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交朋友貴乎信也

朱子家訓作者:朱熹,朱用純發布:延章

2023-1-25 14:44

交朋友貴乎信也。

譯文
與朋友交往,貴在能堅持信義。

注釋
朋:【易·坤卦】西南得朋。【注】與坤同道者也。【疏】凡言朋者,非惟人為其黨,性行相同,亦為其黨。【尚書·洛誥】孺子其朋。【傳】少子愼其朋黨。
又【周易·兌卦】君子以朋友講習。【疏】同門曰朋。【周禮·地官·大司徒】聮朋友。【注】同師曰朋。
又【尚書·益稷】朋淫於家。【傳】朋,群也。
友:【說文】同志為友。【禮記·儒行】儒有合志同方,營道同術,𠀤立則樂,相下不厭,久不相見,聞流言不信,其行本方立,義同而進,不同而退,其交友有如此者。又善於兄弟為友。【尚書·君𨻰】惟孝友於兄弟。又凡氣類合同者皆曰友。

信:【周易·繫辭】人之所助者,信也。【左傳·僖七年】守命共時之謂信。又【爾雅·釋地】大蒙之人信。【注】地氣使然也。又符契曰信。【前漢書·平帝紀】漢律,諸乘傳者持尺五木轉信。【注】兩行書繒帛,分持其一。

解析
朋友,就是有共同志向,有相似習性,能相互扶持、相互幫助的人。
【論語】子路篇第廿八章:子路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謂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這一章認為,朋友之間因為有共同志向,所以在學習上可以相互切磋、相互勸勉,而且要像兄弟那樣愉快而和諧地相處。切磋、勸勉的目的,是相互磨合、相互了解,以便於相互之間,能力互補、資源互補、學識互補,這是朋友之間的道義決定的,做不到『切切偲偲』,朋友之間就無法保持共同的志向,相似的習性,朋友的道義也就不存在了。

信,就是符契、信物,引申為說到做到,相信,言行如一,符合事實。孔子在【周易·繫辭》裡認為『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人與人之間的相助,在於可信,言之既出,行必有果,能用實踐來履行信義,朋友之間的相互扶持、相互幫助更是不外於此。
又【論語】公冶長篇第廿五章:顏淵季路侍.....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論語】學而篇第四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孔子、曾子,屢屢強調交朋友,要有『信』,要時常反省是否做到了『信』。
可見,人性中的『信』是維護朋友道義的主要稟性,沒有『信』,就無法做到相互扶持,相互幫助,朋友關係也就沒有意義,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另外,朋友間的互助,要基於對方的既有事實,立足於對方的實際情況去幫助他,不能粗暴地根據自己的『認知』及『意願』去『幫助』對方,否則,極可能導致這種『幫助』不但無助於朋友,反而對朋友形成阻礙、障礙,這樣反而是損害了『信義』的。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朋友之間的『切切偲偲』,不是相互『責善』、指正。
上文中【論語】子路篇第廿八章,歷史上很多學者都將『切切偲偲』註解為『責善』,從【孟子·離婁章句下】『責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責善,賊恩之大者』開始就這樣理解了,這是不得孔子要旨的。
實事求是地,在現實中,喜歡相互『責善』的人,不管是父子主要是指成年後的兒子與父親之間、兄弟、還是朋友,都會導致相互『賊恩』的,這個『賊恩』就是害義,害父子道義、兄弟道義、朋友道義。
朋友之間如果好於相互指正、相互責善,就會導致朋友各執於自己的視角、學識、立場,而責對方為不善。然而,善與不善,不是一兩句話就可以明示的,需要在實踐中去檢驗。所以,父子、兄弟、朋友之間都只可以相互論述自己的理解,並相互探討,並建議對方在實踐中去檢驗,而不能粗暴地相互指責對方為『不善』,徒增爭執,徒長分歧。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