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屈原列傳(司馬遷·兩漢)

古詩詞文(中小學教材)作者:古典詩詞發佈:延章

2022-12-1 20:35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xián於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

譯文
屈原,名字叫平,是楚王的同姓。做楚懷王的左徒。知識廣博,記憶力很強,明了國家治亂的道理,擅長外交辭令。對內,同楚王謀劃商討國家大事,頒發號令;對外,接待賓客,應酬答對各國諸侯。楚王很信任他。

注釋
楚之同姓:楚王族本姓羋,楚武王熊通的兒子瑕封於屈,他的後代遂以屈為姓,瑕是屈原的祖先。楚國王族的同姓。屈、景、昭氏都是楚國的王族同姓。楚懷王:楚威王的兒子,名熊槐,公元前年至前年在位。左徒:楚國官名,職位僅次於令尹。博聞強志:見識廣博,記憶力強。志,同『記』明於治亂:通曉國家治亂的道理嫻於辭令:擅長講話。嫻,熟悉。辭令,指外交方面應酬交際的語言。

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屬zhǔ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王怒而疏屈平。

譯文
上官大夫和他職位相等,想爭得楚王對他的寵愛,便心裏嫉妒屈原的賢能。楚懷王派屈原制定國家的法令,屈原編寫的草稿尚未定稿,上官大夫看見了,就想把草稿強取為己有,屈原不贊同。上官大夫就讒毀他說:『君王讓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沒人不知道的,每出一道法令,屈原就炫耀自己的功勞,說:「除了我,沒有人能制定法令了」。』楚王聽了很生氣,因而疏遠了屈原。

注釋
上官大夫:楚大夫。上官,複姓。憲令:國家的重要法令。屬:寫作。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chánchǎn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fěi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ěr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zhuónào污泥之中,蟬蛻tuì於濁zhuóhuì,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jiào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譯文
屈原痛心楚懷王聽信讒言,不能分辨是非,諂媚國君的人遮蔽了楚懷王的明見,品行不正的小人損害國家,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讒臣所容,所以憂愁深思,就創作了【離騷】。『離騷』,就是遭遇憂愁的意思。上天,是人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處境困難時,總是要追念上天和父母希望給以援助,所以勞累疲倦時,沒有不呼叫上天的;病痛和內心悲傷時,沒有不呼叫父母的。屈原正大光明行為正直,竭盡忠心用盡智慧來侍奉他的國君,卻被小人離間,可以說處境很困難。誠信而被懷疑,盡忠卻被誹謗,能沒有怨憤嗎?屈原作【離騷】,是從怨憤引起的。【詩經】中的國風,寫男女戀情而不過度,小雅有怨刺之言,但不直接憤怒。屈原的【離騷】詩,則兩者之美兼而有之。遠古提到帝嚳,近古提到齊桓公,中古提到商湯、周武王,利用古代帝王這些事用來諷刺當世社會。闡明道德的廣大崇高,治亂的條理,沒有不全表現出來的。他的文章簡約,語言含蓄,他的志趣高潔,行為正直。就其文字來看,不過是尋常事情,但是它的旨趣是極大的,列舉的是近事,而表達的意思卻十分深遠。他的志趣高潔,所以作品中多用美人芳草作比喻;他的行為正直,所以至死不容於世。他自動地遠離污泥濁水,像蟬脫殼那樣擺脫污穢環境,以便超脫世俗之外,不沾染塵世的污垢,出於污泥而不染,依舊保持高潔的品德,推究這種志行,即使同日月爭光都可以。

注釋
【離騷】:屈原的代表作,自敘生平的長篇抒情詩。關於詩題,後人有二說。一釋『離』為『罹』的通假字,離騷就是遭受憂患。二是釋『離』為離別,離騷就是離別的憂愁。反本:追思根本。反,通『返』。慘怛:憂傷。蓋:表推測性判斷,大概。帝嚳:古代傳說中的帝王名。相傳是黃帝的曾孫,號高辛氏,齊桓:即齊桓公,名小白,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年至前年在位。湯:商朝的開國君主。武:指周武王,滅商建立西周王朝。條貫:條理,道理。『見』同『現』。指:同『旨』。邇:近。『見』同『現』。稱物芳:指【離騷】中多用蘭、桂、蕙、芷等香花芳草作比喻。疏:離開。濯淖:污濁。蟬蛻:這裏是擺脫的意思。獲:玷污。滋:通『茲』,黑。皭然:潔白的樣子。泥:動詞,染黑。滓:污黑。

