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 简介 目录 A-AA+ 书签 查字

             

第六节 婚礼

华夏礼义(中国礼仪)作者:徐俊生发布:懋基

2017-12-24 22:15

礼介绍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敬慎重正而后亲之,礼之大体,而所以成男女之别而立夫妇之义也。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故曰:昏礼者,礼之本也。

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射乡。此礼之大体也。

《礼记·昏义》

昏礼,是将要使两个姓结合相好,对上敬事祭祀宗庙,对下延续子孙后世,所以君子非常重视。

通过敬慎郑重的婚礼,而后夫妇相亲,是婚礼的基本原则,从而确定男女之别,确立夫妇之间的“义”。为男女有别,所以夫妇间有“义”;夫妇间有“义”,所以才能父子相亲;有父子相亲,所以君臣才能各正其位。所以说,婚礼是各种礼的根本。

在众礼当中,冠礼是礼的开始,婚礼是礼的根本,丧礼、祭礼最为隆重,朝礼、聘礼最能体现尊敬,射礼、乡饮酒礼最能体现和睦,这是礼的大概情况。

古人很早就知道近亲结婚的害处,所以《礼记·曲礼上》云:“取妻不取同姓”《春秋左传》云:“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国语·晋语》曰:“同姓不昏,惧不殖也。”所以婚礼是“合二姓之好”。新娘娶进门后,不仅是相夫教子这么简单,对上要和夫婿共同事奉家族宗庙,继承家族文化;对下要生养、教育子女,传承家族血脉、文化。所以君子非常重视昏礼。对昏礼重视,夫妇之相才能和睦、相亲。昏礼中又体现出夫妇之间的区别,有区别,则相互的位置有不会混乱,这样才能“夫妇有义”。义,指的是“是非之心”,“夫妇之义”其实就是男主外,女主内,夫唱妇随的道义。“夫妇之义”确立不乱,这样教育出来的子女才能恭敬、孝顺父母,倘若夫妇不和,子女必受影响,不能恭敬、孝顺。恭敬、孝顺的子女,事奉主必然忠义,经常对父母不敬之人,大多对交友无信用,为领导工作不忠诚。这样的人,必然违背礼义。所以婚礼是礼仪的根本。

婚礼,典籍中多写作昏礼,古之“昏”礼,设于黄昏之时举行,取阴阳结合之意。婚礼,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还是两个家族的结合,其下达于人,上达于国。两千五百年前,孔子与鲁哀公有一段对话,讲明婚礼与治国的关系。

公曰:“敢问为政如之何?”

孔子对曰:“夫妇别,男女亲,君臣信。三者正,则庶物从之。”

公曰:“寡人虽无能也,愿知所以行三者之道,可得闻乎?”

孔子对曰:“古之政,爱人为大;所以治爱人,礼为大;所以治礼,敬为大;敬之至矣,大婚为大;大婚至矣,冕而亲迎。亲迎者,敬之也。是故君子兴敬为亲,舍敬则是遗亲也。弗亲弗敬,弗尊也。爱与敬,其政之本与?”

公曰:“寡人愿有言也。然冕而亲迎,不已重乎?”

孔子愀然作色而对曰:“合二姓之好,以继先圣之后,以为天下宗庙社稷之主,君何谓已重焉?”

公曰:“寡人实固,不固安得闻此言乎!寡人欲问,不能为辞,请少进。”

孔子曰:“天地不合,万物不生。大婚,万世之嗣也,君何谓已重焉?”孔子遂言曰:“内以治宗庙之礼,足以配天地之神;出以治直言之礼,足以立上下之敬。物耻则足以振之,国耻则足以兴之。故为政先乎礼,礼其政之本与!”孔子遂言曰:“昔三代明王,必敬妻、子也,盖有道焉。妻也者,亲之主也。子也者,亲之后也。敢不敬与?是故,君子无不敬。敬也者,敬身为大。身也者,亲之支也,敢不敬与?不敬其身,是伤其亲;伤其亲,是伤其本也;伤其本,则支从之而亡。三者,百姓之象也。身以及身,子以及子,妃以及妃,君以修此三者,则大化忾乎天下矣,昔太王之道也。如此,国家顺矣。”

