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漢紀三 漢高祖六年 群臣爭功不決 留侯妙計行封

資治通鑑白話文作者:金色轟炸機發布:金色轟炸機

2023-2-16 03:07

太祖高皇帝六年庚子、公元前201年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餘人,其餘日夜爭功不決,未得行封。上在洛陽南宮,從復道望見諸將,往往相與坐沙中語。上曰:『此何語?』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謀反耳!』上曰:『天下屬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屬取天下;今陛下為天子,而所封皆故人所親愛,所誅皆生平所仇怨。今軍吏計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屬畏陛下不能盡封。恐又見疑平生過失及誅,故即相聚謀反耳。』上乃憂曰:『為之柰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誰最甚者?』上曰:『雍齒與我有故怨,數嘗窘辱我;我欲殺之,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齒,則群臣人人自堅矣。』於是上乃置酒,封雍齒為什方侯,而急趨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罷酒,皆喜,曰:『雍齒尚為侯,我屬無患矣!』

高帝已經封賞了大功臣二十多人,其餘的人日夜爭功,一時決定不下來,便沒能給予封賞。高帝在洛陽南宮,從天橋上望見將領們往往三人一群兩人一夥地同坐在沙地中談論着什麼。高帝說:『這是在說些什麼呀?』留侯張良道:『陛下不知道嗎?這是在圖謀造反啊!』高帝說:『天下新近剛剛安定下來,為了什麼緣故又要謀反呢?』留侯說:『陛下由平民百姓起家,依靠這班人奪取了天下。如今陛下做了天子,所封賞的都是自己親近喜愛的老友,所誅殺的都是自己生平仇視怨恨的人。現在軍吏們計算功勞,認為即使把天下的土地都劃作封國也不夠全部封賞的了,於是這幫人就害怕陛下對他們不能全部封賞,又恐怕因往常的過失而被猜疑以至於遭到誅殺,所以就相互聚集到一起圖謀造反了。』高帝於是擔憂地說:『這該怎麼辦呀?』留侯道:『皇上平素最憎惡、且群臣又都知道的人,是誰啊?』高帝說:『雍齒與我有舊怨,他曾經多次困辱我。我想殺掉他,但由於他功勞很多,所以不忍心下手。』留侯說:『那麼現在就趕快先封賞雍齒,這樣一來,群臣也就人人都對自己的能受封賞堅信不疑了。』高帝這時便置備酒宴,封雍齒為什方侯,並急速催促丞相、御史論定功勞進行封賞。群臣結束飲宴後,都歡喜異常,說道:『雍齒尚且封為侯,我們這些人也就沒有什麼可擔優的啦!』

臣光曰:張良為高帝謀臣,委以心腹,宜其知無不言;安有聞諸將謀反,必待高帝目見偶語,然後乃言之邪!蓋以高帝初得天下,數用愛憎行誅賞,或時害至公,群臣往往有觖望自危之心;故良因事納忠以變移帝意,使上無阿私之失,下無猜懼之謀,國家無虞,利及後世。若良者,可謂善諫矣。

臣司馬光曰:張良作為高帝的謀臣,被當做為心腹親信,應該是知無不言,哪有已聽說諸侯將要謀反,卻一定要等到高帝眼見有人成雙成對地議論,然後才述說這件事的道理啊!這是由於高帝剛剛得到天下,屢次依據自己的愛憎來誅殺封賞,有時候就會有損於公平,群臣因此往往懷有抱怨和感到自己有危險的心理。所以張良借着這件事進送忠言,以改變轉移高帝的心思,使在上者無偏袒私情的過失,在下者無猜疑恐懼的念頭,國家無憂患,利益延及後世。像張良這樣,可以說是善於勸諫的了。

