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 简介 目录 A-AA+ 书签 查字

             

逍遥游第一(三)

庄子集释作者:郭庆藩发布:懋基

2017-12-24 14:52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汤之问棘,亦云物各有极,任之则条畅,故庄子以所问为是也。

汤是帝喾之后,契之苗裔,姓子,名履,字天乙。母氏扶都,见白气贯月,感而生汤。丰下兑上,身长九尺。仕夏为诸侯,有圣德,诸侯归之。遭桀无道,囚于夏台。后得免,乃与诸侯同盟于景亳之地,会桀于昆吾之墟,大战于鸣条之野,桀奔于南巢。汤既克桀,让天下于务光,务光不受。汤即位,乃都于亳,后改为商,殷开基之主也。棘者,汤时贤人,亦云汤之博士。列子谓之夏革,革棘声类,盖字之误也。而棘既是贤人,汤师事之,故汤问于棘,询其至道,云物性不同,各有素分,循而直往,因而任之。殷汤请益,深有玄趣,庄子许其所问,故云是已。

“棘”,李云:汤时贤人。又云是棘子。崔云:齐谐之徒识冥灵大椿者名也。简文云:一曰:汤,广大也,棘,狭小也。◎俞樾曰:李云汤时贤人,是。简文云汤大也,棘狭小也,以汤棘为寓名,殆未读列子者。此篇全本列子,上文所说鲲鹏及冥灵大椿,皆汤问篇文。◎庆藩案:列子汤问篇殷汤问夏革,张注:夏革即夏棘,字子棘,汤时贤大夫。革棘古同声通用。论语棘子成,汉书古今人表作革子成。诗匪棘其欲,礼坊记引作匪革其犹。汉书煮枣侯革朱,史记索隐革音棘。皆其证。

修,长也。地以草为毛发,北方寒冱之地,草木不生,故名穷发,所谓不毛之地。鲲鱼广阔数千,未有知其长者,明其大也。然冥海鲲鹏,前文已出,如今重显者,正言前引齐谐,足为典实,今牵列子,再证非虚,郑重殷勤以成其义者也。

“穷发”,李云:发,犹毛也。司马云:北极之下无毛之地也。崔云:北方无毛地也。案毛,草也。地理书云:山以草木为发。◎庆藩案:穷发之北,列子作穷发北之北。北史蠕蠕传:蠕蠕者,匈奴之裔,根本莫寻,翦之穷发之野,逐之无人之乡。穷发,言极荒远之地也。“其广”古旷反。“数千”色主反。下同。

鹏背弘巨,状若嵩华;旋风曲戾,犹如羊角。既而凌摩苍昊,遏绝云霄,鼓怒放畅,图度南海。故御寇汤问篇云:世岂知有此物哉?大禹行而见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坚闻而志之,是也。

“羊角”,司马云:风曲上行若羊角。“而上”时掌反。下同。

各以得性为至,自尽为极也。向言二虫殊翼,故所至不同,或翱翔天池,或毕志榆枋,直各称体而足,不知所以然也。今言小大之辩,各有自然之素,既非跂慕之所及,亦各安其天性,不悲所以异,故再出之。

且,将也,亦语助也。斥,小泽也。鴳,雀也。八尺曰仞。翱翔,犹嬉戏也。而鴳雀小鸟,纵任斥泽之中,腾举踊跃,自得蓬蒿之内,故能嗤九万之远适,欣数仞之近飞。斯盖辩小大之性殊,论各足之不二也。

“且适”如字,旧子余反。下同。“斥”,如字。司马云:小泽也。本亦作尺,崔本同。简文云:作尺非。“鴳”于谏反。字亦作鷃。司马云:鴳,鴳雀也。◎庆藩案:斥鴳,释文引崔本作尺鴳,是也。说文:鴳,鴳雇也。犍为舍人、李巡、孙炎尔雅注皆云:鳸,一名鴳,鴳雀也,郭注同。斥尺古字通。文选曹植七启注:鷃雀飞不过一尺,言其劣弱也,正释尺字之义。淮南高注:斥泽之鷃,为飞不出顷亩,喻弱也。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尺泽之鲵注:尺泽,言小也。夏侯湛抵疑尺鷃不能陵桑榆,字正作尺。一切经音义尺鷃下云:鷃长惟尺,即以尺名。释文引简文云作尺非,失之。“腾跃”〔由〕若反。“翱翔”五刀反。“蓬蒿”好刀反。

一、太山,赵谏议本作大山,世德堂本作泰山。

二、由字依世德堂本改。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一〇。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一一。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一二。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一三!故曰,至人无己一四,神人无功一五,圣人无名一六

亦犹鸟之自得于一方也。

故是仍前之语,夫是生后之词。国是五等之邦,乡是万二千五百家也。自有智数功效,堪莅一官;自有名誉着闻,比周乡党;自有道德弘博,可使南面,征成邦国,安育黎元。此三者,禀分不同,优劣斯异,其于各足,未始不齐,视己所能,亦犹鸟之自得于一方。

