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鳥鳴澗(王維·唐代)

古詩詞文(中小學教材)作者:古典詩詞發布:延章

2022-11-23 20:04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jié,號摩詰居士。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譯文
寂靜的山谷中,只有春桂花在無聲地飄落,寧靜的夜色中春山一片空寂。

注釋
人閒:指沒有人事活動相擾。閒:安靜、悠閒,含有人聲寂靜的意思。
桂花:春桂,現在叫山礬,也有人叫它山桂花。
春山: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
空:空寂、空空蕩蕩。空虛。這時形容山中寂靜,無聲,好像空無所有。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jiàn中。

譯文
月亮升起月光照耀大地時驚動了山中棲鳥,在春天的溪澗里不時地鳴叫。

注釋
月出:月亮升起。
驚:驚動,擾亂。
山鳥:山中的鳥。
時鳴:偶爾時而啼叫。時:時而,偶爾。
澗:指的是山間流水的溝,或者小溪。



賞析
關於這首詩中的桂花,頗有些分歧意見。一種解釋是桂花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種類,此處所寫的當是春日開花的一種。另一種意見認爲文藝創作不一定要照搬生活,傳說王維畫的【袁安臥雪圖】,在雪中還有碧綠的芭蕉,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同時出現的事物,在文藝創作中是允許的。不過,這首詩是王維題友人所居的【皇甫岳雲溪雜題五首】之一。五首詩每一首寫一處風景,接近於風景寫生,而不同於一般的寫意畫,因此,以解釋爲山中此時實有的春桂爲妥。

此詩描繪山間春夜中幽靜而美麗的景色,側重於表現夜間春山的寧靜幽美。全詩旨在寫靜,卻以動景處理,這種反襯的手法極見詩人的禪心與禪趣。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便以聲寫景,巧妙地採用了通感的手法,將『花落』這一動態情景與『人閒』結合起來。花開花落,都屬於天籟之音,唯有心真正閒下來,放下對世俗雜念的摯著迷戀,才能將個人的精神提升到一個『空』的境界。當時的背景是『深夜』,詩人顯然無法看到桂花飄落的景致,但因爲『夜靜』,更因爲觀風景的人『心靜』,所以他還是感受到了盛開的桂花從枝頭脫落、飄下、著地的過程。而我們也似乎進入了『香林花雨』的勝景。此處的『春山』還給我們留下了想像的空白,因是『春山』,可以想見白天的喧鬧的畫面:春和日麗、鳥語花香、歡聲笑語。而此時,夜深人靜,遊人離去,白天的喧鬧消失殆盡,山林也空閒了下來,其實『空』的還有詩人作爲禪者的心境。唯其心境灑脫,才能捕捉到到別人無法感受的情景。

末句『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便是以動寫靜,一『驚』一『鳴』,看似打破了夜的靜謐,實則用聲音的描述襯托山裡的幽靜與閒適:月亮從雲層中鑽了出來,靜靜的月光流瀉下來,幾隻鳥兒從睡夢中醒了過來,不時地呢喃幾聲,和著春天山澗小溪細細的水流聲,更是將這座寂靜山林的整體意境烘托在讀者眼前,與王籍『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入若耶溪】有異曲同工之妙。鳥驚,當然是由於它們已習慣於山谷的靜默,似乎連月出也帶有新的刺激。但月光之明亮,使幽谷前後景象頓時發生變化,亦可想見。所謂『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曹操【短歌行】是可以供讀者聯想的。但王維所處的是盛唐時期,不同於建安時代的兵荒馬亂,連鳥獸也不免惶惶之感。王維的『月出驚山鳥』,大背景是安定統一的盛唐社會,鳥雖驚,但決不是『繞樹三匝,無枝可依』。它們並不飛離春澗,甚至根本沒有起飛,只是在林木間偶而發出叫聲。『時鳴春澗中』,它們與其說是『驚』,不如說是對月出感到新鮮。因而,如果對照曹操的【短歌行】,在王維這首詩中,倒不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鳥鳴所點綴的那樣一種迷人的環境,而且還能感受到盛唐時代和平安定的社會氣氛。

王維在他的山水詩里,喜歡創造靜謐的意境,這首詩也是這樣。但詩中所寫的卻是花落、月出、鳥鳴,這些動的景物,既使詩顯得富有生機而不枯寂,同時又通過動,更加突出地顯示了春澗的幽靜。動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靜的效果,這是因爲事物矛盾著的雙方,總是互相依存的。在一定條件下,動之所以能夠發生,或者能夠爲人們所注意,正是以靜爲前提的。『鳥鳴山更幽』,這裡面是包含著藝術辯證法的。


參考資料

1、張國舉.唐詩精華註譯評.長春:長春出版社,2010:118-119
2、余恕誠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83-185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