列侯畢已受封,詔定元功十八人位次。皆曰:『平陽侯曹參,身被七十創,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謁者、關內侯鄂千秋進曰:『群臣議皆誤,夫曹參雖有野戰略地之功,此特一時之事耳。上與楚相距五歲,失軍亡眾,跳身遁者數矣;然蕭何常從關中遣軍補其處,非上所詔令召,而數萬眾會上之乏絕者數矣。又軍無見糧,蕭何轉漕關中,給食不乏。陛下雖數亡山東,蕭何常全關中以待陛下。此萬世之功也。今雖無曹參等百數,何缺於漢;漢得之,不必待以全。柰何欲以一旦之功而加萬世之功哉!蕭何第一,曹參次之。』上曰:『善!』於是乃賜蕭何帶劍履上殿,入朝不趨。上曰:『吾聞「進賢受上賞」。蕭何功雖高,得鄂君乃益明。』於是因鄂千秋所食邑,封為安平侯。是日,悉封何父子兄弟十餘人,皆有食邑;益封何二千戶。

列侯全都已受封,高帝就命令議定獲第一級功的十八個人的位次。群臣都說:『平陽侯曹參,身受七十處創傷,攻城掠地,立功最多,應當排在第一位。』謁者、關內侯鄂千秋進言說:『群臣們的議論都錯了。曹參雖然有野戰奪地的功勞,卻不過只是戰場上一時間的事情罷了。陛下與楚軍相持五年,軍隊喪失,部眾逃亡,自己隻身輕裝逃脫就有好幾次。當時蕭何經常從關中派遣兵員補充漢軍的缺額,這些都不是陛下發命令叫他幹的,而關中好幾萬士兵開赴前線時恰好遇到陛下將少兵盡的危急時刻,這也有過好多次了。再說到軍中無現成糧食,蕭何從關中水陸運送,軍糧供給從不缺乏。陛下儘管多次丟掉崤山以東的地盤,蕭何卻總能保全關中地區等待陛下隨時歸來。這些都是萬世不朽的功勳啊。如今即便沒有成百個曹參這樣的人,對漢室又有什麼損缺呢;漢室得到他們,未必就能靠着他們得以保全。怎麼能將一時的功勞蓋過萬世的功勳呀!蕭何應居第一位,曹參第二。』高帝說:『對啊!』隨即便特許蕭何可以帶劍、穿鞋上殿,朝見皇帝時不必行小步快走表示恭敬的常禮。高帝說:『我聽說「舉薦賢能的人要受到上等的封賞」。蕭何的功勞雖然卓著,是得到鄂君的申辯才更加明確的。』因此就根據鄂千秋原來所受的封地,加封他為安平侯。這一天,全部封賞蕭何父子兄弟十多人,都得到了食邑。又加封給蕭何兩千戶。

『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由此開始,是皇帝給大臣的極高禮遇,顯示了蕭何作為漢朝第一功臣的地位。可惜到後來,這幾個字幾乎成了權臣篡位前的必經程序。

上歸櫟陽。

高帝返歸櫟陽。

夏,五月,丙午,尊太公為太上皇。

夏季,五月,丙午二十三日,高帝尊稱父親太公為太上皇。

太上皇的由來,源於秦始皇稱帝後,追尊其父親秦莊襄王為太上皇。而那時候秦莊襄王已經去世,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劉太公是第一個生前受封太上皇的人。也是唯一一個之前不是帝王,卻直接坐上太上皇寶座的人。相傳高帝登基後,仍然像以前一樣五天朝見太公一次,好像平常人家父子間的禮節一般。但後來管家告訴太公:天無二日,太公雖貴為皇帝之父,實為人臣,不能讓皇帝對他拜見。後來高帝再來拜見,太公拿着掃帚在門口恭敬相迎,劉邦大驚,知道原因後就尊太公為太上皇。詔書全文『人之至親,莫親於父子,故父有天下傳歸於子,子有天下尊歸於父,此人道之極也。前日天下大亂,兵革並起,萬民苦殃,朕親被堅執銳,自帥士卒,犯危難,平暴亂,立諸侯,偃兵息民,天下大安,此皆太公之教訓也。諸王、通侯、將軍、群卿、大夫已尊朕為皇帝,而太公未有號,今上尊太公曰太上皇。』 此詔奠定了漢家以孝治天下的理念的基礎。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