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蘇武傳(節選)(班固·兩漢)

古詩詞文(中小學教材)作者:古典詩詞發佈:延章

2022-12-1 20:35

班固32年—92年,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東北人,東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班固出身儒學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為當時著名學者。班固一生著述頗豐。作為史學家,【漢書】是繼【史記】之後中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前四史』之一;作為辭賦家,班固是『漢賦四大家』之一,【兩都賦】開創了京都賦的範例,列入【文選】第一篇;同時,班固還是經學理論家,他編輯撰成的【白虎通義】,集當時經學之大成,使讖緯神學理論化、法典化。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並為郎。稍遷至栘中廄jiù監。時漢連伐胡,數通使相窺kuī觀。匈奴留漢使郭吉、路充國等,前後十餘輩。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天漢元年,且侯單chán初立,恐漢襲之,乃曰:『漢天子我丈人行也。』盡歸漢使路充國等。武帝嘉其義,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因厚賂單于,答其善意。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餘人俱,既至匈奴,置幣遺單于;單于益驕,非漢所望也。

譯文
蘇武字子卿,年輕時,因為父親職任的關係而被任用,兄弟都作了皇帝的侍從官。蘇武逐漸被提升為漢宮栘園中管馬廄的官。當時漢朝廷不斷討伐匈奴,多次互派使節彼此暗中偵察。匈奴扣留了漢使節郭吉、路充國等前後十餘批。匈奴使節前來,漢朝廷也扣留了人來抵押。天漢元年,且鞮剛剛立為單于,唯恐受到漢的襲擊,於是說:『漢皇帝,是我的長輩。』全部送還了漢廷使節路充國等人。漢武帝讚許他這種合乎情理的做法,於是派遣蘇武以中郎將的身份出使,持旄節護送扣留在漢的匈奴使者回國,趁便送給單于很豐厚的禮物,以答謝他的好意。蘇武同副中郎將張勝以及臨時委派的使臣屬官常惠等,加上招募來的士卒、偵察人員百多人一同前往。已經到了匈奴那裏,備辦了一些禮品送給單于。單于漸漸倨傲,不是漢所期望的那樣。

注釋
父:指蘇武的父親蘇建,有功封平陵侯,做過代郡太守。兄弟:指蘇武和他的兄蘇嘉,弟蘇賢。郎:官名,漢代專指職位較低皇帝侍從。漢制年俸二千石以上,可保舉其子弟為郎。稍遷:逐漸提升。栘中廄:漢宮中有栘園,園中有馬廄馬棚,故稱。監:此指管馬廄的官,掌鞍馬、鷹犬等。通使:派遣使者往來。郭吉:元封元年前110年,漢武帝親統大軍十八萬到北地,派郭吉到匈奴,曉諭單于歸順,單于大怒,扣留了郭吉。路充國:元封四年前107年,匈奴派遣使者至漢,病故。漢派路充國送喪到匈奴,單于以為是被漢殺死,扣留了路充國。事見【史記·匈奴列傳】【漢書·匈奴傳】。輩:批。相當:相抵。天漢元年:即公元前100年。天漢,漢武帝年號。且鞮侯:單于嗣位前的封號。單于:匈奴首領的稱號。中郎將:皇帝的侍衛長。節:使臣所持信物,以竹為杆,柄長八尺,栓上旄牛尾,共三層,故又稱『旄節』。假吏:臨時委任的使臣屬官。斥候:軍中擔任警衛的偵察人員。

方欲發使送武等,會緱gōu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緱王者,昆hún王姊子也,與昆邪王俱降漢,後隨浞zhuó野侯沒胡中,及衛律所將降者,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閼yānzhī歸漢。會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漢時,素與副張勝相知,私候勝曰:『聞漢天子甚怨衛律,常能為漢伏弩射殺之,吾母與弟在漢,幸蒙其賞賜。』張勝許之,以貨物與常。

