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第八講  第一篇:論肝虛治法和虛實異治

王雪華講金匱要略作者:王雪華發佈:福哥

2018-4-23 22:32

    黑板

    第1條 第二段 論肝虛治法

    1.本義:酸甘焦苦並用法/調補助益法

    ↓

    入肝:補其本味,補肝體

    焦苦┬氣焦→入心     『子令母實』┬補心血、養肝血

    └味苦→入心           └清心火、護肝陰

    甘→補脾、健脾┬補土榮木

    └補土製水

    【難經·十四難】『損其肝者,緩其中』立論根據

    2.治肝補脾之要妙:

    ⑴『傷』┬損害,傷害→持否定意見

    ├【說文】:『傷,木束為傷。』制約、約束、管制

    ├【三因方·內所因論】:『脾能制腎』

    └【中華大字典】P77頁

    五行生剋制化原理:

    【素問·六微旨大論】『亢則害,承乃制,制則生化』化生不病之理

    焦苦入心→子令母實

    3.虛實異治→雜病的總治則

    虛虛實實:虛名詞動詞  ⑴名詞

    實名詞動詞   活用動泀

    ⑵使動用法

    補不足→虛則補之

    損有餘→實則瀉之

    是其義也

    余髒准此

    小標題:已病防傳、虛實異治

    1.肝病傳脾是有條件的

    ⑴肝實證  肝───────→脾 髒『虛則受之,實則不受』

    邪氣盛則傳,虛則不傳

    瀉肝實脾,瀉肝顧脾

    2.『脾旺不受邪』─→重要立論

    後天之本

    氣血營衛化生之源泉

    3.肝虛治法─→五行生剋制化原理

    ⑴治未病是一條綱領性的原則

    葉天士:『務先安未受邪之地』

    ⑵知傳是治未病的前提

    ⑶整體調節是治未病的關鍵

    ⑷五行學說─→運用時,整體自穩調控系統

    上一次課,我已經把第一篇第一條第一段話講完了,着重讓大家了解臟腑之間的傳變規律,就是『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同時也要注意當脾旺的時候,『不受邪,即勿補之』,這樣一個知常達變的道理,尤其要學『上工』的預見性,不要做『中工』,見肝病,不知傳脾,惟治肝。

    今天接下來講第二段,肝虛的治法,按照原文,『補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藥調之』,實際可以給它概括為『酸甘焦苦並用法』或者叫『調補助益法』。在講解它的含義之前,需要複習一下【基礎】的知識,就是五臟肝、心、脾、肺、腎,和五氣相合的話,是臊、焦、香、腥、腐,和五味之間的相合,是酸、苦、甘、辛、咸,是不是這樣。清楚以後,你會想,『酸入肝』是什麼道理,這個就是『補其本味』,對肝來說酸就是它的本味,達到『補肝體』這樣的一個作用。所以作為肝病,本髒自病的話,補其本味,達到補肝體的作用。臨床常用的藥,現在講的是肝虛證,首選的是什麼藥?能夠養肝陰的方,我們有張仲景創製的酸棗仁湯,就是治療肝陰虛的一個代表方劑。所以『酸入肝』,就是酸棗仁,能夠柔肝的具有酸味的藥物是什麼呢?白芍,還有象可以選用山萸肉,這樣的一些藥物。