《礼记·哀公问》

鸿蒙未开时,人类亦曾经有杂交乱婚,“知母而不知父”的时期,异性结合无约束,甚至不需区别辈份、血缘。随着民智开化,人们发现,乱婚不仅使族群中的弱智或病态儿童大为增多,还造成了伦常混乱。《礼记·曲礼上》曰:“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为了杜绝“父子聚麀”父子同一个性配偶之类落后现象,圣人制礼以节之,使人远离于禽兽。所以《礼记·经解》曰:“昏姻之礼,所以明男女之别也。故昏姻之礼废,则夫妇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矣。”

古代特别看重婚姻之礼,并多有论述。首先是伦理哲学方面。人法天,世间万物,皆是天阳、地阴所化生。男女是社会的阴阳两极,衍生之渊源。《周易·序卦传》:“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一切人伦关系,皆由夫妇结合而派生。这与天地阴阳二气相和合,化生四时及万物,本质上相同。所以,夫妇是人伦之基,“万世之始”《礼记·郊特牲》,婚礼是“礼之本”《礼记·昏义》

其次是治国方面。《史记·外戚世家》说,自古帝王为政得失,多与配偶的贤否相关,如“夏之兴也以涂山,而桀之放也以末喜。殷之兴也以有娀,纣之杀也嬖妲己。周之兴也以姜原及大任,而幽王之禽也淫于褒姒”,圣人的经典,皆以夫妇之道为首,“《易》基乾坤,《诗》始《关睢》,《书》美釐降,《春秋》讥不亲迎。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因此,天子与后的婚姻具有垂范天下的意义。《昏义》曰:“天子之与后,犹日之与月,阴之与阳,相须而后成者也。”治理天下,即治理男女民众,故《昏义》曰:“天子理阳道,后治阴德;天子听外治,后听内职;教顺成俗,外内和顺,国家理治,此之谓盛德。”由男女而起的阳道与阴德、外治与内职的和顺,是盛德至治的标志之一。明朝皇宫今故宫以皇帝所居处为乾清宫,以后之所居为坤宁宫,显然是以天子与后为人间阴阳的象征。既然天子与后都重视夫妇之道,那么天下从上至下,就没有不重视夫妇之道的人了。

婚礼仪程

议婚

男女到适合结婚年龄,即可谈婚论嫁。在当事人及主婚者等相关者没有为亲人服丧情况下,才可成婚。

古代,必须有媒人从中沟通、撮合,才能谈婚论嫁。当今许多青年男女自由恋爱,也就省去媒人撮合之礼,当然现今亦有许多相亲男女,亦可谓由“媒人”撮合。两人确定好关系后,经双方父母皆认可,乃可行纳采之礼。

司马公曰:凡议昏姻,当先查其婿与妇之性行,及家法何如,勿苟慕其富贵。婿苟贤矣,今虽贫贱,安知异时不富贵乎?苟为不肖,今虽富盛,安知其异时不贫贱乎?妇者,家之所由盛衰也,苟慕其一时之富贵而娶之,彼挟其富贵,鲜有不轻其夫而傲其舅姑,养成骄妒之性,异日为患,庸有极乎?借使因妇财以致富,依妇势以取贵,苟有丈夫之志气者,能无愧乎?又世俗好于繈褓童幼之时轻许为昏,亦有指腹为昏者,及其既长,或不肖无赖,或身有恶疾,或家贫冻馁,或丧服相仍,或从宦远方,遂至弃信负约,速狱至讼者多多是以。先祖太尉尝曰:吾家男女必俟既长然后议昏,既通书,数月必成昏,故终身无此悔乃子孙所当法也。

