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春日(朱熹·宋代)

古詩詞文(中小學教材)作者:古典詩詞發布:延章

2022-11-23 20:33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又稱紫陽先生、考亭先生、滄州病叟、雲谷老人、逆翁。諡文,又稱朱文公。漢族,祖籍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傑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

勝日尋芳泗水濱bīn,無邊光景一時新。

譯文
風和日麗之時在泗水的河邊踏青,無邊無際的風光煥然一新。

注釋
勝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尋芳:遊春,踏青。
泗水:河名,在山東省。
濱:水邊,河邊。
無邊:無邊無際。
光景:風光風景。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譯文
誰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風吹地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釋
等閒:平常、輕易。
東風:春風。



賞析
此詩表面上看似一首寫景詩,描繪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實際上是一首哲理詩,表達了詩人於亂世中追求聖人之道的美好願望。全詩寓理趣於形象之中,構思運筆堪稱奇妙。

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點明天時;『泗水濱』點明地點;『尋芳』,點明主題。一句中分三層敘說,特別是以『泗水濱』結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尋』字不僅寫出作者逸興,也給詩歌添了不少情趣。

次句『無邊光景一時新』,描寫觀賞春景中獲得的初步印象。『無邊光景』逆承首句『勝日尋芳』,說尋芳的結果。用『無邊』形容視線所及的全部風光景物。『一時新』,既寫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煥然一新,也寫出了作者郊遊時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覺。這裡不做細碎描寫,不在一草一木一石上做剪貼,而是從極廣大的空間落筆。

後兩句用形象的語言,具體描繪了光景之新,抒寫了尋芳所得。『等閒識得東風面』,句中的『識』字承首句中的『尋』字。『等閒識得』是說春天的面容與特徵是很容易辨認的。意謂勝日尋芳,本不期望有無邊光景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鮮感受,不禁歡欣雀躍。『東風面』,把春氣、春景形象化了,擬人化了,把『識』字落到實處。

末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是說這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光點染而成的,人們從這萬紫千紅中認識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這就具體解答了為什麼能『等閒識得東風面』。而此句的『萬紫千紅』近承『東風面』,遠承『無邊光景』,對偶修辭,意象色彩強烈。詩以『總是春』收官,都落到『春日』上。

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遊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當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濱遊春吟賞。其實詩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弦歌講學,教授弟子。因此所謂『尋芳』即是指求聖人之道。『無邊光景』所示空間極其廣大,就透露了詩人膜求聖道的本意。『東風』暗喻教化,『萬紫千紅』喻孔學的豐富多彩。詩人將聖人之道比作催發生機、點燃萬物的春風。這其實是一首寓理趣於形象之中的哲理詩。哲理詩而不露說理的痕跡,這是朱熹的高明之處。


參考資料

1、王相顧農.千家詩注評.南京:鳳凰出版社,2006:84-85
2、黃珅譯註.朱熹詩文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0:79-80
3、蒙萬夫等.千家詩鑑賞辭典.西安:世界圖書出版西安公司,2006:3-5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