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漢紀六 漢孝文前元六年 賈誼治安策之二

資治通鑑白話文作者:金色轟炸機發布:金色轟炸機

2023-3-3 21:37

太宗孝文皇帝前元六年丁卯、公元前174年

夫樹國固,必相疑之勢,下數被其殃,上數爽其憂,甚非所以安上而全下也。今或親弟謀為東帝,親兄之子西鄉而擊;今吳又見告矣。天子春秋鼎盛,行義未過,德澤有加焉,猶尚如是;況莫大諸侯,權力且十此者呼!

封立的諸侯王過於強大牢固,就必定產生君臣上下相互猜疑的形勢,侯王多次遭受禍殃,君上經常為此擔憂,這根本就不是安定君主保全臣子的好辦法。現在有的諸侯王,本是陛下的親弟弟,卻圖謀稱東帝,有的本是陛下的親侄子,卻要發兵向西攻打京師;最近又有人檢舉吳王要圖謀不軌了。現在陛下正當壯年,朝政沒有過失,恩德有加,他們還做出這般事情;更何況那些最大的諸侯王國,權力幾乎是上述幾王的十倍呢!

然而天下少安,何也?大國之王幼弱未壯,漢之所置傅、相方握其事。數年之後,諸侯之王大抵皆冠,血氣方剛;漢之傅、相稱病而賜罷,彼自丞、尉以上遍置私人;如此,有異淮南、濟北之為邪!此時而欲為治安,雖堯、舜不治。

但是,現在天下卻基本安寧,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許多大國的封王年齡還小,不到成人的時候,漢朝廷所任命的太傅、相正控制着王國的權力。再過幾年,封立的諸侯王基本都成人,血氣方剛,朝廷所任命的太傅、丞相只能稱病辭職而被罷免,諸侯王在封地內,縣丞、縣尉以上的官員都是他所安置的私人黨羽;到了這種地步,他們還會做出不同於淮南王、濟北王謀反的事情來嗎!那時要想使國家長治久安,就是像堯和舜那樣的聖人,也無法做到。

黃帝曰:「日中必!操刀必割。」今令此道順而全安甚易,不肯早為,已乃墮骨肉之屬而抗剄之,豈有異秦之季世呼!其異姓負強而動者,漢已幸而勝之矣,又不易其所以然;同姓襲是跡而動,既有徵矣,其勢盡又復然。殃禍之變,未知所移,明帝處之尚不能以安,後世將加之何!

黃帝說:「中午陽光最好的時候,一定要曬東西!手中握有利刃的時候,就要不失時機地宰殺牲畜。」現在如果按照這一原則行事,要保全臣子、安定君主很容易做到;如果不早採取措施,等到骨肉之親已犯罪,再去誅殺他們,難道與秦朝末年君臣兄弟相互殘殺有什麼不同嗎!那些自恃強大而謀反的異姓諸侯王,漢朝廷已幸運地戰勝了他們,卻又不改變異姓王所以能夠造反的客觀條件;同姓諸侯王也會仿效他們而圖謀叛亂,這已有徵兆了,其形勢又同以前一樣。禍患的變化,不知它的去向,像陛下如此英明的皇帝在位都不能平安,保證社會安定,後世又會怎麼樣呢!

這個例子舉得不恰當,秦末諸公子沒有犯罪,而是秦二世在趙高的唆使下濫殺無辜殘害手足。相反賈誼的建議才是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釣魚執法,後面會講到。

臣竊跡前事,大抵強者先反。長沙乃二萬五千戶耳,功少而最完,勢疏而最忠;非獨性異人也,亦形勢然也。曩令樊、酈、絳、灌據數十城而王,今雖以殘亡可也;令信、越之倫列為徹侯而居,雖至今存可也。然則天下之大計可知已:欲諸王之皆忠附,則莫若令如長沙王;欲臣子勿菹醢,則莫若令如樊、酈等;欲天下之治安,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力少則易使以義,國小則亡邪心。令海內之勢,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從,諸侯之君不敢有異心,輻湊並進而歸命天子。割地定製,令齊、趙、楚各為若干國,使悼惠王、幽王、元王之子孫畢以次各受祖之分地,地盡而止;其分地眾而子孫少者,建以為國,空而置之,須其子孫生者舉使君之;一寸之地,一人之眾,天子亡所利焉,誠以定治而已。如此,則臥赤子天下之上而安,植遺腹,朝委裘而天下不亂;當時大治,後世誦聖。陛下誰憚而久不為此!