    那麼『助用焦苦』是什麼意思?『焦苦』指的是氣焦,也是入心,苦味入心,所以必須是炒焦以後的藥物,具備氣焦味苦。那麼入心的作用是什麼?首先說在心和肝之間的關係,是一種什麼關係呢?母子關係。因此從五行生剋制化原理來看,『子令母實』,這個地方,通過補心血,因為心主血、肝藏血,補心血可以達到怎麼樣呢?養肝血的作用,因此叫做『子令母實』。這在臨床上就可以用象炒當歸,最典型的了,炒當歸。其它的藥像熟地,也可以通過它養血滋陰的作用,雞血藤,包括常用的丹參、炒丹參,都可以屬於補心血,養肝血這樣的作用。當然丹參有『丹參一味,功同四物』說有養血又有活血的作用,對不對。它和當歸、熟地還不一樣,炒當歸、炒熟地,還是熟地本身就是屬於在生地基礎上已經炒熟了,所以它的補血作用很明顯,再一個就是清心火,可以達到護肝陰的作用。因為苦味的藥物入心經,具有清心火的作用,清心火又能夠起到保護肝陰的功效。這是對於選用焦苦的藥,入心經,它的作用大體上我歸納為這兩個方面,這是『焦苦入心』的道理。

    第三說的是『甘入脾』,『甘入脾』就應該用甘味之藥調脾。甘味的藥物,它的特點就是能緩、能補、能和,入脾經,是脾的本味,因此它就有什麼作用呢?補脾,或者說健脾。這一類的藥物大家都比較熟悉,常用的包括炙甘草,甚至於人參、焦白朮等等。這是關於本義,『酸甘焦苦並用法』、『調補助益法』的本義。那麼作為它的立論根據,就是【難經·十四難】『損其肝者,緩其中』,所以對於肝虛來說更要注意怎麼樣啊?顧脾、實脾,或者說補脾、健脾,因為甘味本身就有能夠補益,能夠緩和這樣的一個作用。就比方說它在五行方面,補土榮木,通過培補脾氣可以榮木,對肝有一個很好的滋補作用。第二補土又可以制水,所以必須要用甘味的藥物來調脾。剛才我提到象炙甘草、淮小麥、大棗,包括飴糖、蜂蜜,都符合保肝這樣的一些藥理作用。

    下面我請大家再看,從『酸入肝』一直到『此治肝補脾之要妙也』這17句的含義。時間的關係,我不能講那麼細,但請大家注意,他重複說一遍『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傷腎,腎氣微弱,則水不行;水不行,則心火氣盛,則傷肺;肺被傷,則金氣不行;金氣不行,則肝氣盛。故實脾,則肝自愈。此治肝補脾之要妙也。』這一大段文字,在以前由於注家之間的爭議,有持否定的態度的,有持堅持、同意、贊成的態度的。在以前的【講義】上,都是用括號括起來,文字保留,但是不解釋,就直接說『夫肝之病,補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藥調之』『肝虛則用此法,實則不在用之』,就讓本科學生背誦到這裏就行了,只有從五版【講義】把這括號打開,為什麼?這個地方爭議的焦點,就在一個『傷』字。這是第一,我解釋了關於它的本義,肝虛治法的本義或者說它的含義。

    現在我要解釋『治肝補脾之要妙』。為了解釋這個問題,首先把這個『傷』字的含義,作以解釋、定義,如果按照『損害』,『傷害』的意思來講,這個文字,它確實就令人感到,肝本來已經是虛了,回過頭來,沒治好肝,還倒怎麼樣啊?損害其他四髒。因此就不可思議了,就持否定態度。現在我們有據可查,首先說【說文解字】,它說這個『傷』字,傷,木束為傷,什麼叫『木束』,有『制約』之意,『約束』,或者說『管制』。還有就是宋代陳無擇的【三因方】,他這裏面就直接有文字記載,就是在他的【內所因·卷八】上,就說到了這個,他引證的就是說『脾能制腎』,【三因方】裏面,這是宋代陳無擇的,就是他仲景這段原文,在陳無擇這本書裏,乾脆就把『傷』字直接改成『制』字了。再有就是現在的【中華大字典】P77頁,它直接來解釋『傷』字,也就是這麼說的:『木束為傷』,約束之意,所以顯然來看,這段文字有它的道理,而且體現的是五行生剋制化的原理。所以把這個『傷』字的意思,把它搞清楚,是『木束為傷』,是有制約、管制之意,它體現的是五行生剋制化原理,是什麼呢?這在【內經】裏面,就是源於【素問·六微旨大論】,提到了『亢則害,承乃制,制則生化』。【素問·六微旨大論】的原文是叫做『亢則害,承乃制,制則生化』,我們說就是化生不病之理。下面把這個怎麼來理解,由於陳無擇等人把這個字,按照『制』字來解釋以後,後面的注家好多都同意這種觀點,包括【醫宗金鑒】吳謙等人,都按照五行生剋制化原理,來理解這段文字。

