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陶埏·白瓷(附青瓷)

天工開物作者:宋應星發布:懋基

2017-12-23 09:06

凡白土曰堊土,為陶家精美器用。中國出惟五六處,北則真定定州、平涼華亭、太原平定、開封禹州,南則泉郡德化土出永定,窯在德化、徽郡婺源、祁門『北則真定定州』句:河北定州,原屬真定府;甘肅平涼府華亭縣;山西太原府平定州;河南開封府禹州;福建泉州府德化縣;安徽徽州府婺源,今屬江西;徽州府祁門縣他處白土陶范不粘,或以掃壁為墁。德化窯惟以燒造瓷仙、精巧人物、玩器,不適實用。真、開等郡瓷窯所出,色或黃滯無寶光。合併數郡不敵江西饒郡饒郡:江西饒州府,即指浮梁縣景德鎮。後即簡稱饒鎮產。浙省處州麗水、龍泉兩邑,燒造過釉杯碗,青黑如漆,名曰處窯。宋、元時龍泉華琉山下,有章氏造窯出款貴重,古董行所謂哥窯器者即此。

譯文白色的黏土叫做堊土,陶坊用它來製造出精美的瓷器。我國只有五六個地方出產這種堊土:北方有河北省的定縣、甘肅省的華亭、山西省的平定及河南省的禹縣,南方有福建省的德化土出永定縣,窯卻在福建德化、江西省的婺源和安徽省的祁門其他地方出的白土,拿來造瓷坯嫌不夠黏,但可以用來粉刷牆壁。德化窯是專燒瓷仙、精巧人物和玩具的,但不實用。河北省定縣和河南省禹縣的窯所燒制出的瓷器,顏色發黃,暗淡而沒有光澤。上述所有地方的產品都沒有江西景德鎮所出產的瓷器好。浙江省的麗水和龍泉兩縣燒制出來的上釉杯碗,墨藍的顏色如同青漆,這叫做處窯瓷器。宋、元時期龍泉郡的華琉山山腳下有章氏兄弟建的窯,出品極為名貴,這就是古董行所說的哥窯瓷器。

若夫中華四裔馳名獵取者,皆饒郡浮梁景德鎮之產也。此鎮從古及今為燒器地,然不產白土。土出婺源、祁門兩山:一名高梁山,出粳米土,其性堅硬;一名開化山,出糯米土,其性粢軟。兩土和合,瓷器方成。其土作成方塊,小舟運至鎮。造器者將兩土等分入臼舂一日,然後入缸水澄。其上浮者為細料,傾跌過一缸傾跌過一缸:傾斜而使缸水入另一缸,其下沉底者為粗料。細料缸中再取上浮者,傾過為最細料,沉底者為中料。既澄之後,以磚砌方長塘,逼靠火窯,以藉火力。傾所澄之泥於中吸乾,然後重用清水調和造坯。

譯文至於我國遠近聞名、人人爭購的瓷器,則都是江西饒郡浮梁縣景德鎮的產品。自古以來,景德鎮都是燒制瓷器的名都,但當地卻不產白土。白土出自婺源和祁門兩地的山上:其中的一座名叫高梁山,出粳米土,土質堅硬;另一座名開化山,出糯米土,土質黏軟。只有兩種白土混合,才能做成瓷器。將這兩種白土分別塑成方塊,用小船運到景德鎮。造瓷器的人取等量的兩種瓷土放入臼內,舂一天,然後放入缸內用水澄清。缸裡面浮上來的是細料,把它倒入另一口缸中,下沉的則是粗料。細料缸中再倒出上浮的部分便是最細料,沉底的是中料。澄過後,分別倒入窯邊用磚砌成的長方塘內,借窯的熱力吸乾水分,然後重新加清水調和造瓷坯。

凡造瓷坯有兩種,一曰印器,如方圓不等瓶瓮爐盒之類,御器則有瓷屏風、燭台之類。先以黃泥塑成模印,或兩破或兩截,亦或囫圇。然後埏白泥印成,以釉水塗合其縫,燒出時自圓成無隙。一曰圓器,凡大小億萬杯盤之類乃生人日用必需,造者居十九,而印器則十一。造此器坯先制陶車。車豎直木一根,埋三尺入土內使之安穩。上高二尺許,上下列圓盤,盤沿以短竹棍拔運旋轉,盤頂正中用檀木刻成盔頭冒其上。

