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春夜洛城聞笛(李白·唐代)

古詩詞文(中小學教材)作者:古典詩詞發布:延章

2022-11-24 17:37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譯文
這是從誰家飄出的悠揚笛聲呢?它隨着春風飄揚,傳遍洛陽全城。

注釋
洛城:今河南洛陽。
玉笛:笛子的美稱。
暗飛聲:聲音不知從何處傳來。聲:聲音。
春風:指春天的風,比喻恩澤,融和的氣氛等引申涵義。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譯文
客居之夜聽到【折楊柳】的曲子,誰又能不生出懷念故鄉的愁情?

注釋
聞:聽;聽見。
折柳:即【折楊柳】笛曲,樂府『鼓角橫吹曲』調名,內容多寫離情別緒。曲中表達了送別時的哀怨感情。
故園:指故鄉,家鄉。



賞析
此詩寫鄉思,題作『春夜洛城聞笛』,明示詩人因聞笛聲而感發。題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點出季節及具體時間。

全詩扣緊一個『聞』字,抒寫自己聞笛的感受。詩的第一句是猜測性的問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聽,卻不期然而打動了許許多多聽眾,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說笛聲由春風吹散,傳遍了洛陽城。這是詩人的想象,也是藝術的誇張。第三句說明春風傳來的笛聲,吹奏的是表現離情別緒的【折楊柳】,於是緊接一句說,哪個能不被引發思念故鄉家園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餘韻裊裊,久久縈繞於讀者心間,令人回味無窮。

『誰家玉笛暗飛聲』,誰家的玉笛,在靜夜裡悄悄地響起?詩人或許正在讀書、閒坐,或做着其他的事,一曲笛聲不期然響起,夜深人靜,笛聲清遠而動聽。他被吸引住了,循聲望去,卻辨不清笛聲來自哪裡。『玉笛』,指玉制的笛,或笛子美稱,或羌笛的代稱。

『散入春風滿洛城』,春風徐徐,笛聲飄散在風中,風又吹送笛聲,飄滿了洛陽城,讓人想到『此曲只應天上有』。這一句雖帶有藝術的誇張,卻襯出笛聲的動人、夜的安靜。惟其如此,才會在詩人的聽覺與想象中飄滿洛城,似乎其他的聲音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人都在凝神靜聽。

『此夜曲中聞折柳』,今夜,縹緲的笛樂中,我聽到了思鄉懷親的【折楊柳】。笛樂飄飄,如此動人,究竟吹的是什麼曲子呢?『折柳』,即【折楊柳】,漢代橫吹曲名,內容多寫離別之情。如【舊唐書·樂志】載北朝流傳的一首【折楊柳枝】:『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歷代文人仿作的【折楊柳枝】曲辭,也都是抒發離愁別緒的。在這裡,折柳既可理解為聽到的是一首折柳曲,還可理解為在樂曲中聽到了折柳的意緒。『柳』諧音『留』。古人送別親友時,折柳相贈,暗示留戀、留念的意思。折柳既是一種習俗,也代表一個場景、一種情緒。古人還有折柳寄遠的習慣,是盼遠遊親人早歸的意思。

『何人不起故園情』,聽到這笛聲的,誰不會動思鄉之情呢?聯繫第一句看,這種遊子懷念故園的感情,最初可能是隱藏的、莫可名狀的,因偶然聽到的笛聲突然明朗、強烈起來了。笛聲來自何處,何人在吹,是和自己一般的遊子?是樂工?是歌妓?這些都讓詩人和讀者去猜測。而這些又都無須一一去分別,因為思鄉之情對遊子來說,都是共有的。它綿綿不絕,瀰漫在夜空中,纏繞在遊子心頭,抹不去化不開。『何人』一詞概括性極強,實則是突出詩人思鄉之情。

短短的一首七言絕句,頗能顯現李白的風格特點,即藝術表現上的主觀傾向。熱愛故鄉是一種崇高的感情,它同愛國主義是相通的。詩人的故鄉是他從小生於此,長於此的地方,作為祖國的一部分,那種形象尤其令詩人難以忘懷。李白這首詩寫的是聞笛,但它的意義不限於描寫音樂,還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李白的老家在四川,二十多歲就離家東遊,後長期居住湖北、山東,春夜聞笛【折楊柳】曲,觸發深長的鄉思當是再自然不過的了。因此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千百年來在旅人遊子心中引發強烈的共鳴。


參考資料

1、詹福瑞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51-952
2、裴斐.李白詩歌賞析集.成都:巴蜀書社,1988:30-31
3、袁行霈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359-360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