早在一千年前,司马温公已指出婚姻过于计较钱财的弊端。现代经济社会,这种情况却愈演愈烈,若真为婚姻美满考虑,应以德行为参考之本,智者当以温公之言为鉴。

一、纳采

即纳其采择之礼。男方家庭主人先写好给对方的书信。然后至祠堂告拜祖先。

夙兴,奉以告于祠堂。

议昏后的次日清晨,家主早起到祠堂告拜。与冠礼前的告拜仪式相同,祝辞前面相同,后面改为:“某之子某,年已长成,未有伉俪,已议娶某地名地某姓名之女,今日纳采,不胜感怆,谨以子孝孙某告拜者的名,敢昭告于曾祖考某,曾祖妣某,奉承先训,获沾禄位,余庆所及,不胜感慕,谨以酒果,用伸虔告。某的儿子某,年纪已成人,尚未成婚,已商议娶某地某人的女儿,今天纳采,不胜感激。谨以孝顺的子孙某,向曾祖考某、曾祖妣某昭告,奉承先辈的训导,接受您赐的福禄。不胜感激您遗留的福禄,谨以酒果向您供奉,虔诚的向您禀告。

乃使子弟为使者如女氏,女氏主人出见使者。

然后,托人到女方家送书信商谈纳采之事。当今通讯发达,大概有人会认为,托人送书信较繁琐,打个电话,发个电子邮件即可。但如此则失敬重之意,所以,若非路途遥远不同省份,务必托人携带书信前往。

使者著礼服至女方家,女方家主亦著礼服相迎。稍微饮茶寒暄之后。使者致辞曰:“吾子有惠,贶室某新郎也,有先人之礼,使某请纳采。您施惠赐妻予某,尊从先人的礼仪,派某前来纳采。然后将书信交予主人。主人对答曰:“某之子蠢愚,又弗能教。吾子命之,某不敢辞。某的女儿很愚笨,某又未能很好教导她。现在您下达了命令,某不敢推辞。然后向使者揖拜,使者推辞,避开。然后使者至客厅稍待。

若待嫁之女是家主的姐姐或妹妹,则家主就不用说愚笨又没有很好教导之类话语。

遂奉书以告于祠堂

然后,女方家主亦至祠堂告拜祖先。与男方家告拜礼同。祝词改成:“某之第几女,年渐长成,许嫁某地名地某男方父亲之子某夫婿姓名,今日纳采,不胜感怆,谨以……后同。某的第几女儿,年纪已成人,许嫁给某地某的儿子某,今天纳采,不胜感激。谨以……后面相同

出,以覆书授使者,遂礼之。

主人由祠堂回至客厅,回复书信一封,使者接过信,然后请辞。主人请使者留下用餐,之后使者与主人相互揖拜,如同日常接待宾客之礼。可适当给予红包。

使者覆命婿氏,主人复告于祠堂。

使者回男方家复命,然后家主至祠堂告拜,仪式与纳采前相同。

二、纳币

《仪礼》中,有“问名”、“纳吉”两项,此等,朱子《家礼》中,便已“不能尽用”。今从《家礼》,以纳币盖言之。即是俗语所云“下聘礼”。

男主家写书好书信,派使者到女方家传达,其礼仪如同纳采之礼。但不用到祠堂告拜。使者将书信交给女方家主后,使者说:“吾子有嘉命,贶室某夫婿名也。某有先人之礼,俪皮束帛今可随俗而改,使某使者名也,请纳征。您有美命,赐妻予某,某顺从先人的礼仪,送来 某某礼品 礼品名称,派某前来赠送给您,请您接受聘礼。。将聘礼交给主人时说:“某使者名敢纳征。某冒昧的向您赠送聘礼。家主回答说:“吾子顺先典,贶赐也,即赠予、给予某重礼,某不敢辞,敢不承命?您遵循先人的制度,赐某重礼,某不敢推辞,不敢不奉命。其余与纳采礼相同。