譯文
匈奴正要派送蘇武等人的時候,適逢緱王與長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內部謀反。緱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兒子,與昆邪王一起降漢,後來又跟隨浞野侯陷沒在匈奴,以及衛律所帶領的那些被迫投降匈奴的人中,暗中共同策劃綁架單于的母親閼氏歸漢。正好碰上蘇武等人到匈奴。虞常在漢的時候,一向與副使張勝有交往,私下拜訪張勝,說:『聽說漢天子很怨恨衛律,我虞常能為漢廷埋伏弩弓將他射死。我的母親與弟弟都在漢,希望得到皇帝的賞賜。』張勝許諾了他,把財物送給了虞常。

注釋
緱王:匈奴的一個親王。長水:水名,在今陝西省藍田縣西北。虞常:長水校尉,後投降匈奴。昆邪王:匈奴一個部落的王,其地在河西今甘肅省西北部。昆邪王於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降漢。浞野侯:漢將趙破奴的封號。漢武帝太初二年前103年率二萬騎擊匈奴,兵敗而降,全軍淪沒。衛律:本為長水胡人,但長於漢,被協律都尉李延年薦為漢使出使匈奴。回漢後,正值延年因罪全家被捕,衛律怕受牽連,又逃奔匈奴,被封為丁零王。閼氏:匈奴王后封號。

後月余,單于出獵,獨閼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餘人慾發,其一人夜亡,告之。單于子弟發兵與戰,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單于使衛律治其事,張勝聞之,恐前語發,以狀語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國。』欲自殺,勝、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張勝。單于怒,召諸貴人議,欲殺漢使者。左伊秩zhì曰:『即謀單于,何以復加?宜皆降之。』

譯文
一個多月後,單于外出打獵,只有閼氏和單于的子弟在家。虞常等七十餘人將要起事,其中一人夜晚逃走,告發了這件事。單于子弟發兵與他們交戰,緱王等都戰死;虞常被活捉。單于派衛律審理這一案件。張勝聽到這個消息,擔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說的那些話被揭發,便把事情經過告訴了蘇武。蘇武說:『事情到了如此地步,這樣一定會牽連到我們。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對不起國家!』因此想自殺。張勝、常惠一起制止了他。虞常果然供出了張勝。單于大怒,召集許多貴族前來商議,想殺掉漢使者。左伊秩訾說:『假如是謀殺單于,又該用什麼更嚴的刑法呢?應當都叫他們投降。』

注釋
左伊秩訾:匈奴的王號,有『左』『右』之分。

單于使衛律召武受辭。武謂惠等:『屈節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引佩刀自刺。衛律驚,自抱持武,馳召醫。鑿地為坎,置熅yūn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氣絕,半日復息。惠等哭,輿歸營。單于壯其節,朝夕遣人候問武,而收系張勝。

譯文
單于派衛律召喚蘇武來受審訊。蘇武對常惠說:『喪失氣節、玷辱使命,即使活着,還有什麼臉面回到家鄉去呢!』說着拔出佩帶的刀自刎,衛律大吃一驚,親自抱住、扶好蘇武,派人騎快馬去找醫生。醫生在地上挖一個坑,在坑中點燃微火,然後把蘇武臉朝下放在坑上,輕敲他的背部,讓淤血流出來。蘇武本來已經斷了氣,這樣過了好半天才恢復氣息。常惠等人哭泣着,用車子把蘇武抬回營帳。單于認為蘇武的氣節值得敬佩,早晚派人探望、問候蘇武,而把張勝逮捕監禁起來。

注釋
受辭:受審訊。輿:轎子。此用作動詞,猶『抬』。

武益愈,單于使使曉武,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劍斬虞常已,律曰:『漢使張勝謀殺單于近臣,當死。單于募降者赦罪。』舉劍欲擊之,勝請降。律謂武曰:『副有罪,當相坐。』武曰:『本無謀,又非親屬,何謂相坐?』復舉劍擬之,武不動。律曰:『蘇君,律前負漢歸匈奴,幸蒙大恩,賜號稱王,擁眾數萬,馬畜彌山,富貴如此!蘇君今日降,明日復然。空以身膏gào草野,誰復知之!』武不應。律曰:『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今不聽吾計,後雖復欲見我,尚可得乎?』武罵律曰:『汝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為降虜於蠻夷,何以汝為見!且單于信汝,使決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兩主,觀禍敗!南越殺漢使者,屠為九郡。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朝鮮殺漢使者,即時誅滅。獨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兩國相攻。匈奴之禍,從我始矣。』