我私下追尋前事的蹤跡,大體上是勢力強大的諸侯王先造反。長沙王國只有二萬五千戶百姓,在高祖封立的功臣王中,長沙王吳芮功勞小,但他的封國保存最完整,與朝廷的關係疏遠,但卻最忠心。這不僅因為吳芮的為人與其他諸侯王不同,也是國小勢弱這種客觀形勢使他這樣的。假設當初讓樊噲、酈商、周勃、灌嬰各自占據數十城的封地而稱王,到今天很可能已經殘滅了;假若讓韓信、彭越一類人物,受封為徹侯而安居,他們得以保全至今,也是可能的。那麼,治理天下的根本大計就可知了:要想使受封的諸侯王都忠於朝廷,最好的方法是讓他們都像長沙王那樣國小勢弱;要想使臣子不被誅殺剁成肉醬,最好的方法是讓他們都像樊噲、酈商等人那樣;要想使天下長治久安,最好的方法是分封許多諸侯王國而削減每個王國的實際力量。王國勢弱就容易約束諸侯遵守禮義,封地狹小諸侯就不會有野心。使全國的形勢,如同身軀指揮胳臂,胳臂指揮手指,都能服從命令,諸侯王國的封君不敢產生異心,從四面八方一致聽命於天子指揮。分割王國的封地,定立制度,把齊、趙、楚各分為若干個小國,使齊悼惠王、趙幽王、楚元王的後世子孫都按次序得到其祖先的一份封地,土地全部分割完畢為止;那些封地被劃分為許多小國而國王的子孫很少的封國,先把分割的小國建立起來,暫時空懸封君之位,等生育了子孫之後,再讓他們做先已建立的小國的封君;原屬諸侯王國所有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個百姓,天子都不貪圖,這樣做只是為了實現天下大治而已。如果做到這些,就是讓嬰兒做皇帝也會安寧無事,甚至於皇帝去世,只留下遺腹之子,群臣對先帝的衣物朝拜天下也不會發生動亂;這樣,皇帝在世時可以實現大治,後代人也會稱頌聖明。陛下是怕誰而遲遲不這樣辦呢!

漢朝初年所封的諸侯國,版圖很大,因為當時距離夏商周的分封時代不遠,人們仍然習慣於分封制。對於秦朝不封建諸侯而導致皇帝孤立無援,認為這是秦朝滅亡的原因。所以特定的歷史環境下,決定了漢朝在短時間內難以完全廢除分封制。秦始皇和李斯因為破壞分封制而在歷史上備受詬病,而賈誼的觀點與秦始皇李斯相同,卻受到廣泛好評。大概是由於秦朝迅速滅亡而漢朝沒有亡在賈誼之手的緣故吧。賈誼說要把諸侯的封地儘可能的拆分,讓他們越來越弱。確實,夏商周時代的諸侯國大部分都很小,不足百里之地。但那是因為那個時代很多諸侯國都是自上古傳下來的,本來就不大,君王不可隨意剝奪其封地。因此全國各地新老諸侯林立,每個諸侯的地盤都很小。況且像齊國、魯國這樣的大諸侯國,封地面積超過了五百里,遠遠大於周邊其它諸侯國。但周天子從未想過要縮小他們的地盤以防止他們反叛。現在賈誼建議分割諸王的封地以眾建諸侯,於是那些富貴驕淫之子,童心未泯便被拍到一個地方去做君主,統治民眾。而天子坐等他們做出不合法的事情,找藉口剝奪其爵祿。這種名予暗奪之術,對同宗親戚就像對仇敵一樣算計,是何等的卑劣無恥。賈誼的志向和秦始皇李斯一樣,只是秦人的行為直截了當,賈誼卻使陰的。漢朝分封諸侯王,乃是承接夏商周三代遺制,短期內難以改變。然而,封建制向郡縣制轉變是不可恢復的。原因是西周末年隨着諸侯國越來越多,各國領土接壤,荒地完全開墾,國與國之間矛盾開始顯現出來。經過幾百年的混戰,上千個諸侯國互相吞併只剩下七個,而秦國又將它們統一為一國。分封制這盞燈僅剩下最後一點火焰,勢必最終走向熄滅,可以不勞煩賈誼痛哭流涕了。即使賈誼為漢朝朝廷打算,也應該是鞏固王室,輔佐皇帝修文德以靜待其自定,不筆下的如此膽戰心驚。乍見諸侯王勢力強大而心驚膽戰,這是庸人的表現。他們不縱觀歷史大趨勢,只知道對眼前的事物感到驚駭,這種人很容易使用一些不仁不義的手段,最終挑起事端。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