    現在說肝虛證,它現在是個虛的情況,是肝陰虛還是肝血虛,都包含在肝虛證裏。剛才我講的,為了解決肝虛這個情況得怎麼樣?『補用酸』,比方說臨床上,我們現在用的黑龍江省五常市的護肝片,以什麼為主藥來降轉氨酶呢?五味子。當然五味子降酶的問題,一定得注意它使用的規矩,防止它的反彈,不得肝病。由於藥害造成的轉氨酶升高,護肝片就有降轉氨酶作用,其中就是『補用酸』之理。『焦苦入心』,這個裏面我剛才解釋了,兩個方面的作用,一個是來補心血、養肝血,還可以怎麼樣?清心火,來護肝陰。所以這地方體現的按照『五行』來說,就是治『心』的道理。還是為了從這個方面,來解決保護肝的問題。從脾來說,『甘入脾』起到調補作用,為什麼叫調補呢?因為甘味藥直接是補,我們為防止『補而滯』的問題,一定得加一些行氣的藥,才能有『當先實脾』之意,所以我講到肝的調補作用,就是說在補益之中一定要用理氣,或者助消化這樣的一些藥物,這是剛才講的這幾個作用。

    那麼回過頭來從五行來說,肝對脾,木、土、水、火、金。它們這個相剋相乘的關係,是這樣的吧,現在我把肝、心、脾說完了,再看他的文字,叫做什麼呢?當『甘入脾』以後,他首先說『脾能傷腎』,看見了沒有?我現在說脾來制約誰呢?制約腎,那就是靠什麼呢?剛才我講的是『培土榮木』,是來說脾對肝的作用,是『培土榮木』的作用。反過來說呢我要是『補土製水』,是說脾對誰呢?脾對腎水來說,這個腎水就是腎之寒水之邪,通過補土以制水,所以『燠土以勝水』,這也是使脾溫暖以後,來制約寒水之邪上泛。現在如果通過這種『補土製水』的作用以後,寒水之邪不能夠上泛了,那麼心火就會怎麼樣,心火就旺盛了,心火旺盛以後,肺金就受到制約,所以現在講這段話的妙處,使『治肝補脾之要妙』在哪呢?來強調肺被制約以後,對肝就沒有傷害了,因此肝虛就得到了保護,『肝病自愈也』,此『治肝補脾之要妙』,聽明白了嗎?現在這段文字就是除了在前面補助益,酸甘焦苦並用法,解決了肝、心、脾以外,又在『補土製水』的問題上,給上升到制約肺金,制約肺金的結果,就是補土製水,以後就是間接地達到制約肺金。怎麼制約的呢?因為補土製水,使腎的寒水之邪不能上泛,從而保證了心火的旺盛,心火旺盛之後,制約了肺金,肺金補制約,對肝本身就是一個保護作用,使肝病自愈。聽明白了嗎?這個五行生剋制化原理等於交給我們,除了從臟腑經絡學說指導臨床治病以外,又從五行生剋制化的原理上,多角度、多元化來考慮治病方案。我覺得臨床上,比方說對肝癌的治療,大概大家都知道『當先實脾』,或者說當他出現腹水的時候,大家能夠知道應該『補土製水』,在『培土榮木』和『補土製水』的這個方面,是臨床所有的醫生,首先想到的一種治法。現在這個條文學過以後,請大家注意,為了使他病人的正氣充盛,還可以通過補心血、養肝血。因為在肝病很多的情況,慢性病變情況,有貧血狀態,所以從心來補血很有道理,也是扶助正氣的辦法。