“知效”音智。下户教反。“行”下孟反。“比”毗至反,徐扶至反。李云:合也。“而征”,如字。司马云:信也。崔、支云:成也。◎庆藩案:而征一国,释文及郭注无训,成疏读而为转语,非也。而字当读为能,能而古声近通用也。官、乡、君、国相对,知、仁、德、能亦相对,则而字非转语词明矣。淮南原道篇而以少正多,高注:而,能也。吕览去私、不屈诸篇注皆曰:而,能也。墨子尚同篇:故古者圣王唯而审以尚同以为正长。又曰:天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非命篇:不而矫其耳目之欲。楚辞九章:世孰云而知之?齐策:子孰而与我赴诸侯乎?而并与能同。尧典柔远能迩,汉督邮班碑作而迩。皋陶谟能哲而惠,卫尉衡方碑作能悊能惠,史记夏本记作能智能惠。礼运正义曰:刘向说苑能字皆作而。是其例。

未能齐,故有笑。

子者,有德之称,姓荣氏,宋人也。犹然,如是。荣子虽能忘有,未能遣无,故笑。宰官之徒,滞于爵禄,虚淡之人,犹怀嗤笑,见如是所以不齐。前既以小笑大,示大者不夸;今则以大笑小,小者不企;而性命不安者,理未之闻也。

“宋荣子”,司马、李云:宋国人也。崔云:贤者也。“犹然笑之”,崔、李云:犹,笑貌。案谓犹以为笑。

审自得也。

举,皆也。劝,励勉也。沮,怨丧也。荣子率性怀道,謷然超俗,假令世皆誉赞,亦不增其劝奖,率土非毁,亦不加其沮丧,审自得也。

“誉之”音余。“加沮”慈吕反,败也。

内我而外物。

荣子知内既非我,外亦非物,内外双遣,物我两忘,故于内外之分定而不忒也。

荣己而辱人。

忘劝沮于非誉,混穷通于荣辱,故能返照明乎心智,玄鉴辩于物境,不复内我而外物,荣己而辱人也。

“之竟”居领反。◎庆藩案:释文作竟,古竟境字通。

亦不能复过此。

斯,此也。已,止也,宋荣子智德止尽于斯也。

“能复”扶又反。

足于身,故闲于世也。

数数,犹汲汲也。宋荣子率性虚淡,任理直前,未尝运智推求,役心为道,栖身物外,故不汲汲然者也。

“数数”音朔。下同。徐所禄反。一音桑缕反。司马云:犹汲汲也。崔云:迫促意也。简文所喻反,谓计数。“故闲”音闲。本亦作闲。

唯能自是耳,未能无所不可也。

树,立也。荣子舍有证无,溺在偏滞,故于无待之心,未立逍遥之趣,智尚亏也。

“未树”,司马云:树,立也,未立至德也。

泠然,轻妙之貌。

姓列,名御寇,郑人也。与郑𦈡公同时,师于壶丘子林,著书八卷。得风仙之道,乘风游行,泠然轻举,所以称善也。

“列子”,李云:郑人,名御寇,得风仙,乘风而行,与郑穆公同时。“泠”音零。◎庆藩案:初学记、太平御览九引司马云:列子,郑人列御寇也。泠然,凉貌也。文选江文通杂体诗注引同。释文阙。

一〇

苟有待焉,则虽御风而行,不能以一时而周也。

旬,十日也。既得风仙,游行天下,每经一十五日回反归家,未能无所不乘,故不可一时周也。

一一

自然御风行耳,非数数然求之也。

致,得也。彼列御寇得于风仙之福者,盖由炎凉无心,虚怀任运,非关役情取舍,汲汲求之。欲明为道之要,要在忘心,若运役智虑,去之远矣。◎家世父曰:未数数然也,犹戴记之云天下一人而已。致福,谓备致自然之休。御风而行,犹待天机之动焉。郭象云,自然御风行,非数数然求之,误。

一二

非风则不得行,斯必有待也,唯无所不乘者无待耳。

乘风轻举,虽免步行,非风不进,犹有须待。自宰官已下及宋荣御寇,历举智德优劣不同,既未洞忘,咸归有待。唯当顺万物之性,游变化之涂,而能无所不成者,方尽逍遥之妙致者也。

一三

天地者,万物之总名也。天地以万物为体,而万物必以自然为正,自然者,不为而自然者也。故大鹏之能高,斥鴳之能下,椿木之能长,朝菌之能短,凡此皆自然之所能,非为之所能也。不为而自能,所以为正也。故乘天地之正者,即是顺万物之性也;御六气之辩者,即是游变化之涂也;如斯以往,则何往而有穷哉!所遇斯乘,又将恶乎待哉!此乃至德之人玄同彼我者之逍遥也。苟有待焉,则虽列子之轻妙,犹不能以无风而行,故必得其所待,然后逍遥耳,而况大鹏乎!夫唯与物冥而循大变者,为能无待而常通,岂〔独〕自通而已哉!又顺有待者,使不失其所待,所待不失,则同于大通矣。故有待无待,吾所不能齐也;至于各安其性,天机自张,受而不知,则吾所不能殊也。夫无待犹不足以殊有待,况有待者之巨细乎!