譯文
蘇武的傷勢逐漸好了。單于派使者通知蘇武,一起來審處虞常,想借這個機會使蘇武投降。劍斬虞常後,衛律說:『漢使張勝,謀殺單于親近的大臣,判處死罪。單于招降的人,赦免他們的罪。』舉劍要擊殺張勝,張勝請求投降。衛律對蘇武說:『副使有罪,應該連坐到你。』蘇武說:『我本來就沒有參與謀劃,又不是他的親屬,怎麼談得上連坐?』衛律又舉劍對準蘇武,蘇武巋然不動。衛律說:『蘇君!我衛律以前背棄漢廷,歸順匈奴,幸運地受到單于的大恩,賜我爵號,讓我稱王;擁有奴隸數萬、馬和其他牲畜滿山,如此富貴!蘇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是這樣。白白地用身體給草地做肥料,又有誰知道你呢!』蘇武毫無反應。衛律說:『你通過我而投降,我與你結為兄弟;今天不聽我的安排,以後再想見我,還能得到機會嗎?』蘇武痛罵衛律說:『你做人家的臣下,不顧及恩德義理,背叛皇上、拋棄親人,在異族那裏做投降的奴隸,我為什麼要見你!況且單于信任你,讓你決定別人的死活,而你卻居心不平,不主持公道,反而想要使漢皇帝和匈奴單于二主相鬥,旁觀兩國的災禍和損失!南越王殺漢使者,結果九郡被平定。宛王殺漢使者,自己頭顱被懸掛在宮殿的北門。朝鮮王殺漢使者,隨即被討平。唯獨匈奴未受懲罰。你明知道我決不會投降,想要使漢和匈奴互相攻打。匈奴的災禍,將從殺死我蘇武開始了!』

注釋
相坐:連帶治罪。古代法律規定,凡犯謀反等大罪者,其親屬也要跟着治罪,叫做連坐,或相坐。彌山:滿山。膏:肥美滋潤,此用作動詞。

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于。單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雪。武臥齧niè雪,與旃zhān毛並咽之,數日不死。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乃得歸。別其官屬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杖漢節牧羊,臥起操持,節旄盡落。積五六年,單于弟於jiān王弋射海上。武能網紡繳,檠qíng弓弩,於靬王愛之,給其衣食。三歲余,王病,賜武馬畜、服匿、穹廬。王死後,人眾徙去。其冬,丁令盜武牛羊,武復窮厄。

譯文
衛律知道蘇武終究不可脅迫投降,報告了單于。單于越發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蘇武囚禁起來,放在大地穴裏面,斷絕供應,不給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蘇武臥着嚼雪,同氈毛一起吞下充飢,幾日不死。匈奴認為這是神在幫他,就把蘇武遷移到北海邊沒有人的地方,讓他放牧公羊,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回來。分開他的隨從官吏常惠等人,分別投放到另外的地方。蘇武遷移到北海後,公家發給的糧食不來,挖野鼠穴裏藏的草食充飢。拄着漢朝的旄節牧羊,睡覺、起來都拿着,以致系在節上的氂牛尾毛全部脫盡。一共過了五、六年,單于的弟弟於靬王到北海上打獵。蘇武擅長結網和紡制系在箭尾的絲繩,矯正弓弩,於靬王頗器重他,供給他衣服、食品。三年多過後,於靬王得病,賜給蘇武馬匹和牲畜、盛酒酪的瓦器、圓頂的氈帳篷。王死後,他的部下也都遷離。這年冬天,丁令部落盜去了蘇武的牛羊,蘇武又陷入窮困。