聘礼多少,各地风俗不同。民间有俗语云:“十里不同俗。”足见差异之大。《家礼》中描述“币用色绘,贫富随宜,少不过两,多不逾十。今人更用钗钏、羊酒、果实之属亦可。”即古代是随贫富而定,用二到十匹布,或钗钏等首饰,加上酒、肉、果类等。其它可随地区风俗而定。近年由于传统文化的缺失及经济主义的盛行,许多地区的婚聘礼品,盲目攀比,以财物的多少来恒量彼此是否“重视”。这种热情之心是值得肯定的,但形式极不可取。

司马公曰:文中子曰,昏娶而论财,夷虏之道也。夫昏姻者,所以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也。今世俗之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至于立契约云“某物若干,某物若干。”以求售其女者。亦有既嫁而复欺绐欺骗负约者,是乃狙侩卖婢鬻奴之法,岂得谓之士大夫昏姻哉?其舅姑既被欺绐,则残虐其妇,以摅张也,即扩大其忿。由是爱其女者务厚其资装以悦其舅姑者,殊不知彼贪鄙之人不可盈厌,资装既竭,则安用汝女哉?于是质其女以责货于女氏,货有尽而责无穷,故昏姻之家往往终为仇雠矣。是以世俗生男则喜,生女则戚,至有不举其女者,用此故也。然则,议昏姻有及于财者,皆勿与为昏姻可也。

一千年前,司马温公已批判婚娶论财之鄙,当今之世,更需借鉴。婚礼财物多寡,尽心即可,择偶在德不在财。

三、亲迎

古之婚礼皆在男方家中举行,当今大多数城市居民选择在酒店中婚礼,亦可。

前期一日,女氏使人张陈其婿之室。

在婚礼前一天或几天,女方置办嫁妆,古谓之“铺房”,主要是准备“毡褥帐幔帷幕”等用品。此据各地风俗而异。

厥明,婿家设位于室中。

婚礼当天黎明,男方家设置好婚礼的厅堂,一张倚桌比较矮的桌子,东西相对两个座位蒲团或席、坐垫,酒壶,酒杯,蔬果、以及一套合巹用一个小葫芦左右分成两半。在厅堂的东隅设好盥洗的盆、巾。

若于酒店中举行婚礼,则布置于酒店中。若是家中举行婚礼,则布置于家中。

主人告于祠堂。

主人至祠堂告拜,礼仪和纳采时的告拜相同。祝词说:“某之子某,将以今日亲迎某地某氏,不胜感怆。某的儿子某,将在今天亲迎某地某氏,不胜感激。

此礼可在家中先进行,待后续程序妥当后,再出发去酒店。

遂醮其子而命之迎。

于祠堂设桌,桌上放酒壶,酒杯。主人著礼服,坐于堂东侧,面向西。于主人位西北方设新郎席位,新郎从门西侧进,站在席位西侧,面向南。赞者取杯,倒满酒。拿到新郎席位前面。新郎向赞者施礼,然后面向南跪坐于席上,接过赞者手中酒杯,将酒倒在地上祭酒与冠礼中的醮相同,直起上身,将杯所余酒喝掉。平身,离席。将杯还予赞者,再次向赞者施礼,然后到父亲面前。面向东跪下,父亲告诫儿子说:“往迎尔相,承我宗事,勉率以敬,若则有常。前往迎接你媳妇,来继承我家的事。你要以恭敬之德努力率导媳妇,使她继承你母亲的德行。你对媳妇的率导要坚持有常。新郎说:“诺,唯恐不堪,不敢忘命。是,唯恐自己不能胜任己责,不敢忘记父亲之命。然后新郎稽首,平身。出厅堂。

若父亲已故,则不用此礼。参见图2-22醮婿图。

此礼可在家中先进行,待后续程序妥当后,家人出发去酒店,新郎出发去迎亲。

醮婿图
图2-22醮婿图

婿出,乘马。

新郎出发迎亲。古代新郎要骑马,并且迎亲队伍前要有两个灯笼做前导。今用汽车,可准备两个用杆挑的灯笼,待至距女方家较近时,下车,由两位著礼服的执事者在前挑灯笼,步行至女方家迎亲。

