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周紀二 顯王卅七年-四十年 蘇秦佩六國相印

資治通鑑白話文作者:金色轟炸機發佈:金色轟炸機

2023-2-13 19:52

蘇秦佩六國相印

於是蘇秦說韓宣惠王曰:『韓地方九百餘裏,帶甲數十萬,天下之強弓、勁弩、利劍皆從韓出。韓卒超足而射,百發不暇止。以韓卒之勇,被堅甲,跖勁弩,帶利劍,一人當百,不足言也。大王事秦,秦必求宜陽、成皋。今茲效之,明年又復求割地。與則無地以給之,不與則棄前功,受後禍。且大王之地有盡而秦之求無已,以有盡之地逆無已之求,此所謂市怨結禍者也。不戰而地已削矣!鄙諺曰:「寧為雞口,無為牛後。」夫以大王之賢,挾強韓之兵,而有牛後之名,臣竊為大王羞之。』韓王從其言。

於是,蘇秦去韓國首府新鄭,遊說韓宣惠王:韓國土地,縱深有九百餘裏,精銳部隊數十萬,天下的強弓硬弩、最好的寶劍都出自韓國。韓國士兵奔跑騰躍射擊,能不間斷地射出一百支箭。以韓國士兵的勇猛,身披堅甲,腳踏勁弩,手持利劍,以一當百,這沒什麼值得誇說的。如果大王拱手臣服於秦,秦國必然要求割讓宜陽、成皋這些重要的地方。現在滿足了秦國的要求,到了明年,還會繼續要求割讓土地。給他吧,已經沒有多少土地可以割讓了。不給吧,已經割給了那麼多土地,前功盡棄,反而給以後帶來無盡的災禍。況且,大王的土地有割完的時候,秦國的欲壑永遠填不滿。以有限的土地來滿足無限的貪婪,此所謂割地結怨,埋藏禍根啊。一仗沒打,土地就已經割光了。俗話說:寧為雞口,不為牛後。以大王的英明果斷,帶領着勇敢無畏的韓國士兵,而背負『牛後』的壞名聲,我私下裏都替大王感到羞愧。』韓宣惠王聽罷蘇秦這些話,氣得臉色鐵青,二目圓睜,對蘇秦說:『回去轉告趙肅侯,寡人雖不才,絕不西向伺候秦國。願意傾全國之力,跟隨趙侯,共同抗秦。』

縱橫家為了能說服君王,往往用誇張的話語,韓國軍隊真強到這種地步,就不會天天吃敗仗了。戰國七雄中,韓國除了國內鐵多之外,就沒什麼其它優勢了。

蘇秦說魏王曰:『大王之地方千裏,地名雖小,然而田舍、廬廡之數,曾無所芻牧。人民之眾,車馬之多,日夜行不絕,輷訇殷殷,若有三軍之眾。臣竊量大王之國不下楚。今竊聞大王之卒,武士二十萬,蒼頭二十萬,奮擊二十萬,廝徒十萬;車六百乘,騎五千匹,乃聽於群臣之說,而欲臣事秦。願大王熟察之。故敝邑趙王使臣效愚計,奉明約,以大王之詔詔之。』魏王聽之。

蘇秦來到大梁,遊說魏惠王:『大王有地千裏,地名雖小,但到處都是耕地和屋舍,擠得連放牧的一點兒閒地都沒有。人口之稠,車馬之多,日夜往來,聲音嘈雜,好像三軍戰士急行軍。臣私下裏以為,大王的國力比楚國都要強大。我背地裏聽說,大王的軍隊有武士二十萬,戴着青色頭巾的士兵二十萬,能衝鋒陷陣的精銳二十萬,還有民夫十萬,戰車六百乘,戰馬五千匹。可是,有人說大王您將要聽從一些謀臣的建議,要向秦國屈服。我希望大王能夠仔細審察現在的形勢,趙肅侯派遣臣下,就是為了向您說明這些情況,願大王能夠參加合縱聯盟。』魏惠王欣然同意。

魏國剛剛被秦國所擊敗,魏王正憋了一肚子氣,蘇秦的說辭正合魏王的胃口,豈有不同意之理?

蘇秦說齊王曰:『齊四塞之國,地方二千餘裏,帶甲數十萬,粟如丘山。三軍之良,五家之兵,進如鋒矢,戰如雷霆,解如風雨。即有軍役,未嘗倍泰山,絕清河,涉渤海也。臨菑之中七萬戶,臣竊度之,不下戶三男子,不待發於遠縣,而臨菑之卒固已二十一萬矣。臨菑甚富而實,其民無不鬥雞、走狗、六博、闒鞠。臨菑之塗,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揮汗成雨。夫韓、魏之所以重畏秦者,為與秦接境壤也。兵出而相當,不十日而戰勝存亡之機決矣。韓、魏戰而勝秦,則兵半折,四境不守;戰而不勝,則國已危亡隨其後。是故韓、魏之所以重與秦戰而輕為之臣也。今秦之攻齊則不然。倍韓、魏之地,過衛陽晉之道,經乎亢父之險,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比行。百人守險,千人不敢過也。秦雖欲深入則狼顧,恐韓、魏之議其後也。是故恫疑、虛喝、驕矜而不敢進,則秦之不能害齊亦明矣。夫不深料秦之無奈齊何,而欲西面而事之,是群臣之計過也。今無臣事秦之名而有強國之寶,臣是故願大王少留意計之。』齊王許之。