注釋
乃幽武,置大窖中:又做『乃幽武置大窖中』旃:通『氈』,毛氈。北海:當時在匈奴北境,即今貝加爾湖。羝:公羊。乳:用作動詞,生育,指生小羊。公羊不可能生小羊,故此句是說蘇武永遠沒有歸漢的希望。去:通『弆』,收藏。於靬王:且鞮單于之弟,為匈奴的一個親王。弋射:射獵。武能網紡繳:此句『網』前應有『結』字。繳,系在箭上的絲繩。檠:矯正弓箭的工具。此作動詞,猶『矯正』。服匿:盛酒酪的容器,類似今天的罈子。穹廬:圓頂大篷帳,猶今之蒙古包。丁令:即丁靈,匈奴北邊的一個部族。

初,武與李陵俱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單于使陵至海上,為武置酒設樂。因謂武曰:『單于聞陵與子卿素厚,故使陵來說足下,虛心欲相待。終不得歸漢,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前長君為奉車,從至雍棫陽宮,扶輦niǎn下除,觸柱折轅yuán,劾大不敬,伏劍自刎,賜錢二百萬以葬。孺卿從祠河東后土,宦huàn騎與黃門駙馬爭船,推墮駙馬河中溺死,宦騎亡,詔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飲藥而死。來時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陽陵。子卿婦年少,聞已更嫁矣。獨有女弟二人,兩女一男,今復十餘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時,忽忽如狂,自痛負漢,加以老母系保宮。子卿不欲降,何以過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復誰為乎?願聽陵計,勿復有雲。』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位列將,爵通侯,兄弟親近,常願肝腦塗地。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鑊huò,誠甘樂之。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亡所恨,願無復再言!』

譯文
當初,蘇武與李陵都為侍中。蘇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訪求蘇武。時間一久,單于派遣李陵去北海,為蘇武安排了酒宴和歌舞。李陵趁機對蘇武說:『單于聽說我與你交情一向深厚,所以派我來勸說足下,願謙誠地相待你。你終究不能回歸本朝了,白白地在荒無人煙的地方受苦,你對漢廷的信義又怎能有所表現呢?以前你的大哥蘇嘉做奉車都尉,跟隨皇上到雍棫陽宮,扶着皇帝的車駕下殿階,碰到柱子,折斷了車轅,被定為大不敬的罪,用劍自殺了,只不過賜錢二百萬用以下葬。你弟弟孺卿跟隨皇上去祭祀河東土神,騎着馬的宦官與駙馬爭船,把駙馬推下去掉到河中淹死了。騎着馬的宦官逃走了。皇上命令孺卿去追捕,他抓不到,因害怕而服毒自殺。我離開長安的時候,你的母親已去世,我送葬到陽陵。你的夫人年紀還輕,聽說已改嫁了,家中只有兩個妹妹,兩個女兒和一個男孩,如今又過了十多年,生死不知。人生像早晨的露水,何必長久地像這樣折磨自己!我剛投降時,精神恍惚,幾乎要發狂,自己痛心對不起漢廷,加上老母拘禁在保宮,你不想投降的心情,怎能超過當時我李陵呢!並且皇上年紀大了,法令隨時變更,大臣無罪而全家被殺的有幾十家,安危不可預料。你還打算為誰守節呢?希望你聽從我的勸告,不要再說什麼了!』蘇武說:『我蘇武父子無功勞和恩德,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來的,官職升到列將,爵位封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親近之臣,常常願意為朝廷犧牲一切。現在得到犧牲自己以效忠國家的機會,即使受到斧鉞和湯鑊這樣的極刑,我也心甘情願。大臣侍奉君王,就像兒子侍奉父親,兒子為父親而死,沒有什麼可遺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說了!』