天地者,万物之总名。万物者,自然之别称。六气者,李颐云:平旦朝霞,日午正阳,日入飞泉,夜半沆瀣,并天地二气为六气也。又杜预云:六气者,阴阳风雨晦明也。又支道林云:六气,天地四时也。辩者,变也。恶乎,犹于何也。言无待圣人,虚怀体道,故能乘两仪之正理,顺万物之自然,御六气以逍遥,混群灵以变化。苟无物而不顺,亦何往而不通哉!明彻于无穷,将于何而有待者也!

“六气”,司马云:阴阳风雨晦明也。李云:平旦为朝霞,日中为正阳,日入为飞泉,夜半为沆瀣,天玄地黄为六气。王逸注楚辞云:陵阳子明经言,春食朝霞,朝霞者,日欲出时黄气也。秋食沦阴,沦阴者,日没已后赤黄气也。冬食沆瀣,沆瀣者,北方夜半气也。夏食正阳,正阳者,南方日中气也。并天玄地黄之气,是为六气。沆,音户党反。瀣,音下界反。支云:天地四时之气。◎庆藩案:释文引诸家训六气,各有不同。司马以阴阳风雨晦〔明〕为六气,其说最古。李氏以平旦日中日入夜半并天玄地黄为六气,颇近牵强。王逸支遁以天地四时为六气。夫天地之气,大莫与京,四时皆承天地之气以为气,似不得以四时与天地并列为六。王应麟云:六气,少阴君火,太阴湿土,少阳相火,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厥阴风木,而火独有二。天以六为节,故气以六期为一备。左传述医和之言,天有六气,注云:阴阳风雨晦〔明〕也。降生五味。即素问五六之数。全祖望云:天五地〔六〕,见于大易,天六地五,见于国语。〔故汉志云,五六天地之中合。然左氏之说,又与素问不同。沈括笔谈:六气,方家以配六神,所谓青龙者,东方厥阴之气也;其他取象皆如是。唯北方有二:曰玄武,太阳寒水之气也;曰螣蛇,少阳相火之气也,其在人为肾,肾有二:左太阳寒水,右少阳相火,此坎离之交也。中央太阴〕土为句陈,配脾也。六气之说,聚讼棼如,莫衷一是。愚谓有二说焉:一,洪范雨旸燠寒风时为六气也。雨,木也;旸,金也;燠,火也;寒,水也;风,土也;是为五气。五气得时,是为五行之和气,合之则为六气。气有和有乖,乖则变也,变则宜有以御之,故曰御六气之变。一,六气即六情也。汉书翼奉传奉又引师说六情云:北方之情,好也,好行贪狼,申子主之;东方之情,怒也,怒行阴饿〔贼〕,亥卯主之;南方之情,恶也,恶行廉贞,寅午主之;西方之情,喜也,喜行宽大,己酉主之;上方之情,乐也,乐行奸邪,辰未主之;下方之情,哀也,哀行公正,戌丑主之。此二说似亦可备参证。“之辩”,如字。变也。崔本作和。◎庆藩案:辩与正对文,辩读为变。广雅:辩,变也。易坤文言〔由〕辩之不早辩也,荀本作变。辩变古通用。崔训和,失之。“恶乎”音乌。注同。

一四

无己,故顺物,顺物而至矣。

“无己”音纪。注同。◎卢文弨曰:今本无作无,下并同。“而王”于况反。本亦作至。

一五

夫物未尝有谢生于自然者,而必欣赖于针石,故理至则迹灭矣。今顺而不助,与至理为一,故无功。

“于针”之〔鸩〕反,或之林反。

一六

圣人者,物得性之名耳,未足以名其所以得也。

至言其体,神言其用,圣言其名。故就体语至,就用语神,就名语圣,其实一也。诣于灵极,故谓之至;阴阳不测,故谓之神;正名百物,故谓之圣也。一人之上,其有此三,欲显功用名殊,故有三人之别。此三人者,则是前文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人也。欲结此人无待之德,彰其体用,乃言故曰耳。◎庆藩案:文选任彦昇到大司马记室笺注引司马云:神人无功,言修自然,不立功也。圣人无名,不立名也。释文阙。

一、世德堂本境作竟,与释文同。赵谏议本作境。

二、唐写本无而字。

三、独字依王叔岷说补。

四、六字依困学纪闻改。

五、故字依困学纪闻补。

六、阴字依梦溪笔谈改。

七、贼字依汉书改。

八、世德堂本至作王,与释文同。

九、鸩字依释文改。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