蘇秦又到臨淄,遊說齊威王田因齊。蘇秦對齊威王說:『齊國四面都有關隘要塞,土地有二千餘裏,士兵有幾十萬,糧食堆積如山。三軍將士裝備精良,以「五家」為基本作戰單元的軍隊,進攻時如離弦之箭,戰鬥時如萬鈞雷霆,撤退時就像疾風驟雨。即使爆發戰爭,敵人也不可能越過泰山、渡過清河、跨過渤海。首府臨淄有居民七萬餘戶,臣私下裏估算,每戶的青年男子不少於三個。不用向周邊徵調,光臨淄的士兵就能集結二十一萬之眾。百姓富裕,府庫充實,人民安居樂業,無不以鬥雞、賽狗、賭錢、踢足球為樂。大路上車軸相擊,行人摩肩接踵,連衽成帷,揮汗成雨。唉,韓、魏兩國之所以特別懼怕秦國,是因為他們的領土和秦國接壤,連在一起。雙方出兵對陣,不出十天,勝敗存亡,立見分曉。韓、魏戰勝秦國,軍隊至少要損失一半。這樣一來,他們就連把守國界的士兵都會嚴重缺員。如果失敗了,亡國就是緊隨其後的事。因為這個原因,韓、魏兩國把對秦作戰看得十分謹慎,而把一定程度上的臣服也就不當回事了。如果秦國攻擊齊國,情形就不一樣了。秦國擔心背後的韓、魏兩國會抄他的後路,還要經過衛國的陽晉小道,還有亢父隘口,車不能並行,馬不能並馳。百人守險,千人不能攻克。即使秦國想深入齊國,他還有後顧之憂,害怕韓、魏兩國從他的背後發動攻擊。所以,秦國只能對齊國採取恫嚇、虛張聲勢、耍橫等這些做法,始終不敢侵犯齊國。因此,秦國不能危害齊國的原因很顯然。你們不深刻了解秦國對齊國的無可奈何,反而打算西向臣服於秦國,這是大王您手下謀臣的嚴重失誤。現在,齊國還沒有臣服於秦的惡名,有現成的安邦定國的良策,我希望大王您能夠好好地斟酌一番。』齊威王答應了蘇秦的建議。

齊國離秦國最遠,因此對秦國的警惕性很低。六國之中,齊國最難被聯合。事實上,齊國在今後幾十年中的大部分時間,對秦國關係都比較曖昧,列國多次聯兵抗秦,齊國都沒有參與。最終也難逃被秦所滅的下場。

乃西南說楚威王曰:『楚,天下之強國也,地方六千餘裏,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資也。秦之所害莫如楚,楚強則秦弱,秦強則楚弱,其勢不兩立。故為大王計,莫如從親以孤秦。臣請令山東之國奉四時之獻,以承大王之明詔。委社稷,奉宗廟,練士厲兵,在大王之所用之。故從親則諸侯割地以事楚,衡合則楚割地以事秦。此兩策者相去遠矣,大王何居焉?』楚王亦許之。

最後,蘇秦又去勸說楚威王:『楚國,是天下最強的大國,地廣六千餘裏,軍隊有百萬之眾,戰車超過千乘,戰馬超過萬匹,糧食夠吃十年以上,這都是稱王稱霸的資本啊。秦國最怕的也莫過於楚國。楚強則秦弱,楚弱則秦強。楚、秦兩國,勢不兩立。為大王和楚國着想,不如和山東各國聯盟合縱,孤立秦國。我可以讓崤山以東的國家四季向您進貢奉獻,接受大王的領導,再把江山社稷、祖宗家廟都一同交上來。各國訓練士兵,整頓軍隊,聽從您統一指揮。可見,南北合縱聯盟,各諸侯國紛紛割地侍奉楚國。東西連橫,則是楚國割地去投靠秦國。這兩種截然相反的戰略決策,確實有天壤之別,大王您選擇哪一種呢?』楚威王爽快地接受了蘇秦的建議。

楚國相對國力最強,因此蘇秦以各國臣服於楚國來誘惑楚王。

於是蘇秦為從約長,並相六國,北報趙,車騎輜重擬於王者。

於是,蘇秦兼六國宰相,身佩六國相印,為南北合縱聯盟的縱約長。他回去向趙肅侯匯報時,車馬、隨從、輜重之多,如同君王出行一樣。

這是蘇秦事業最成功的時期,一人兼任六個國家的宰相。古往今來真是獨一無二了。但是他所面臨的挑戰還在後面。畢竟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敵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六國聯盟能走多遠?還是個未知數。

齊威王薨,子宣王辟疆立;知成侯賣田忌,乃召而復之。

這一年,齊威王去世,兒子齊宣王田辟強繼位。齊宣王知道成侯鄒忌陷害田忌,召田忌回國,官復原職。

燕文公薨,子易王立。

燕國文公去世,兒子燕易王繼位。

連續兩個國君去世,新國君會不會堅守合縱約定呢?

衛成侯薨,子平侯立。

衛國成侯去世,兒子衛平侯繼位。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