注釋
李陵:字少卿,西漢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人,李廣之孫,武帝時曾為侍中。天漢二年前99年出征匈奴,兵敗投降,後病死匈奴。侍中:官名,皇帝的侍從。長君:指蘇武的長兄蘇嘉。奉車:官名,即『奉車都尉』,皇帝出巡時,負責車馬的侍從官。雍:漢代縣名,在今陝西鳳翔縣南。棫陽宮:秦時所建宮殿,在雍東北。輦:皇帝的坐車。除:宮殿的台階。劾:彈劾,漢時稱判罪為劾。大不敬:不敬皇帝的罪名,為一種不可赦免的重罪。孺卿:蘇武弟蘇賢的字。河東:郡名,在今山西夏縣北。祠:名詞作動詞,詞類活用,『祀』,祭祀。后土:地神。宦騎:騎馬的宦官。黃門駙馬:宮中掌管車輦馬匹的官。太夫人:指蘇武的母親。陽陵:漢時有陽陵縣,在今陝西咸陽市東。女弟:妹妹。保宮:本名『居室』,太初元年更名『保宮』,囚禁犯罪大臣及其眷屬之處。春秋高:年老。春秋:指年齡。位:指被封的爵位。列將:一般將軍的總稱。蘇武父子曾被任為右將軍、中郎將等。通侯:漢爵位名,本名徹侯,因避武帝諱改。蘇武父蘇建曾封為平陵侯。

陵與武飲數日,復曰:『子卿壹聽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請畢今日之歡,效死於前!』陵見其至誠,喟然嘆曰:『嗟呼,義士!陵與衛律之罪上通於天!』因泣下沾衿jīn,與武決去。

譯文
李陵與蘇武共飲了幾天,又說:『你一定要聽從我的話。』蘇武說:『我料定自己已經是死去的人了!您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麼就請結束今天的歡樂,讓我死在你的面前!』李陵見蘇武對朝廷如此真誠,慨然長嘆道:『啊,義士!我李陵與衛律罪孽深重,無以復加!』於是眼淚直流,浸濕了衣襟,告別蘇武而去。

昭帝即位,數年,匈奴與漢和親。漢求武等,匈奴詭言武死。後漢使復至匈奴,常惠請其守者與俱,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道。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荒澤中。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于。單于視左右而驚,謝漢使曰:『武等實在。』

譯文
漢昭帝登位,幾年後,匈奴和漢達成和議。漢廷尋求蘇武等人,匈奴撒謊說蘇武已死。後來漢使者又到匈奴,常惠請求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在夜晚見到了漢使,原原本本地述說了幾年來在匈奴的情況。告訴漢使者要他對單于說:『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獵,射得一隻大雁,腳上繫着帛書,上面說蘇武等人在北海。』漢使者萬分高興,按照常惠所教的話去責備單于。單于看着身邊的人十分驚訝,對漢使懷有歉意的說:『蘇武等人的確還活着。』

注釋
昭帝:武帝少子劉弗陵。昭帝即位次年改元始元。始元六年前81年,與匈奴達成和議。上林:即上林苑。故址在今陝西省西安市附近。漢朝皇帝遊玩射獵的園林。

單于召會武官屬,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武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強壯出,及還,鬚髮盡白。

譯文
單于召集蘇武的部下,除了以前已經投降和死亡的,總共跟隨蘇武回來的有九人。蘇武於漢昭帝始元六年春回到長安。蘇武被扣在匈奴共十九年,當初壯年出使,等到回來,鬍鬚頭髮全都白了。

注釋
京師:京都,指長安。『武留』句:蘇武漢武帝天漢元年前100年出使,至漢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還,共十九年。



