』,這一招兒,就是西醫所沒有的,不可思議的地方就在這兒,應用碳類的藥物去止瀉止不住,因為它不能恢復脾的健運功能,這一定要搞清楚,14條,我講完了。

    關於『氣化得行,則內外濕邪可除』這個道理上,也就是說,除了給汗法立法,微汗法對於外濕,利小便對於內濕,這都是給濕邪以出路的,但最終要解決對陽氣一定要給予扶助,這是濕病裏面,他提出的主要原則。

    下面,我們就要講證治了,有關的證治,是辨證施治,首先看的是多少條原文呢?頭中寒濕,第19條,二類條文,

    『濕家病身疼發熱,面黃而喘,頭痛鼻塞而煩,其脈大,自能飲食,腹中和無病,病在頭中寒濕,故鼻塞,內藥鼻中則愈。』二類

    我要說的,條文開頭就講是『濕家』,這個『濕家』的話,我認為得有個資格,不是一天、半天得的,你看那作家、藝術家、表演家,這是『濕家』。它表現的臨床症狀『身疼發熱、面黃而喘』,為什麼『面黃』,『頭痛鼻塞而煩』,我覺得,這個條文主要的在說什麼呢?就是它最後的結論,今天,我不是讓大家在學習原文的時候,得看他的肯定語,從中得到啟發嗎?這一條原文的肯定語,是『病在頭中寒濕』。所以,我給這條文原文的[提要]定為論頭中寒濕證治,怎麼治?這是張仲景給你的點題了。『頭中寒濕』最主要的表現,就是頭疼而且鼻塞,你說臨床什麼樣的病是這樣?而且不是一天、半天得的,慢性鼻炎,而且是寒濕型的,鼻子不通氣、前額頭疼。現在,我們說,此證寒濕在表,特別是偏上,跑到鼻子那兒,而且前額頭疼,他全身症狀裏也有身疼,也有發熱,為什麼呢?因為濕犯肌表。

    休息再講。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