屈原既絀chù,其後秦欲伐齊,齊與楚從zòng親,惠王患之。乃令張儀佯yáng去秦,厚幣委質事楚,曰:『秦甚憎齊,齊與楚從親,楚誠能絕齊,秦願獻商、於之地六百裏。』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使使如秦受地。張儀詐之曰:『儀與王約六裏,不聞六百裏。』楚使怒去,歸告懷王。懷王怒,大興師伐秦。秦發兵擊之,大破楚師於丹、淅,斬首八萬,虜楚將屈匄gài,遂取楚之漢中地。懷王乃悉發國中兵,以深入擊秦,戰於藍田。魏聞之,襲楚至鄧。楚兵懼,自秦歸。而齊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譯文
屈原已被罷免。後來秦國準備攻打齊國,齊國和楚國結成合縱聯盟互相親善。秦惠王對此擔憂。就派張儀假裝脫離秦國,用厚禮和信物呈獻給楚王,對懷王說:『秦國非常憎恨齊國,齊國與楚國卻合縱相親,如果楚國確實能和齊國絕交,秦國願意獻上商、於之間的六百裏土地。』楚懷王起了貪心,信任了張儀,就和齊國絕交,然後派使者到秦國接受土地。張儀抵賴說:『我和楚王約定的只是六裏,沒有聽說過六百裏。』楚國使者憤怒地離開秦國,回去報告懷王。懷王發怒,大規模出動軍隊去討伐秦國。秦國發兵反擊,在丹水和淅水一帶大破楚軍,殺了八萬人,俘虜了楚國的大將屈匄,於是奪取了楚國的漢中一帶。懷王又發動全國的兵力,深入秦地攻打秦國,交戰於藍田。魏國聽到這一情況,襲擊楚國一直打到鄧地。楚軍恐懼,從秦國撤退。齊國終於因為懷恨楚國,不來援救,楚國處境極端困窘。

注釋
絀:通『黜』,廢,罷免。指屈原被免去左徒的職位。從:同『縱』。從親,合縱相親。當時楚、齊等六國聯合抗秦,稱為合縱,楚懷王曾為縱長。惠王:秦惠王,公元前年至年在位。張儀:魏人,主張『連橫』,遊說六國事奉秦國,為秦惠王所重。詳:通『佯』。委:呈獻。質:通『贄』,信物。商、於:秦地名。商,在今陝西商州市東南。於,在今河南內鄉東。丹、淅:二水名。丹水發源於陝西商州市西北,東南流入河南。淅水,發源於南盧氏縣,南流而入丹水。屈匄::楚大將軍。漢中:今湖北西北部、陝西東南部一帶。藍田:秦縣名,在今陝西藍田西。鄧:春秋時蔡地,後屬楚,在今河南鄧州市一帶。

明年,秦割漢中地與楚以和。楚王曰:『不願得地,願得張儀而甘心焉。』張儀聞,乃曰:『以一儀而當漢中地,臣請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jìn尚,而設詭辯於懷王之寵姬鄭袖。懷王竟聽鄭袖,復釋去張儀。是時屈原既疏,不復在位,使於齊,顧反,諫懷王曰:『何不殺張儀?』懷王悔,追張儀,不及。

譯文
第二年,秦國割漢中之地與楚國講和。楚王說:『我不願得到土地,只希望得到張儀就甘心了。』張儀聽說後,就說:『用一個張儀來抵當漢中地方,我請求到楚國去。』到了楚國,他又用豐厚的禮品賄賂當權的大臣靳尚,通過他在懷王寵姬鄭袖面前編造了一套謊話。懷王竟然聽信鄭袖,又放走了張儀。這時屈原已被疏遠,不在朝中任職,出使在齊國,回來後,勸諫懷王說:『為什麼不殺張儀?』懷王很後悔,派人追張儀,已經來不及了。