    最不容易想明白的,就是制約肺金的問題,制約肺金的治法,在五行的這個學說上,應該叫做什麼治法呢?『清金平木』,甚至也可以說『清金益木』,為了保證肝虛證得到緩解,『清金益木』就是制約肺金來保護肝,在這個基礎上對生克制化原理,後世發展又有一種說法,就是【醫宗金鑒】從相生的角度,母子關係來看,既然說從心來治能夠達到『子令母實』,那麼腎對肝來說,它是肝之母,因此從相生的角度,『滋水涵木』法。那麼心對肝來說,是其子,這也可以,這叫什麼法?隔一,就以是肝臟為軸去治腎,還去治心,從母子的關係上,這是隔一療法,隔一治法。現在比方說去治脾,甘味藥物入脾,調補之意,這就是隔二,隔二的治法,那麼到治肺,制約肺金,他就給歸納成什麼呢?隔三療法。所以在臨床上是很有意義的,給你拓展臨床思路。我們說在第一篇第一條,開章明義,篇名叫『臟腑經絡』,讓你以這個學說、理論為指導,以臟腑經絡來辨證,現在又用五行生剋制化原理,把肝虛的治法舉例說明了,我把第二段已經講完了,看看大家是不是聽懂了?也就說這是肝虛的治法,肝實的治法在哪裏呢?就是開始講的『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這個我想放到[臨床應用][按語]的地方,再給大家分別來說,肝實到底怎麼治,肝虛怎麼治,好嗎?原文本義講完了。

    第三段,上兩段已經把肝實證、肝虛證舉例說明,他是怎麼治的,現在用『虛實異治』,把它作一個高度概括,對整本書的雜病治療提出總的治則。原文講『虛虛實實』,這個呢我首先從文法的角度給大家分析一下,第一個『虛』和『實』是名詞,講的是『虛證』、『實證』,後面的『虛』和『實』應該說是什麼詞呢?是動詞,這是提的治法。比方說【內經】,他說『經曰』,『經曰』就是【內經】有的寫的是【難經】,【內經】和【難經】八十一難都有這個記載,但是它前面都有『勿虛虛,勿實實』,或者寫『無虛虛,無實實』,仲景認為這是常識性的東西,所以他進行了一種省略的說法,也是一種告誡,不要犯『虛虛實實』之誡。告誡你針對虛證的話,不要採取瀉法來治療。虛證若用瀉法不是會造成更虛嗎?實證不要用補法來治,那是不是治反了?所以這個地方若是火證、火熱證,再用補法,那不火上燒油了嗎?寒證用瀉法,那不雪上加霜了嗎?所以這個地方,一個是名詞活用成動詞,第二是使動用法,什麼叫使動用法呢?就是我剛才解釋的,虛證如果使用瀉法就會使虛證更虛,如果實證用補法呢使實證更實。所以,他儘管沒有寫出『勿』和『無』來,但是從文字上來解釋,能解釋得通,因此不要犯『虛虛實實』之誡,而應該遵照雜病總的治療原則,就應該『補不足,損有餘』,也就是我們說『虛則補之,實則瀉之』。這樣的一個總的原則,因此他說『是其義也』,這就是總原則的高度概括,對全書、對整個雜病,都是有實際意義的。

    最後一句話,『余髒准此』,就是說我以肝病為例,其他四髒以此類推都是這樣的關係,因為生克制化原理是這樣的,但是我們實際推論起來看,最有意義的就是肝病傳脾,第一段講到這裏。

    下面我再把它歸納一下,我昨天給大家說了一下內容簡介,我要講的預防醫學與病因,那麼這個第一條,我若加小標題來說明的話,它就應該說闡述了一個『已病防傳』和『虛實異治』的問題。所以這個第一條,它的標題,如果我概括的話,八個字,就是『已病防傳、虛實異治』。這是第一條,在預防醫學思想裏面體現的是,『已病防傳』和『虛實異治』,是講的治療原則。