譯文瓷坯有兩種:一種叫做印器,有方有圓,如瓶、瓮、香爐、瓷盒之類朝廷用的瓷屏風、燭台也屬於這一類。先用黃泥製成模印,模具或者對半分開,或者上下兩截,或者是整個的,將瓷土放入泥模印出瓷坯,再用釉水塗接縫處讓兩部分合起來,燒出時自然就會完美無縫。另一種瓷坯叫做圓器,包括數不勝數的大小杯盤之類,都是人們的日常生活用品。圓器產量約占了十分之九,而印器只占其中的十分之一。製造這種圓器坯,要先做一輛陶車。用直木一根,埋入地下三尺並使它穩固。露出地面二尺,在上面安裝一上一下兩個圓盤,用小竹棍撥動盤沿,陶車便會旋轉,用檀木刻成一個盔頭戴在上盤的正中。

凡造杯盤無有定形模式,以兩手捧泥盔冒之上,旋盤使轉。拇指剪去甲,按定泥底,就大指薄旋而上,即成一杯碗之形初學者任從作廢,破坯取泥再造。功多業熟,即千萬如出一范。凡盔冒上造小杯者,不必加泥,造中盤、大碗則增泥大其冒,使乾燥而後受功。凡手指旋成坯後,覆轉用盔冒一印,微曬留滋潤,又一印,曬成極白干,入水一汶,漉上盔冒,過利刀二次過刀時手脈微振,燒出即成雀口雀口:牙邊。然後補整碎缺,就車上旋轉打圖。圈後或畫或書字,畫後噴水數口,然後過釉。

凡為碎器碎器:表面帶有裂紋的瓷器品種與千鍾粟千鍾粟:表面帶有米粒狀凸起的瓷器品種與褐色杯等,不用青料。欲為碎器,利刀過後,日曬極熱。入清水一蘸而起,燒出自成裂紋。千鍾粟則釉漿捷點,褐色則老茶葉煎水一抹也古碎器,日本國極珍重,真者不惜千金。古香爐碎器不知何代造,底有鐵釘,其釘掩光色不鏽

譯文在製造大多數碎器、千鍾粟和褐色杯等瓷器時,都不用上青釉料。製造碎器,用利刀修整生坯後,要把它放在陽光下曬得極熱,在清水中蘸一下隨即提起,燒成後自然會呈現裂紋。千鍾粟的花紋是用釉漿快速點染出來的。褐色杯是用老茶葉煎的水一抹而成的日本人非常珍視我國古代製作的『碎器』,他們不惜重金用以購買真品。古代的香爐碎器,不知是哪個朝代製造的,底部有鐵釘,釘頭光亮而不生鏽

凡饒鎮白瓷釉用小港嘴泥漿和桃竹葉灰調成,似清泔汁泉郡瓷仙用松毛水調泥漿,處郡青瓷釉未詳所出,盛於缸內。凡諸器過釉,先盪其內,外邊用指一蘸塗弦,自然流遍。凡畫碗青料總一味無名異漆匠煎油,亦用以收火色。此物不生深土,浮生地面,深者掘下三尺即止,各省直皆有之。亦辨認上料、中料、下料,用時先將炭火叢紅煅過。上者出火成翠毛色,中者微青,下者近土褐。上者每斤煅出只得七兩,中下者以次縮減。如上品細料器及御器龍鳳等,皆以上料畫成,故其價每石值銀二十四兩,中者半之,下者則十之三而已。

譯文景德鎮的白瓷釉是用『小港嘴』的泥漿和桃竹葉的灰調勻而成的,很像澄清的淘米水德化窯的瓷仙釉是用松毛灰和瓷泥調成漿而上釉料的。浙江省的麗水、龍泉兩地的窯所出產的青瓷釉不知道用的是什麼原料,盛在瓦缸里。瓷器上釉,先要把釉水倒進泥坯里盪一遍,再張開手指撐住泥坯往釉水裡點蘸外壁,點蘸時使釉水剛好浸到外壁弦邊,這樣釉料自然就會布滿全坯身了。畫碗的青花釉料只用無名異一種漆匠熬煉桐油,也用無名異當催干劑。無名異不藏在深土之下而是浮生在地面,最多向下挖土三尺深即可得到,各省都有,也分為上料、中料和下料三種,使用時要先經過炭火煅燒。上料出火時呈翠綠色,中料呈微綠色,下料則接近土褐色。每煅燒無名異一斤,只能得到上料七兩,中、下料依次減少。製造上等精緻的瓷器和皇帝所用的龍鳳器等,都是用上料繪畫後燒製成的。因此上料無名異每擔值白銀二十四兩,中料只值上料的一半,下料只值其三分之一。