賞析
【蘇武傳】是【漢書】中最出色的名篇之一,它記述了蘇武出使匈奴,面對威脅利誘堅守節操,歷盡艱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跡,生動刻畫了一個『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愛國志士的光輝形象。作者採用寫人物傳記經常運用的縱式結構來組織文章,以順敘為主,適當運用插敘的方法,依時間的先後進行敘述,脈絡清晰,故事完整。文章大致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即文章的第1、2段,介紹了蘇武的身世、出使的背景及原因。文章一開始寫道:『時漢連伐胡,數通使相窺觀。匈奴留漢使郭吉、路充國等前後十餘輩。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蘇武出使匈奴的這一背景,表明蘇武出使時的嚴酷歷史環境,同時交代了匈奴儘管『盡歸漢使路充國等』卻只是因為『且鞮侯單于初立,恐漢襲之』的緩兵之計,並非真心和好。所以當漢武帝派蘇武護送扣留在漢朝的匈奴使者還朝,並『厚賂單于』時,『單于益驕』,這也是後來單于悍然扣留蘇武一行的原因。

第二部分即文章第3~8段,重點記述了蘇武留胡十九年備受艱辛而堅持民族氣節的事跡。這部分也是文章着力描寫的部分,以精彩的筆墨描寫了蘇武反抗匈奴統治者招降的種種鬥爭情形。具體描寫到匈奴招降共有三次:第一次是衛律軟硬兼施想迫使蘇武投降,被蘇武正氣凜然的怒斥所喝退,雙方矛盾鬥爭激烈,場面緊張。接着寫匈奴企圖用艱苦的生活條件來消磨蘇武的鬥志,把他囚禁於地窖中,使他備受饑寒,接着流放蘇武到荒無人煙的北海讓他牧羊。然而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中,蘇武不可磨滅的愛國精神再一次粉碎了匈奴的險惡用心。他手握漢節──國家民族的象徵,在九死一生中維持着一個使者的使命。這時鬥爭是相對緩和的,直接表現的是蘇武與自然環境做鬥爭。第三次是故友李陵勸降。這段描寫不但表現了蘇武可貴的氣節,同時也刻畫了叛將李陵的複雜心態。他那尚未泯滅的愛國之情、羞惡之心在蘇武的崇高境界面前被喚醒了,其內心剖白真實感人。李陵在勸蘇武時曾說:『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這是作者借李陵之口表達對漢武帝動輒殺戮大臣的殘忍行為的不滿,也是【漢書】中少有的表現批判統治者的進步思想傾向之處。而蘇武與李陵的對答針鋒相對,波瀾起伏,非常精彩,人物之聲氣躍然紙上。此處蘇武的鬥爭對象是交情很深而今已是敵對陣營的故友,雙方的心態都比較複雜,而作者的描寫也很到位,是這部分最出彩之處。

第三部分即文章最後一段,介紹了蘇武被放回國的經過。課文最後一句『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強壯出,及還,鬚髮盡白』,看似平實記述,細細品味卻包含着作者諸多感情。人生不過百年,十九年何其太長!蘇武『強壯出』,出使時正當壯年,及回歸故國時已是『鬚髮盡白』,一生大好時光都在煎熬中過去了,作者的嘆惋之情溢於言表,而能為信念堅執如此確實令人敬佩!幸而雖歷盡磨難,終於完成了使者的任務,維護了國家尊嚴,保持了民族氣節,且榮歸故裏,作者欣慰之感也顯而易見。可以說這句表達的是作者與讀者共同的心聲。

為了表現蘇武的性格、氣節及始終不渝的愛國精神,文章在記『行』時又着力於環境及細節的描寫。如蘇武自刺一節,被置於地坎溫火之上,『蹈背出血,氣絕復甦』,充滿悲壯色彩。而周圍人的反應是『衛律驚,自抱持武』『惠等哭,輿歸營』『單于壯其節』。這一驚、一哭、一壯的細節描寫充分襯托出蘇武的錚錚鐵骨及高尚情操。文章語言千錘百鍊,儉省精淨,刻畫人物入骨三分,將史家筆法與文學語言較好地結合起來。

自從班固的【漢書】問世以後,蘇武的英名就反覆出現在歷代的詩詞、散文、辭賦、戲曲、小說之中。他的感天地、泣鬼神的愛國主義精神,一直為人們所稱道。【蘇武傳】附見於【漢書·李廣蘇建傳】。【李廣傳】基本上照錄【史記·李將軍列傳】,【蘇建傳】只有短短幾行,而【蘇武傳】則是班固傾全力為之的。在【漢書】中,此傳是最能顯示班固塑造人物形象的藝術才華的優秀篇章之一。