    這個[按語]我想在這裏回顧一下,我講的過程中,第一個問題,就是『肝病傳脾』是有條件的,什麼條件?這個呢,尤在涇,清代的尤怡,在他的註解裏面,他說如果從髒病的方面或角度來說,必須是『邪氣實則傳』,如果從髒氣來說,只有『虛則受傳』,而『實則不受』,這在我們【講義】上有[選注],比方我剛才講的五行生剋制化原理的,『隔一』、『隔二』、『隔三』說,就是[選注]的第一個【金鑒】,看見了嗎?在第九頁,下面有[選注],【醫宗金鑒】的[選注],就是講的『隔一』、『隔二』、『隔三』說,生克制化原理。比方我現在要說的,【心典】的傳變條件,就在翻過來的第10頁,【心典】翻過來的第10頁,第6行的後一句話,請大家看,『蓋臟腑惟虛者受之,而實者不受,髒邪惟實者能傳,而虛則不傳』。所以這個地方,他說肝和脾之間的關係,這是講的肝實證,對肝來說,肝實證,只有肝邪之邪氣盛,它才能夠傳到脾去,脾呢,能不能受邪,只有『虛則受之』,『實則不受』,所以作為脾臟,它是虛,這是脾對肝邪的傳變問題,必須是在它髒氣虛的情況下才能受邪。只有肝邪氣盛它才能傳,即『邪氣盛則傳,虛則不傳』,所以這個傳變條件就是這樣,一個是從髒邪的角度上說,邪氣;一個是從髒氣的本身來看的,看大家能不能理解這段話。這個『髒病惟虛者受之,實者不受』,是針對脾臟的虛實而言,而髒邪是從肝而言,『實則傳,虛則不傳』就是這樣的一個條件。因此『當先實其脾氣』,作為肝實證,『當先實其脾氣』那就是瀉肝實脾,是按照脾氣旺盛的時候,又可以說它『即勿補之』。但是我們認為,臨床上肝病是一定要傳脾的,因此瀉肝的同時一定要顧脾,這是針對臨床的應用上,一定要把握這樣的一個原則,『當先實其脾氣』。

    那麼書上提到了逍遙散,逍遙散這個方,實際是從張仲景的四逆散這個祖方化裁而來的,逍遙散有調和肝脾的作用,按照原意就是肝主疏泄的功能,【中醫基礎】講了五、六個方面,當然,在這個助消化助脾胃消化和疏泄包括脾胃氣機的升降功能,是它的主要方面。特別是疏泄氣機升降,再一個助脾胃消化,這兩個功能是它疏泄功能的主要方面。比如逍遙散,它針對的實際上是疏泄不及,疏泄不及,脾的運化功能才下降,因此要調和肝脾。在逍遙散這個方裏,這是用什麼來實脾的呢?白朮、炙甘草,就是健脾、顧脾之意,茯苓補利兼優之品,即補又利,所以這些都對實脾有作用,那麼作為瀉肝的藥物,主要依賴誰呢?柴胡,還有薄荷,也是疏肝的道理。所以逍遙散的配伍,符合我們今天講的這個原則。另外書上講到不要過於苦寒的問題,特別講到頭目暈眩。我想從中醫基礎理論,嚴格來講,應該這麼來說,如果肝的疏泄太過的話,它會出現三種情況,一個是肝火上炎,一個肝陽上亢,再重的話怎麼樣?肝風內動,這我們在臨床上都是可見的。作為肝火上炎的話,肯定是要用清火、瀉火藥,尤其是針對現在的肝病,甲肝、乙肝,願意用清熱解毒藥。現在通過這次學習,大家就應該注意什麼呢?在臨床應該方面,清熱解毒藥要慎用,或者在用的時候,一定要加顧護脾氣的藥,本來他病人就有食少、納差,甚至於納呆,還有腹脹、便溏,你再用苦寒藥,使他本來就不能吃多少東西,乏力的情況不能改善,你再拿清熱解毒藥,會更加損傷脾胃。所以這是很有道理的,就是當肝疏泄太過出現了情況,清熱解毒藥怎麼應用的問題,分寸的問題,以及在整個方劑的配伍上,應該注意什麼。

