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蘇軾·宋代)

古詩詞文(中小學教材)作者:古典詩詞發佈:延章

2022-11-25 15:23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與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piāomiǎo孤鴻影。誰見一作:時見

譯文
彎彎的勾月懸掛在疏落的梧桐樹上;夜闌人靜,漏壺的水早已滴光了。有誰見到幽居的人獨自往來,仿佛天邊孤雁般縹緲的身影。

注釋
漏斷:即指深夜。漏,指古人計時用的漏壺;即指深夜。原題『黃州定惠寺寓居作』。漏:指更漏而言。這裏『漏斷』不過說夜深罷了。
幽人:幽居的人。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xǐng。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譯文
突然驚起又回過頭來,心有遺憾卻無人知情。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棲息,甘願在沙洲忍受寂寞淒冷。

注釋
省:理解。『無人省『,猶言』無人識『。



賞析
這是蘇軾的一首名詞【卜算子】。現在通行的各個版本的詞選中都有一個小序:『黃州定慧院寓居作。』據史料記載,此詞為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十二月或元豐六年1083年初作於黃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黃岡縣東南,蘇軾另有【游定惠院記】一文。由上可知這首詞是蘇軾初貶黃州寓居定慧院時所作。被貶黃州後,雖然自己的生活都有問題,但蘇軾是樂觀曠達的,能率領全家通過自身的努力來渡過生活難關。但內心深處的幽獨與寂寞是他人無法理解的。在這首詞中,作者借月夜孤鴻這一形象托物寓懷,表達了孤高自許、蔑視流俗的心境。

上闋寫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見的景色。『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營造了一個夜深人靜、月掛疏桐的孤寂氛圍,為------39;------39;幽人------39;------39;、------39;------39;孤鴻------39;------39;的出場作鋪墊。『漏』指古人計時用的漏壺:『漏斷』即指深夜。在漏壺水盡,更深人靜的時候,蘇軾步出庭院,抬頭望月,又是一個多麼孤寂的夜晚呀!月兒似乎也知趣,從稀疏的桐樹間透出清暉,像是掛在枝椏間。這兩句出筆不凡,渲染出一種孤高出生的境界。接下來的兩句,『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周圍是那麼寧靜幽寂,在萬物入夢的此刻,又有誰像自己這樣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隻孤單飛過天穹的淒清的大雁呢?先是點出一位獨來獨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隨即輕靈飛動地由『幽人』而孤鴻,使這兩個意象產生對應和契合,讓人聯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像縹緲若仙的孤鴻之影嗎?這兩句,既是實寫,又通過人、鳥形象的對應、嫁接,極富象徵意味和詩意之美地強化了『幽人』的超凡脫俗。物我同一,互為補充,使孤獨的形象更具體感人。

下闋,更是把鴻與人同寫,『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這是直寫自己孤寂的心境。人孤獨的時候,總會四顧,回頭的尋覓,找到的是更多的孤獨,『有恨無人省』,有誰能理解自己孤獨的心呢?世無知音,孤苦難耐,情何以堪?『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寫孤鴻遭遇不幸,心懷幽恨,驚恐不已,在寒枝間飛來飛去,揀盡寒枝不肯棲息,只好落宿於寂寞荒冷的沙洲,度過這樣寒冷的夜晚。這裏,詞人以象徵手法,匠心獨運地通過鴻的孤獨縹緲,驚起回頭、懷抱幽恨和選求宿處,表達了作者貶謫黃州時期的孤寂處境和高潔自許、不願隨波逐流的心境。作者與孤鴻惺惺相惜,以擬人化的手法表現孤鴻的心理活動,把自己的主觀感情加以對象化,顯示了高超的藝術技巧。

這首詞的境界,確如黃庭堅所說:『語意高妙,似非吃煙火食人語,非胸中有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俗氣,孰能至此!』這種高曠灑脫、絕去塵俗的境界,得益於高妙的藝術技巧。作者『以性靈詠物語』,取神題外,意中設境,托物寓人;對孤鴻和月夜環境背景的描寫中,選景敘事均簡約凝練,空靈飛動,含蓄蘊藉,生動傳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現今一般以唐圭璋先生的注釋為準,他認為此詞上片寫鴻見人,下片寫人見鴻。此詞借物比興。人似飛鴻,飛鴻似人,非鴻非人,亦鴻亦人,人不掩鴻,鴻不掩人,人與鴻凝為一體,托鴻以見人。東坡又有詩云:『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正月二十二日與潘郭二生出郊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乃和並韻】比喻人生來去如鴻雁,代代往復,生生不已。但一個人的經歷又像春夢一樣,去而無蹤,難以追懷。可以作為對照。這首詞應該是有政治寄託的,周濟論詞主『有寄託』與『無寄託』之說,以為『非寄託不入』,而『專寄託則不出』。東坡此詞能臻此境,在於『非因寄託而為是詞』,乃『觸發於弗克自己,流露於不自知』。這正是蘇軾的才學,氣度,思想的體現。


參考資料

1、俞平伯.唐宋詞選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10月版:第106-107頁.
2、陸林編注.宋詞.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年11月版:第67頁.
3、蘅塘退士等.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華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212頁.
4、唐圭璋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4月版:第666-668頁.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