堅強個性、民族氣節、愛國意志三個方面是構成蘇武形象的主要特徵。作者在刻畫這些特徵時頗費藝術匠心。

首先是剪裁得法。范曄稱讚班固『文贍而事詳』,『詳而有體』【後漢書·班固傳論】,很為中肯。本文詳敘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的曲折經歷而略敘回國以後的事跡,這有利於突出蘇武的愛國主義精神。蘇武在匈奴一共十九年,作者對這十九年的生活也沒有採用編年紀的方式來描寫,而是詳寫匈奴方面勸降、逼降和蘇武的拒降。至於蘇武在匈奴娶胡婦生子的事情只在文章的後半部分略提一筆。這同樣有利於突出蘇武的愛國主義精神。在略寫的第三部分,作者也不是一味簡略,對於蘇武身後得以畫圖麒麟閣的榮寵就寫得很詳細。由此可見,本文不僅做到了詳其所當詳,略其所當略,而且詳中有略,略中有詳,充分顯示了作者在剪裁方面的精思。

其次是對比鮮明。本文安排的對比主要有這樣幾處:一是與張勝對比。作者寫張勝的見利忘義、喪失骨氣,襯託了蘇武的深明大義和富於骨氣;寫張勝的遇事束手無策,對國家不負責任,襯託了蘇武的臨事不懼、對國家高度負責。二是與衛律對比。作者暴露了衛律賣國求榮的可鄙的內心世界,這就更加突出了蘇武的崇高的民族氣節。三是與李陵對比。李陵善於偽裝。他裝出滿肚子委曲的樣子,極力埋怨漢武帝對待臣下太刻薄。宋代呂祖謙曾經指出:『當陵之海上說蘇武,陵母固未誅也,而激切捭闔,指斥漢失,若必欲降武者,則此言豈可盡信哉!』【漢書評林】引儘管李陵後來又裝出關心蘇武生活的樣子,賜以牛羊,但蘇武確實沒有相信他的話。李陵斤斤計較於一家一己的恩怨,置國家民族利益於不顧;而蘇武則置一家一己的恩怨於不顧,一心一意為國家民族利益着想。兩種思想,兩種胸懷,有如天淵之別。李陵越說得委婉動聽,就越顯得渺小可鄙;蘇武越沉默寡言,就越顯得可敬可佩。事情發展到後來,連李陵自己前後的言行也構成了對比。開始時甘於充當一名無恥的說客,經與蘇武多次交談,方始認識到人間還有『羞恥』二字,不得不自訟道:『嗟乎,義士!陵與衛律之罪上通於天!』這是第一層對比。動員蘇武投降時說得頭頭是道,及至看到蘇武回國時又哭得哀哀欲絕。這是第二層對比。他終於認識到自己幹了一件多麼愚蠢的事情。對於變節者來說,只配忍辱偷生,悄悄地苟延殘喘,但他連這點自由也沒有,必須身不由己地去充當說客,結果是扮演了一個可憐蟲的角色。當蘇武的英名彪炳青史之時,正是他的叛國者的靈魂被公諸於世之日。在李陵餞別蘇武的宴會上,蘇武不會片言不發,但作者卻不着蘇武一語,只是淋漓盡致地刻畫李陵悔恨、懊喪、羞慚的種種表現,對比的色彩異常鮮明。就蘇武形象的塑造而言,這也可以說是『不着一字,盡得風流』,因為蘇武的光輝形象已經栩栩如生地活現在讀者的面前了。


參考資料

1、班固.漢書.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6:79-107
2、徐中玉金啟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一).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204-216
3、陳振鵬章培恆.古文鑑賞辭典(上).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389-399
4、黃岳洲.中國古代文學名篇鑑賞辭典(上卷).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2013:263-268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