至女家,俟于次。

到了女方家门口,在大门外等候。待家主出来迎接。

女家主人告于祠堂。

女方家主人至祠堂告拜,与纳采时的告拜同,告拜辞后面改为:“某之第几女某,将以今日归于某官某郡姓名,不胜感怆。某的第几女儿某,将在今天嫁给某地某人,不胜感激。”

遂醮其女而命之。

新娘穿好婚服,立于厅堂外,面向南。父亲坐于厅堂东侧,面向西。母亲坐于厅堂西侧,面向东。母亲座位东北设新娘席位,席面向南。赞者醮酒,与新郎醮礼仪式相同。然后,新娘进至母亲左侧。父亲告诫说:“敬之戒之,夙夜无违尔舅姑之命。要谨慎、恭敬,早晚不要违舅公公婆婆的教导”母亲将女儿送至厅堂门口西侧,为新娘整理一下婚服。说:“勉之敬之,夙夜无违尔闺门之礼。要勤勉、恭敬,早晚不要违背家中礼仪诸位伯母、叔母、嫂、姐妹送至庭院城市内,可送至小区门口门口,为新娘整理一下衣衫,由一位女性尊长说:“谨听尔父母之言,夙夜无愆。谨记你父母的教导,早晚注意不要有过失。参见图2-23醮女图。

以上女方家告拜礼及醮礼,可在新郎迎亲队伍到来之前,在女方家中举行。与男方约定好迎亲时间,以免耽搁。

醮女图
图2-23醮女图

主人出迎,婿入奠雁。

新郎到后,女方主人至大门口迎接夫婿,相互揖让后,婿拿着雁可用木雁跟在主人后面进门,到达厅堂。婿从西侧进入厅堂,面向北跪下,将雁放在地上,赞者将雁收起。婿稽首,起身,再拜。主人不用回拜。新郎说:“某受命于父,以兹嘉礼,躬听成命。某受父亲的教导,来完成这个美好的婚礼,躬听您的命令主人说:“某固愿从命。某当然愿意完成这个婚礼然后新郎即接新娘出门。参见图2-24亲迎图。

雁,取其顺阴阳往来之义。《礼记·士昏礼》中,纳采、纳吉皆用雁,雁为侯鸟,冬去春来,顺和阴阳,对婚礼有美好的喻意。无雁,可用木刻的雁古已有之程子曰:“取其不再偶也。”

亲迎图
图2-24亲迎图

姆奉女出,登车。

由伯母或叔母送新娘出大门,婿向她揖拜,从西侧出门,主人不出门。婿出大门,新娘跟在后面。婿打开车门,等待新娘上车。伯母说:“未教,不足与为礼也。没受过什么教育,不必和她礼让。”然后新娘上车。

传统婚礼中,新娘父母是不到场的,现今在许多乡村,依然保持这样的风俗。在城市婚庆中,新娘父母大多到场。这里建议,若是在酒店中举行婚礼,则新娘父母到场,若是在新郎家中举行,则不建议新娘父母到场。

婿乘马先妇车。

若新郎会开车,依古礼,亲自为新娘驾车行驶一段距离,然后交给司机。新郎的车在前,新娘的车在后,新娘的车亦开车灯做前导。

至其家,导妇以入。

至家或酒店,新郎先下车,等新娘下车后,向新娘行揖礼,引导新娘入厅堂。之后,每经过门口,新郎与新娘都相互行礼,新郎揖礼,新娘肃礼。

肃礼:参考卷三《尊卑揖让·周礼九拜》

婿妇交拜。

伴娘在东侧布置新郎坐席,伴郎在西侧布置新娘坐席。新郎盥洗,伴娘为新郎浇水,递巾。新娘盥洗,伴郎为新娘浇水,递巾。新郎揖请新娘就席,新娘回拜,新郎再回拜。然后一起就席。

