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暮江吟(白居易·唐代)

古詩詞文(中小學教材)作者:古典詩詞發佈:延章

2022-11-23 18:29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譯文
殘陽倒映在江面上,霞光灑下,波光粼粼;江水一半呈現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現出紅色。

注釋
殘陽:快落山的太陽的光。也指晚霞。
瑟瑟:原意為碧色珍寶,此處形容未受到殘陽照射的江水所呈現的青綠色。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譯文
最可愛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顆顆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彎弓。

注釋
可憐:可愛。
九月初三:農曆九月初三的時候。
真珠:即珍珠。
月似弓:農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彎如弓。



賞析
白居易純粹寫景的作品很少,這是一首頗為人稱道的小詩。全詩構思妙絕之處,在於攝取了兩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畫面,加以組接。一幅是夕陽西沉、晚霞映江的絢麗景象,一幅是彎月初升,露珠晶瑩的朦朧夜色。兩者分開看各具佳景,合起來讀更顯妙境,詩人又在詩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寫法,使景色倍顯生動。由於這首詩滲透了詩人自願遠離朝廷後輕鬆愉悅的解放情緒和個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詩成了詩人特定境遇下審美心理功能的藝術載體。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寫夕陽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殘陽鋪水中』,殘陽照射在江面上,不說『照』,卻說『鋪』,這是因為『殘陽』已經接近地平線,幾乎是貼着地面照射過來,確像『鋪』在江上,很形象;這個『鋪』字也顯得委婉、平緩,寫出了秋天夕陽獨特的柔和,給人以親切、安閒的感覺。

『半江瑟瑟半江紅』,天氣晴朗無風,江水緩緩流動,江面皺起細小的波紋。受光多的部分,呈現一片『紅』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現出深深的碧色。詩人抓住江面上呈現出的兩種顏色,卻表現出殘陽照射下,暮江細波粼粼、光色瞬息變化的景象。詩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悅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寫之中了。

『可憐九月初三夜』,是個過渡。可憐,可愛。九月初三,是農曆,指進入深秋。意思說:深秋的夜晚多麼可愛啊!前兩句描寫日落時景象,這一句很自然地把時間從日落過渡到夜晚。看似隨意寫來,實際很重要,讓讀者明確感到時間在推移,繼續觀賞後面的畫面。

最後一句『露似珍珠月似弓』。意思說:露水像珍珠一樣晶瑩光亮,彎彎的月亮像弓一樣。秋天的江邊夜色降臨,空氣濕潤,草木上都凝結起露珠,『露似珍珠』,寫出秋葉特點。九月初三,月亮剛出現,還是月牙兒,彎彎的,所以說像一張弓。『月似弓』,進一步點出月初的秋夜。這句重點寫了秋夜露珠和新月,連用兩個新穎貼切的比喻,描繪出深秋月夜的迷人景象。

詩人通過『露』、『月』視覺形象的描寫,創造出和諧、寧靜的意境,用這樣新穎巧妙的比喻來精心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繪形,給讀者展現了一幅絕妙的畫卷。由描繪暮江,到讚美月露,這中間似少了一個時間上的銜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無形中把時間連接起來,它上與『暮』接,下與『露』、『月』相連,這就意味着詩人從黃昏時起,一直玩賞到月上露下,蘊含着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愛、熱愛之情。

另外,值得讀者注意的是這首詩中的時間問題。【暮江吟】寫了三個不同的『時間』。通過以上分析,【暮江吟】前兩句寫的時間是日落前一小段時間或日落時;後兩句主要寫日落後一小段時間,即黃昏;由後兩句還引伸出夜裏一段時間。這完全符合作者的觀賞順序,即作者先於日落前看到了『殘陽鋪照』,又於日落後看到了『月似弓』,再於夜間看到了『露似真珠』。大多數資料都認為,『月似弓』與『露似珍珠』是作者於夜間同一時刻看到的,前寫天上,後寫地下。其實這是因為缺少天文、氣象常識,忽視了兩種自然現象之間的『時間差』問題。如前所述,作者看到『九月初三』、『月似弓』之時,只能是在日落後不久。此時,由於太陽剛剛落山不久,地面散失的熱量還不多,涼露尚未形成;而等到夜裏『露似真珠』之時,似弓之月卻又早已沉入西方地平線以下了。


參考資料

1、張國舉.唐詩精華註譯評.長春:長春出版社,2010:534-535
2、吳大奎馬秀娟.元稹白居易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1:253-254
3、張燕瑾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