    比方小柴胡湯也是這樣,柴胡和黃岑和解少陽,使少陽之邪不至於邪熱加劇,因此這有瀉肝之意,其中象人參、甘草、大棗,這裏面就是強脾土,有益脾之意,而且是助正以達邪。所以後來再發展,柴胡疏肝散等等都是臨床有效方劑,今後你至少看到這個病,能夠知道怎麼入手,常用的疏肝藥,我覺得有柴胡、青皮,包括,如果有熱的話,川楝子,鬱金,比較輕柔的,特別是病程長,體質已經偏弱的,理氣藥就是佛手、香櫞,這兩個藥,在價錢上肯定比我前面說的貴了,疏肝理氣的藥。而健脾和胃的藥,我覺得從六十年代始,山西的中藥研究所,他們已經把強肝丸、強肝湯拿出來,實際上這個原則就是在此指導下,把人參、黃芪都用上了,臨床上如果像山藥、焦白朮,這都是符合甘味調脾,還有為了防止補而膩膈,可以加一些角萊菔子、雞內金、焦三仙等。這就是在方證相符的前提下,注意這樣的一些情況,這是在[按語]裏面,我通過肝病傳脾的條件,來說明肝實證,也是要瀉肝的同時要實脾,要顧脾的。

    原文說『四季脾旺不受邪』,我昨天把本義和引申義給大家介紹了,那麼現在我們應該推而廣之來看,張仲景重視脾胃的這個觀點,在第一篇第一條鮮明的點出來,因此對後世,包括本書均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臨床實踐指導意義。這個重要立論裏面不管是肝實、肝虛,都應該看到脾旺關係到後天之本,必須實。也關係到氣血營衛的化生源泉是否旺盛。因此他這裏面,亦直接關係到病後的康復能力,關係到體質的抗病能力,所以有深遠的臨床意義的,這個也符合當前西醫學裏面,強調提高免疫功能的這個作用。中醫的理論,張仲景明曰:『脾旺不受邪』。不管是從增強體質上,還是病體的調理、補益。時間關係我就說到這裏。

    肝虛治法,請大家一定注意,肝虛治法體現的是五行生剋制化原理,一定要把那個『傷』字,當作什麼來講呢?制約、約束,甚至管制,但這個管制,絕不是管制五行生剋制化原理。聽明白了嗎?是化生不病之理。