注:伴娘,《家礼》书为“妇从者”,伴郎,《家礼》书为“婿从者”。未提及性别。予建议皆用女姓为善。

就坐饮食毕,婿出。

席位,新郎在东,新娘在西。

祭:赞者上前斟酒设馔,新郎新娘一起祭酒各取一杯酒,缓缓倒入同一盏盘中,又共同切一块肉,放入另一盘中或各用筷子夹两三下菜,放入同一盘中,祭毕,赞者将所祭酒菜的盏盘彻走供奉祖先神位

馂:新郎与新娘同食一块肉猪肉、鱼、兔皆可,可用米饭、酱、肉汁佐餐。像征性的吃三次即可。

酳:赞者分别给新郎新娘斟酒,请他们用酒清口安食,新人要先拜而后接受,赞者答拜。

合巹:赞者进授以红丝线牵连的巹用一个葫芦,从上至下劈为两半,分别将两半葫芦斟上酒。新人先拜而后接受,赞者答拜。新人执巹各自饮半杯后交换,饮完。

新人起身,相互揖拜,转入新房。赞者彻馔。参见图2-25庶人婚礼图、2-25品官婚礼图。

 庶人婚礼图
图2-25庶人婚礼图

品官婚礼图
图2-26品官婚礼图

复入,脱服,烛出。

此时,由新人父母或其他执礼者招待宾客。新人到房内换下婚服。

司马公曰:古诗云,结发为夫妇,言自少年束发即为夫妇。犹李广言结发与匈奴战也。今世俗昏姻乃有结法之礼,谬误可笑,勿用可也。

又曰:结发,犹束发,成年之谓也。

主人礼宾。

由新郎父亲礼以“一献之礼”礼众宾客。一献之礼又称三爵之礼。是燕飨之礼的礼节,源于周礼。大致步骤为三步:先由主人取酒爵致客,称为“献”;次由客还敬,称为“酢”;再由主人把酒注入爵后,先自饮而后劝宾客随着饮,称“酬”,合起来称为“一献之礼”。当然,今不用爵,用普通酒杯即可。一献之礼后,宾客开宴,随地方风俗而行,稍后新郎新娘敬酒礼宾。

四、妇见舅姑

明日夙兴,妇见于舅姑。

次日早晨,新娘著礼服非婚服见舅公公婆婆。舅姑坐于正堂上,东西相向,身旁或前面各放一小桌。新娘用篮子提着枣与栗,由门西侧进厅堂,进至舅前行拜礼,然后将篮放于小桌上,舅用手抚摸一下篮中枣、栗,起身,向新娘回礼,新娘转过身体避让舅之拜礼,并再次向舅行拜礼。新娘后退,从随从者手中接过腶脩古为捣碎并加有姜桂的肉,今任选一份肉食即可,再进到姑席前,向姑行拜礼,把篮放在姑的小桌上,姑站起,向新娘回拜礼。参见图2-27见舅姑图。

 见舅姑图
图2-27见舅姑图

舅姑礼之。

礼仪与父母醮女之仪相同,辞令酌情而改。

妇见于诸尊长。

新娘受礼之后,若同居有尊长,则舅姑引新娘至尊长室中拜见,和见舅姑之礼同。比舅姑辈份高的亲族,由舅姑引导,一起拜见。与新娘见舅姑之礼同。之后,新郎新娘一起拜见诸长辈,其仪与冠礼后冠者见诸尊长的礼仪相同。

五、庙见

三日,主人以妇见于祠堂。

婚后第三日,主人带全家至祠堂拜祖,与冠礼后拜祖之仪同。告辞改成:“子某之妇某敢见”其它相同。参见图2-28见祖祢图。

见祖祢图
图2-28见祖祢图

六、婿见妇之父母

明日,婿往见妇之父母。

新娘的父亲迎送揖让与接待宾客之仪同。新娘母亲在家中接待新人。

次见妇党诸亲。

然后去拜见新娘同族尊长。

妇家礼婿如常仪。

古礼中强调务必要先拜见新郎家父母及亲族,再拜见新娘家父母及亲族。以为“男先于女”之意也。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