凡饒鎮所用,以衢、信兩郡衢、信兩郡:浙江衢州府、江西廣信府山中者為上料,名曰浙料。上高上高:與下文之豐城均在江西省嗡邑者為中,豐城諸處者為下也。凡使料煅過之後,以乳缽極研其缽底留粗,不轉釉,然後調畫水。調研時色如皂,入火則成青碧色。凡將碎器為紫霞色杯者,用胭脂打濕,將鐵線紐一兜絡,盛碎器其中,炭火炙熱,然後以濕胭脂一抹即成。凡宣紅器乃燒成之後出火,另施工巧微炙而成者,非世上硃砂能留紅質於火內也宣紅元末已失傳,正德中曆試復造出

譯文景德鎮所用的,以浙江衢州府和江西廣信府出產的為上料,也叫做浙料。江西上高出產的為中料,江西豐城等地出產的為下料。凡是煅燒過的青花料,要用研缽磨得極細缽內底部粗澀而不上釉,然後再用水調和研磨到呈現黑色,入窯經過高溫煅燒就變成了亮藍色了。製造紫霞色的碎器的方法是,先把胭脂石粉打濕,用鐵線網兜盛着碎器放到炭火上炙熱,再用濕胭脂石粉一抹就成了。『宣紅』瓷器則是燒制而成之後再用巧妙的技術借微火炙成的,這種紅色並不是那種硃砂在火中所留下來的宣紅器在元朝末年已經失傳了,明朝正德年間經過多次反覆試驗又重新造了出來

凡瓷器經畫過釉之後,裝入匣缽裝時手拿微重,後日燒出即成坳口,不復周正。缽以粗泥造,其中一泥餅托一器,底空處以沙實之。大器一匣裝一個,小器十餘共一匣缽。缽佳者裝燒十餘度,劣者一二次即壞。凡匣缽裝器入窯,然後舉火。其窯上空十二圓眼,名曰天窗。火以十二時辰為足。先發門火十個時,火力從下攻上,然後天窗擲柴燒兩時,火力從上透下。器在火中其軟如綿絮,以鐵叉取一,以驗火候之足。辨認真足,然後絕薪止火。共計一坯工力,過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細節目尚不能盡也。

譯文瓷器坯子經過畫彩和上釉之後,裝入匣缽裝時如果用力稍重,燒出的瓷器就會凹陷變形,匣缽是用粗泥造成的,其中每一個泥餅托住另一個瓷坯,底下空的部分用沙子填實。大件的瓷坯一個匣缽只能裝一個,小件的瓷坯一個匣缽可以裝十幾個。好的匣缽可以裝燒十幾次,差的匣缽用一兩次就壞了。把裝滿瓷坯的匣缽放入窯後,就開始點火燒窯。窯頂有十二個圓孔,這叫做天窗。燒二十四個小時火候就足了。先從窯門發火燒二十個小時,火力從下向上攻,然後從天窗丟進柴火入窯燒四個小時,火力從上往下透。瓷器在高溫烈火中軟得會像棉絮一樣,用鐵叉取出一個樣品用以檢驗火候是否已經足夠。火候已足了就應該停止燒窯了,合計造一個瓷杯所費的工夫,要經過七十二道工序才能完成,其中許多細節還沒有計算在內呢!

附:窯變回青

正德中,內使監造御器。時宣紅失傳不成,身家俱喪。一人躍入自焚,託夢他人造出,競傳窯變,好畀者遂妄傳燒出鹿、象諸異物也。又回音乃西域大青,美者亦名佛頭青。上料無名異出火似之,非大青能入洪爐存本色也。

譯文正德年間,皇宮中派出專使來監督製造皇族使用的瓷器。當時『宣紅』瓷器的具體製作方法已經失傳而無法造出來了,因此承造瓷器的人都擔心自己的生命財產難以保全。其中有一個人害怕皇帝治罪,於是就跳入瓷窯里自焚而死了。這人死後託夢給別人把『宣紅』瓷器終於造成了,於是人們競相傳說發生了『窯變』。好奇的人更胡亂傳言燒出了鹿、大象等奇異的動物。又記:回青乃是產自西域地區的大青,優質的又叫做佛頭青。用上料無名異為釉料燒出來的顏色與回青的顏色相似,並不是說大青這種顏料入瓷窯經過高溫之後還能保持它本來的藍色。


評析中國傳統美術工藝中,陶瓷技術是最值得誇耀的,不但歷史悠久,而且聞名世界。從遠古時代至今,在發展過程中,由陶器到瓷器、由青瓷到白瓷、又由白瓷到彩瓷,一步步由實用進步到以藝術、賞玩的陶瓷藝術品,技巧的進步和原料的使用,都是值得探索的知識。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