    我想介紹一下,就是[現代研究]裏面,有兩位值得說明的,一位是湖南的周衡老師,他把這一條原文,給大家提示了四點意見。一個:他認為『治未病』的思想,是一條綱領性的原則,也就是說它不單單是限於一個肝虛肝實的治法,也不僅僅限於是一個攝生、防病這樣的一個情況,應該把它貫徹到整個治療過程當中。在葉天士,清代的葉天士,他曾經理解這條原文,叫做『務先安未受邪之地』,教給你,有預見性。你不能看見肝病就治肝,一定要想到『未受邪之地』是哪呢?傳脾,脾就是預傳之髒,得想到這個。所以它具有綱領性的意義。這個思想為什麼是綱領性意義呢?比方說我們都複習過了,什麼【傷寒】、【溫病】,包括這個【雜病】【金匱】,都得有這種觀念,倡導要『查其有預傳之勢』,要防止疾病的傳變途徑,就是截斷這個途徑,不讓它滋蔓。第二就是要知傳,是治未病的,就是我剛才說的這個意思,知傳是治未病的前提,或者說先決條件也行,這完全通過我剛才畫的那個圖表,五行生剋制化原理表現出來,就是這樣。第三個就是整體調節,是治未病的關鍵。剛才我舉例的逍遙散、小柴胡湯都是這樣,從整體出發,看到臟腑之間的相關性,即聯繫又制約,互相滋生的關係,因此整體調節,而不是着眼於局部。你現在告訴我『見肝之病,知肝傳脾』,我就治肝、治脾,一定要考慮整體的調理,所以這點是很重要的。第四,五行學說的這個問題,因為在這以前,對五行學說有一個機械推論,甚至於文化大革命的時候持否定態度,就不要再講了。實際上,應該把它放在我們祖國醫學的這個範圍內,應該把它看成是一個調控系統,而且是一個整體的、自穩的調控系統。所以我們的方藥,即有針對性,也有一個很好的治療作用。這就是遵照治未病的原則,是這樣的,這是我剛才講的肝虛的治法,體現五行生剋制化原理。如果是方藥的活,我剛才說,肝陰虛不得眠,在酸棗仁湯裏面,補用酸是什麼?酸棗仁,助用焦苦是誰呢?炒知母,回過頭來再就是誰呢?就是茯苓、炙甘草都是屬於有益脾的作用,甘味。因為茯苓是甘淡之品,補利兼優,它有健脾作用,甘草就不用說了。還有什麼呢?酸棗仁,還有一個就是我要說的,這個酸棗仁湯就這麼幾味藥,川芎在其中什麼意義呢?剛才這幾個藥全都符合酸甘焦苦並用法,那就是說從中醫基礎理論來說,『肝體陰而用陽』,川芎理其肝氣,對肝虛、肝體,我們採取了酸甘焦苦並用法,而川芎,就是理其肝用,達到一個疏肝理氣的作用,所以薄荷和川芎,在這裏面很奇妙。

    關於『助用焦苦』這個問題,我想給大家補充一個,就是我剛才提到如果疏泄太過,輕的話是一個肝火上炎,再重的話,就是什麼呢?肝陽上亢,還有呢,虛火內動。【臨證指南】這個書裏面,有一個曹氏醫案,他給介紹了一個病案,就是為了防止肝風的問題,選用了牡蠣、白芍、炒生地,還有炒菊花,他寫的是『菊花湯』又有炙甘草和棗肉,來治療肝虛內動。這個方子裏面,其實炒生地和炒菊花,就是取其什麼作用呢?『焦苦入心』。所以剛才我說,比如『助用焦苦』的藥,酸,酸味的藥包括五味子,酸棗仁、白芍、山萸肉、五味子,這是酸入肝,『助用焦苦』的藥,就是炒生地、炒知母,包括我現在介紹給大家的炒菊花。甘味的藥就不用說了,所以作為臨床實踐,以及歷代醫學的認識,包括現代的研究,我介紹了周衡教授的認識。

    也有的認為,象北京的蘇寶剛老師,他認為用酸味來補肝,補肝虛,這是『正治法』,因為酸味補肝之本體,助用焦苦來補心氣,他說『子令母實』,是『旁治法』,而其它甘藥入脾,包括實脾來制水,制水以後,使心火旺盛,然後再怎麼樣?制約肺金,達到『治肝補脾的要妙』。他說這叫『反治法』,我認為這是『兼顧法』,就是說它能夠治一髒,能通過生克制化原理,把它整體進行調控或者使之『自穩』,進入這樣的一個系統內。

    要說中醫妙,妙在哪裏?就是,不是局部的觀點,就象咱們昨天學的,不是象『中工』那樣,『見肝之病,不解實脾,惟治肝也』,應該是從整體出發,現在他這個範例以肝病為例,說得非常好,作為一個醫生,這個途徑走不通,我們再想一個辦法,若這個辦法不行,再從五臟上用生克制化原理指導治療,時間關係,就介紹到這裏吧。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