注釋
明年:指楚懷王十八年公元前年。靳尚:楚大夫。一說即上文的上官大夫。顧反:回來。反,通『返』。

其後,諸侯共擊楚,大破之,殺其將唐眜。時秦昭王與楚婚,欲與懷王會。懷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毋行。』懷王稚子子蘭勸王行:『奈何絕秦歡!』懷王卒行。入武關,秦伏兵絕其後,因留懷王,以求割地。懷王怒,不聽。亡走趙,趙不內。復之秦,竟死於秦而歸葬。

譯文
後來,各國諸侯聯合攻打楚國,大敗楚軍,殺了楚國將領唐昧。這時秦昭王與楚國通婚,要求和懷王會面。懷王想去,屈原說:『秦國是虎狼一樣的國家,不可信任,不如不去。』懷王的小兒子子蘭勸懷王去,說:『怎麼可以斷絕和秦國的友好關係!』懷王終於前往。一進入武關,秦國的伏兵就截斷了他的後路,於是扣留懷王,強求割讓土地。懷王很憤怒,不聽秦國的要挾。他逃往趙國,趙國不肯接納。只好又到秦國,最後死在秦國,屍體運回楚國安葬。

注釋
唐昧:楚將。楚懷王二十八年公元前年,秦、齊、韓、魏攻楚,殺唐昧。秦昭王:秦惠王之子,公元前年至前年在位。武關:秦國的南關,在今陝西省商州市東。內:同『納』。

長子頃襄xiāng王立,以其弟子蘭為令尹。楚人既咎jiù子蘭以勸懷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雖放流,眷juàn顧楚國,繫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終無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

譯文
懷王的長子頃襄王即位,任用他的弟弟子蘭為令尹。楚國人都抱怨子蘭,因為他勸懷王入秦而最終未能回來。屈原也為此怨恨子蘭,雖然流放在外,仍然眷戀着楚國,心裏掛念着懷王,念念不忘返回朝廷。他希望國君總有一天醒悟,世俗總有一天改變。屈原關懷君王,想振興國家改變楚國的形勢,一篇作品中,都再三表現出來這種想法。然而終於無可奈何,所以不能夠返回朝廷。由此可以看出懷王始終沒有覺悟啊。

注釋
頃襄王:名熊橫,公元前年至前年在位。令尹:楚國的最高行政長官。雖放流:以下關於屈原流放的記敘,時間上有矛盾,文意也不連貫,可能有脫誤。世:三十年為一世。

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然亡國破家相隨屬,而聖君治國累世而不見者,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兵挫cuò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於秦,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令尹子蘭聞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之。屈原至於江濱,被發行吟澤畔pàn,顏色憔悴,形容枯槁gǎo。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夫聖人者,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皆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chuò其醨?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mén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hào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huò乎?』乃作【懷沙】之賦。其辭曰:

譯文
國君無論愚笨或明智、賢明或昏庸,沒有不想求得忠臣來為自己服務,選拔賢才來輔助自己的。然而國破家亡的事接連發生,而聖明君主治理好國家的多少世代也沒有出現,這是因為所謂忠臣並不忠,所謂賢臣並不賢。懷王因為不明白忠臣的職分,所以在內被鄭袖所迷惑,在外被張儀所欺騙,疏遠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蘭,軍隊被挫敗,土地被削減,失去了六個郡,自己也被扣留死在秦國,為天下人所恥笑。這是不了解人的禍害。令尹子蘭得知屈原怨恨他,非常憤怒,終於讓上官大夫在頃襄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頃襄王發怒,就放逐了屈原。屈原到了江濱,披散頭髮,在水澤邊一面走,一面吟詠着。臉色憔悴,形體面貌像枯死的樹木一樣毫無生氣。漁父看見他,便問道:『您不是三閭大夫嗎?為什麼來到這兒?』屈原說:『整個世界都是混濁的,只有我一人清白;眾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漁父說:『聰明賢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縛,而能夠隨着世俗變化。整個世界都混濁,為什麼不隨大流而且推波助瀾呢?眾人都沉醉,為什麼不吃點酒糟,喝點薄酒?為什麼要懷抱美玉一般的品質,卻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說:『我聽說,剛洗過頭的一定要彈去帽上的灰沙,剛洗過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塵土。誰能讓自己清白的身軀,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寧可投入長流的大江而葬身於江魚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潔的品質,去蒙受世俗的塵垢呢?』於是他寫了【懷沙】賦。其中這樣寫道:

注釋
【易】:即【周易】,又稱【易經】。這裏引用的是【易經·井卦】的爻辭。渫:淘去泥污。這裏以淘乾淨的水比喻賢人。被:通『披』。披髮,指頭髮散亂,不梳不束。三閭大夫:楚國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務的官。哺:吃,食。糟:酒渣。啜:喝。醨:薄酒。瑾、瑜:都是美玉。為:表示疑問的語氣詞。察察:潔白的樣子。汶汶:渾濁的樣子。皓皓:瑩潔的樣子。溫蠖:塵滓重積的樣子。【懷沙】:在今本【楚辭】中,是【九章】的一篇。令人多以為系屈原懷念長沙的詩。

屈原既死之後,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其後楚日以削,數十年竟為秦所滅。自屈原沉汨羅後百有餘年,漢有賈生,為長沙王太傅。過湘水,投書以吊屈原。

譯文
屈原死了以後,楚國有宋玉、唐勒、景差一些人,都愛好文學,由於擅長寫賦受到人們稱讚;然而都效法屈原的委婉文辭,始終沒有人敢於直諫。從這以後,楚國一天比一天縮小,幾十年後,終於被秦國所滅亡。自從屈原自沉汨羅江後一百多年,漢代有個賈誼,擔任長沙王的太傅。路過湘水時,寫了文章來憑弔屈原。

注釋
宋玉:相傳為楚頃襄王時人,屈原的弟子,有【九辯】等作品傳世。唐勒、景差:約與宋玉同時,都是當時的詞賦家。『數十年』句:公元前年秦滅楚。賈生:即賈誼公元前年前年,洛陽今河南洛陽東人。西漢政論家、文學家。長沙王:指吳差,漢朝開國功臣吳芮的玄孫。太傅:君王的輔助官員。湘水:在今湖南省境內,流入洞庭湖。書:指賈誼所寫的【吊屈原賦】。

陶陶孟夏兮,草木莽莽。傷懷永哀兮,汩徂南土。眴兮窈窈,孔靜幽墨。冤結紆軫兮,離愍之長鞠;撫情效志兮,俯詘以自抑。

譯文
陽光強烈的初夏呀,草木茂盛地生長。悲傷總是充滿胸膛啊,我急匆匆來到南方。眼前是一片茫茫啊,沉寂得毫無聲響。我的心情沉鬱悲慨啊,這令人傷心日子又實在太長。撫心反省而無過錯啊,蒙冤自抑而無懼。

刓方以為圜兮,常度未替;易初本由兮,君子所鄙。章畫職墨兮,前度未改;內直質重兮,大人所盛。巧匠不斫兮,孰察其揆正?玄文幽處兮,蒙謂之不章;離婁微睇兮,瞽以為無明。變白而為黑兮,倒上以為下。鳳皇在笯兮,雞雉翔舞。同糅玉石兮,一而相量。夫黨人之鄙妒兮,羌不知吾所臧。任重載盛兮,陷滯而不濟;懷瑾握瑜兮,窮不得余所示。邑犬群吠兮,吠所怪也;誹駿疑桀兮,固庸態也。文質疏內兮,眾不知吾之異采;材朴委積兮,莫知余之所有。重仁襲義兮,謹厚以為豐;重華不可牾兮,孰知余之從容!古固有不並兮,豈知其故也?湯禹久遠兮,邈不可慕也。懲違改忿兮,抑心而自彊;離湣而不遷兮,原志之有象。進路北次兮,日昧昧其將暮;含憂虞哀兮,限之以大故。

譯文
想把方木削成圓木啊,但正常法度不可改易。拋開正路而走斜徑啊,那將為君子所鄙棄。明確規範,牢記法度啊,往日的初衷決不反悔。品性忠厚,心地端正,為君子所讚美。巧匠不揮動斧頭砍削啊,誰能看出是否合乎標準。黑色的花紋放在幽暗之處啊,盲人會說花紋不鮮明;離婁稍微一瞥就看得非常清楚啊,盲人反說他是失明無光。事情竟是如此的黑白混淆啊,上下顛倒。鳳凰被關進籠子裏啊,雞和野雉卻在那裏飛跳。美玉和粗石被摻雜在一起啊,竟有人認為二者也差不了多少。那些幫派小人卑鄙嫉妒啊,全然不了解我的高尚情操。任重道遠負載太多啊,沉陷阻滯不能向前。身懷美玉品德高啊,處境困窘向誰獻?城中群狗胡亂叫啊,以為少見為怪就叫喚。誹謗英俊疑豪傑啊,這本來就是小人的醜態。外表粗疏內心樸實啊,眾人不知我的異彩。未雕飾的材料被丟棄啊,沒人知道我所具有的知慧和品德。我注重仁與義的修養啊,並把恭謹忠厚來加強。虞舜已不可再遇啊,又有誰知道我從容堅持自己的志向。古代的聖賢也難得同世而生啊,又有誰能了解其中緣由?商湯夏禹距今是何其久遠啊,渺茫無際難以追攀。強壓住悲憤不平啊,抑制內心而使自己更加堅強。遭受憂患而不改變初衷啊,只希望我的志向成為後人效法的榜樣。我又順路北行啊,迎着昏暗將盡的陽光。含憂鬱而強作歡顏啊,死亡就在前面不遠的地方。

亂曰:浩浩沅湘兮,分流汩兮。脩路幽拂兮,道遠忽兮。曾唫恆悲兮,永嘆慨兮。世既莫吾知兮,人心不可謂兮。懷情抱質兮,獨無匹兮。伯樂既歿兮,驥將焉程兮?人生稟命兮,各有所錯兮。定心廣志,餘何畏懼兮?曾傷爰哀,永嘆喟兮。世溷不吾知,心不可謂兮。知死不可讓兮,原勿愛兮。明以告君子兮,吾將以為類兮。

譯文
尾聲:浩蕩的沅江、湘江水啊,不停地流淌翻湧着波浪。道路漫長而又昏暗啊,前程又是何等的恍忽渺茫。我懷着長久的悲傷歌吟不止啊,慨然嘆息終此世。世上沒人了解我啊,誰能聽我訴衷腸?情操高尚品質美啊,芬芳潔白世無雙。伯樂早已死去啊,千裏馬誰能識別它是駿良?人生一世秉承命運啊,各有各的不同安排。內心堅定心胸廣啊,別的還有什麼值得畏懼!重重憂傷長感慨啊,永世長嘆無盡哀。世道混濁知音少啊,人心叵測內難猜。人生在世終須死啊,對自己的生命就不要太珍愛。明白告知世君子啊,我將永為人模楷。

於是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

譯文
因此抱着石頭,就自投汨羅江而死。

注釋
汨羅:江名,在湖南東北部,流經汨羅縣入洞庭湖。

太史公曰:『余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悲其志。適長沙,觀屈原所自沉淵,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為人。及見賈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諸侯,何國不容,而自令若是!讀【鵩鳥賦】,同死生,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譯文
太史公說:我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為他的志向不能實現而悲傷。到長沙,經過屈原自沉的地方,未嘗不流下眼淚,追懷他的為人。看到賈誼憑弔他的文章,文中又責怪屈原如果憑他的才能去遊說諸侯,哪個國家不會容納,卻自己選擇了這樣的道路!讀了【鵩鳥賦】,把生和死等同看待,認為被貶和任用是不重要的,這又使我感到茫茫然失落什麼了。

注釋
太史公:司馬遷自稱。【天問】、【招魂】、【哀郢】:都是屈原的作品。【招魂】一說為宋玉所作。【哀郢】是【九章】中的一篇。【鵩鳥賦】:賈誼所作。去:指貶官放逐。就:指在朝任職。如:去、到。稚子:小兒子。



賞析本文是一篇極為優秀的傳記文學。文章以記敘屈原生平事跡為主,用記敘和議論相結合的方式熱烈歌頌了屈原的愛國精神、政治才能和高尚品德,嚴厲地譴責了楚懷王的昏庸和上官大夫、令尹子蘭的陰險。本文所記敘的屈原的生平事跡,特別是政治上的悲慘遭遇,表現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國的興衰存亡息息相關,他確實是竭忠盡智了。屈原留給後人的財富甚豐,他的高尚品德、愛國精神乃至文學成就,至今具有深遠的影響。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